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对锁定型后足融合髓内钉联合植骨行胫距跟关节融合在治疗重度踝关节炎合并距下关节炎临床应用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各类终末期重度踝关节炎合并距下关节炎患者13例,使用锁定型后足融合髓内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术后疗效评价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  相似文献   

2.
手术治疗四肢长骨转移性骨肿瘤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四肢转移性瘤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0年6月至2007年6月明确诊断的96例四肢骨转移性肿瘤患者中,32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人工关节置换14例,异体骨加带锁髓内钉内固定10例,骨水泥加带锁髓内钉内固定5例,骨水泥加钢板内固定2例,异体骨加钢板内固定1例.结果 术中顺利,术后无感染.32例患者随访3-60个月,平均36个月.1例股骨中段异体骨植骨加髓内钉内固定于术后3个月出现内固定松动,12例异体骨移植患者中,3例在随访结束时移植骨与宿主骨未达到骨性愈合,但不影响功能.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得到明显缓解,Enneking评分:功能为优78.2%,中16.8%,差5.0%.患者2年生存率为34.6%,5年生存率为16.7%.结论 手术治疗四肢转移性肿瘤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预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改善肢体功能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交锁髓内钉进行骨肿瘤术后功能重建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9例患者,男14例,女15例。年龄21~73岁,平均35.5岁。其中骨囊肿病理性骨折4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理性骨折1例,非骨化性纤维瘤病理性骨折1例,骨转移癌病理性骨折8例,骨转移癌未骨折4例,骨肉瘤11例。病变位于肱骨3例,胫骨2例,股骨24例。采取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14例,瘤段切除灭活再植交锁髓内钉固定9例,瘤段切除异体半关节移植交锁髓内钉固定2例,预防性交锁髓内钉内固定4例。结果随访12~48个月,切开复位内固定14例中,骨转移癌8例,术后死亡5例,1例术后肿瘤范围扩大,余2例基本恢复到骨折前功能状况,6例良性患者,术后无肿瘤复发,骨折均愈合;瘤段切除灭活再植9例中,术后死亡2例,肿瘤复发1例,截骨不愈合1例,余5例愈合;瘤段切除异体半关节移植2例中1例愈合,1例不愈合。4例预防性内固定中,1例术后1年内死亡,余3例术后功能良好。结论交锁髓内钉在病理骨折内固定,自体骨灭活再植及异体骨移植重建中具有对位容易,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应用骨转移癌预防性内固定可有效避免病理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距骨原发肿瘤的发病特点﹑外科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21例距骨原发肿瘤及瘤样病变,从临床、影像和病理分析距骨肿瘤特点,所有病例均进行外科治疗,术后随访按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协会(MSTS)标准进行功能评分.结果 21例患者中软骨母细胞瘤10例,骨巨细胞瘤7例,骨样骨瘤、动脉瘤样骨囊肿、单纯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各1例.10例软骨母细胞瘤发病年龄为10~35岁,平均22岁.均行病灶刮除,1例骨水泥填充,9例植骨.9例完整随访均无复发.随访时间为15-8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功能评分均为30分.7例骨巨细胞瘤发病年龄为20~33岁,平均24岁.影像学均为溶骨性破坏,基质无钙化.4例原发病例,均行病灶刮除术.3例复发病例,2例行距骨切除跟骨胫骨融合术,1例行小腿截肢术.3例完整随访,2例为原发病例,术后10个月和32个月未复发;另1例为复发病例,随访36个月未复发,功能评分分别为29、26和24分.4例其余诊断病例,1例骨样骨瘤行局部切除植骨术,另外3例均行病灶刮除植骨术,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距骨好发肿瘤为软骨母细胞瘤和骨巨细胞瘤.距骨软骨母细胞瘤特点:患者发病年龄较大,病灶内钙化提示诊断,刮除植骨术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距骨骨巨细胞瘤特点:常累及全距骨,病灶刮除有较高复发率,距骨切除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但是遗留部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 Judet 皮质骨剥离法结合自体髂骨植骨结合附加波形钢板治疗股骨干髓内钉骨折术后髓内钉无法取出的无菌性非肥大型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3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33 例股骨干髓内钉骨折术后髓内钉无法取出的无菌性骨不连患者资料,男 25 例,女 8 例;年龄为 22~56 岁,平均 43.2 岁。骨不连情况:首次骨折开放复位 33 例;已接受过单纯第二次手术植骨治疗 5 例;已接受过第二次附加钢板且植骨治疗 2 例。手术均采用保留原股骨髓内钉 Judet 皮质骨剥离法结合自体髂骨植骨附加波形钢板内固定。术后复查使用 Samantha X 线评分对骨愈合进行评估。结果 1 例患者术中判断为低毒感染予以退组,3 例术后失随访。其余 29 例术后获 12~24 个月随访,平均 17.4 个月。术后无感染、肺炎、脂肪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29 例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 3~6 个月,平均 5.9 个月,未出现骨不连、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股骨干髓内钉骨折术后髓内钉无法取出的无菌性非肥大型骨不连患者,Judet 皮质骨剥离法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结合附加波形钢板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距骨骨折漏诊原因,探讨预防对策,降低距骨骨折漏诊率。方法2007年至2012年距骨骨折初次就诊后漏诊的7例,其中距骨体骨折2例,距骨颈骨折5例,所有患者均经CT扫描和二维、三维重建后确诊,7例骨折均未愈合。结果7例均获平均10(6~20)个月的随访,术后x线片复查显示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14周,所有患者均愈合,AOFAS评分由术前33.4分上升至术后85.3分。结论检查足踝关节创伤时,结合病史,除选择适当的投照条件外,结合CT检查可以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用股骨髁上逆向交锁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后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应用股骨髁上逆向交锁髓内钉治疗19例患者,均为平地跌倒。新鲜骨折18例(开放骨折3例),女性55岁以上12例,男性65岁以上7例,BMDt值在-2.5s以下。按AO分类为:A型2例,B型1例,C型16例。骨折均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陈旧性骨折合并膝关节僵硬者同时行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后患者经CybexII 机辅助的关节功能牵引和等速训练。结果19例正规功能锻炼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个月(3~12个月)。按Kolmert功能评定标准,优良16例(84.2%),一般2例(10.5%),差1例(5.3%)。结论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锁钉定位准确,术后早期正规的功能锻炼辅以药物治疗,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8.
髁上型内锁髓内钉在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重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一种新设计的髁上型内锁髓内钉,适用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同种异体关节移植或瘤段灭活再植术。方法应用髁上型内锁髓内钉于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6例。6例均为恶性骨肿瘤,其中股骨下端4例,胫骨上端2例。该钉为中空,闭合断面呈三叶草形,外径为10mm~12mm,远端前屈角为8°,近、远端设冠状方向直径5mm锁孔,逆行插钉法安装。结果6例骨关节移植均未出现近、晚期并发症,4例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均在3个月左右骨接合端有初步愈合,术后功能好。结论髁上型内锁髓内钉使用方便,固定可靠,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段异体骨移植治疗骨干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段异体骨移植治疗肢体长管状骨骨干肿瘤节段性切除后骨缺损的疗效。方法1995年7月至2006年7月应用此方法治疗骨原发良恶性肿瘤45例,资料完整者26例,胫骨13例,股骨7例,肱骨6例。按照Enneking分期,恶性肿瘤行边缘切除或广泛切除,部分行新辅助化疗。大段同种异体骨采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异体骨长度平均12.2cm,钢板螺丝钉或交锁髓内钉固定。结果随访14个月至13年,平均64.1个月。3例死亡,2例复发,2例感染。总骨端愈合率为66.7%,愈合时间平均15.7个月。截骨面位于松质骨者,愈合率为84.6%,愈合时间平均9.6个月。骨端不愈合者中,2个端为钢板螺丝钉固定(14.3%),12个端为交锁髓内钉固定(40%)。异体骨骨折1例(4.2%)。术后功能评定采用MSTS评分,上肢21~28分,平均25.6分;下肢19~27分,平均24.8分。结论大段异体骨移植与宿主骨愈合后,在内固定的支持和协同作用下,有望长期甚至终身使用。在坚强内固定的支持下,较长时间的等待会增加骨端愈合率。不愈合患者通过接触端再植骨后,仍有较高的愈合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采用大段异体骨移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修复骨缺损的疗效。方法:1998年—2003年对18例例患者进行了病灶清除、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术。结果:术后随访1~50月,2例死亡,其余16例接合区骨质生长良好,无1例骨发生不连接。肩、膝、踝关节活动及肢体负重良好。结论:本手术方法使固定节段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影响肩、膝、踝关节的负重功能或防止创伤关节炎,适合于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评价可视化磁力导航系统在胫骨髓内钉远端锁钉过程中的作用,并与常规瞄准器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应用磁力导航技术进行髓内钉远端锁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应用可视化磁力导航系统进行髓内钉远端锁钉操作的67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应用瞄准器进行锁钉操作的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研究组,男40例,女27例。左侧30例,右侧37例,平均年龄(37.4±3.8)岁。AO分型:A型33例,B型19例,C型15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左侧28例,右侧32例,平均年龄(39.2±4.1)岁。AO分型:A型29例,B型14例,C型17例。两组分别应用可视化磁力导航系统和常规瞄准器对远端锁钉过程进行导航。记录并比较两组远端锁钉操作时间、锁钉次数、锁定过程透视次数,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锁钉操作时间为(6.1±1.4) min,透视次数为0次、锁钉次数为69次,骨折愈合时间为(15.3±2.1)周;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为(8.3±2.4) min,平均透视次数为(4.05±2.2)次,锁钉次数为71次,愈合时间为(15.9±2.8)周。两组间锁钉操作时间、透视次数、锁钉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可视化磁力导航系统应用于髓内钉的远端锁钉过程,可以有效提高锁钉成功率、缩短锁钉操作时间,显著降低医患双方的放射线暴露,与常规的瞄准器方法相比更具优势,是髓内钉导航技术发展的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后路选择性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5年8月至2012年6月,后路手术治疗32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下腰痛JOA评分,并用JOA改善率评估手术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行后路手术治疗,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随访3.4年,影像学检查无钉棒松动、断裂,无术后继发性脊柱侧凸畸形。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2年分别为:(61.35±15.68)分、(26.21±16.32)分、(22.32±9.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2年JOA下腰痛评分为:(12.26±2.34)分、(15.28±2.32)分、(23.86±2.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改善优良率达88.3%。结论选择性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适当矫形重建脊柱平衡,有利于提高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后正中入路显微治疗椎管内肿瘤的随访结果和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018年间采取后正中入路显微治疗椎管内肿瘤24例,包括颈椎4例,胸椎11例,腰椎7例,胸腰椎2例。其中髓外硬膜下肿瘤21例,髓内肿瘤3例。术前McCormick脊髓功能评分Ⅰ级7例,Ⅱ级12例,Ⅲ级3例,Ⅳ级2例,根据肿瘤生长特点采用11例半椎板入路和13例全椎板入路手术。术中借助电生理监测皮质脊髓束电位变化,所有肿瘤均在显微镜下切除。结果:术后全切除21例,其中髓外19例,髓内2例,次全切除3例,髓外2例,髓内1例。24例患者症状术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1例髓外肿瘤随访1年余复发予以再次手术切除。结论:后正中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正确的显微切除技巧,合适的椎板暴露,电生理监测,必要时椎弓根内固定等方法有助于提高术中脊髓和神经根功能的保护,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撬剥复位、跗骨窦入路螺钉、扩大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27例SandersⅢ型闭合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22~48岁,平均38.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0例,高坠伤17例。按手术方式将其随机双盲分为三组(n=9):A组采用经皮撬剥复位固定,B组采用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C组采用扩大外侧入路钢板固定。记录三组患者的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复位质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评分评价后足功能。结果本组获10~16个月(平均11.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骨折愈合,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早期并发症的发生。A、B组的受伤至手术时间分别为(3.3±0.5)天、(4.0±0.8)天,手术时间为(35.4±3.17)min、(52.3±4.9)min,失血量为(28.9±10.5)ml、(65.0±12.5)ml均明显少于C组(11.1±1.2)天、(88.4±5.2)min、(95.0±13.5)ml,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B、C组骨折复位质量Bohler(26.8±2.0)°、(29.0±2.8)°均好于A组(19.1±1.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末次随访B、C组AOFAS评分(82.0±2.7)分、(85.0±4.7)分明显优于A组(74.2±4.5)分(P=0.002)。术后A组出现3例骨折复位部分丢失,C组出现1例部分切口皮缘坏死、延迟愈合。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可用于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与扩大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有相似的固定效果和功能恢复,但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对软组织损伤小、操作简单;扩大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显露更充分、放置内置物方便。经皮撬剥复位固定对软组织损伤最小,但难以解剖复位距下关节面、无法有效恢复跟骨宽度,术后存在复位丢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逆行腓骨短肌肌瓣在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外露的可行性.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所致骨外露病例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5.2岁;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8例,手术原切口均为跟骨外侧"L"形切口,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创面缺损范围1.5cm×2.3cm~3.0cm×4.0cm,病程为2-4个月;所有病例均进行多次换药不见好转.手术时首先给予原切口扩创,清除坏死组织和炎性肉芽组织,取出内固定物.设计并切取同侧腓骨短肌逆行肌瓣充填缺损区,观察血运良好后,表面予以中厚游离皮片覆盖,打包加压,石膏托固定2周,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转移肌瓣及植皮完全成活,仅1例伴肌瓣下感染,换药后愈合.1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20个月,平均4.5个月;术后皮瓣质地、外形良好,足踝活动稳定,无并发症发生,均可正常行走,无疼痛.结论逆行腓骨短肌肌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外露,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相邻节段退变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我科共收治的15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病例,自初次融合手术至再次手术平均时间6.7(6.1~8.3)年,临床表现为初次手术后症状缓解,2次手术前6~12个月再次出现腰痛伴下肢放射痛、麻木,间歇性跛行。影像学表现为融合节段的上位或下位运动节段出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退变性节段不稳定。经保守治疗效果差。须再次手术。其中10例经 CT 重建发现融合节段骨性融合,拆除初次内固定,进行相邻节段椎板减压,并咬除间盘突出侧的部分或全部关节突,切除间盘,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4例发现融合节段融合欠佳,保留原有内固定,向上扩大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并延长内固定。1例融合不确实,行原有内固定取出,改用 Dynesys 动态椎弓根内固定并延长至上位相邻节段。手术时间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60 ml。术后随访6~18个月。采用 VAS 评价腰腿痛改善情况,ODI 评价术后生活能力改善状况。结果1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有1例因硬膜粘连出现硬膜撕裂,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伤口加密缝合,脑脊液漏愈合。所有病例未出现神经功能恶化。术后腰腿痛 VAS 由术前的平均6.5分降至术后的1.6分。ODI 指数由术前的35%降至术后11%。结论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再手术,在去除部分或全部关节突,谨慎分离粘连组织,充分减压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节段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7月至2020年2月因退行性腰椎侧凸行多节段OLIF治疗的26例资料,其中男7例,女19例;年龄47~84岁,平均(63.17±18.31)岁。Lenke Silva分型Ⅲ型15例、Ⅳ型8例、Ⅴ型2例、Ⅵ型1例。收集术前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测量冠状面侧凸Cobb’s角、骨盆腰椎匹配值(pelvic incidence-lumbar lordosis,PI-LL)、矢状面平衡(sagittal aertical axis,SVA)、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参数;临床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计算植骨融合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OLIF联合内固定手术,一期行单纯OLIF,三节段18例、四节段8例;间隔5~10天,平均(7.2±1.7)天,二期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3例,经Wiltse入路行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12例,切开植入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术11例。住院时间平均(13.7±2.1)天。随访时间8~21个月,平均(15.9±3.4)个月。冠状面术前Cobb’s角(20.3±3.0)°,末次随访(5.4±1.4)°;术前PI-LL(30.7±8.8)°,末次随访(13.5±1.2)°;SVA术前(69.9±5.7)mm,末次随访(28.6±4.5)mm;术前PT(23.3±3.2)°,末次随访(12.1±6.1)°;腰痛VAS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6.3±1.0)分、(3.2±1.4)分、(1.8±0.6)分、(1.1±0.9)分;下肢痛VAS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5.2±0.8)分、(2.8±2.3)分、(1.3±0.2)分、(1.0±0.7)分;ODI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32.7±0.4、19.1±0.9、16.7±2.7、14.7±0.3。OLIF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侧凸患者术后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uk标准,所有患者椎间融合达到100%。术中1例出现节段动脉损伤,1例出现髂总静脉损伤;术后1例出现终板损伤;5例出现屈髋屈膝乏力,4例在术后2周内恢复,1例在术后4周随访期内消失。2例出现大腿前外侧麻木,均在术后3个月恢复。结论OLIF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侧凸围术期并发症较轻,脊柱畸形改善和临床疗效良好,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功能,是一种微创、有效、风险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或后壁加后柱)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1年8月~2005年12月,收治髋臼骨折患者9例,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37~56岁,平均41.7岁;按Letournel-Judet分类法,本组7例属单纯后壁骨折,2例为后壁加后柱骨折,对8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1例用2块重建钢板固定后壁和后柱。结果在9例患者中,1例失访,8例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愈合。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发生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症状轻微,保守治疗中;1例原发性坐骨神经损伤(后壁骨折加髋关节后脱位),术中探查松解,半年后恢复;1例医源性坐骨神经不完全损伤,3个月后恢复。结论经Kocher-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髋臼后壁(或后壁加后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Intercalary allograft reconstruction offers a joint-sparing reconstructive option,but nonunion is a devastating complication.In this article,we want to share our experience of proper dynamization of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for nonunion after proximal femoral intercalary allograft reconstruction.In this report,a 19-year-old girl was diagnosed proximal femoral fibroblast osteosarcoma(Enneking IIb).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she underwent proximal femoral intercalary allograft reconstruction fixed by retrograde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At her follow-up point of one year postoperatively,nonunion was observed in the proximal host-allograft junction.Therefore she underwent the second surgery of dynamization of the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After 12 months’ partial and full weight bearing exercise,bone union occurred.Our early observations show that dynamization of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can still be a useful means to treat nonunion of hostallograft junction if the local condition of the host and allograft bone are good enough.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弹性髓内钉内固定闭合或切开复位治疗学龄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学龄儿童1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8天,平均4天。按照手术方法分为闭合复位内固定组(A组):共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6~10岁,平均7.2岁。致伤原因分为交通事故伤6例,高处坠落伤3例,其它伤1例。骨折按Seinsheimer分型分为ⅡA型3例,ⅡB型2例,ⅡC型2例,ⅢB型2例,Ⅳ型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组(B组):共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7~12岁,平均7.8岁。交通事故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其它伤1例。骨折按Seinsheimer分型分为ⅡA型3例,ⅡB型2例,ⅡC型1例,ⅢB型2例,Ⅳ型1例。B组中归入4例先行闭合复位不满意后再切开复位患儿。本组术后均辅以髋人字石膏固定。所有患儿均获满意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9(12~3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受伤至手术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可比性。A组术中出血量(12.6±4.2)ml少于B组(55.4±10.5)ml,A组手术时间(98±12)min长于B组(75±10)min,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切口感染以及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依据Flynn等提出的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A组优8例,良2例,B组优8例,良1例,所有患儿髋膝关节活动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学龄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中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