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张飞 《中外医疗》2016,(5):32-34
目的:探讨菌斑显示剂在牙周炎患者种植义齿修复后口腔维护中的作用。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5月—2015年2月在医院进行义齿修复的62例患者共78颗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39颗种植体。在修复后的口腔自我维护中,对照组给予一般维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菌斑显示剂,比较两组患者的牙周参数和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发生率。结果种植体完成修复2周后,两组患者PLI、SBI、PD和菌斑指数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3个月后所有患者观察组PLI、SBI、PD和菌斑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种植修复后1年内,观察组种植体周围粘膜炎平均发生率为45.6%,对照组为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口腔自我维护能够显著降低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发生率,使用菌斑显示剂让患者对菌斑有良好的自我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重度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后,其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状况与牙周相对健康者的差异。方法:纳入103例行种植固定修复1年以上的患者,共161枚种植体。根据初诊时(T1)牙周状况分为牙周健康组(25例)、轻中度牙周炎组(39例)、重度牙周炎组(39例)。比较各组种植体复查时(T2)的临床及影像学指标:种植体存留/丧失、探诊深度(PDi)、种植体探诊后出血(BOPi)、近远中骨吸收(BLi)等。计算PDi≥5mm伴BOPi阳性者占全部位点、种植体、患者的百分数。结果:3组患者的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无种植体松动、脱落,且平均PDi、BLi均无统计学差异。重度牙周炎组PDi≥5mm且BOPi阳性的种植位点比例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在规范的牙周治疗后进行种植修复,种植体短期存留率和边缘骨吸收情况与牙周健康者无明显差异。但相比牙周健康者,重度牙周炎患者更易发生种植体周围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福赛类杆菌在牙周健康者龈沟液中、慢性牙周炎病人牙周袋内、种植体周围炎病人种植周围袋内的含量及其与感染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58名牙周健康者、60例慢性牙周炎病人、56例慢性种植体周围炎病人龈下菌斑,采用免疫荧光定量16S RNA PCR方法检测福赛类杆菌的含量与分布。结果牙周健康者龈沟内福赛类杆菌的检出率为8.62%,平均Ct值为0.0122±0.0000;慢性牙周炎病人龈下菌斑福赛类杆菌的检出率为81.67%,平均Ct值为0.0356±0.0018;慢性种植体周围炎病人龈下菌斑赛类杆菌的检出率为85.71%,平均Ct值为0.0563±0.0021。结论:种植体周围炎、慢性牙周炎的发生与福赛类杆菌的感染有相关性,种植体周围炎、慢性牙周炎的发病机理可能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规律的牙周支持治疗(supportive periodontal therapies,SPT)对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的长期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联合手工检索,查找牙周炎患者行种植修复后,进行规律SPT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2018年10月。两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与牙周健康组相比,在SPT条件下,有牙周炎病史患者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MD=0.33,95%CI(0.16,0.50),P=0.000 1]、种植体探诊深度[SMD=0.46,95% CI(0.14,0.78),P=0.005]均高于牙周健康组,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高于健康牙周组;但是种植体脱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经过牙周治疗后的种植修复后进行SPT,种植体远期存留率高。同时应注意,有牙周炎的种植患者具有更高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和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提示在临床工作中行种植治疗前积极治疗牙周炎,同时重视SPT对种植体存留和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种植修复逐渐成为牙缺失的重要修复方式之一,种植体周围炎作为导致种植体松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高于牙周健康患者,且种植体失败率也相应增高。种植义齿类似于天然牙,种植体周围炎也与牙周炎有一定的相似性。两种疾病均是由微生物引发的感染性疾病,能导致植入物/牙齿周围组织破坏。与牙周炎比较进而深入了解种植体周围炎的特点,有利于种植体周围炎的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刘倩 《当代医学》2021,27(16):122-124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修复在牙周炎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81例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牙周炎发生情况分为牙周健康组(n=44)与牙周炎组(n=37).两组均行口腔种植修复术治疗,牙周健康组直接行修复术治疗,牙周炎组术前进行牙周炎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数及种植体存留率.结果 治疗后1、6个月,两组PLI、PD、SBI、PI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牙周健康组种植体存留率略高于牙周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牙周炎牙列缺损患者应用口腔种植修复术治疗近期种植体存留率较佳,且不影响牙周指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患者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GBR)术后牙周健康状况及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方法:选择行牙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慢性牙周炎患者为观察组,牙周健康患者为对照组。结果:通过为期5年的随访,两组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明显较少,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患者在接受正确的牙周治疗和维护后,牙周状况良好,但是与牙周健康患者相比较,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较多。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8,(3):305-307
目的:探究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对慢性牙周炎患者松动度、牙周探诊深度(PD)及龈沟出血指数(SBI)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牙列缺失、缺损患者80例(102枚种植体)作为观察组,牙周健康的牙列缺失、缺损患者80例(100枚种植体)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种植体留存率以及松动度,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牙龈乳头指数(PIS)、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以及P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种植体松动度均为0,观察组种植体留存率97.06%,与对照组(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IS、mPLI、MSBI以及P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龈沟液IL-2、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对慢性牙周炎牙列缺损、缺失患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PIS、mPLI、MSBI以及PD等较为优良,且不会加重种植体周围炎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牙周健康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患者年龄39~48岁,平均年龄43.6±5.7岁、男68例,女32例。进行规范牙周基础治疗同时配合健康教育,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牙周病知识、口腔健康行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牙周病知识及口腔健康行为比较有差异(P0.05);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规范的牙周治疗,可以改善牙周健康,保证血糖水平的稳定,提高口腔健康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口腔护理对患有牙周炎人群病症的有效作用。方法将100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基础干预,观察组采取口腔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健康知识认知率,牙周袋探诊深度,牙周溢血以及牙齿松动指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在口腔健康知识认知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P 0.01),观察组牙周袋探诊深度(3.10±1.58)牙周溢血比例(13%)牙齿松动比例(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对应的对照组牙周袋探诊深度(5.78±2.13)牙周溢血比例(27%)牙齿松动比例(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口腔护理可以增大牙周炎患者的对病症的预防以增强病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牙周炎病史患者种植后的中,长期临床效果,探讨软组织垂直厚度对植体周组织健康及植体周病发生的影响.方法: 根据种植术中测量的植入位点软组织垂直厚度,将66名患者的66颗植体分为正常组(normal,软组织垂直厚度 ≤4.5 mm)及过厚组(thick,软组织垂直厚度 >4.5 mm)两组.随访至少2年后进行复查,记录植体留存情况,植体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菌斑指数,植体周边缘骨吸收量及植体周病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植体留存率为100%.复查时过厚组植体的植体周探诊深度最大值(max PDi),植体周探诊深度平均值(mean PDi),植体周出血指数最大值(max BIi),植体周出血指数平均值(mean BIi),植体近中边缘骨吸收量平均值,植体远中边缘骨吸收量平均值,植体周边缘骨吸收量平均值,植体周菌斑指数平均值(mean PLIi)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此外,正常组复查时植体周炎发病率2.3%,过厚组复查时植体周炎发病率34.8%,两组植体周炎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炎患者种植位点的软组织垂直厚度对植体周软硬组织健康存在显著影响;过厚的软组织垂直厚度与植体周探诊深度及植体周边缘骨吸收量增多有关,最终可能增加植体周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牙周炎病史患者种植后的中,长期临床效果,探讨软组织垂直厚度对植体周组织健康及植体周病发生的影响.方法: 根据种植术中测量的植入位点软组织垂直厚度,将66名患者的66颗植体分为正常组(normal,软组织垂直厚度 ≤4.5 mm)及过厚组(thick,软组织垂直厚度 >4.5 mm)两组.随访至少2年后进行复查,记录植体留存情况,植体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菌斑指数,植体周边缘骨吸收量及植体周病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植体留存率为100%.复查时过厚组植体的植体周探诊深度最大值(max PDi),植体周探诊深度平均值(mean PDi),植体周出血指数最大值(max BIi),植体周出血指数平均值(mean BIi),植体近中边缘骨吸收量平均值,植体远中边缘骨吸收量平均值,植体周边缘骨吸收量平均值,植体周菌斑指数平均值(mean PLIi)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此外,正常组复查时植体周炎发病率2.3%,过厚组复查时植体周炎发病率34.8%,两组植体周炎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炎患者种植位点的软组织垂直厚度对植体周软硬组织健康存在显著影响;过厚的软组织垂直厚度与植体周探诊深度及植体周边缘骨吸收量增多有关,最终可能增加植体周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无牙颌患者locator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后口腔卫生维护状况,分析其口腔卫生维护行为、卫生状况与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健康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接受locator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的无牙颌患者,复查时记录种植体周围病的发生情况、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 mPLI)、探诊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 SB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 G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等,并利用X线平行投照法观察边缘骨吸收,同时调查患者对附着体的日常清洁行为。分析患者的口腔卫生维护行为、卫生状况与种植体周围病发生率的关系。结果:共纳入50名患者(125枚种植体),平均随访了22个月(6~54个月),平均mPLI、SBI、GI分别为1.4±1.2、0.8±0.7、0.7±0.6,PD为(2.2±0.7) mm,近远中边缘骨吸收分别为(1.1±1.1) mm、(0.9±0.9) mm。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发生率为49.6%,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为0。口腔卫生差(mPLI≥2)的患者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发生率是口腔卫生良好者(mPLI<1)的11.9倍,每日清洁附着体两次及以上的患者mPLI得分显著低于清洁次数不足两次的患者(P<0.05)。结论:无牙颌患者种植locator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后的口腔卫生维护不足,口腔卫生维护不良与无牙颌患者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发生相关,口腔卫生差的患者种植体发生黏膜炎的风险是口腔卫生良好者的11.9倍,附着体的清洁是患者应关注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对头颈部肿瘤放疗后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治疗作用及对唾液腺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在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完成根治性放疗且发生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11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康复新液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放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降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99例放化疗患者口腔状态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以其中34例口腔黏膜炎患者为研究组,65例非口腔黏膜炎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部位、化疗方案、口腔评估得分等12个方面的差异,首先对这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χ2检验,然后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放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为34.3%。发生部位的构成比中,颊部为27.4%,牙龈为16.1%,硬腭为3.2%。口腔黏膜炎发生分度构成比中Ⅰ度口腔黏膜炎为47.1%,Ⅳ度为8.8%。多因素分析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影响因素有:恶心呕吐、住院天数、含5-氟尿嘧啶化疗、肿瘤部位、白细胞下降程度和口腔评估得分。结论:放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为34.4%,多发于颊、牙龈等非角化上皮组织,以Ⅰ度口腔黏膜炎的发病率最高。与口腔黏膜炎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是:恶心呕吐、住院天数长、化疗方案中含5-氟尿嘧啶、头颈部位肿瘤、白细胞下降严重及口腔评估得分高。为了减少口腔黏膜炎的发生,除了做好常规基础护理外,还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重视口腔评估,并根据引起口腔黏膜炎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牙周炎患者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初步探讨牙周炎患者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依据Hp特异的尿素酶C和cagA基因设计引物,建立PCR方法。检测37例牙周炎患者口腔中的Hp,同时设立牙周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尿素酶C基因在牙周炎组的阳性率为64.8%,健康组为38.5%;尿素酶C基因和cagA基因共同阳性率在牙周炎组为32.4%,健康组为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轻型牙周炎患者口腔Hp阳性率低于中、重型患者。龈下菌班Hp阳性率高于龈上菌班。结论口腔是Hp的一个重要聚积地,Hp与牙周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医学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重度口腔黏膜炎发生率的实践效果。方法 组建多学科团队,根据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模式开展品管圈活动,将循证证据与持续质量改进相结合,评估实施过程中的障碍因素与促进因素,构建循证实践方案。从制定口腔黏膜炎分级护理流程、完善评估工具、加强患者健康教育3个方面进行实践改革,比较实践前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重度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结果 开展循证护理实践后,重度口腔黏膜炎发生率由67%降至34%,平均住院天数由25.93d降至24.70d,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平均得分由28.0分降至1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通过引入证据,进行实践变革可有效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重度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提高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口腔护理联合气流冲击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安徽省立医院ICU收治的9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0.12%洗必泰溶液配合可冲洗式牙刷刷洗进行口腔护理,试验组先用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再采用同对照组相同的口腔护理方法进行操作,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长.结果 方案数据分析(PP)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VAP的发生率分别为4.35%、18.28%,意向性分析(ITT)显示两组VAP的发生率分别为8.33%、25.00%,不同分析结果得出两组的VAP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数据分析(PP)显示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长分别为(7.41±2.86)d、(11.24±3.18)d,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长分别为(9.98±3.45)d、(12.96±4.01)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前联合气流冲击法能够降低VAP的发生率,间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与ICU入住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