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原发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肿瘤型人工假体置换治疗18例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与侵袭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其中骨肉瘤13例,骨巨细胞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股骨远端11例,胫骨近端7例.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93个月,平均35.0个月.局部复发3例,假体松动1例,无假体断裂.假体3年生存率85.5%,5年生存率81.0%.术后6-12个月后采用MSTS功能评分为16.0-28.0分,平均24.0分. 结论: 对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与侵袭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采用肿瘤型人工假体重建是有效的保肢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与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将采用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至置换组,将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至保膝组。置换组26例,保膝组34例。收集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保肢评分(musculo 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复发情况,单因素分析影响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保膝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置换组,P<0.05,保膝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置换组,P<0.05,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P>0.05。术前两组MSTS评分、HSS评分比较,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保膝组MSTS评分、HSS评分均更高,P<0.05。通过末次随访发现,复发12例(20.00%),未复发患者48例(80.00%)。单因素分析得出影响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因素为Campanacci分级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生物型与水泥型组配式旋转铰链假体重建股骨远端普通型骨肉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8年9月,本中心使用生物型假体及水泥型假体系统治疗股骨远端普通型骨肉瘤的共157例资料,生物型假体组均使用Megasystem-C假体系统,水泥型假体组均使用力达康假体系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原发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肿瘤型人工假体置换治疗16例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与侵袭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其中骨肉瘤11例,骨巨细胞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股骨远端10例,胫骨近端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83个月,平均35.5个月。局部复发3例,假体松动1例,无假体断裂。假体3年生存率87.5%,5年生存率83.2%。术后6~12个月后MSTS功能评分为16.0~28.0分,平均24.0分。结论对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与侵袭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采用肿瘤型人工假体重建是有效的保肢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骨水泥型和生物型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对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至2017年2月,获取骨水泥型和生物型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科及非骨科相关并发症和半年内和半年以上病死率。应用Rev Man 5.3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RCTs,包括1210例患者。结果显示,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组骨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生物型股骨头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非骨科相关并发症、半年内病死率和半年以上病死率方面,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术在降低假体周围骨折、脱位和假体松动等骨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二次手术次数、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前提下,未增加术后非骨科相关并发症和病死率。故建议临床采用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人工半膝关节假体在儿童骨肉瘤保肢术中的可行性,评估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于我科的5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儿,均经病理诊断为骨肉瘤,根据Enneking骨肿瘤外科分期,5例均为IIB期,术前均经过1~2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予以经过改良设计的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继续规范化疗并定期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及影像学评估。根据国际保肢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imb salvage,ISOLS)和膝关节活动度对膝关节功能评价。详细记录肿瘤学结果以及假体并发症。结果 5例患儿均顺利完成瘤段切除、改良半膝关节假体置换术,获随访9~33个月,平均16个月,有2例出现患肢短缩2 cm。截至末次随访时,ISOLS功能评分21~28分,平均23.6分,均为优,膝关节屈曲度70°~110°,平均92°。2例患儿出现轻度跛行、轻度局部疼痛。膝关节临床检查抽屉试验、侧方应力试验、轴移实验、反轴移实验均阴性,稳定性100%。结论该改良型人工半膝关节假体在儿童膝关节周围骨肉瘤的治疗中的近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为儿童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提供了一种更为合适的保肢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肿瘤型假体在股骨远端骨肉瘤保肢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确诊为股骨远端骨肉瘤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及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膝关节重建.结果 42例获15 - 55月(平均32月)随访.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1.9%,按Enneking功能评分系统,优19例,良21例,中等2例.2年无瘤生存32例;5年无瘤生存26例,4例带瘤生存,5年总生存率为71.4%.结论 对股骨远端骨肉瘤配合新辅助化疗行肿瘤广泛性切除,应用肿瘤型假体重建膝关节,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4年2月,全国7个骨肿瘤治疗中心应用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的76例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男32例,女44例;首诊时平均年龄(38±6.8)岁。原发49例中Campanacci Ⅱ级13例,Ⅲ级36例;复发27例中Campanacci Ⅱ级5例,Ⅲ级22例。根据肿瘤的范围,行胫骨近端肿瘤整块切除,采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均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覆盖假体,髌韧带止点与假体固定装置以及翻转的腓肠肌内侧头部分肌瓣缝合,重建伸膝装置。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29~194个月,中位随访88个月。局部复发5例,浅表切口不愈合、坏死、积液8例,延迟深部感染11例,假体松动3例。假体5年存留率为84%,10年存留率为70%。术后1年MSTS评分平均24.2分,优良率67.1%。结论 对于合并病理性骨折或Campanacci Ⅲ级的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整块切除旋转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能较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使用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36例14岁以下股骨远端骨肉瘤儿童患者行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31例随访数据完整。患者年龄9~14岁,平均12.3±1.6岁。男11例,女20例。所有患者都是未经治疗的IIB期原发骨肉瘤。所有患者都经过标准术前化疗、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及术后化疗。结果手术使用普通单纯铰链式膝关节8例,普通旋转铰链式膝关节11例,特制远端非水泥固定铰链式膝关节12例。边缘切除9例,广泛切除22例。31例患者随访12~7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3例,存活18例,无瘤生存16例,带瘤生存2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2年生存率74.1%,3年生存率44.6%。局部复发2例(6.5%)。转移14例(45.2%),其中肺转移10例(32.3%),软组织或骨转移3例(9.7%),肺转移合并软组织转移或骨转移1例(3.2%)。存活且未截肢患者15例,MSTS功能评分平均21.5±4.7分,肢体功能优良率86.7%。三种假体术后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979)。随访期内假体并发症发生率38.7%,其中假体周围感染2例(6.5%),假体松动10例(32.3%)。特制远端非水泥固定铰链式关节并发症低于常规使用关节。结论在标准治疗后,肺转移是导致儿童骨肉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外科边界与局部复发关系密切,提高保肢的安全性需恰当地选择外科边界;特制远端非水泥固定铰链式人工假体与常规使用人工假体功能无明显差异,并不增加早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在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在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21例,其中股骨远端15例,胫骨近端6例。对膝部骨肉瘤进行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后,采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重建,同时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结果21例患者平均随访12~120个月。其中16例患者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迹象,5例出现复发;MSTS功能评分提示70%的患者各项评估在3分以上。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肉瘤采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治疗是有效的保肢方法,能降低局部并发症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国产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翻修术的临床疗效与相关诊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翻修手术的原因与围手术期的相关注意事项,提高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9年1月间完成13例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翻修手术.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45.3岁.股骨远端11例,胫骨近端2例.骨巨细胞瘤9例,骨肉瘤3例,骨韧带样纤维瘤1例.原肿瘤假体均为国产,铰链膝关节10例,旋转铰链膝关节3例.翻修手术时间为首次手术后1-29年.翻修手术原因11例为假体无菌性松动,3例为假体松动伴窦道形成,2例伴有假体断裂.翻修手术前肢体功能平均评分16.7.翻修手术时6例应用原假体,4例将原铰链膝关节更新为旋转铰链膝关节;3例单纯更换假体的松动部分.3例合并窦道的患者均行一期翻修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的切口均一期愈合并获得随访,最长为8年,最短为1年,平均为3年4个月.1例骨肉瘤患者于翻修术后1年因肺转移死亡,12例无瘤生存.10例无窦道的患者中1例于术后5年发生假体再松动,余未发生与假体有关的并发症.3例合并窦道一期翻修的患者中,1例术后7年无异常,2例因感染复发而行截肢手术.11例保留住肢体的功能评分平均为23.6分.肢体长度较翻修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为假体无菌性松动、感染和假体断裂.翻修术前应依据患者病情决定手术的具体方式;合并窦道的患者应行二期翻修术;肿瘤假体松动诊断一旦确立,应及时行翻修手术,可获得令患者满意的肢体功能,但肢体的长度无法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确定GMRS肿瘤型人工关节翻修后的假体生存率和患者的肢体功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16例下肢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并接受GMRS肿瘤型人工关节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计算人工关节的5年和8年存活率。MSTS功能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结果 平均随访90个月(52~11 8个月),GMRS肿瘤型人工关节的5年和8年的假体生存率均为94%。有2例翻修术后失败,其中1例感染和1例再次无菌性松动。第1次关节置换和翻修手术之间的平均间隔为81个月(27~187个月)。至最后一次随访,93.3%(14/15)患者未出现再次无菌性松动、85.7%(12/14)患者经GMRS人工关节翻修后无松动生存时间(90.6±19.3个月)明显长于第一次关节置换的假体无松动时间(43.4±29.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MSTS功能评分为27.7(24~30)。结论 GMRS人工关节在下肢肿瘤翻修术中出现再次松动的发生率低,患者肢体功能良好,具有满意的中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计算机辅助膝关节周围肿瘤的精确切除与重建的新方法,评价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6例膝关节周围肿瘤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9~40岁.股骨远端骨肉瘤3例,胫骨近端骨肉瘤1例,胫骨近端软骨肉瘤2例.Enneking分期II A期2例,II B期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薄层CT和MRI扫描获取骨关节和肿瘤部位的二维图像数据,计算机三维重建建立骨关节和肿瘤浸润区域解剖模型,借助逆向工程和CAD软件三维测量确定肿瘤切除范围,CAD设计个性化辅助手术模板及个性化的骨修复体,计算机辅助模拟膝关节周围肿瘤切除和重建过程.术中按照计算机辅助模拟的手术方案,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其中4例患者采用"外形匹配的异体骨+定制个性化膝关节假体"、2例患者采用"外形匹配的异体骨+钢板"重建骨肿瘤切除后遗留骨缺损.随访期间采用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保肢评分系统对随访患者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0-53个月,平均30.5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膝关节假体、钢板的断裂和松动,2例患者出现异体骨吸收,1例患者异体骨感染、行局部清创术治疗,无肿瘤复发和转移.末次随访MSTS评分为18~27分,平均23.4分,其中优4例,良2例.结论 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可以实现膝关节周围肿瘤的精确切除和功能重建;异体骨复合金属假体或内固定物重建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骨移植术修复重建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03月至2019年08月我院收治的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行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修复的患者15例和行复合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9例;本文研究对象均经穿刺活检和术后病理确诊;Enneking分期Ⅰb期6例,Ⅱb期18例;术前尤文肉瘤3例和骨肉瘤15例患者均行2个疗程化疗和术后规范化疗;应用MSTS评价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46个月,平均(29.63±11.21)个月;24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或移植异体骨折,且无假体松动和关节脱位;20例患者术后肢体功能优良,MSTS评分为16~28分,平均(22.80±4.46)分。结论: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使用异体骨段移植重建长骨干缺损和或肿瘤型人工关节复合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0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胫骨近端骨肉瘤患者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4.5岁(9~27岁)。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组1为仅采用肿瘤假体置换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10例),组2为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重建髌韧带止点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10例)。术后6个月测量膝关节主动背伸最大角度,对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1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角为(14.4±4.84)°,组2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角为(73.8±8.59)°,组2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角大于组1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角(P=5.76E-14<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Aim

Limb-salvage surgery has become the standard of care for extremity osteosarcoma.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surviv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osteosarcoma around the knee who were treated with limb-salvage surgery.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clinical data for 120 patients with osteosarcoma around the knee who were treated with limb-salvage surgery between 1998 and 2008. The sample included 75 males and 45 females. 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18.9 years. Osteosarcoma was diagnosed in the distal femur in 78 patients and in the proximal tibia in 42 patients.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process and record the patient data and analyse the surgery's efficacy, prognosis and survival rates.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6–144 months (mean of 56.8 months). The overall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61.8%. Lung metastasis developed in 31 patients. Local recurrence developed in 9 patients. The average 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Score (MSTS) was 25.5 points on a 30-point scale. Sixteen patients underwent prosthesis revision and twelve patients underwent amputation. The overall survivorship of the prosthesis based on Kaplan–Meier estimates was 77% at five years and 71% at ten years. There was a higher incidence of extensor lag for the patients with osteosarcoma in the proximal tibia than for those with osteosarcoma in the distal femur (P < 0.01).

Conclusions

Treating osteosarcoma around the knee with limb-salvage surgery can preserve most of the knee's functionality.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prevent the relatively high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3D打印内植物进行青少年骨恶性肿瘤保肢、保骺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评估术后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我科为2例恶性肿瘤切除患者利用3D打印内植物保骺重建患肢的临床效果.男1例、女1例;年龄8、15岁.肿瘤病理类型:骨肉瘤1例,尤文肉瘤1例.肿瘤发生部位:股骨干1例,胫骨干1例.完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行胫骨近端瘤段骨广泛切除和肿瘤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手术。其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39.8(26—62)岁,均为单侧胫骨,左膝8例,右膝7例。按照放射影像学Campanacci’s分级:原发III级9例,原发II级6例,另3例原发II级患者先行肿瘤边缘切除后植入同种异体骨后局部复发。手术采用膝关节前正中纵行切口,或纵“S”形切口切开,所有病例切除活检通道。根据肿瘤的范围,在肿瘤边界外3cnl进行切除。分别于胫骨近端和股骨远端植入大小合适的肿瘤型全膝关节假体,并用骨水泥固定。髌骨不进行置换,把髌韧带止点与假体固定装置以及翻转的腓肠肌内侧头部分肌瓣缝合,并用打断筋膜后网状纵横延展的肌瓣覆盖,把两侧与切口两边的深筋膜缝合,重建伸膝装置。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较好地耐受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77±2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93±115)ml,输血量平均(613±160)ml。15例都获32~53个月的随访,没有发生神经血管损伤、感染、深静脉栓塞、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和断裂。术后1年患者MSTS功能评价:优5例,良6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73%。伸膝肌力平均4.2(3—5)级,膝关节屈曲平均(98.1±12.4)°,伸膝平均3.3°(0—15)°。结论瘤段骨广泛切除和肿瘤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能较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