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危害极大。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铅污染日趋严重,对从事铅作业生产工人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我们于2006年10月12日~16日对山南地区印刷、油漆及电焊铅作业工人进行尿铅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33名铅冶炼厂工人的体检结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体检对象:某厂铅冶炼工33人,其中男性32人,女性1人;年龄19~47岁,平均33岁;工龄1~17年,平均7年。1·2体检内容:①询问病史,包括职业史、既往史;②一般健康检查,包括内科、神经系统(握力,肌张力,肌腱反射,舌颤、眼颤、手颤检查)、口腔科;③实验室检查,包括尿铅、肝功能、血常规、血红蛋白检查。2结果2·1一般检查结果:33人中出现全身乏力2人(6%),头晕9人(27%),失眠1人(3%),腰背疼2人(6%),食欲不振8人(24%),恶心10人(30%),腹隐痛10人(30%),腹胀2人(6%),四肢麻… 相似文献
3.
铅是一种环境中广泛存在具有多脏器毒性的重金属,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重工业和轻工业生产中.据估计,现今环境中铅水平是工业化前的几百倍,现在人骨中的铅负荷是史前时代的500倍。全球含铅尘埃已经达到4亿吨,而且约80%分布高度正是儿童的活动高度,尤其是铅的相关工种中的铅暴露。使铅对人类健康,尤其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和普遍。接触铅也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在儿童,低水平的铅与认知能力发育的改变有关。铅中毒可对全身各个系统产生危害.而铅对肝脏的损害尚有不同看法,为此,我们对某钢铁企业201名铅作业工人的血铅和肝肾功能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蓄电池厂铅污染状况和铅作业工人血铅水平,探讨接铅作业工人血铅水平与空气中铅浓度的关系,为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蓄电池厂103名接铅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测定其血铅浓度,并对其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进行现场检测,分析血铅浓度与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的关系.结果 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超标41.7%,接铅作业工人血铅超标38.8%,工人的血铅均值为(381.81 ±180.75)μ g/L;不同性别、工龄之间血铅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的升高,铅作业工人血铅值也随之升高,两者呈正相关(r=0.9663,P<0.05).结论 该蓄电池厂的接铅作业工人受到一定的职业危害;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较高是工人血铅水平增高的危害因素.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定期检测,定期体检,保护工人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体检时及体检后护理干预对铅作业工人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辖区内定点在我院体检的铅作业工人100名,将他们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做常规护理,不另行护理干预,对两组健康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及尿铅测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工人健康行为及尿铅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体检科护理人员持之以恒的护理干预对促进铅作业工人的健康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深圳市宝安区某街道苯作业人员的中毒情况,为目标干预等提供科学依据及监护。方法对深圳市某街道18079名苯系物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检测血常规结果。结果女性白细胞计数(WBC)异常率、中性粒细胞计数(N)异常率、血小板计数(PLT)异常率均高于男性。1≤工龄<3年组WBC异常率最高(2.73%),N异常率也最高(1.23%)。36~45岁组WBC异常率最高(7.20%);41岁~45岁组N异常率也最高(2.57%)。鞋革组WBC异常率最高(6.21%),N异常率也最高(2.40%)。修理组WBC异常率最高(5.24%),N异常率也最高(2.90%),按苯系物中毒分类:血常规异常率女性(3.53豫)高于男性(2.67豫),41~45岁异常率(4.45%)最高,鞋革、皮具行业异常率(6.83%)明显高于化工(3.78%)及五金机械(3.27%,3.39%)。结论某街道苯系物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已受到一定的影响,应加强对鞋革、皮具行业苯系物作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改善工作条件,加强防护,同时加强对女性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 相似文献
7.
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相关因素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 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5月至2010年12月滨海县中医院90例门诊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Backman Counter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观察静脉血和末梢血常规检查结果 ;比较在室温下(18~22℃)分别于即刻、30min、2h、6h常规测定差异.结果 末梢血检测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检测的平均值均高于静脉血检测值,血小板计数(PLT)平均值低于静脉血平均值(P<0.05),中间细胞百分比(MXD)无差异(P>0.05);2h内静脉血血常规WBC、MXD、RBC、Hb、PIT各项参数与即刻测定结果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置6b后PLT与即刻比较下降明显而MXD比例升高(P<0.05);WBC、RBC、Hb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常规化验结果 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全自劝血细胞计数仪做血常规检测时选用静脉血,应在2h内对样本进行测定,以消除由此要求过失误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铅蓄电池生产工人职业性铅接触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铅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229人作为研究对象,骨密度采用美国Achilles Express型超声骨密度仪进行左脚或右脚跟骨的测定,检测其生产环境铅浓度和工人血铅水平。结果男性工人的血铅[(1.91±0.89)μmol/LVS.(1.39±0.75)μmol/L]、骨质流失(25.28%vs.5.88%)及骨质疏松(8.42%vs.1.96%)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其T值也显著低于女性(P〈0.01),各性别组不同年龄、工龄及血铅水平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性别因素可能与铅影响骨密度有关,较短工龄较高的铅接触水平未对人体骨密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县铅作业工人的健康危害情况,制定铅作业危害的有效防治措施。我们对本县铅作业部分工人进行了健康体检及测定其作业环境的铅浓度。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 调查对象、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影响血常规检测的相关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度。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取不同放置时间、温度以及部位的样本80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血小板12 h的检测值与5 min的结果、24 h后送检红细胞计数与2 h内送检、不同部位的血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保存温度下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血常规检测的因素较多,因此检查员应严格控制测试前后以及检验的质量,保证血常规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1)
目的:为了深入的了解能够影响血常规检测的最终结果的种种因素而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某院自2013年2月~6月进行健康检查的志愿者360例,160例志愿者进行血常规的检查方法是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需要将室内的温度进行调至常规进行测定差异。200例志愿者进行血常规的检查方法是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来观察患者静脉和末梢血常规的差异。结果:在2h内对静脉血常规以及中间细胞的比例、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6h后对血小板的计数开始发生变化,呈下降的趋势,中间细胞的比例却呈上升的趋势,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的检测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检测时,结果会受到采血位置和送检血液时间的影响,一旦采取血液样本必须要及时的送检,避免造成误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镜检尿红细胞和尿潜血经过尿液分析仪检测后的结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09年7月我院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2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新鲜的晨尿,在第一时间用尿液分析仪检测血的阴阳性。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红细胞并数出其个数。根据观察结果对比尿液潜血试验与镜检红细胞的测量准确度。结果用镜检尿红细胞法检测出患者潜血呈阴性的患者数116,呈阳性的患者数140。用尿液分析仪检测出患者潜血呈阴性的患者数102,呈阳性的患者数154。两组结果经χ2检验后得出两组结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经尿液分析仪判断出阴性后镜检有红细胞的患者数5名,无红细胞的患者数为97名。判断出阳性后镜检有红细胞的患者数135名,无红细胞的患者数为15名。结果经χ2检验后得出两组结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液潜血试验与镜检红细胞联合起来会增加测量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指南》2019,(34)
目的探讨尿沉渣检查联合干化学方法在尿常规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前来我院就诊接受尿常规检查的患者60例,金标准为尿沉渣镜检法,同时应用尿沉渣分析仪联合干化学法共同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尿常规准确率。结果采用尿沉渣镜检共检测出白细胞定量阳性27例,尿沉渣分析仪联合干化学法共检测出白细胞定量阳性患者26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尿沉渣镜检共检测出红细胞定量阳性19例,分析仪联合干化学法共检测出红细胞阳性患者17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尿常规患者应用干化学联合尿沉渣分析仪检查,准确率较高,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指南》2021,(1)
目的分析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及其原因与解决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行血常规检验的200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00名受检者的8 mL静脉血,静脉血分为4组,比较不同保存时间、保存温度下的(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浓度(HB)水平。结果保存2 h后,WBC水平显著低于即刻送检组(P <0.05),RBC、PLT、HB则显著高于即刻送检组(P <0.05);室温下与4℃冷藏送检的RBC、WBC检验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 0.05),室温下送检的PLT、HB水平均显著低于4℃冷藏送检结果(P <0.05)。结论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由于采血部位的不同,血液标本运输、保存、处理条件的不同,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差。血常规检验工作,必须对血液采集、运输、保存、处理等条件设置统一标准,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步骤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4种临床常用方法检测尿微量隐血标本的阳性率,探讨尿微量隐血标本的最佳检测方法。方法DiaSys(R/S2003)尿沉渣定量分析工作站、UF-100尿沉渣分析仪、尿沉渣镜检(离心)和尿沉渣镜检(非离心)4种方法同时检测微量尿隐血标本,分别计算其阳性率,并进行χ2分析。结果DiaSys与尿沉渣镜检(离心)的阳性率高于UF-100尿沉渣分析仪和尿沉渣镜检(非离心)的阳性率。结论为提高尿液检验的质量,干化学分析诊断为微量潜血的尿液标本,需用非染色尿沉渣镜检(离心)或DiaSys(R/S2003)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运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院86例体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血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手指末梢采血方法进行采血,研究组患者采用静脉采血方法进行采血,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血常规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等指标值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等各项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更接近人体的正常值,检测准确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检测效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不同的采血方法对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均有一定的影响,与手指末梢采血方法相比,静脉采血方法采血准确度更高,建议临床使用静脉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血样采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指南》2021,(2)
目的探讨落实阴道分泌物清除措施对改善尿常规检验结果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行尿常规检验的124例患者,均为女性,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62例。观察组开展阴道分泌物清除,对照组未开展阴道分泌物清除,均行尿常规检验,比较两组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及蛋白质等尿常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尿液样本中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蛋白质的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妇科尿常规检验中重视对阴道分泌物的有效清除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临床需严格执行尿液采集及检验流程规范,并将清除分泌物纳入规范,以提高检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宫颈外观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4月-2009年9月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进行常规妇女体检的1150名郑州市女职工的宫颈外观与宫颈细胞学检查检查结果的联系进行分析,以宫颈外观有无异常分为两组,采用χ2检验。结果通过统计学检验,两组中细胞学检验为炎症的样本有统计学差异;两组中细胞学检验为上皮细胞异常(ASCUS+LSIL+HSIL)的样本统计学不存在差异。结论宫颈的外观表现异常与宫颈炎的发生有一定联系,但与宫颈上皮细胞异常病变没有必然联系,即在宫颈外观异常的情况下(传统慢性宫颈炎表现),提示可能存在宫颈炎性病变,但不一定提示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