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芪
  原文:黄芪,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一名戴糁。  相似文献   

2.
马胜教授是山东省名老中医,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略有所得,笔之以飧同道。黄芪在《本经》中为上品,味甘微温,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癫疾,五痔,鼠屡,补虚,小儿百病。马师在临床中对黄芪应用较多,兹就其常见特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芪药对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对又称对药,是中药配伍的最小单位,是临床用药中相对固定的2味药物的配伍形式[1]。黄芪药对,简单地说,就是由黄芪和另一中药组成的相对固定的、具有一定配伍意义的对子药。人类使用中草药治病,是从单味药开始的,逐渐发展到2味,3味乃至多味药的配伍运用。黄芪,被尊为补药之长,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称戴糁,被列为上品,谓其“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后世通过临证,将黄芪的功效归纳为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从某种意义上讲,黄芪诸多功效的发挥,取决于其不同的配伍,如黄芪与当…  相似文献   

4.
黄芪味甘微温 ,入脾、肺经。李时珍称其为补药之长 ,后世有人将其理解为最补之药 ,其实不然 ,“长”是优的意思 ,不是“最”的意思。本意是指黄芪在补药中优点突出 ,能补一般补药之不能补之症 ,能治一般补药之不能治之病。张元素对其补的功用总结为 :“其用有五 ,补诸虚不足 ,一也 ;益元气 ,二也 ;壮脾胃 ,三也 ;去肌热 ,四也 ;排脓止痛 ,活血生血 ,内托阴疽 ,为疮家圣药 ,五也。”又曰 :“补五藏诸虚 ,治脉弦自汗 ,泻阴火 ,去虚热 ,无汗则发之 ,有汗则止之。”可见黄芪之补是一种动态的补 ,就是在行气活血的基础上起到补的作用。这与参类药…  相似文献   

5.
黄芪,又称戴糁、芰草、百木、黄耆。据《本草纲目》记载:黄芪味甘性温,入脾、肺经,具补气固表、补气养血、补气养脏、补气提升、补中利水、生肌托毒之功。现代药理学专家在研究中又  相似文献   

6.
黄芪为临床常用中药、别名有:戴糁、戴椹、独椹、蜀指、百本、王孙、百草绵、绵黄耆、箭芪、北芪、独根、二人指等。其品种繁多,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者为佳,名北芪。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二经。用于临床,分生用和灸用两种,一生用:走表、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二灸用:走里、补中益气,提升中焦清气,补气生血。 1 补气生血。 补气互根,“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当所急固”,黄芪有补中益气,提升中焦之气功能,中焦之气,脾胃气矣。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  相似文献   

7.
前言黄芪(耆)是祖国医学常用药物之一,应用广泛,疗效确实可靠。据本草纲目记载:“黄耆味甘、微温、无毒。主治:……补虚……益气、利阴气……等”。现代中医临床用为补气固表止汗、补脾益气、益气利水、托毒排脓。常与党参、肉桂、白术、茯苓、防  相似文献   

8.
黄芪为中医常用的补气药之一。味甘,性微温,归脾肺二经。在“补气”这一基本性能的作用下,临床中经过配伍,可具有多种效用,以治疗多种疾病。现就个人的体会归纳为十大功用简述如下: 一、补益脾肺之气:用于脾肺气虚证。黄芪配人参,可增强人参大补元气,挽救虚脱之功,用于气虚欲脱、大汗淋漓、脉微欲绝之证或病后气虚,短气神疲,汗出等气虚重证。黄芪配党参,可增强补脾肺之气的作用,可治一般脾肺气虚证。黄芪配白术可补气健脾,治脾气虚弱食少泄泻。  相似文献   

9.
人参和黄芪是临床上常用的补气药。虽然同为补气药,但因其分别具有其它功效,所以应区别使用。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黄芪味甘平,性微温,补中益气、生津养血。两者都具有补气作用,但人参补气作用比黄芪强得多。人参是大补元气之药,能益气固脱,故临床多用来治疗大病,或久病,或血脱致气脱而出现短气神疲、周身乏力、肢冷、汗出而多、脉细欲绝等。  相似文献   

10.
<正>肉苁蓉原文:肉苁蓉,味甘,微温。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子徵瘕,久服轻身。译文:肉苁蓉,味甘,性微温。主治五种劳损七种损伤,以补内脏。能消除阴茎内的寒热及疼痛症状。蓄养五脏,使阴茎勃起强硬持久。补益肾精肾气,则能使生育力增强。还能治疗妇女徵瘕。长期服用使身体轻巧。解读:肉苁蓉又称肉松蓉、大芸,为列当科  相似文献   

11.
黄芪为临床常用中药,入药的黄芪分为生用或蜜炙用,蜜炙后能增强其补养和润肺作用。黄芪性味甘温,归肺脾二经。功能为补气,升阳固表,排脓生肌,利水等,临床常用于气血亏虚,中气下陷,表虚自汗,水肿,痈疽日久不愈或溃厉久不生机收口等症。 临床上用治以上疾病,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作煎剂口服,黄芪作为方剂中的主药所起的作用是独特的,如与当归配伍治疗气血亏虚的补血汤;治中气下陷的补血气汤;治表虚自汗的五屏风散;治水肿的防已黄芪汤;治中风后遗症的补阳还伍汤等。黄芪均作为主药,用量均是其他药药量的几倍。现撷取两例重用黄芪的病例,供同道参考。1用于中气下陷之脱肛 患者陈某,男,62岁,1996年12月9日初  相似文献   

12.
浅谈当归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的根,其味甘辛,性温,归心、肝、脾三经,是临床常用中药。能补五脏,生肌肉,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如《本草纲目》中记载当归“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因其能使血各归其所,故名“当归”。现将其临床运用归纳为以下诸方面。  相似文献   

13.
巴戟天 原文:巴戟天,味辛,微温.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 译文:巴戟天,味辛,性微温.主治引起大风病之邪气,治疗阴茎痿弱不能勃起的阴阳瘘病.能使筋骨强健,五脏充实,以修补内脏.能使记忆增强,增益正气.  相似文献   

14.
正黄芪又名黄耆、箭芪,为豆科植物黄耆或内蒙黄芪等的干燥根,是常用的中药材,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明《本草纲目》载:"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者之长,故名。"黄芪性微温,味甘,据测定,含有多糖、单糖、黄酮类、甜菜碱、叶酸、多种氨基酸、黏液质、树胶、纤维素和微量元素硒、硅等成分,生用能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  相似文献   

15.
黄芪是以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根为正品,是中医补气要药,味甘,微温,具有益气补中、补气固表、利尿排毒、敛疮生肌等作用,被临床广泛应用。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黄芪对心血管保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正>雄黄原文:雄黄,味苦,平。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炼食之,轻身,神仙。一名黄金石。译文:雄黄,味苦,性平。主治寒热病,鼠瘘,恶性疮,疽,痔,有肌肉坏死。能杀死妖精鬼魅及多种虫毒,其功胜于五种兵器。服食冶炼的雄黄,能使身体轻巧灵便如神仙。另  相似文献   

17.
<正>蜜蜡原文:蜜蜡,味甘,微温。主下痢脓血,补中,续绝伤。金疮,益气,不饥,耐老。译文:蜜蜡,味甘,性微温。主治下痢脓血,补益内脏,以续补极度损伤。能治金属创伤,能增添气力,使人没有饥饿感,使衰老减慢。解读:蜜蜡又称蜂蜡、黄蜡、白蜡、黄占,为蜜蜂科动物中华蜜蜂等分泌的蜡质,采集去蜂蜜后的蜂巢,入水锅中加热熔化,除去上层泡沫杂质,趁热过滤,放冷,蜂蜡即凝结成块,浮于水面,取出,即为黄蜡。黄蜡饼经熬炼、脱色等加工过程,即成白蜡。蜜  相似文献   

18.
黄芪临床新用及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黄芪味甘而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等作用,尤以补中益气、升举清阳为主要功效,是补气之要药,故为临床常用药物,广泛应用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表虚自汗、肺虚咳喘、气虚水停之浮肿、气血不足之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病证。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黄芪主要含有甙类、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近年来黄芪临床应用又有一些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1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理研究证明犤1犦黄芪皂苷和黄芪多糖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能保护缺血缺氧心肌。李氏犤2…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典规定黄芪( Radix Astragali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1],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健脾补中,补气固表、升阳举陷、利尿排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成为中医临床常用补益中药。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和黄芪异黄酮,目前主要采用黄芪皂苷中的黄芪甲苷作为评价黄芪药材质量优劣的标准。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黄芪甲苷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降糖和改善心血管疾病等广泛的生物活性,本文将对黄芪甲苷最新药理作用作一综述,冀望有助于黄芪甲苷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黄芪化学成分及对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Radix Astragali)是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或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e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干燥根,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敛疮生肌、利水消肿和托毒排脓等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1],对其功效进行了全面而精炼的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上亦指出其有"扶正固本,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