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天麻作为常用名贵中药材,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应用历史。随着市场对天麻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传统野生资源已无法形成商品。现各地充分发挥地方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天麻栽培,相继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天麻种植模式和技术体系。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黄冈综合试验站通过连续4年实地走访、指导,优化总结出湖北大别山区天麻-水稻粮药水旱轮作模式。结合天麻、水稻的生态适应性、种植特点及农户实际生产经验,从生产环境选择、菌材处理等方面分析了水旱轮作模式的原理,从生产现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角度对天麻-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展开评价。天麻-水稻粮药水旱轮作模式实现了天麻高效栽培,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该文通过对大别山区天麻-水稻粮药水旱轮作模式总结、分析、评价,提出低海拔地区天麻栽培技术优化方向,即采用天麻共生蜜环菌人工菌棒替代传统段木开展天麻代料栽培,可有效缓解天麻栽培环节产生的“菌林矛盾”。对于改善大别山区乃至同海拔天麻产区生态环境、生产现状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东北,人工栽培天麻常发生冻害,这妨碍生产的发展。据试验观察:栽种着的天麻经持续一周,地温处于零下5℃时,天麻块茎变为褐色,有水肿状。切片后有大量组织液从断面中流出。镜检发现细胞壁  相似文献   

3.
天麻(Gastrodiae elata Bl.)野生变家种七十年代初在汉中地区已获得成功。城固县从1976年开始试种以来天麻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1.连续采用块茎无性繁殖,出现了产量逐年下降的趋势;2.随着天麻生产的发展,有些地方栎树过量砍伐。栽培天麻所需的适生栎树日益不足;3.人工栽培天麻技术还不够完善,产量忽高忽低。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仿野生栽培红天麻的生活史及物候期,在贵州大方县采用林下仿野生模式栽培红天麻,观察并记录其生长发育各阶段特征。整理的历时24个月的贵州仿野生栽培红天麻生活史,将贵州仿野生栽培红天麻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中箭麻繁育物候期各自划分出5个时期,并详述各期特点。其结果可明确贵州红天麻仿野生栽培流程,为仿野生栽培天麻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野生天麻和栽培天麻的DNA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野生天麻和3种人工栽培天麻进行DNA指纹图谱鉴别研究,了解其间遗传变异的大小,并建立天麻品种的检定方法.方法:采用RAPD技术.结果:从45个引物中筛选出23个扩增稳定且谱带清晰的引物,共得到209个遗传标记.DNA指纹图谱显示,各样品间有遗传差异,具有不同的遗传特征,据此可进行鉴别.结论:RAPD技术可作为天麻鉴别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6.
江曙  段金廒  陶金华  严辉  钱大玮 《中草药》2011,42(1):201-204
天麻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野生天麻濒临灭绝,而人工栽培天麻退化严重,品质低劣,产量下降。综述了天麻与蜜环菌的共生关系及其退化机制,从天麻种质、繁殖技术、播种方式,尤其是蜜环菌的优选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天麻退化的防治技术体系,为天麻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有效可行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不同产地野生及栽培天麻中天麻素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天麻是主产于我国的名贵常用中药,实验证明天麻素为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天麻在我国广泛分布,野生及栽培品种遍及西南至东北各地。由于遗传、生态环境、人工栽培等因素的影响,使不同产地野生及栽培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有很大差异。前人已对天麻种内不同变异类型及野生和栽培天麻中天麻素含量作过分析报道[1],但目前尚未见较系统的对不同产地野生和栽培天麻中天麻素含量的比较分析。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来源于贵州、云南....  相似文献   

8.
Wang SB  Yu CJ  Xu QX 《中药材》2011,34(10):1490-1494
目的:本文提出栽培天麻种群退化的观点及防控退化的对策。方法:比较和论述自然天麻种群与栽培天麻种群在生物学特性、质量、产量等方面已表现的区别和差异。结果:栽培天麻种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有些重要的质量性状正在发生改变和退化。结论:森林生态的破坏与减少和自然天麻种群的减少是导致栽培天麻种群退化的直接原因;而人工进行天麻授粉,人为的改变天麻种群的自然生长环境是引起栽培天麻种群退化的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天麻粉末中有效成分(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的体外溶出行为差异,为天麻超微粉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桨法对天麻粉末在不同溶出介质(水、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溶出度进行测定,利用HPLC测定不同粒径天麻粉中上述5种有效成分的溶出度,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40℃,检测波长220 nm。结果:在水中、人工肠液介质中,天麻细粉、极细粉中5种有效成分的溶出速率较天麻3种超微粉低;在人工胃液中,天麻超微粉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溶出速率较其他粉体高,但天麻超微粉中巴利森苷A的溶出速率较其他粉体低。结论:适度的微粉化能促进天麻粉末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并不是越细越好,有效成分的溶出行为还受溶出介质的影响,可为天麻粉末临床应用时选择最佳粒径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天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天麻的研究现状,在系统调研有关天麻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对其人工栽培历史及其栽培技术、化学成分、药理药效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天麻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1.
天麻道地产区的形成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麻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应用历史,为名贵中药材。天麻产地最早的记载为魏晋时期《吴普本草》所述的山东泰山和河南嵩山,并一直以山东泰安及其周边地区为道地产区,但从民国开始天麻产地发生了较大变化,道地产区向西迁移到西南地区。因此该文通过文献考证和实地走访调查,探讨分析了天麻道地产区的形成过程与产地变迁情况,介绍了天麻人工栽培历史和当前主流产地,并从自然、社会、交通、人文和种质资源方面分析了天麻道地产区形成和产地变迁的原因,从而为天麻质量评价和栽培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天麻全国产地适宜性区划研究,为天麻种植地科学选址、合理种植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以183个天麻采样点主要气候因子数值范围和主要土壤类型为依据,预测天麻最大生态相似度的分布及其种植面积,同时结合天麻的生物学特征,阐述优质天麻药材生产过程中麻种及共生菌筛选、优良品种选育、田间管理、采收期及加工方式等关键问题。结果 除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等种植区域外,湖北、吉林、辽宁、湖南、山东等地也具有较大的适宜栽培区域。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天麻的产业布局、种植基地建设、人工栽培技术优化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箭麻(天麻Gastrodia elata的一个生长阶段)和共生天麻(白麻与蜜环菌共生的天麻)为实验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初步揭示箭麻和共生天麻生长代谢特征。方法采用Trizol Reagent(Invitrogen)提取天麻样品中的RNA,建立测序文库并利用Illumina HiseqTM2000进行测序,通过与基因数据库比对分析注释和发现差异表达基因。结果箭麻与共生天麻间共获得72244条序列,其中有26312条得到注释。在False Discovery Rate(FDR)<0.05和|log2FC|>1筛选条件下,共有12498条基因发生显著差异表达,其中9000条基因表达上调,3498条表达下调。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20个代谢途径中,其中包含氮代谢,碳代谢和能量代谢等途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注释到蛋白相邻类的聚簇(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sof proteins,KOG)的25个分类中,其中差异表达基因与生长代谢过程相关过程能量的产生和转化(energy production and conversion,C)、碳水化合物转运与代谢(carbohydrate transport and metabolism,G)、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转运和代谢(secondary metabolites biosynthesis,transport and metabolism,Q)类别获得2218个注释结果。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了生长代谢过程中相关基因差异表达水平,发现有利于碳、氮、能量等物质积累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天冬酰胺合成酶(asparagine synthetase,ASNS)、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u Sy)、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AGPase)、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己糖激酶(hexokinase,HK)、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dehydrogenase,PDH),苹果酸脱氢酶(malatedehydrogenase,MDH),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基因呈上调表达,除分解ATP的ATP酶(adenosine-triphosphatase,ATPase)上调外,分解氮、碳物质的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精氨酸酶(arginase,Argase)和淀粉酶(amylase,AMS)基因呈下调表达。q RT-PCR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表达水平与转录组表达情况基本一致。相比较于箭麻,共生天麻生长代谢中物质积累比较旺盛。结论共生天麻通过消解侵入的蜜环菌合成有机营养物质和能量,有利于其从蜜环菌和周围环境吸收营养物质供箭麻生长需要,为进一步研究天麻不同发育阶段代谢特征奠定基础,并为天麻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天麻具有悠久的药用和食用历史,具有抗癫痫、抗疲劳、改善学习记忆等多种药理作用。根据化合物的母核结构、官能团种类及连接方式,对天麻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类。首先,根据化合物的母核结构,将天麻中的化学成分分为芳香族类、甾体类、有机酸及酯类、糖类及其苷类、氨基酸类和其他类等6大类;再根据官能团及其连接方式,将芳香族类化合物分为单苄基类、parishin类、多芳香取代糖苷类、多苄醚类、聚苄基类、杂原子芳香族类、呋喃芳香族类和其他芳香族类8小类。主要介绍了每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药理作用,以期为深入研究天麻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构效关系、新产品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付亚轩  孟宪钰  李明超  郝倩  徐天瑞 《中草药》2020,51(21):5622-5630
天麻Gastrodia elata是我国名贵中药,具有镇静安神、抗抑郁、抗焦虑、抗氧化、防病毒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学活性。主要对天麻抗抑郁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抗抑郁机制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当前天麻抗抑郁在临床上的应用,为天麻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上官晨虹  全毅恒  陈琛 《中草药》2022,53(15):4915-4924
天麻Gastrodia elata是我国名贵中药,具有极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为了解天麻药品专利的特点,掌握其技术研发趋势,以IncoPat数据库和DII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2002年以来国内外公开的天麻药品专利,运用多种专利计量学手段,对申请总量、申请地域、申请机构、主要发明人、专利代理、前沿热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年来天麻药品专利数量持续增加;全球天麻药品专利主要源于中国,韩国和美国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中国的竞争国;国内外申请机构间的合作较少且呈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发明人间缺乏跨地区、跨国界的交流;国内杰出的代理机构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山东省、北京市;天麻药品未来的研究热点在治疗血管性偏头痛、高血压及风湿骨病。该研究能为天麻药品专利未来申请布局、产品创新研发及市场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人员应当紧抓未来前沿热点,加强省际、国际合作,不断研发出高质量的天麻药品。  相似文献   

17.
天麻-川芎对偏头痛模型大鼠尿液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考察不同配伍比例的天麻-川芎对偏头痛大鼠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其代谢途径,为传统中药药对的药理机制研究提供新方法。 方法: 将药材分成4组:天麻组(50 g)、川芎组(50 g)、天麻-川芎A组(天麻-川芎为1:4)、天麻-川芎B组(天麻-川芎为4:1),各组药材分别用10倍量70%乙醇提取。采取注射硝酸甘油的方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结合PCA法与PLS-DA法分析不同配伍比例的天麻-川芎对偏头痛大鼠内源性物质影响,结合载荷图信息,寻找生物标志物。 结果: 代谢组学分析表明,与天麻-川芎B组相比,天麻-川芎A组样本点更接近正常对照组,而远离模型组;通过载荷图筛选出16个分类贡献率较大的变量,对其中的9个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和代谢途径分析。 结论: 代谢组学提供了反映机体整体状态的检测指标,天麻-川芎A组使偏头痛大鼠内源性代谢表型向正常大鼠回归,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到氨基酸代谢及三羧酸循环等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王庆  李丹丹  陈艾萌  侯凯  李兴  吴卫 《中草药》2018,49(11):2646-2652
目的对西南不同产区3种天麻变型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和主成分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天麻资源和评价药材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天麻多糖含量,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游离氨基酸含量,Folin-Ciocaileu比色法测定总多酚含量,HPLC法测定天麻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含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天麻药材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不同产区天麻资源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以天麻多糖含量最小,为18.025%,对羟基苯甲醇含量的变异系数最高,达48.978%。其中,四川北川的乌天麻游离氨基酸、总多酚和天麻素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873%、0.805%和0.862%,与其他产区样品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贵州大方的绿天麻多糖含量最高,为29.225%,显著高于北川的乌天麻,并极显著高于其余天麻;对羟基苯甲醇含量最高的为云南昭通的乌天麻,其次为四川广元的红天麻,两者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天麻中各成分在地区或变型间差异不显著,从主要化学成分角度分析,四川北川的乌天麻药材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9.
黄红  刘新民  吕光华 《中草药》2018,49(9):2188-2194
天麻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在治疗头痛、改善学习记忆、抗抑郁等神经精神药理方向均显示良好的作用。通过查阅CNKI和Pub Med两大常用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资料,对10年来天麻的神经精神药理作用及相应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了归纳分析,并结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查询天麻相关药品与保健品开发情况,为天麻防治神经精神疾病产品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昭通天麻地下块茎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对云南昭通彝良县7个不同产区栽培乌天麻箭麻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进行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以期为昭通天麻品质控制和品种选育提供指导。农艺性状多重比较与分析显示,昭通天麻各农艺性状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其中单个块茎鲜重、环间距和肚脐眼直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接近或超过20%;块茎长、块茎宽、块茎厚、点状横环纹环数和块茎长宽比变异较小,变异系数接近10%,点状横环纹环数、块茎长宽比两性状指标在不同产区间没有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昭通天麻单个块茎鲜重与块茎长、块茎宽、块茎厚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块茎长、块茎宽和块茎厚是影响昭通天麻地下块茎产量的主要因子,是乌天麻高产最佳的农艺性状指标。昭通乌天麻生产上,可将块茎长、块茎宽和块茎厚作为高产品种选育的性状指标,将点状横环纹环数和块茎长宽比作为道地药材品质控制的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