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药物警戒的相关指导原则和法规体系是伴随着对药物安全的深入认识而逐步发展和完善的。20世纪60年代的“反应停”事件使人们认识到,上市前的有限的临床研究不足以全面揭示药品风险,药品安全问题只有在大范围人群的临床应用中才能发现。基于此认识,世界各国相继建立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与受托方规范开展药物警戒委托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从文件起草者视角,围绕起草背景、上市后药物警戒委托现状、指导原则要点等主要内容进行介绍.结果 与结论 《药物警戒委托协议撰写指导原则(试行)》已于2020年6月4日正式发布,作为新时代我国首个关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如何开展药物警戒委托工作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3.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已建立药品不良反应自发呈报系统,并在逐步完善中.本文介绍了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范国际协调会中关于个例安全性报告规范的主要特点及现状,以期该规范能帮助提高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简要介绍欧盟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药物警戒责任,为建立和完善我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直接报告不良反应制度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文献,欧盟药品管理局官方网站,欧盟药物警戒体系及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承担的药物警戒责任,并进行分析。结果:欧盟针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药物警戒责任做出了详细规定,包括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责任、对药物警戒合格人员管理责任、负责实施质量体系、对分包的药物警戒任务的质量体系管理责任。结论:应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我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直接报告不良反应制度,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天津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物警戒工作现状,为提高其药物警戒工作能力提供参考.方法:对天津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基本信息、药物警戒体系情况、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风险分析评价工作现状进行分析.结果:目前我市持有人存在药物警戒体系不健全、专职人员配备不足、自主收集报告少和分析评价控制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结论:应通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全面了解广州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药物警戒工作开展现状,建立MAH和广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多边联动机制,推动辖区内MAH全面落实主体责任,提高MAH药物警戒工作水平。方法 :广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向辖区内MAH发放调查问卷,汇总统计MAH2021年药物警戒年度报告,将获得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汇总60份年度报告和35份调查问卷,经分析后发现广州市MAH基本建立了药物警戒体系,但存在组织架构不够清晰、药品不良反应个例报告收集能力有待提升、风险评价与控制能力弱等问题。结论 :MAH应加大药物警戒投入,提升人员专业素质,强化自主监测意识,提升信号发现能力,提高风险防控水平;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应制定相应工作计划促进MAH提升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涛  王丹 《医药导报》2023,(6):824-827
该文从安全性数据选择性收集的概念、起草制定背景、制定工作进展及主要内容等方面系统介绍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E19:在特定的上市前后期或上市后临床试验中选择性收集安全性数据》,以期为其在中国转化实施提供参考。E19指导原则通过在临床试验中减少收集某些类型的安全性数据收集,从而提高临床试验效率,并有助于减轻申办者和患者负担;但在未来我国落地实施过程中,由于对E19指导原则理解和掌握不充分,可能存在盲目简化数据收集或对安全性数据进行不恰当分析等情况,进而影响患者用药安全或后续药品安全性数据分析和解释等问题,建议设置指导原则实施的过渡期,做好相关各方培训工作,临床试验申办方在使用安全性数据选择性收集方法前应与监管部门沟通并征得其同意。  相似文献   

8.
9.
王丹  王涛 《医药导报》2024,(2):312-316
目的 调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开展药物警戒活动及监管部门开展药物警戒检查的现状、问题及建议。方法 通过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药物警戒检查的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从5个方面(5大项27小项)对持有人药物警戒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5个大项总体评分平均3.46分;27项具体活动评分平均3.50分。持有人在药物警戒机构、人员和资源方面得分最高,在药品风险识别和评估方面得分最低。结论 持有人需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意识,逐步完善药物警戒体系和制度,不断提高药物警戒的能力和水平;药品监管部门应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建立健全检查员队伍,有序推进药物警戒检查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11.
Pharmacovigilance science has traditionally been a discipline focussed on the postmarketing or post-authorisation period, with due attention directed towards pre-clinical safety data, clinical trials and adverse events. As the biological sciences have evolved, pharmacovigilance has slowly shifted toward earlier, proactive consideration of risks and potential benefits of drugs in the pre- and peri-approval stages of drug development, leading to a maturing of drug safety risk management. Further advances in biology, pharmacology and improvements in computational applications to medicine have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complex medicines previously unobtainable and have also permitted a more thorough assessment of risks and potential benefits even earlier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Elevated public concern with the safety of more sophisticated medicines, combined with new science, have led pharmaceutical innovators, regulators an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o collaborate to develop guidelines, which drive enhanced pharmacovigilance and safety risk management earlier in drug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on pharmacovigilance planning applicable to the pre-approval phases of medicines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author opinion on these guidelines' potential drug safety implications. We discuss the possible evolution of a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model to respond to these guidelines; a view on multidisciplinary safety management teams is provided to encourage refinement of safety-signal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early in drug development and to communicate important safety concerns to internal research efforts, patients, investigators and regulators. We further describe these functions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mplexities of vulnerable populations, including the example of medicines research for paediatric populations. We also discuss the special role of epidemiology in pre-approval drug development and the impact on epidemiological science of changes to the pharmacovigilance paradigm.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ICH S系列指导原则与我国相应技术指导原则的对比研究,分析我国与ICH在药品注册非临床技术要求方面的主要差异。通过对公众、专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摸清ICH S系列指导原则在我国的认知和实施基础。在对比研究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ICH的要求,提出了ICH S系列指导原则在我国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ICH M系列指导原则与我国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的对比研究,分析我国相关技术指导原则与ICH M系列指导原则的主要差异。通过对公众、专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摸清了ICHM系列指导原则在我国的认知和实施基础。在对比研究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ICH的要求,提出了ICH M系列指导原则在我国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ICH Q系列指导原则与我国对应技术指导原则的对比研究,分析我国药品注册药学技术要求与ICH药学技术要求的主要差异。通过对公众、专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摸清ICH Q系列指导原则在我国的认知和实施基础。在对比研究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ICH的要求,提出了ICH Q系列指导原则在我国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e goal of shelf life estimation is to determine the storage time during which the entire product meets specification with acceptably high probability. The estimated shelf life should be “applicable to all future batches” (ICH Q1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2003b). There is compelling evidence of issue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ICH) guidelines for shelf life estimation. Issues include fixed batch effects, poolability tests, and confidence intervals for the mean. Two conclusions from evaluating the ICH procedure are that batch effects should be random and that focus should be on a quantile. A procedure is needed that combines random batches with the ICH objective of estimating the minimum batch shelf life.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ICH E系列指导原则与我国对应技术指导原则的对比研究,分析我国与ICH在药品注册临床技术要求方面的主要差异。通过对公众、专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摸清ICH E系列指导原则在我国的认知和实施基础。在对比研究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ICH的要求,提出ICH E系列指导原则在我国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宋莉  ;张宝库 《中国药房》2009,(14):1043-1045
目的:为我国药物警戒体系的设置提供参考。方法:介绍美、法两国药物警戒机构设置的特点,指出我国现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美、法两国的药物警戒体系各有其优点,值得学习和借鉴。我国建立药物警戒体系需在组织机构、交流沟通、经费来源及信息技术等方面加以完善与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药物警戒数字化研究领域的文献,总结该领域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并提出启示。方法 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2002—2022年全球药物警戒数字化研究领域的核心文献,利用CiteSpace V软件对其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1 103篇文献,近5年发文量高速增长,发文数量最高的国家是美国、中国、英国、法国及意大利,发文数量最高的机构是乌普萨拉监测中心、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研究热点聚焦于药物不良反应信号检测、药物安全与风险评估、报告系统与数据库信息挖掘等方面,未来研究趋势为探索社交媒体、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在药物警戒中的应用。结论 药物警戒数字化研究处于发展阶段,构建药物警戒数字生态体系、加强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优化药物警戒数字化技术三大措施有助于提高药物警戒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欧盟药物警戒体系及其实施进展进行介绍,为完善我国药物警戒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运用文献研究法进行分析。结果 在欧盟药物警戒体系内,其法律法规文件完整规范,各相关方职责明确,程序简化合理,信息公开透明,可合理有效的保障药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结论 我国应借鉴欧盟药物警戒体系,提高我国药品安全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