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结直肠癌的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多种类型免疫细胞,其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作为重要组成成分,可极化成M1、M2两种不同亚型。M1型巨噬细胞在肿瘤发展过程中主要发挥抑癌作用,M2型巨噬细胞则起促癌作用。高微卫星不稳定(high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H)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中M1型巨噬细胞明显高于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zation,MSS)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效果较好。本文主要就M1型巨噬细胞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MSI-H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提供能多的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致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在CRC中未能重现其在血液肿瘤和部分实体瘤治疗中获得的成功,其原因除CAR-T细胞治疗本身的研发困境(肿瘤抗原的异质性、特异性抗原的缺少等)外,CRC肿瘤微环境(TME)中存在着多重物理和生化障碍限制了T细胞抗肿瘤作用:TME复杂的脉管系统、纤维性物理屏障影响T细胞的迁移、抑制性细胞如Treg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富集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影响T细胞的激活、肿瘤细胞通过代谢重编程影响T细胞的存活和功能等。优化CAR结构设计、构建靶向TME中免疫抑制因素的CAR-T细胞和其他治疗手段联合治疗等策略是克服CAR-T细胞治疗应用于CRC解决低响应率的关键性思路,将为靶向TME的精准免疫治疗深入发展提供线索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水通道蛋白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膜转运蛋白,参与缺氧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过程,甚至与肿瘤耐药性相关。结直肠癌患者中存在多种水通道蛋白的表达失调,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精准治疗的开展,将水通道蛋白作为新靶点可能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新途径。本文就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在结直肠癌缺氧微环境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人类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体系,具有抗炎、抗菌、免疫、神经、营养、代谢等多方面作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人体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CRC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而中医药作为我国医疗体系中一个特色治疗技术,在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达到抗肿瘤作用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与CRC的发生关系以及中医药调节作用加以综述,为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并防治CRC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佳鑫  孙燕 《中国肿瘤临床》2020,47(17):890-896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生、发展不仅与肿瘤细胞本身的特性相关,也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将循环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招募至TME并使其极化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作为TME中最丰富的免疫细胞之一,TAMs的功能和特点与M2型巨噬细胞相似,TAMs主要具有刺激肿瘤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基质重塑和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等作用。在多数肿瘤中,TAMs主要发挥促肿瘤作用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但在CRC中,TAMs的作用仍存争议。本文主要就CRC免疫微环境中TAMs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展示TAMs对CRC患者的病程进展及预后的影响并探讨TAMs作为CRC免疫治疗靶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全球每年有超100万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新诊断病例。CRC是世界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及第四大常见癌症死亡原因。炎症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 associated cancer,CAC)是CRC的主要临床类型之一,患有长期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发生CAC的风险显著增加,这可能与慢性炎症的累积密切相关。本文就遗传性基因突变,慢性炎症与免疫,肠道菌群丰度及产物变化三种致病因素分析,了解三种因素相互作用关系对CAC发病机制的影响,对理解炎症环境下肿瘤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耿仕涛  卢昆  张尊月 《肿瘤学杂志》2020,26(11):946-952
摘 要: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生长所处的环境,作为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对肿瘤的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微环境能调控肿瘤的生长,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介导肿瘤的免疫逃避,对肿瘤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研究肿瘤微环境的调节机制对肿瘤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肠道菌群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肠道菌群能够调节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发展。全文综述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和介导肿瘤免疫逃避的细胞机制和分子机制,简述肠道菌群通过对肿瘤炎性微环境和免疫微环境的调节来影响肿瘤的发展,从而为肿瘤的治疗尤其是免疫治疗开发基于肠道菌群为靶点的新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在临床较为常见,占消化道肿瘤的5%~8%,老年人较为多发,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结直肠癌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髓源抑制性细胞是一群来源于骨髓的幼稚细胞,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是引起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重要细胞群.本文综述髓源抑制性细胞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及靶向髓源抑制性细胞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肿瘤沉积(tumor deposit,TD)可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被检测到,尤其是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其被视为一种侵袭性边界并具有重要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在现行的第8版结直肠癌TNM分期中,TD作为一个定性变量的潜在预后价值得到证实,但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探讨,如TD计数对患者预后影响、TD形状和大小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机地将TD状态和数量与阳性淋巴结的状态和数量整合在一起以更新TNM分期的可行性等。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文总结了TD起源与定义的演变,探讨其预后价值,旨在为解决目前TNM分期存在的弊端与争议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其炎症微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建立稳定而模拟性好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对研究其发病机制及转移特性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建立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为基础,对肿瘤微环境进行分析,旨在探索炎症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与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保脾法通过脾脏原位注射SL4细胞建立模型,显微镜下观察肝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和脾脏免疫表型及肿瘤炎症微环境变化。结果:造模成功率100%;显微镜下模型组肝脾组织有大量肿瘤细胞浸润,炎症细胞增多。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模型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CD3-B220+)减少,由62.6%降至30.2%,脾脏B细胞(CD3-B220+)增多,由33.6%升至42.4%,提示B细胞从外周血动员到脾脏以产生抗肿瘤抗体;模型组外周血单核粒细胞(Gr1+CD11b+)增多,由9.6%升至54.1%,在体内循环和炎症微环境作用下,转化为肿瘤组织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Gr1+F4/80+),表达量49.5%,提示TAM可能对肿瘤生长和转移起关键作用。结论:采用保脾法经脾脏原位注射SL4细胞建立的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可成为研究肿瘤转移的理想模型,为探索结直肠癌肝转移机制及炎症微环境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肿瘤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肿瘤微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证实肿瘤微环境异质性对肿瘤的疗效及耐药性有着巨大影响.本文综述了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及相关的免疫因子,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异质性与肿瘤进展及预后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肿瘤微环境异质性对于肿瘤的影响.有利于我们通过多种手段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从而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2.
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微环境是由多种细胞和非细胞成分共同组成的。肿瘤细胞和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的进展。因此,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有着重要意义。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耐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本篇综述中,研究证明lncRNA在卵巢癌肿瘤微环境中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交流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本文总结了以lncRNA作为靶向卵巢癌肿瘤微环境或细胞成分潜在靶点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马爽  窦赫  刘宇琪  邾月  肖敏 《现代肿瘤医学》2021,(18):3295-3299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发生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复发、转移和耐药性的出现。研究已经证明,外泌体介导癌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外泌体携带的miRNAs通过差异表达于乳腺癌细胞,在微环境中影响癌基因表达的调控,介导乳腺癌细胞的信号通路,调节癌细胞周期进程以及重塑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等,从而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另外外泌体介导中和、药物外排和免疫系统抑制三种主要机制导致耐药性。未来,各种类型乳腺癌中差异表达的miRNAs有望成为临床诊断和预后的相关生物标志物,及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是一种具有异质性的全身性疾病,其微环境主要由肿瘤细胞及多种非肿瘤细胞组成。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间充质干细胞可直接通过缝隙连接、膜受体和微管或间接通过可溶性分子与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相互作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来源于癌旁成纤维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耐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乳腺癌中,肿瘤干细胞与其所处微环境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其表型受细胞因子的密切调控。间质细胞通过与乳腺癌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而对其生物学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另外,间质细胞可改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进而使其产生耐药。因此,解决肿瘤间质细胞介导的化疗耐药是成功治疗中晚期乳癌的关键。本文主要阐述了间质细胞在乳腺癌微环境中介导化疗耐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一种具有侵袭性和致命性的癌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通过各种机制参与促进卵巢癌发生、发展、免疫抑制和炎性反应。TME包括肿瘤血管和淋巴管,以及肿瘤细胞、间质细胞、免疫细胞和细胞外基质(ECM)等。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文献报道,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卵巢癌TME三维细胞培养模型,以及总结了许多不包含原始基质细胞的三维模型,旨在总结和寻找卵巢癌治疗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免疫治疗改善了肝癌整体治疗策略,其特有的免疫异质特征和对免疫微环境的高度耐受使免疫治疗进入瓶颈阶段,因此对于可能受益于免疫检查点治疗的患者来说,划分肝癌分子分型是必要的。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进步,科学家根据浸润性免疫细胞丰度、免疫检查点表达水平、多组学数据、免疫抑制互斥机制及肿瘤微环境异质性等各个层面进行分子分型探索,不仅将肝癌特定生物学、分子和临床病理特征与肿瘤微环境关联,而且显示出与转录组分子分型的重叠之处,有利于未来肝癌的诊断、治疗方式选择和预测临床结局,推动精确的肝癌个体化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联合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仍有大量患者因术后转移和复发死亡。循环肿瘤细胞及循环肿瘤DNA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均有重要意义,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近年来结直肠癌循环肿瘤细胞及循环肿瘤DNA的检测技术及其在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吴瑞影  许建华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20):1049-1054
化疗旨在消灭肿瘤细胞,提高患者生存率,目前仍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化疗后的复发转移是造成恶性肿瘤患者极高致死率的原因之一。现代研究认为,化疗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的同时,能引起一系列“宿主反应”,肿瘤微环境中相关组分产生变化,从而促进肿瘤的复发转移。本文就这些发生变化的主要组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