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冰 《重庆医学》2011,40(16):1579-1581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3月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40例,并将其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全肠外营养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7天对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中部周径、血浆总蛋白、血浆清蛋白、前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各项营养指标进行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经十二指肠营养管应用荷兰纽迪希亚公司出品的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观察患者体质量、血清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等营养指标,并考察有无营养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后,体内营养指标术后7d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安全可行且无其他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恶性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58例行胃切除术的胃恶性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30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治疗,肠外营养组28例术后早期行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体重、血浆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10 d体重损失比肠外营养组明显减少,且ALB、PA下降幅度均比肠外营养组小(P均<0.05);肠内营养组ALT、AST、TBIL增高幅度均明显小于肠外营养组(P均<0.05);肠内营养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肠外营养组(P均<0.05);肠内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8/30),肠外营养组为17.9%(5/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恶性肿瘤胃切除术后患者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术后早期机体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对120例全胃切除术后病人分为2组,分别给予静脉营养和肠内营养,监测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14d体重、血总蛋白、白蛋白以及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费用及时间、输注过程中的并发症。结果 术后营养支持使病人营养状况均有所改善,肠内营养的病人术后肠蠕动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费用低,并发症少。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的营养支持以肠内营养为首选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老年胃癌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行全胃或次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护理。方法对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因胃癌行全胃或次全胃切除的老年病人术中经鼻置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治疗与护理,并与肠外营养病人的治疗护理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两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营养指标(体重、前清蛋白和清蛋白)的改变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肠外营养组,术后8d前清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胃癌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6.
林智  周锐先  付圆博  任小江  张跃银 《四川医学》2011,32(10):1575-157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合理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或术后即行肠内营养,并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早期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补充。观察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淋巴细胞计数,血糖、血浆清蛋白,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本组存活19例,死亡3例。治疗1周时,血清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下降,血糖控制良好,肠内营养期间,无严重腹泻,未见严重的感染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即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7年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给予EEN,27例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TPN。结果:EEN组术后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TPN组(P<0.01)。营养支持后E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与TPN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优越,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8.
樊静  康俊凤  李莉 《农垦医学》2013,(5):445-448
目的:比较全胃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对胃癌术后早期恢复的效果。方法:将78例胃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EN组和对照组。EN组于术后第2天起给予EN制剂,对照组病人于术后第2天起给予TPN液。所有病人均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8天分别检测营养指标(血浆总蛋白、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和体重),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EN组病人术后第8天血浆总蛋白、血浆清蛋白和体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血红蛋白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EN组术后与感染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途径及疗效。方法对59例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营养状况、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主要通过空肠造瘘和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肠内喂养最早始于术后48h,平均为(5.2±1.1)d,肠内营养时间平均(12.9±6.5)d。因腹泻、腹胀不耐受而中断肠内喂养2例,因导管堵塞中断1例,无其他喂养并发症。结论全胃切除术患者术中放置导管式营养性空肠造瘘是安全、有效和廉价的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的诊断以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50例胃癌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密切观察其并发症,总结护理方法。结果: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间,有24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经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很重要,但由其引起的并发症较多,经过有效地治疗及护理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43例胃癌患者术后24h给予肠内营养素“能全力”,术前和术后第8d测定体重、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和生化指标,临床观察生命指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胃癌术后第8d体重、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较术前增高,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各项生化指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胃肠功能恢复较快,减慢输注速度或调解输注温度,没有出现严重的消化道症状。所有病例研究期内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既能改善全身营养状态,又能防止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高龄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48例高龄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护理方法及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结果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75%,死亡率2.08%。结论通过加强术后护理,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降低高龄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方法。方法:将GCS≤8分的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序贯的方法,对照组完全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7、14、21d后,观察患者体重变化,测定血浆清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及总淋巴细胞计数。观察治疗期间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营养治疗后体重略下降,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第14天时,治疗组ALB、Hb高于对照组。伤后21d时各项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的例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序贯的方法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分析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47例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有效的护理,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47例重度烧伤患者经肠内营养治疗后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腹胀、腹泻、水电解质紊乱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并给予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EN组)和36例行肠外营养支持(PN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EN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的下降速度均明显小于PN组(P〈0.01或P〈0.05),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总费用亦明显低于PN组(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共出现并发症21例次,EN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促进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张正涛 《安徽医学》2009,30(6):644-64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评估。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36例胃癌,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70例)和早期肠外营养组(66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肠内组比肠外组缩短(P〈0.01),两组在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存在差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术后(全胃切除)安全可行,并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取48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N)组(46例)和肠外营养(PN)组(52例),分析两组病人术后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肠内组比肠外组缩短(P<0.01);平均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肠内组均较肠外组减少.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安全可行,既符合生理要求,促进肠功能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均不能经口正常进食。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应用传统的胃肠营养)和实验组(40例,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血浆总蛋白、血糖值及胃肠道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血浆总蛋白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血浆总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值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胃肠道起到保护的作用,促时患者内环境的稳定的及早恢复,减少胃肠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全胃切除术后的护理经验,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方法:分析26例51~75岁全胃切除术患者的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结果: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1%。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降低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腹腔镜直肠癌术后患者50例,收治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并将腹腔镜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营养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腹腔镜直肠癌术后患者护理后的血红蛋白、总蛋白、前红蛋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腹腔镜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红蛋白、总蛋白、前红蛋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