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医传导热效应沙疗仪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KOA患者(治疗组)进行维医沙疗,治疗前对KO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并设6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增高(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减低(P〈0.05,P〈0.01)。结论:KOA患者常伴随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呈高凝状态,维医传导热效应沙疗仪可改善KOA患者的全血黏度指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检测,探讨补肾壮骨通络汤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肝肾亏虚型)的规范化治疗效果。方法:选取ARCOⅠ、Ⅱ期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中医辨证属肝肾亏虚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自制补肾壮骨通络汤,对照组口服活血健骨片,连续用药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中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增高,而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壮骨通络汤可改善肝肾亏虚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血液指标,与活血健骨片效果相当,中医药对症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虎杖提取物对高脂饲料致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连续11周建立高脂血症模型,第3周取血测定血脂水平判断模型是否复制成功,模型复制成功后连续灌胃给予受试药(复方虎杖提取物)3个剂量组(4g/kg、8g/kg、12g/kg)及阳性药组(辛伐他汀片,4mg/kg)8周。末次给药后大鼠下腔静脉取血,加肝素钠抗凝,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末次给药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全血黏度中黏度200/s、黏度30/S、黏度3/s、黏度150/s、黏度50/s、黏度1/s、高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流阻、全血中切流阻、全血低切流阻、红细胞压积及卡松黏度均显著升高(P〈0.01,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①复方虎杖提取物低剂量(4g/kg)组全血黏度中黏度3/s、全血低切流阻、卡松屈服应力显著降低(P〈0.01),黏度200/s、黏度3/s、黏度150/s、黏度50/s、黏度1/s、血浆黏度、全血高切流阻、全血低切流阻、血沉方程K值、卡松黏度明显降低(P〈0.05);②中剂量(8g/kg)组全血黏度中黏度3/s、黏度1/S、全血低切流阻、卡松屈服应力显著降低(P〈0.01),黏度200/s、黏度30/s、黏度150/s、黏度50/s、血浆黏度、高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流阻、全血中切流阻、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P〈0.05);③高剂量(12g/kg)组全血黏度中黏度3/S、血浆黏度、全血低切流阻、卡松屈服应力、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P〈0.01),黏度200/s、黏度150/s、黏度50/s、黏度30/s、血沉方程K值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升高(P〈0.01)。结论:复方虎杖提取物4g/kg、8g/kg、12g/kg三个剂量组可以改善高脂饲料致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液黏滞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养心益肝汤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292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4例(采用养心益肝汤和常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138例(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前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TG、TC、LDL-C、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心益肝汤可显著调节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显著提高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干姜、高良姜、丁香、小茴香、吴茱萸、肉桂、花椒、胡椒、荜茇、荜澄茄10味温中散寒药对胃实寒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温中散寒药的作用机理。方法:设空白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2个寒性药对照组、10个受试药物组,予以灌服寒凉药冰知母水提液复制胃实寒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10个受试药物组分别灌胃10味温中散寒药,连续3次,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干姜、肉桂、丁香、吴茱萸、小茴香、荜茇组均能够明显降低高、中、低切全血黏度与高、中切还原黏度、降低红细胞压积和卡松屈服应力(P〈0.05或P〈0.01);干姜、丁香、吴茱萸、小茴香、荜茇组能明显降低血沉方程K值(P〈0.01);丁香还有显著地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作用(P〈0.05);吴茱萸还有显著地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作用(P〈0.05);小茴香还有显著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作用(P〈0.05)。花椒、胡椒都有显著降低高、低切全血黏度与高切还原黏度、降低红细胞压积作用(P〈0.05);花椒还有显著降低血沉方程K值作用(P〈0.01);而高良姜只对红细胞压积与血沉方程K值有改善作用(P〈0.05或P〈0.01),荜澄茄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变作用不明显。结论:温中散寒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有效改善胃寒气血郁滞症状,发挥治疗胃实寒证的药效。  相似文献   

6.
张红红  潘秉余 《河北中医》2009,31(6):827-828,897
目的观察参地生津胶囊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40例气阴两虚兼血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0采用参地生津胶囊治疗,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纽80例予格列关脲片2mg,每日1次口服。2组均2个月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88%,对照组总有效率83.7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均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地生津胶囊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2型糖尿病有确切疗效,且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合剂预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450例髋关节和下肢骨折患者行术后治疗,年龄在18~75岁患者,术后均不用止血药。分消肿止痛合剂组、阿司匹林组、空白对照组,三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2天、术后8天检测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红细胞压积、凝血酶原时间、血栓素A2(TXA2)、纤维蛋白原、血沉,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2天三组患者大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术前均有升高,提示手术应激、术中出血激活凝血系统等因素致血液呈高凝、高黏状态,其中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毛细管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手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术后第8天三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值较术后2天均有改善,其中治疗组用药后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毛细管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术后2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与对照组用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提示阿司匹林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影响较小,而消肿止痛合剂对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首乌汤对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患者60例临床符合冠心病血瘀证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加丹参首乌汤)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疗程均为4W。结果:丹参首乌汤能明显改善冠心病症状,降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血液流变学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丹参首乌汤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整脊推拿法干预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对59例患者进行临床对照及实验检测研究,治疗组30例采用整脊推拿方法;对照组29例采用针刺方法。结果:对临床主要症状疲劳感、睡眠紊乱及肌肉关节疼痛的改善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脊背部体征之棘突异常及结节的改善情况,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于肌紧张及腧穴压痛的改善情况,两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电泳时间的改善情况,治疗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照组各项前后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整脊推拿法对亚健康状态有较好的改善效果,手法通过纠正脊背部局部异常以通督脉调脏腑,以及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等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期辨证取穴针刺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288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6例(采用分期辨证取穴针刺法治疗)和对照组142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可显著降低患者不同分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1),降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P〈0.01),其中治疗组治疗后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急性期和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8%,明显高于对照组(83.8%,P〈0,05)。结论:分期辨证取穴针刺法可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提高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药线点灸对斑秃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药线点灸对斑秃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斑秃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予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予局部封闭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对照组为84.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对照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药线点灸治疗斑秃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同时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57%,对照组为7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P〈0.05,P〈0.01),治疗组在全血黏度(低切、中切)、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股骨头坏死患者共126例,将其按中医证型进行分组,其中气滞血瘀组38例,痰瘀阻络组42例,肝肾亏虚组46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分析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肝肾亏虚组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全血高、中、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刚性指数(IR)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其余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痰瘀阻络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水平明显低于其他2组(P均0.05);其他血脂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肾亏虚型股骨头坏死以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为特征,痰瘀阻络型股骨头坏死以血脂指标异常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变情况。方法:采用血液流变学仪检测糖尿病病人血液流变学项目,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男女糖尿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除红细胞比积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增高,出现微循环障碍,是导致多种合并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杞菊地黄汤治疗原发干燥综合征(pSS)前后血液流变的变化,探讨该药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给30例pSS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治疗后眼干症状、口干症状、泪流率、唾液流率各·临床评分例数较治疗前减少(P〈O.05),外周血血液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切、高切)、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变形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并且临床疗效总评分与血浆黏度、血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874、0.644、0.739,P〈0.01),与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呈负相关(r=-0.791,P〈0.01)。结论杞菊地黄汤治疗pSS可导致患者有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测生脉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拟组、生脉注射液组(低、高剂量)。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生脉组自手术前1d开始给药,连续3d,1次/d,低剂量组生药15g/kg,高剂量组生药25g/kg,其它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各组给药3d后禁食20h,不禁水,水合氯醛麻醉,用真空抗凝管及干燥洁净试管,各取腹主动脉血3mL。观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球压积、全血还原黏度)。[结果]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指数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生脉低剂量组、生脉高剂量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生脉注射液组均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性,为中医治疗脓毒症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型与体内一氧化氮(NO)、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4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观察组)和6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NO、IL-1β、TGF-β1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肝肾亏虚、气滞血瘀、肝肾亏虚并气滞血瘀证3个观察组治疗前血清中NO、IL-1β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GF-β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个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NO、IL-1β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3个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NO、IL-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TGF-β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3个观察组之间治疗前比较,肝肾亏虚并气滞血瘀组NO、IL-1β的水平高于肝肾亏虚组(P〈0.01)和气滞血瘀组(P〈0.05),而TGF-β1的水平低于肝肾亏虚组(P〈0.01)和气滞血瘀组(P〈0.05);气滞血瘀组NO、IL-1β的水平高于肝肾亏虚组(P〈0.05),而TGF-β1的水平低于肝肾亏虚组(P〈0.05)。3个观察组之间治疗后比较,肝肾亏虚并气滞血瘀组NO、IL-1β的水平高于肝肾亏虚组(P〈0.05)和气滞血瘀组(P〈0.05),而TGF-β1的水平低于肝肾亏虚组(P〈0.05)和气滞血瘀组(P〈0.05);气滞血瘀组NO、IL-1β的水平高于肝肾亏虚组(P〈0.05),而TGF-β1的水平低于肝肾亏虚组(P〈0.05)。结论:一氧化氮、白介素1β、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有关;经过中医治疗,NO、IL-1β、TGF-β1的水平发生了变化,中医治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NO、IL-1β、TGF-β1水平的变化起效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与体内一氧化氮、白介素1β、转化生长因子β1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窍明目Ⅳ号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药物对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5例(60只眼)符合入选标准的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通窍明目Ⅳ号口服30d,对照组仅维持使用控制眼压药物。观察治疗前后2组视力、视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和16.67%(χ^2=19.461,P〈O.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视力、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平均缺损)改善(P〈O.05),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及血浆黏度数值降低(P〈O.05),并均好于同期对照组(P〈O.05)。对照组各指标前后比较未见明显变化(P〉O.05)。结论通窍明目Ⅳ号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有一定疗效,其视野变化与血流变学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牛膝多糖对兔膝骨关节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48只,采用改良Huhh模型造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只。治疗组采用牛膝多糖的提取药物灌胃,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观察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凝血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沉、红细胞电脉率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均有所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红细胞电泳率加快。治疗组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牛膝多糖能改善全血黏滞度,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膝骨关节炎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孙卫华 《中医药研究》2009,(9):1015-1016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对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心电图及硝酸甘油用量的影响。方法将240例胸痹(冠心痛、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益心舒胶囊,参松养心胶囊口服治疗,疗程4周。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心电图及硝酸甘油用量。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组硝酸甘油用量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能改善心电图指标,减少硝酸甘油的用量。益心舒胶囊对气阴两虚型冠心痛患者的治疗具有改善冠脉血流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