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P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自1999年1月至2001年1月收住院的UPA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阿斯匹林01g每日口服1次。两组都同时给予一般的抗心绞痛治疗和伴随疾病的治疗。观察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程度,常规心电图ΣST压低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低分子肝素对血小板,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结果低分子肝素治疗组能迅速控制心绞痛,改善压低的ST段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无急性心肌梗塞发生,1例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而对照组有3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4例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两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性。两组对血小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无显著影响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既可转化为稳定型心绞痛 (SA) ,也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或心源性猝死 ,因此 ,对UAP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我科自 2 0 0 0年8月至 2 0 0 2年 3月收住院的UAP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 ,效果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研究对象 UAP 96例 ,符合 1 979年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 ,随机分两组。治疗组 4 8例 ,男 2 6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6 1 .2± 7.8岁 ,心绞痛发作次数 3.8± 5.9次/d ,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1 9例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2 3例 ,自发型心绞痛 6例 ;对照组4 8例 ,男 2…  相似文献   

3.
4.
5.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董春  张利华 《右江医学》2003,31(2):106-107
目的 :观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 2 0例不稳定心绞痛的病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成 2组 ,分别加用LMWH和普通肝素并对 2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作出比较。结果 :LMWH与肝素比较 ,临床疗效相当 ,安全性更高且近期预后显著好于肝素。结论 :皮下注射LMWH是一种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郭龙枝  宋朝功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1801-180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6例患者按入选顺序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情况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PLT)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9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一般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为5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腹部皮下注射12h1次,对照组48例给予硝酸甘油10mg+10%GS48ml iv pump(3ml/h起始)每目1次,疗程7天。结果 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低分子肝索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有庭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郭美娜 《医学文选》2003,22(4):513-514
不稳定心绞痛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之一 ,是介于稳定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短暂危险阶段 ,积极有效的治疗可阻止其进一步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 ,降低病死率 ,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加用低分子肝素 ( LMUH)治疗 ,疗效佳且副作用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1 0 7例均为本院 1 999~ 2 0 0 2年住院病例 ,均符合 WHO有关诊断标准。 LUNH组 69例 ,男 5 2例 ,女 1 7例 ,平均年龄 5 8.3岁 ,初发劳力性 2 3例 ,恶化性 1 8例 ,自发性 2例 ,混合性 1 6例。对照组 48例 ,男性 39例 ,女性 9例 ,平均年龄 5 4 .…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自 1998年 3月~2 0 0 0年 3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 (速避凝 )皮下注射 ,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30例 ,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住院的 6 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所有病例均符合 1979年WHO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诊断标准。将6 0例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组 (治疗组 )。对照组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6 1.3± 4.7)岁 ,初发劳力型 6例 ,恶化劳力型 2 1例 ,自发型 2例 ,AMI后 1例 ,治疗组 :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P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1998年12月-2004年12月住院的UPA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肠溶阿斯匹林片0.1g每日口服一次。两组都同时给予一般的抗心绞痛治疗和伴随疾病的治疗。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疼痛程度、常规心电图12导联卵段压低数值之和(∑st)的变化、不良反应及低分子肝素对血小板、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结果:治疗组迅速控制心绞痛,改善压低的卵段,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无急性心肌梗塞,7例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两组血小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UP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中间状态,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AMI或猝死。目前主张应用肝素抗凝治疗,本院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UAP患者3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附、活化及集聚,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管腔不完全性阻塞。因此,寻找有力的抗凝、抗血小板药物以期阻断正在进展的及其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过程是当前研究不稳定心绞痛治疗的正确方向。在联合用药中,低分子肝素愈  相似文献   

17.
18.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冠心病中潜在危险性很大的一大症候群。其发病机理与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斑块破裂有关。本文对 10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UAP病人 10 0例中 ,男 6 1例 ,女 39例 ,平均年龄 5 6 .6岁。全部病例符合 1980年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和WHO建议的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1] 。排除以下情况入选 :① 1个月内有活动性出血、活动性消化道溃疡。② 1个月内有抗凝药物使用史。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④血小板 …  相似文献   

19.
李雪珍  韩桂锋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5):150-150,15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方法开展治疗,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外,使用低分子肝素5 000 U,予以腹部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两组的疗程均为l周。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亦未见其他部位有出血现象。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和心肌缺血,可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任学良 《四川医学》2003,24(12):1286-1287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 (LMWP)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2 3例 )和对照组 (2 3例 )。两组主要资料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LMWP加常规治疗 ,对照组常规治疗 ,经 7~ 10天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率 95 7% ,心电图改善 82 6% ,对照组心绞痛缓解率 73 9% ,心电图改善5 2 2 % ,差异有显著 (P <0 .0 5 )。结论 LMWP治疗UAP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