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男,59岁。上腹隐痛,恶心,纳差3月,上腹包块2月。既往有慢性腹胀史20年。体检:恶液质。锁骨上淋巴结不大。心肺(一)。心窝部触及10×7cm大小肿块,质硬,稍压痛,表面结节感,活动度差。肝脾未扪及。胃肠钡餐透视:胃窦癌。纤维胃镜检查:(1)溃疡型胃癌(胃窦部,进展期);(2)胃、十二指肠浅表性炎症;(3)胃内绦虫感染。绦虫头节吸附于胃窦小弯侧,用活检钳未能取出绦虫。实验室检查:Hb 95 g/L,RBC 3.2×10~(12)/L,WBC7.2×10~9/L,N70%,L30%。血型“B”。大便潜血试验(+)。粪镜检查到绦虫卵。用槟榔100g,南瓜子30g,驱绦虫3次,粪检到绦虫成虫。复查大便,虫卵(-)。  相似文献   

2.
男、55岁。上腹部隐痛不适伴便血半月,1992年12月24日入院。心肺正常、上腹轻压痛、未扪及包块。Hb45g/L,RBC1.56×10~(12)/L。胃镜提示:胃腔有积血、胃体部可见3×2cm溃疡,表面有活动性出血。在溃疡边缘取组织活检,病理报告:慢性炎症。诊断:胃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因反复大量呕血、保守治疗无效,在全麻下剖腹探查:胃体小弯侧靠贲门处有12×8cm肿瘤突入胃腔,表面有胃粘膜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7岁,农民,住院号39378。因上腹包块进行性肿大5月入院。查体:腹膨隆,脐上可扪及20×20×15cm大小肿块,质硬,活动度小,无压痛,表面有结节感。肝脾未扪及,双肾区无叩痛。肛指阴性。B超提示上腹实质性肿块20×20×15cm。钡餐造影显示L_1~L_2范围肠道向周围推移,提示中上腹肠系膜肿块。术中发现距屈氏韧带30cm空肠之系膜上有20×20×15cm肿块,质硬,有假性波动感,表面呈淡红色,分叶结节状,包块活动与周围无粘连,肿块基底部与空肠系膜相连肿块极易从系膜上完整切除,未损伤系膜血管及肠管,肿块重4kg表面有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7岁,农民,住院号39378。因上腹包块进行性肿大5月入院。查体:腹膨隆,脐上可扪及20×20×15cm 大小肿块,质硬,活动度小,无压痛,表面有结节感。肝脾未扪及,双肾区无叩痛。肛指阴性。B 超提示上腹实质性肿块20×20×15cm。钡餐造影显示 L_1~L_2范围肠道向周围推移,提示中上腹肠系膜肿块。术中发现距屈氏韧带30cm 空肠之系膜上有20×20×15cm 肿块,质硬,有假性波动感,表面呈淡红色,分叶结节状,包块活动与周围无粘连,肿块基底部与空肠系膜相连肿块极易从系膜上完整切除,未损伤系膜血管及肠管,肿块重4kg 表面有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因上腹隐痛、黑便4 月于1999年5月3日入院。查体见: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剑下深压痛,腹部未扪及包块。胃镜检查见胃底凹凸不平,有溃疡形成,质脆,触之出血,病变范围6cm×3.5cm。活检诊断为:低分化腺癌。钡餐X线检查示胃底小弯...  相似文献   

6.
患者,40岁,已婚,孕3产2人流1。住院号:60302。1989年8月中旬起阴道不规则血性分泌物及接触性出血,妇检发现子宫颈三个大小不等息肉,摘除病检报告为葡萄状肉瘤”于1989年11月2日入我院。 体检:全身情况良,锁骨上淋巴结(-),心肺(-),肝脾肋下未扪及。妇检:外阴(-),阴道(-),宫颈外口见一肿块突起,约2×2.5×2cm。暗红色,质中等。子宫大小9×8×4cm,活动好,双附件(-)。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5.8×10~9/L,红细胞4.26×10~(12)/L,血红蛋白124g/L。胸片(-),EKG正  相似文献   

7.
胃肉瘤少见,约占胃恶性肿瘤的1~3%。本科最近成功切除一例巨大的胃平滑肌肉瘤,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34岁,因上腹持续性隐痛不适,进行性腹胀一月多于1986年10月16日入本院。检查:消瘦,腹部膨隆;左中上腹可扪及约30×20×10cm的包块,包块质中,边界不清,不活动、无压痛;中下腹移动性浊音~(+);B超检查左中上腹可见实质性不均质的光团,下腹是液形暗区;肝脾不肿大,肾影象清楚,胰腺体尾部消化;诊断胰体尾部肿瘤,于1986年10月28日在持硬麻下剖腹探查。 探查时发现肿瘤占据整个腹腔,大网膜复盖在部  相似文献   

8.
残胃吻合口错构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宪春  林骏 《肿瘤学杂志》2005,11(5):340-340
患者,男性,40岁.入院情况:1998年因"胃溃疡并上消出血"在当地医院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示:慢性溃疡,侵达浅肌层.术后恢复良好.近2年无任何诱因出现上腹隐痛,无明显返酸、嗳气,无恶心、呕吐,未经正规诊治.查体:T36.5℃、P 80次/min、R20次/min、BP120/80mmHg,神清,语利,心肺听诊正常.腹平坦,上腹见一长约10cm手术切口瘢痕,质软,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3~4次/min.胃镜下见:胃体黏膜光滑,皱襞清晰,吻合口及残胃体下部后壁黏膜皱襞粗大迂曲,范围约5cm大小,质韧.取活检示:慢性炎症.经内科保守治疗无好转,遂行残胃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吻合口处,错构瘤型息肉.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4 6岁 ,因“腹胀、黑便2 0年 ,反复呕吐 2月余”入院。入院查体 :患者口唇及双手可见多个黑斑 ,双足分布少量黑斑 ,黑斑均未隆起皮肤表面 ;腹部平坦 ,无肠型及蠕动波 ;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 ,未扪及包块 ,肝脾肋下未触及 ;肝肾区无叩击痛 ;肠鸣音正常。行电子胃镜示 :胃及十二指肠多发息肉。行结肠镜示 :距肛门 4 0 cm处可见多发结肠息肉。入院诊断 :黑斑息肉综合征。辅助检查完善后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所见 :小肠及结肠内散布大小不等的息肉 ,质软 ,有蒂 ,大者 3cm×3cm× 2 cm,小者如黄豆粒大小 ,取一结肠息肉…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性 ,5 7岁 ,因上腹部胀痛 1个半月 ,于 2 0 0 2年12月 10日入院。查体 :颈部、锁骨上、双腋下、双腹股沟均未见肿大淋巴结。血常规 :白细胞 5 .1× 10 9g L ;红细胞 5 .0× 10 1 2 g L ,血红蛋白 14 6g L ,中性粒细胞 4 8.7% ,淋巴细胞32 .2 %。胸片回报 :肺、心、膈未见异常。彩超检查 :肝、胰、脾无异常 ,腹腔未发现肿大淋巴结。胃镜检查 :以胃角为中心波及胃窦前壁见不规则溃疡型肿物 ,大小约 5 .0cm× 6 .0cm周围粘膜呈堤样隆起 ,表面凸凹不平 ,质脆易出血 ,局部胃壁僵硬 ,蠕动消失 ,镜检诊断 :胃癌 ,病理为腺癌。临床诊断为…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5岁,已婚,因接触性阴道出血两个月,于1986年3月就诊。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貌,两锁骨上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正常,肝脾未扪及,全腹无压痛,未扪及肿块。妇科检查:外阴发育良好,阴道壁光滑,宫颈呈结节状,易出血,宫体略增大,质硬,活动度差,左侧附件阴性,右侧可扪及4×3×3cm质偏硬肿块,光滑可推动,两侧宫旁明显增厚达盆壁。临床诊断为宫颈癌Ⅲ期b,结节型,右卵巢转移。病理诊断:宫颈低分化粘液腺癌(部份印戒细胞型)追问无胃肠道病史。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诊断为胃体部低分化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最后确诊为“胃癌宫颈转移”。经姑息性放疗加化疗后三个月死亡。  相似文献   

12.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4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半年于1991年2月5日就诊,行胃镜检查见:胃窦部后壁距幽门孔1.5处见一直径1.0cm半球形隆起。境界清楚,表面光滑,广基无蒂。活检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同年8月20日复查胃镜仍见胃窦部有一半球形息肉,其部位、大小与前次相仿。另在胃体小弯侧见一1.5cm×1.0cm不规则浅溃疡,覆盖少许血痂,边缘轻微隆起、潮红,活检病理诊断为胃窦部腺瘤性息肉癌变、胃体小弯腺癌。同年9月5日行胃癌根治术。术中见胃窦部一直径1.0cm半球形隆起,质硬;胃体小弯有1.5cm×1.0cm×0.3cm溃疡灶。术后病理诊断:胃窦部腺瘤性息肉癌变,癌细胞浸润粘膜下层;胃体小弯原位癌,Ⅱ_c型。两处癌灶之间粘膜呈慢性炎症表现,未见癌,未见淋巴结转移,术后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3.
胃肌上皮错构瘤是消化道较为少见的疾病,同时合并胃癌则更少。现报告一例如下。患者,男,53岁。上腹部10余年来时有隐痛,伴嗳气并有闷胀感。近两个月来腹痛比前加重,时有呕吐,吐出内容物不多。近两周来,呕吐频繁,难以进食,并感乏力。体检:消瘦病容,浅表淋巴结未及,腹软,剑突下压痛明显,未及包块,肝脾未及。胃肠摄片诊断为不全性幽门梗阻,胃镜活检报告为胃小弯中分化腺癌。手术所见:胃小弯近幽门部扪及3×4×4cm大小肿块,质略硬,浆膜面光滑。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病理检查:胃小弯近幽门部见3×2.5cm溃疡,溃疡边缘隆起,切面灰白色。幽门管狭窄,前壁可见1×1.5×1.5 cm隆起性病变,表面糜烂,切面呈灰黄色分叶状,部分区域有旋涡状纹理。镜下见溃疡处为中分化腺癌;幽门管前壁隆  相似文献   

14.
胃假性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良性增生,又称为滤泡性胃炎、反应性淋巴样增生等。本例男性,48岁,上腹隐痛不适8年余。体检无阳性体征。钡餐示胃窦部不规则缩窄,加压见数枚约1cm息肉样圆形充盈缺损,周围粘膜皱襞消失。胃镜见胃角前壁及窦部有数个结节。初步诊断为胃嗜酸性肉芽肿,不排除淋巴肉瘤。行胃大部分切除。病理检查:胃窦有百余个圆息肉样隆起,其粘膜及粘膜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3岁,因上腹胀痛1月余,间断黑便20天入院.既往健康.查体:贫血貌,锁骨上淋巴结无肿大,腹软,上腹充实感、压痛,肝、脾未及,腹水征(一).B超示:“胆囊炎,胆囊息肉”,胃肠钡餐检查示“胃窦炎”.CT示胃壁粘膜增厚,肝脾不大.胃镜下见胃体后壁、胃体小弯广泛粘膜增厚水肿,斑片状糜烂出血,镜下充气后扩张不好,取检时组织硬、脆;常规病理报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未见肿瘤细胞,遂行第二次胃镜下活检,仍未查到肿瘤细胞.两次胃镜下印象分别为胃癌和胃淋巴瘤,但病理上均未获证实.经内科积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仍不止.患者曾连续3次出现输血反应(畏寒,高热),第三次输血出现酱油色尿,Hb由入院时的60g/L,一周后下降到50g/L.查ABO血型,亚型及Rh血型未见异常,有关溶血检查无异常,骨髓示缺铁性贫血.改输洗涤红细胞,Hb上升至75g/L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大弯及后壁一约10cm×10cm大小肿块,向胃底及大弯浆膜外浸润,网膜、盆腔广泛转移,中度腹水.病理报告:胃低分化腺癌,伴部分未分化癌.大网膜脂肪纤维组织中见低分化腺癌(部分为未分化癌).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62岁。因上腹痛,食欲不振、消瘦、伴上腹包块1个月于1977年9月7日入院。查体:营养较差,皮肤苍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上腹部隆起,可触及20×10cm包块,质较硬,轻度压痛。肝脾未触及。辅助检查:白细胞6.6×10~9/L,血红蛋白80g/L,碱性磷酸酶8u。钡餐透视提示胰腺囊肿。胃镜检查胃外肿物。临床诊断:胰腺囊肿? 剖腹探查见肿瘤位于左上腹,胃的前方,大小20×10×10cm,表面凸凹不平,暗紫色与灰白色相间,质脆易出血,与周围脏器无粘连,提起肿  相似文献   

17.
女,52岁。因柏油样大便6天,于1990年4月15日收入内科。T37℃,P 104次/分,Bp 14/10kPa。重度贫血貌,腹平软,肝脾未触及。上腹扪及约6×5×8 cm 包块,光滑、质韧、活动。血红蛋白50g/L,WBC6.2×10g/L,N0.72,L0.28,大便潜血~(+++)。入院后经补液,输血、止血药等治疗,出血逐渐控制。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诊断为胃癌转外科治疗。术中见胃窦部大弯侧有一向腔外生长之实质性肿块,约6×5×8 cm 大小,光滑,与横结肠系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9岁。因腹部隐痛20天,呕吐10天于1996年9月14日就诊。在外给予抗炎、支持治疗,病情无好转。查体:一般情况差,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左上腹饱满,扪及一4cm×4cm×3cm大小包块,质硬、固定、轻压病,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辅助检查:血常规WBC6.1×109/L,N0.639,L0.361。腹部立位平片:胃内大量钡剂潴留。初步诊断:胃潴留(病因待查)。术中可见:空肠上段有10cm×5cm×4cm大小肿物,灰白色,质硬,表面呈团状,向肠腔内生长,主要侵及十二指肠中、下段,空肠上段,横结肠系膜根部,肠系膜上可见散在米粒大…  相似文献   

19.
胃平滑肌母细胞瘤为上皮性平滑肌瘤,因瘤细胞的形态与胚胎期平滑肌母细胞一致,故名平滑肌母细胞瘤。本病在国内很少见,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70岁,因上腹部隐痛三个月诊断为胃癌于1985年12月14日住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全身表浅淋巴结无肿大,上腹部略饱满,轻度压痛,未扪及明显肿块,肝脾均未触及。胃钡餐检查;胃窦部大弯侧见3×4×3cm充盈缺损、蠕动消失,幽门管变细,钡剂通过尚可。纤维胃镜:见胃窦部大弯侧有一突出胃腔的肿块,约4×3×4cm,粘膜光滑。于1985年12月18日  相似文献   

20.
脾脏错构瘤十分罕见,其病理诊断在教科书中描述简略,但病理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我院相继遇两例,现报道如下,并就其光镜及电镜特点进行讨论。病例报告例1 郑某,男,29岁。查体时发现脾下极3.7×3.9 cm实性占位性病变,历时11个月,无不适。血常规示Hb 150 g/L,WBC 6.5×10~9/L,N0.79,L 0.19,M0.02,pH:12.2×10~9/L,骨穿未见特殊。B超示脾脏形态失常,下缘凸起,脾下极可探及3.6×4.2 cm中等稍强回声团块,边界清,周边有正常脾包绕。彩色多普勒示肿块内未见血流,其周边可探及门脉样及动脉样血流。临床诊断:脾脏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患者于1993年3月14日全麻下切除脾脏送病理。大体检查:切除脾脏大小为13×10×3 cm,位于脾脏边缘处扪及一肿物,4×3×3 cm,剖面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