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可即邦医用胶原蛋白海绵 (collagen sponge,CS) 在控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1 年6月至 2012 年6月,142 例患者,男 37 例,女 105 例,平均年龄 68.7 岁。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进行膝关节置换,CS 组 71 例,术中使用可即邦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另 71 例术中未予使用,作为对照组。对每个患者我们均记录术后可见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两组中的输血患者数,以及并发症等。结果 CS 组术后可见失血量为 (195.3±37.0) ml,对照组 (279.2±40.1)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7)。CS 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 24 h 血红蛋白下降值分别为 (30.3±3.4) g/L、(39.2±4.7)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CS 组和对照组分别有 10 例和 21 例患者输血,术后输血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5)。两组中各有1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CS 组术后发生1例切口表浅部位感染,1例切口表浅皮肤坏死,对照组有1例切口表浅部位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可即邦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可以有效降低 TKA 的术后失血量。 相似文献
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髌骨成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髌骨成形与髌骨置换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因骨关节炎行TKA的33例(36膝)患者,其中髌骨成形26膝,髌骨置换10膝。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0-41个月,平均35.3个月。结果通过HSS评分及髌前疼痛等方面对比分析髌骨成形组和髌骨置换组疗效,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从近期临床疗效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进行髌骨成形和髌骨置换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比低分子肝素,对于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包括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BM数据库;英文数据库,包括Embas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通过制订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相关文献提取数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286233例。术后发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组对比低分子肝素组:(RR=0.97,95%CI=0.78~1.19,P=0.76);术后发生肺栓塞的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4,95%CI=0.92~1.16,P=0.55);在术后抗凝过程中出现出血相关并发症的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5,95%CI=0.95~1.17,P=0.32);术后抗凝过程中出现因抗凝而造成的伤口并发症的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7,95%CI=0.79~1.74,P=0.43);术后引流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2.76,95%CI=-92.00~97.52,P=0.95)。结论阿司匹林组对比低分子肝素组,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有效性、肺栓塞预防的有效性、术后出血相关并发症、伤口并发症、引流量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对于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有着良好的效果及安全性,可考虑将阿司匹林单独作为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研究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晚期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synovitis,PVN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TKA治疗8例晚期PVNS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弥漫型6例,局限型2例,年龄34~80岁,平均54.3岁。术中彻底切除滑膜后再行TKA。术后随访分析复发、松动、感染,比较术前、术后KSS(keen society score)评分。结果 随访1.5~12.5年,平均9.2年,KSS平均评分:临床评分由术前的39.8(25~45)分提高至82.3(70~90)分,功能评分由术前的35(15~55)分提高至73.8(60~90)分。5例膝关节假体固定良好、功能满意,3例弥漫型、2例局限型。3例失败的病例均为弥漫型,1例发生感染,2例复发,其中1例因无菌性松动翻修时诊断。结论 TKA治疗晚期PVNS,局限型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弥漫型可能与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同一住院周期1次手术、同一住院周期分次手术与分次住院行双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11年,在我科接受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病例共378例,其中352例获得为期2年的随访。根据双侧膝关节手术间隔时间不同,分为同一住院周期1次手术组128例( A 组)、同一住院周期分次手术组118例( B 组)与分次住院组106例(C组),比较3组患者术前因素、术后并发症、疗效差异。结果患者年龄A组(65.0±6.8)岁低于B组(70.8±7.6)岁和C组(70.2±7.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合并症A组少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总住院时间,A组(13.6±3.2)天,较B组(22.5±6.2)天与C组(27.4±7.3)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围术期输血量,A组(732.4±375.1) ml,高于B组(501.7±207.2) ml和C组(510.9±208.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 B、C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C 3组手术前后的 HSS 评分差值分别为(32.9±12.3),(33.2±12.8),(33.4±11.9);围术期总出血量分别为(1071.6±112.3) ml,(986.4±121.7) ml,(1036.1±98.7) ml;总手术时间分别为(171.9±30.1) min,(183.7±32.2) min,(182.7±32.4) min;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A,B,C 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患者基础条件允许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条件下,同期双膝置换可获得与分期双膝置换或分次住院行双膝关节置换同样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一期感染清创占位器植入、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感染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对比观察抗生素骨水泥珠链及胫骨平台占位器两种占位器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接受分期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6例(27关节)感染性膝关节炎患者。标准治疗方案分两个阶段:一期手术对膝关节彻底清创后植入术中自制胫骨平台占位器(A组)或抗生素骨水泥珠链(B组);间隔期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感染清除后行二期关节置换术。在术前、间隔期、关节置换术后进行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估及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7.3个月(12~54个月)。23例(24关节)按预期完成分期手术,3例珠链组患者感染控制后放弃二期手术。两组中各有1例更换同型占位器,最终所有患者均清除感染,且无一例感染复发。关节置换术后,A组平均HSS评分改善至(90.5±5.5)分(83~95分),平均ROM提高至(109.4±18.1)°(85°~130°);B组平均HSS评分显著改善至(80.9±13.5)分(63~95分),平均ROM提高至(96±23.3)°(65°~130°)。术后,两组患者ROM及HS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间ROM(P=0.153)及HSS评分(P=0.05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期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感染性膝关节炎的有效方案,可控制感染并改善膝关节功能。对于膝关节感染控制后不确定是否行关节置换的患者,更推荐使用抗生素骨水泥珠链。 相似文献
7.
关节置换术近年来在临床应用率越来越高,效果也越来越受到肯定,但是仍有较多可能引起手术失败的因素,其中术后感染是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因此,控制术后感染是保证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感染是TKA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早期文献报道TKA术后感染率为1%5%[1],现在的感染率可控制在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打印可降解软组织材料在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乳房重建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可降解填充材料,对2016年3月6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1例左侧乳腺浸润性癌(4.0 cm×3.0 cm)患者实施保留乳房手术一期乳房重建。术前应用乳腺MRI平扫加增强扫描采集乳腺影像数据,并用计算机模拟手术后的组织缺损,精确设计填充物大小。将数据导入西安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打印系统之后,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聚己内酯打印乳房缺损填充物。乳房缺损填充物在术前充分消毒,于乳腺包块切除术后植入乳房缺损处。术后每月评估安全指标(填充物引发的感染和免疫排异反应)、美容效果、组织相容性以及预后情况。 结果乳房重建后患者未发现有感染、血肿等安全问题,伤口恢复良好。术后9个月复查结果显示:患者乳房美容效果良好;MRI检查显示,填充物与自体组织嵌合,相容性好;功能成像提示,填充物周围血供丰富,有软组织包绕填充物,且有肉芽组织逐渐向填充物内生长。此外,截至2017年12月未出现复发、转移。 结论3D打印可降解软组织材料可能为保留乳房手术患者乳房重建提供新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肉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71例累及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于我院行保肢治疗,男43例,女28例,平均10.4(6~49)岁.接受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分别54例和17例.采用MSTS功能评分对两种假体置换手术进行评分.结果 ... 相似文献
10.
11.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TKA,THA)是治疗晚期髋、膝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临床10年随访的结果显示,其有效率达92%~98%。然而,疼痛,既是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主要适应证,也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常见并发症。疼痛也是骨关节科的一个普遍的、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经久不愈的疼痛,预示手术可能失败。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慢性持续疼痛的原因虽各有不同,但在大方向分类上,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疼痛有许多一致性,同时在一些具体原因上也有一定相关性,故将两者合并回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关节置换术后继发恶性肿瘤国内至今未见报道,报道1例以引起重视。方法1例76岁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双膝关节置换术后2年,左大腿远端组织出现了12cm×8cm肿块,活检病理为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白细胞共同抗原(LCA)阳性,B细胞标记物CD20及CD45RA阳性,T细胞标记物CD43及CD45RO阴性。诊断为非何杰金淋巴瘤,B细胞来源。结果确诊后予以CHOP方案化疗,肿块迅速消失,随访2年未见复发,但患者2年后死于其他疾病。结论该病例为国内首次报道关节置换术后继发恶性肿瘤,建议在关节置换术后随访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发生胭窝囊肿较为罕见。国外文献仅有个案报道,国内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作者复习相关文献,总结此种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全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可以帮助终末期膝关节疾病患者缓解疼痛、稳定关节、矫正畸形、重建关节功能是矫形外科临床常见的手术之一。在西方国家,TKA 手术的患者约为15~20/100万。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发展和我国经济状况持续改善 TKA 已经成为一项安全、效价良好的成功治疗方法。对TKA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不仅是患者获得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而且直接影响到了手术的效果,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TKA患者的康复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患者及家属对即将施行的膝关节置换术,术中、术后康复相关诊疗行为等的关注程度。方法对128例即将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术前关注问题的问卷调查。问卷包括61个问题,按关注程度分为1~4级(1=不关心,2=有些关心,3=比较关心,4=非常关心。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24例患者对所有项目的平均关注度是3.11。平均关注度最高的5项是:术后能否行走自如(3.78),手术医生的经验(3.73),手术是否会失败(3.68),人工关节使用寿命f3.63),术后生活能否自理(3.63o家属的平均关注度是3.18。家属最关注的5个项目是:手术医生的经验(3.86),术后能否行走自如(3.82),术后疼痛缓解是否理想(3.74),术后关节是否僵硬(3.72),出院后是否疼痛(3.72o〈65岁的患者对6个项目(术后能否照看小孩、术后是否可以进行娱乐活动、人工关节使用的寿命、术后能否骑车、术后能否搬抬重物和置换后人工关节周围是否会骨折)的关注度要显著高于≥65岁的患者,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对麻醉意外发生的关注度分别为:3.71、3.38,(P=0.036);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对麻醉医师的经验的关注度分别为:3.73、3.47,(P=0.040);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对出院后是否疼痛的关注度为:3.70、3.41,(P=0.048),麻醉意外、麻醉医师的经验、出院后是否疼痛是老年患者较为关注的3个项目。在所有项目平均关注度上,年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分别是3.14和3.09,P=0.624o结论中国患者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术前最关注的问题是:术后膝功能的恢复,医生的水平和假体的使用。在术前,中国患者的关注度显著高于西方患者。但与国外患者一样,高屈曲也不是中国患者关注的焦点。相比患者本人,患者家属对术后膝功能恢复的关注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5月-2010年2月应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巨细胞瘤共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25岁-56岁,平均37岁。股骨远端6例,胫骨近端8例。Campanacci分级:Ⅱ级1例,Ⅲ级13例。结果:随访时间1年-10年,平均5年,无患者复发,术后患者MSTS功能评定:优8例,良4例,可2例,总体满意率为85.7%。结论:应用瘤段切除+膝关节置换方法治疗严重骨巨细胞瘤(CampanacciⅢ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5月-2010年2月应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巨细胞瘤共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25岁-56岁,平均37岁。股骨远端6例,胫骨近端8例。Campanacci分级:Ⅱ级1例,Ⅲ级13例。结果:随访时间1年-10年,平均5年,无患者复发,术后患者MSTS功能评定:优8例,良4例,可2例,总体满意率为85.7%。结论:应用瘤段切除+膝关节置换方法治疗严重骨巨细胞瘤(CampanacciⅢ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