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残胃贲门癌42例外科治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残胃贲门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残胃贲门癌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40例,探查2例,根治性切除32例,姑息性切除8例,残胃切除空肠代胃术36例,贲门肿瘤切除余胃食管吻合术4例。结果手术切除率95.2%(40/42),无手术死亡,手术并发症11例(26.2%)。根治性切除32例中术后生存1年以上30例,3年以上18例,5年以上12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8%、56.3%和37.5%。结论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治疗残胃贲门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残胃癌手术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6例残胃癌患者的手术方式及综合治疗疗效.结果本组12例(75.0%)有区域淋巴结转移,以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50.0%).采用残胃全切除和胃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差异无显著性,随访1年生存率88.0%(14/16),3年生存率58.3%(7/12),5年生存率为30.0%(3/10).结论残胃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应采取全残胃切除术,重视第12组淋巴结清扫,辅以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增加摄入量,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198 5年 1月~ 1996年 12月对胃体癌、贲门胃底癌、胃内多原发癌、胃内癌灶达两个分区及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其中根治性切除 73例 ,姑息性切除 2 1例。全组死亡 3例 ,死亡率 3 19% ,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1 2 8% ,5 4 2 5 %、43 6 1%。根治性切除组 5年生存率为 5 7 5 % ,姑息性切除 5年生存率为 2 0 %。术后并发症发生 10例 ,占 10 6 4% ,发生吻合口瘘 1例 ,胰腺残端瘘 1例 ,肠粘连肠梗阻 1例 ,术后肺炎 2例 ,泌尿系感染 3例。对全胃切除的手术适应症 ,消化道重建及手术经路进行了讨论 ,认为间置空肠代胃术是较好的代胃术式 ,5、6组淋巴结无转移病人行保留幽门、间置空肠代胃术。  相似文献   

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癌侵犯或累及胰头十二指肠区域的手术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 198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收治的 5 1例胃癌侵犯或累及胰头十二指肠的患者的资料。结果 :原发性胃癌 5 1例 ,术式分别为胃次全切除术 2 9例 (SG组 ) ,胃癌根治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组 ) 11例和胃空肠吻合术 8例 ,腹腔内肿物活检术 3例。PD组的一、三年生存率为 6 3.6 %和 36 .4 % ,而SG组为 17.2 %和 3.4 % ,PD组的生存率要比SG组明显提高 (P<0 .0 1)。结论 :胃癌侵犯胰头十二指肠区域患者进行胃癌根治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合理和安全的 ,可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回顾分析 1990年 1月 6日~ 2 0 0 3年 2月 18日入院治疗的 5 3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40例( 75 5 % 40 / 5 3 )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切除 ,死亡 4例 ( 10 % 4/ 40 ) ,中位生存期 3 4个月。 13例 ( 2 4 5 % 13 / 5 3 )行姑息性手术 ,死亡 8例 ( 61 5 % ) ,中位生存期 8个月。回顾分析的结果显示对胃癌穿孔的治疗应区别对待 ,积极争取行根治性手术或先做穿孔修补术 ,术后 3~ 4周再次手术切除肿瘤 ,情况差者亦应作修补术或加做引流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手术方案的选择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0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姑息性胃切除手术组38例,根治性胃切除手术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36个月,根治性胃切除手术组和姑息性胃切除手术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86.8%和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根治性胃切除手术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69.0%,明显高于姑息性胃切除手术组的52.6%,根治性胃切除手术组死亡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姑息性胃切除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QOL)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急性穿孔患者姑息性胃切除和根治性胃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满意,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患者机体情况允许,应积极实施根治性胃切除手术,以提高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指征、手术切除范围及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84例全胃切除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 5 5例 ,女性 2 9例。年龄 2 7~ 73岁。根治性全胃切除 73例 ,姑息性切除 11例。全组术后并发症 2 2例( 2 6 19% ) ,手术死亡 2例 ( 2 3 8% )。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0 48% ( 76/ 84)、45 3 3 % ( 3 4 / 75 )、2 7 5 9% ( 16/ 5 8)。结论 :全胃切除术是治疗胃癌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术式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病期合理掌握适应证及手术切除范围 ,消化道重建方式与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生存质量有关 ,“P”型空肠代胃术后生存质量较好。术后辅助治疗可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1072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922例(86%),其中根治性手术783例(73%),姑息性切除139例(12.9%),在所有切除的手术中,近端胃大部切除239例,远端胃大部切除361例,全胃切除322例,其中空肠间置代胃132例,空肠P襻Roux—Y代胃术200例,联合脏器切除92例,手术探查150例。D1手术86例,D2手术592例,D3手术99例,D4手术6例。TNM分期:Ⅱ期102例,Ⅱ期269例,ⅢA期378例,ⅢB期172例,Ⅳ期151例,Ⅲ、Ⅳ期患者占65.4%。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6%、61.7%、41.1%。其中根治陛手术的1、3、5年生存率为83.1%、65.2%、45.8%。手术死亡率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9%。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胃癌的关键,术式的选择和代胃方式、联合脏器切除、预防切端癌残留和手术并发症、术后辅助性化疗可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1月-1996年12月对胃体癌、贲门胃底癌、胃内多原发癌、胃内癌灶达两个分区及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其中根治性切除73例,姑息性切除21例,全组死亡3例,死亡率3.19%,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28%,54.25%、43.61%。根治性切除组5年生存率为57.5%,姑息性切除5年生存率为20%。术后并发症发生10例,占10.64%,发生吻合口瘘1例,胰腺残端瘘1例,肠粘连肠梗阻1例,术后肺炎2例,泌尿系感染3例,对全胃切除的手术适应症,消化道重建及手术经路进行了讨论,认为间置空肠代胃术是较好的代胃术式,5、6月组淋巴结无转移病人行保幽门、间置空肠代胃术。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胃癌手术的临床应用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方法、可行性及其特点.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4年7月,对22例胃癌患者施行了腹腔镜手术,其中胃远端癌行毕Ⅱ式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D2)10例(2例同时切除胆囊),胃小弯低分化腺癌(革囊胃)伴不全梗阻行全胃切除1例,胃底贲门癌行腹腔镜近端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3例;8例Ⅳ期胃恶性肿瘤并幽门梗阻因无法切除而行胃空肠吻合术.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手术者,手术时间82~282 min,平均131.5 min;术中出血55~282 ml,平均113.2 ml;患者术后均在48 h内恢复胃肠道功能,胃空肠吻合术的患者术后梗阻很快得到解除,无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住院时间5~21 d,平均8.5 d.22例患者术后1~39个月获随访,在行根治性手术的9例Ⅱ期胃癌患者中有2例分别在术后24,28个月出现肺转移,全胃切除的患者于术后18个月因广泛转移而死亡,而Ⅰ期胃癌者均存活3年以上.结论腹腔镜对胃癌手术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特别对Ⅰ期胃癌行根治术和Ⅳ期胃癌行胃空肠吻合术,具有创伤小且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是一种较安全的手术;对Ⅱ期至Ⅲ期胃癌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伴有食管浸润的胃癌通过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分析,探讨非开胸术式及开胸术式的选择标准。方法:对手术切除的87例食管浸润胃癌(其中非开胸术式42例,开胸术式35例)的病理组织学进行分析。结果:我们认为仅考虑预防断端复发的非开胸术式的适应证:1)分化型癌食管浸润距离〈20mm的病例;2)未分化型癌食管浸润长度〈10mm的病例;3)明显的食管浸润的未分化型癌及食管浸润≥21mm的分化型癌需行开胸术式;4)在非开胸术式中,纵隔内淋巴结复发仅2例,因此不需要通过开胸进行纵隔淋巴结廓清。结论:根据手术适应证选择部分食管浸润胃癌病例进行非开胸术式是容许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伴有食管浸润的胃癌通过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分析,探讨非开胸术式及开胸术式的选择标准。方法:对手术切除的87例食管浸润胃癌(其中非开胸术式42例,开胸术式35例)的病理组织学进行分析。结果:我们认为仅考虑预防断端复发的非开胸术式的适应证:1)分化型癌食管浸润距离<20mm的病例;2)未分化型癌食管浸润长度<10mm的病例;3)明显的食管浸润的未分化型癌及食管浸润≥21mm的分化型癌需行开胸术式;4)在非开胸术式中,纵隔内淋巴结复发仅2例,因此不需要通过开胸进行纵隔淋巴结廓清。结论:根据手术适应证选择部分食管浸润胃癌病例进行非开胸术式是容许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研究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与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临床及病理特征,以期增进对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方法 对49例原发性胃淋巴瘤和200例胃癌患者比较其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肿块部位、内镜及大体分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组织病理学等临床资料,并详细分析12例早期胃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49例PGL和200例GA组患者,均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和上消化道出血等非特异性症状.PGL多发于胃体及胃窦,病灶常为多发溃疡或巨大结节,GA组病灶以胃窦部为主,常呈单发溃疡;PGL组的Hp感染率显著高于胃癌组(P<0.05);PGL术前诊断率显著低于GA组(P<0.05).12例早期PGL患者中,8例为Ⅱc型病变,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内镜检查示胃黏膜有多发糜烂溃疡时,应考虑PGL可能.早期PGL确诊后通过手术、化疗或根除Hp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溃疡标本卷席法取材与单纯病变区取材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选取术前临床确诊为慢性胃溃疡手术切除的胃标本210例,其中120例行卷席法取材,90例行单纯病变区取材。结果:120例行卷席法取材标本中,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分别为13%和10%;90例行单纯病变区取材的标本中,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分别为4.4%(P=0.029)和2.2%(P= 0.0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卷席法取材能显著提高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 1990 - 2 0 0 1年收治的 85例早期胃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患者平均年龄 5 7岁 ,占同期胃癌手术病例的 10 8%。上消造影检出率为 37 5 % ,胃镜检查加活检的检出率为 91 7%。行胃癌D1根治术 12例 ,D2 根治术 73例。肿瘤病灶大小平均为 1 97cm ,以凹陷型居多 (6 0 % ) ,淋巴结转移者占 7 1%。术后 5及 10年生存率为 93 7%和 87 0 %。结论 :早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手术治疗的预后较好 ,对胃癌高危患者积极开展纤维胃镜检查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食管胃交界部癌(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CEJ)发生腹腔及胸腔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指导是否清扫胸腔纵隔淋巴结.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行食管胃交界部癌根治术的217例患者,分析术前胃镜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淋巴结转移阳性数目是发生胸腔纵隔淋巴结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且淋巴结转移数目每增加1个,纵隔淋巴结发生转移风险增加34.0%(OR=1.340,95% CI:1.090 ~1.648;P=0.006);脉管瘤栓(OR=5.83,95% CI:1.65~20.62,P=0.006)、浸润深度T(OR=2.35,95% CI:1.30~4.24,P=0.005)和上侵食管长度(OR=1.29,95% CI:1.02~ 1.63,P=0.033)是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上侵及食管每增加1 cm,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增加29.0%.结论 浸润深度越深、存在脉管瘤栓且上侵及食管越多的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越高.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纵隔淋巴结发生转移的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7.
贲门癌术前切除可能性的估计--附28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贲门癌,特别是晚期贲门癌的临床特点,术前较正确的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减少不必要的探查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85例贲门癌手术患者,在无术前化疗及放射介入等治疗的情况下,对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X线表现、病理检查及胃切除术后再复发贲门癌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平均年龄54岁以上者手术切除率较年轻者高,女性切除率达90%以上;吞咽困难时间在5个月以内者高;X线示贲门区充盈缺损、黏膜破坏和中断、明显的胃体缩小、胃底广泛增厚、贲门或小弯部巨大的软组织阴影是晚期贲门癌的表现,切除机会少;病理诊断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切除率越低;残胃贲门癌缺乏特异性症状,X线诊断困难.结论提高切除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正确的手术治疗和术前正确的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对术后患者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提高了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残胃癌与初发胃癌手术治疗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对我院2000-01-2007-12收治的残胃癌根治手术切除患者69例,并取同期手术治疗的初发胃癌69例做对照研究.结果:残胃癌组和胃癌组相比,手术时间[(225.4±34.9) min vs(184.0±30.9)min]、术中出血[(416.8±338.6)mL vs(227.8±185.3)mL]、联合脏器切除率(30.43% vs 4.35%)、术后并发症(27.54% vs 7.25%)、术后住院时间[(15.4±5.6) d vs(12.5±3.8)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清除淋巴结数目[(17.3±5.6)枚vs(17.9±6.4)枚]、3年生存率(40.6% vs 53.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残胃癌手术难度较大、并发症高,术后住院时间长,但其预后与初发胃癌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Cyclin D1反义寡核苷酸对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 采用脂质体lipoiect AMINE2000包裹硫代修饰的Cyclin D1 ASODN转染细胞,观察对SGC7901细胞的量效曲线及其生长曲线。0.2μmol/L Cyclin D1 ASODN转染细胞24小时后,给予梯度浓度的5—氟尿嘧啶(5—FU)、氨甲喋呤(MTX)、顺铂(DDP),观察量效反应,计算IC50。应用RT—PCR检测细胞转染后24小时和48小时时Cyclin D1、胸苷酸合成酶(TS)、胸腺嘧啶磷酸化酶(TP)、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 mRNA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 D1 ASODN对SGC7901细胞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效应,0.2μmol/L Cyclin D1 ASODN转染24小时能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生长,降低Cyclin D1 mRNA表达。Cyclin D1 ASODN增加了胃癌细胞对5—FU,MTX,DDP的敏感性,ASODN 化疗组对各化疗药物的IC50均有显著下降。RT—PCR显示Cyclin D1 ASODN转染后24小时时TS、DHFR mRNA表达较对照组下降,而TPmRNA表达较对照组升高,48小时时TS、TP、DHFR mRNA表达的改变更加明显。结论 Cyclin D1 ASODN能降低Cyclin D1 mRNA表达,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并通过改变5—FU,MTX代谢相关酶的表达提高细胞对它们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胃黏液腺癌(mucous gastriccarcinoma,MGC)和非黏液腺癌 (non MGC)的临床病理差异。方法:对 425例胃癌中37例MGC与388例non MGC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MGC的肿瘤直径(9±5.1)cm大于 non MGC的(7±4.3)cm,浸润性更强(Bor rmannⅢ+Ⅳ型:MGC为92%、34/37,non MGC为62%、241/388),更易浸润浆膜 (T3+T4:MGC为86%、32/37,non MGC为 68%、264/388),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N1 +N2:MGC为95%、35/37,non MGC为 81%、314/388)和腹膜转移(MGC为24%、 9/37,non MGC为11%、43/388);MGC中晚 期患者比例高(Ⅲ+Ⅳ:MGC为92%、34/ 37,non MGC为69%、268/388),根治性切 除率低(MGC为62%、23/37,non MGC为 78%、303/388),1、2、5年生存率(MGC为 55.2%、32.3%和22.7%,non MGC为 75.7%、67.1%和31.4%)也低。结论:MGC 预后差,与确诊时病例更多处于中晚期以 及其浸润力更强、更易发生腹膜播散、根治 性切除率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