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兔视神经挫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目的 研究兔视神经挫伤后视网膜、视神经结构及功能变化.方法 建立兔视神经挫伤模型,于不同时间作视网膜节细胞(RGC)、轴突染色记数,并检测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结果 伤后RGC数目持续下降并伴有轴突变性、坏死,4周时RGC平均记数为12.67±4.12/mm,轴突密度为36,085±285/mm2,均明显少于正常对照(P<0.01).在伤后4小时FVEP下降至对照眼的54%,并持续至8周.结论 兔视神经挫伤后RGC、视神经出现渐进性退变,伴有视神经功能即刻下降.  相似文献   

2.
神经生长因子对成年兔视神经夹伤后 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成年兔视神经夹伤后修复的影响。方法16只成年兔随机分成NGF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兔。建立兔右眼视神经夹伤模型后分别将载有0.06 ml NGF(浓度:5×10-4g/L,NGF组)或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的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于视神经损伤处;并向右眼玻璃体腔内注入0.02 ml NGF(浓度:5×10-4 g/L ,NGF组)或等量PBS(对照组)。所有兔左眼为正常空白对照组。分别于夹伤后1 d、2周、8周进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夹伤后8周时作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和视神经的改变,同时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作视神经纤维计数。结果夹伤后2周时FVEP检查结果显示,NGF组伤眼与健眼FVEP幅值比为0.765±0.150,对照组为0.494±0.108, NGF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夹伤后8周时NGF组伤眼与健眼FVEP幅值比为0.581±0.138,对照组为0.409±0.119, NGF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伤后8周时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NGF组RGC、视神经纤维的退变较对照组轻。夹伤后8周时NGF组和对照组视神经纤维计数分别为(10 955±608.7)、(7 898±608.8)根/ mm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NGF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RGC的存活,促进轴突的再生,因而对视神经夹伤后的修复、视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253-257)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草药灯盏细辛对大鼠标定性视神经压榨伤所致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损伤的防护和修复作用。方法  4 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两组均用特制微型视神经夹直接夹持视神经 ,制作成单眼视神经部分压榨伤模型后 ,A组不予任何治疗 ,B组予以灯盏细辛治疗 ,直至处死动物。以上两组按致伤日至处死日动物的存活时间又分为 :A1组和B1组 (损伤后 4d) ,A2 组和B2 组 (损伤后 14d) ,A3 组和B3 组 (损伤后 2 1d) ,每组各 7只大鼠。于处死前 3d双上丘直接注射 3%快蓝标记双眼RGC。处死日行眼球摘除术后 ,将双眼全视网膜组织铺片置于荧光显微镜下 ,在距视乳头 1mm处的颞上、颞下、鼻下及鼻上 4处作荧光摄影 ,并输入计算机经图像分析仪计数RGC。计算RGC标识率 ,即 (损伤眼RGC数 /未损伤眼RGC数 )× 10 0 %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大鼠中 ,A1、A2 及A3 组的RGC标识率分别为 (77 79± 7 11) %、(6 3 76± 3 79) %、(5 4 6 6±4 75 ) % ;B组大鼠中 ,B1、B2 及B3 组的RGC标识率分别为 (80 13± 12 0 3) %、(78 17± 9 19) %及(83 5 9± 12 6 1) %。A2 和A3 组分别与B2 和B3 组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t=14 10 8,36 2 0 3;P<0 0 1)。结论 大鼠标定性视神经压榨伤后用灯盏细辛治疗 ,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荧光金逆行标记的方法,检测腺病毒(adenovirus,Ad)介导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对视神经钳夹伤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数目的影响。方法采用钳夹视神经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夹伤后向大鼠伤眼内注射Ad-CNTF,在取材前7d进行荧光金逆行标记RGC,于伤后28d,对大鼠的视网膜铺片进行荧光金标记的RGC记数。结果伤后28d,单纯损伤组、PBS组、Ad-LacZ组视网膜标记RGC数均较低;CNTF处理组视网膜标记RGC数为每视野(12.11±2.29)个(n=9),高于前3组,且差异非常显著(P<0.01)。Ad-CNTF组视网膜标记RGC数为每视野(20.93±2.67)个(n=8),在各组标记RGC数中最多,也好于CNTF组,2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视神经损伤后眼内单次注射Ad-CNTF,可明显增加钳夹伤后28d大鼠视网膜的标记RGC数。与单次注射CNTF相比,对损伤的RGC具有更加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雄激素预处理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 鼠视神经形态功 能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凋亡的影响。 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41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未 用药对照组15只和雄激素组16只。正常组和未用药对照组每天以1%乙醇灌胃,雄激素组每 天以0.25 mg/kg甲睾酮灌胃。用药20 d后,未用药对照组和雄激素组注射0.4 ml完全弗 佐剂-豚鼠脊髓匀浆,并辅以注射百日咳疫苗诱导EAE模型。诱导前7 d,大鼠上丘和外侧膝状体 注射荧光金以逆行标记RGC。继续用药至诱导后14~30 d,取正常鼠 和出现症状48~72 h内的未用药对照组和雄激素组大鼠,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闪光视觉诱发电 位 (FVEP)观察其视神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铺片并计数RGC;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RGC的调亡情况。 结果:诱导10d开始,E AE大鼠相继出现尾及后肢无力,麻痹等症状。与未用药对照组相比,雄激素组的发病潜伏期 延长(P=0.035),症状评分降低(P=0.042)。未用药对照组大鼠视神经纤维走 行纡曲呈波浪状,弥漫脱髓鞘 改变;雄激素组视神经纤维走行较规则,脱髓鞘改变不明显。FVEP显示与未用药对照组相比 ,雄激素组的N1、P和N2波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N1-P和P-N2振幅提高(P<0.05)。正常组、未用药对照组和雄激素组RGC数分别为(2284±132)、 (934±78)、(1725±95)个/mm2,雄激素组RGC数较未用药对照组增多(P=0.028)。正常组、未用药对照组和雄激素组TUNEL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02±0.16)、(24.44±2.22)、(9.84±2.36)个/高倍视野,雄激素组TU NEL阳性细胞数较未用药对照组明显减少(P=0.025)。 结论:雄激素可降低EAE发病率和症状评分,抑制EAE鼠RGC的凋亡,减轻视神经脱髓鞘改变,改善视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家兔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存活的影响及损伤视神经、视网膜Nogo-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兔球后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健康成年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组、治疗组。分别于损伤后3d、7d、14d处死动物,观察单位面积RGC存活数量及损伤后Nogo-A在视神经、视网膜的表达变化。结果视神经损伤后,治疗组RGC的存活数高于损伤组及对照组(P<0.01)。对照组、损伤组损伤后3d、7d、14d视神经、视网膜Nogo-A表达增强,至损伤后7d达高峰;治疗组视神经、视网膜表达亦增强,各时间点均弱于损伤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视神经损伤后,地塞米松能够增加RGC的存活数量,能够下调No-go-A的表达,这可能是地塞米松治疗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脐血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h UCBSC)移植对视神经部分受损SD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2组SD大鼠暴露视神经,应用40 g夹持力的视神经夹在大鼠眼球后2 mm处夹视神经30 s造成部分视神经损伤模型,均损伤左眼。A组:伤后1周玻璃体腔注射脐血干细胞载体PBS,24只。B组:伤后1周玻璃体腔注射h UCBSC,24只;2组均于注射后7 d、14 d、21 d、28 d处死动物。处死前7 d双上丘注射50 g·L-1荧光金逆行标记双眼RGC。然后按时间先后处死大鼠分离视网膜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计数2组RGC并计算RGC标识率。结果 A、B两组视神经损伤眼RGC计数均低于未损伤眼(均为P<0.05),且随时间延长两组RGC标识率均呈下降趋势(均为P<0.05),但B组注射后7 d、14 d、21 d、28 d RGC标识率(77.52±6.33)%、(74.12±8.23)%、(64.78±5.21)%、(59.93±9.00)%下降幅度明显较A组(75.68±8.74)%、(68.21±10.59)%、(56.24±9.34)%、(48.91±8.81)%平缓。同时间段B组RGC标识率均高于A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h UCBSC可减缓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中RGC的凋亡,对RGC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EGb761对视神经夹伤后兔视网膜视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方法:大白兔24只,右眼为实验组,左眼为对照组,制作视神经夹伤模型。右眼球后注射EGb761(60mg/kg),左眼球后注射等容量平衡盐液BSS。于伤后4,7,14d取材,应用病理图像分析仪计数RGC;并进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伤后3~14d,两组RGC数目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RGC数目明显高于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两组均有MBP阳性表达,BSS组表现为强阳性;实验组MBP表达呈下降趋势,14d表达呈弱阳性;BSS组表达也随时间有所减弱,但14d时表达仍明显;不同时间点实验组RGC阳性率均低于B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Gb761能降低视神经夹伤后MBP的含量,提高RGC的存活数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含嗅鞘细胞(OEC)或(和)体外溃变的周围神经移植对成年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6只大鼠:A组(周围神经对照组):将取出的一段自体坐骨神经与眶内切断的左侧视神经近侧断端吻合;B组(OEC注入周围神经组):自取出的坐骨神经两端注入10 μl OEC悬液后移植于视神经断端。C组(周围神经体外溃变组):将取出的坐骨神经在体外单独培养5 d后植于视神经断端;D组(OEC-周围神经共培养组):将取出的坐骨神经与OEC共培养5d后植于视神经断端。移植术后4周处死动物,计数各组以5%荧光金逆行标记的再生RGC数量。结果B、C、D三组RGC均数1481±268、1235±266和1464±285显著高于A组799±109(P值分别为0.0002、0.0010和0.0003);B、C、D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644、0.9167和0.4344)。结论OEC具有促进RGC轴突在新鲜周围神经移植物中再生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与体外溃变的周围神经相比无明显差异,二者亦无协同作用。(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130-132)  相似文献   

10.
脑神经生长素治疗兔急性高眼压视神经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脑神经生长素(cranial nerve growthine,CNG)对兔眼急性高眼压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 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体重2.5~3.0 kg)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一只眼前房内灌注生理盐水使眼压升高到50 mm Hg(1 mm Hg=0.133 kPa),并维持6 h,另一只眼为自身对照眼。每组3只兔制成高眼压模型眼后肌肉注射CNG0.2 ml/d作为治疗组,其余3只兔为实验组。5组兔分别于制造模型眼后1、3、7、15、30 d处死。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dish peroxidase,HRP)组织化学染色法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CNG对急性高眼压视神经顺行轴浆运输和超微结构的影响,定量分析CNG的药物疗效。 结果 7 d后,治疗组HRP反应物积分光密度(39.79±2.29)较实验组(25.17±1.03)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视神经轴突变性较实验组轻,15 d后,部分轴突结构恢复正常,线粒体增多,30 d后,轴突结构基本正常。 结论 CNG可改善急性高压眼视神经轴浆运输状况,促进视神经结构的恢复。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88-90)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To investigate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intravitreal administration of latanoprost on retinal ganglion cell (RGC) damage induced by N-methyl-D-aspartic acid (NMDA) or optic nerve axotomy.Methods Using Sprague-Dawley rats, retinal ganglion cell damage was induced by either intravitreal administration of NMDA or optic nerve axotomy. Latanoprost at doses of 0.03, 0.3, 3, 30 and 300 pmol was administered intravitreally before NMDA injection or optic nerve axotomy. Retinal damage was evaluated by counting the number of surviving RGCs retrogradely labeled with fluorogold under the microscope.Results Seven days after the NMDA injury, the number of surviving RGC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doses of more than 30 pmol atanoprost (846±178 cells/mm2 P=0.0166) compared with vehicle control (556±122 cells/mm2). Ten days after the optic nerve axotomy, the number of surviving RGC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even at a dose of 0.3 pmol (815±239 cells/mm2, P=0.0359) compared with control (462±75 cells/mm2).Conclusions Intravitreal administration of latanoprost has a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n rat RGC damage induced by either NMDA or optic nerve axotomy, while its pharmacological features are different.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糖尿病患者黄斑结构的影响。 方法对比分析30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糖尿病患者手术 眼与对侧未手术眼以及30例无糖尿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者手术前及术后1 d、1个月时 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测量资料。 结果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眼手术前黄斑中心凹的平 均厚度为(148.5±27.7)μm,术后平均厚度为(219.4±68.23) μm,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未手术眼初次检查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为(147.4±27.5) μm,1个月后复查为(148.2±27.3) μm,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无糖尿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眼术前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为(142.37±12.7) μm,术后为(151.9±23.7) μm,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组术后新增黄斑水肿11只眼,原有黄斑水肿的6只眼中3只眼水肿较术前加重。结论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黄斑水肿的发生率较高,黄斑水肿的程度较重。(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175-17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视神经不同程度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和轴突的变化规律及神经再生能力。方法用夹持力为148g的反向镊夹持大鼠视神经3、6、12、30、60S建立不同程度视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计数视神经损伤后0.5、1、2、3、7个月RGC和损伤后1、2、3个月轴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透射电镜观察损伤的再生反应,在银染的视神经纵切片上计数后计算视神经横断面上纤维数目,根据横断面的纤维数目计算损伤视神经的再生指数以衡量不同程度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能力。再生指数的计算为(损伤点后0.5mm纤维数-损伤点后2.5唧纤维数)/(球后0.5唧纤维数-损伤点后2.5mm纤维数)。结果视神经部分损伤后RGC和轴突持续丢失,这种丢失可分为伤后2周内的急性丢失和其后的缓慢丢失两个时期,并呈指数形式下降。随着致伤程度的加重,RGC的丢失率上升而存活率降低,RGC和轴突的丢失率随致伤程度的加重而增高,轻度损伤时这种继发损伤具有自限性。视神经损伤后,有大量丛状聚集、区域化分布的无髓再生纤维。视神经夹持损伤3、6、12、30、60s后,再生指数分别为1.409、1.490、0.916、1.119、1.224(χ^2=281.2,P〈0.01),不同程度损伤后神经的再生能力可能不同,轻度损伤的再生能力较强。结论不同程度视神经部分损伤后继发反应和再生能力不同,轻度损伤后的继发损伤具有自限性并具有更强的再生能力,在一定程度的损伤下修复与损伤可能达到某种平衡而导致成功再生。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手术与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49  
目的 评价视神经减压术与大剂量皮质激素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40例40只眼,14例施行经颅、经鼻窦内窥镜和经眶筛途径视神经减压术;11例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 mg/kg 5例,甲泼尼龙30 mg/kg 6例)治疗;15例在院外采用自选非特殊疗法治疗。根据最终视力和治疗后近期视力变化,评价手术、大剂量皮质激素和非特殊疗法治疗的疗效,并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 40例患者中最终视力无光感者19例,占47.5%;光感~0.02者12例,占30.0%;0.05以上者9例,占22.5%。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组的优势比为2.96(P=0.0125),最终视力明显好于手术治疗组(P=0.005)和非特殊治疗组(P=0.023);治疗后近期有效率比手术治疗组高(P=0.024)。伤后无光感比有光感以上视力对最终有无视力恢 复的危险度增加2.14倍(P=0.0349)。 结论 大剂量皮质激素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有治疗作用;手术减压效果不肯定;外伤后无光感是视力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75-77)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活化的巨噬细胞在视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12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作为实验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只,按照不同观察时间点(1、4、7、10、14、21、28 d)每组分为7个亚组,每亚组8只。用液压冲击颅脑损伤仪(FPI)建立外伤性视神经不完全损伤联合晶体损伤模型作为实验组,外伤性视神经不完全损伤模型作为对照组。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分析并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建模前及建模后不同时间点视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并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建模后视网膜组织中巨噬细胞及神经节细胞变化情况。结果 建模前,实验组FVEP P100波潜伏时为(42.74±5.83) ms,振幅为(7.98±2.15)μV。建模后1 d,实验组FVEP P100波潜伏时为(103.91±10.89) ms,较建模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64,P=0.000);振幅(6.39±2.19) μV,较建模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4,P=0.000)。建模后10 d,实验组P100波潜伏时最长,之后逐渐恢复(F=35.894,P=0.000)。建模后7 d,实验组P100波振幅最低,之后逐渐回升(F=6.594,P=0.000)。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建模后1 d,实验组视网膜、视神经未见活化的巨噬细胞,之后逐渐增多,10 d时到达高峰(91.25±6.91),之后又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77,P=0.000);建模后1 d,实验组视膜未出现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7 d时出现,平均值为6.38±1.85,之后逐渐增多,28 d时到达高峰,平均值为49.6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11,P=0.000)。结论 视神经不完全损伤联合晶状体损伤后,视神经可逐渐修复,活化的巨噬细胞在视神经不完全损伤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联合美金胺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prague-Dawley(SD)雄性成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玻璃体腔单独注射美金胺组(D组),玻璃体腔注射美金胺加超声微泡组(E组)5个组,每组8只大鼠,再将各组随机分为视神经损伤后1、2周2个亚组,各亚组4只大鼠.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只暴露视神经,不进行钳夹,玻璃体腔注射生理盐水,立即用超声波辐照大鼠眼球;C~E组建立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后,处理方式分别为C组玻璃体腔注射生理盐水,D组玻璃体腔注射美金胺,E组玻璃体腔注射超声微泡造影剂及美金胺,立即用超声波辐照大鼠眼球.视神经损伤1、2周时,各组行逆行荧光金标记RGC并计数;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记录P100波潜伏期及振幅;荧光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逆行荧光金标记RGC结果显示,各处理组视网膜定向铺片上均可见金黄色着染的RGC.A、B组RGC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018,0.011;P=0.986,0.873);C~E组RGC数均较A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5.944,P=0.012);D组RGC数多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1.721,1.924;P=0.043,0.037);E组RGC数明显高于C、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1.128,1.482,P=0.027,0.008;q=1.453,1.855,P=0.031,0.010).F-VEP检测发现,A、B组P100波潜伏期及振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008,0.019,P=0.981,0.946;q=0.072,0.052,P=0.737,0.851) ;C~E组P100波潜伏期较A组延长,振幅较A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4.312,106.312;P=0.017,0.009).荧光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A、B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结构完整,排列整齐,RGC排列紧密整齐,细胞核均匀深染,胞核大小一致.C~E组大鼠的视网膜不同程度水肿变厚,RGC有不同程度的排列紊乱,空泡化及细胞数目减少.结论 超声微泡造影剂联合美金胺能抑制视神经损伤后大鼠RGC的丢失,促进其视功能的恢复,对视神经损伤大鼠的RGC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