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PCEA(硬膜外自控镇痛术)超前镇痛对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超前镇痛组(A组)和术后镇痛组(B组),每组40例。镇痛药物均为0.7μ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稀释至100ml混合液。A组手术开始时负荷剂量为镇痛混合液10ml,并接镇痛泵于背景剂量为2ml/h持续镇痛;B组于术毕开始PCEA镇痛,方法同A组。两组患者分别于入室后10min(T0),手术开始时fTl),术毕后2h(T2)及次日6:00(T3)采集静脉血样,测定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C一反应蛋白(CRP)。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标尺,观察并记录术后2h、6h、12h、24h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生命体征平稳,A组T2镇痛效果优于B组俨〈0.01),两组患者T1、T2、T3COR、ACTH和CRP相比T0均明显升高俨〈0.01),T1、T2、T3B组COR、ACTH和CRP含量高于A组俨〈0.05)。结论0.7¨g/ml舒芬太尼复合0.15%罗哌卡因PCEA超前镇痛和常规PCEA均可为上腹部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PCEA超前镇痛相比常规PCEA更有效地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氯胺酮超前镇痛对术后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切皮前应用氯胺酮在硬膜外腔中的超前镇痛作用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产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氯胺酮组在手术开始前于硬膜外腔注入氯胺酮30mg,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两组均行PCEA吗啡镇痛。记录疼痛出现时间,术后4、8、12、16、24小时VAS评分,24小时镇痛药液消耗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氯胺酮组术后疼痛出现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16小时及24小时两组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小时内吗啡消耗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切皮前硬膜外腔应用氯胺酮具有超前镇痛作用,可加强吗啡术后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陈仲群  温凤金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324-1325
目的 观察硬膜外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  4 8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硬膜外穿刺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入曲马多 1mg/kg(Ⅰ组 ) ,氯胺酮 2 0mg加曲马多 1mg/kg(Ⅱ组 ) ,对照组于术毕注入曲马多 1mg/kg(Ⅲ组 )。术后均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观察术后视觉模拟 (VAS)评分和不良反应 ,并比较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E)、肾上腺素 (E)、多巴胺 (DA)变化。结果 Ⅰ组与Ⅲ组相比 ,观察指标差异无显著意义 ,Ⅱ组与Ⅰ、Ⅲ组相比 ,VAS评分降低。三组患者儿茶酚胺含量术后第 1天均高于术前 (P <0 0 1) ,术后第 3天下降 ,Ⅱ组下降最明显 ,接近术前 ;Ⅰ组和Ⅲ组 ,仍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5 )。结论 联合应用氯胺酮和曲马多行超前镇痛效果较好 ,且能降低疼痛所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作用剂氯胺酮持续小剂量静注对腹部大手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及吗啡的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Ⅱ级择期腹部大手术患者,信封法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TM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KTM组手术开始前给氯胺酮0.5 mg·kg-1,然后静脉持续输注0.12mg·kg-1·h-1直至手术结束前15 min.对照组:输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术后使用吗啡自控镇痛(PCA).术后1,2,4,24,48 h对患者进行VAS评分.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最早需要吗啡时间、额外补充药物的量、吗啡总消耗量、首次排气时间、吗啡相关副作用.分别于术前、切皮后2,6,12,24 h抽取静脉血样,测定血浆TNF和IL-1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KTM组患者吗啡消耗量少,肠道功能恢复快,副反应无增加.但TNF和IL-1β随时间变化趋势不明显,KTM组和对照组间无差异.结论:围术期持续静注小剂量氯胺酮可以减少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对吗啡的需求,有利于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但其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胺酮静脉麻醉超前镇痛对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和对照组B。实验组A在手术切皮前静脉缓推氯胺酮0.3mg/kg,观察术后4、8、12、16h镇痛效果以及术后镇痛药的使用频率。结果术后4、8、12、16h实验组A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B(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胺酮静脉麻醉超前镇痛可起到术后镇痛的效果,并且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超前镇痛对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80例择期腹部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氯胺酮组在手术开始前静脉滴注氯胺酮30mg,对照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两组均行PCEA吗啡镇痛,记录疼痛出现时间,术后4、8、12、16、24小时VAS评分,24小时镇痛药消耗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氯胺酮组术后疼痛出现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16小时及24小时两组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小时吗啡消耗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超前镇痛可加强术后镇痛作用,并可加强吗啡术后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超前镇痛受到重视,它在减少或消除围手术期疼痛及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而术前运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可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有超前镇痛作用。本研究旨在比较氯胺酮经不同途径超前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患者接受盐酸纳布啡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8月100例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以单双号编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镇痛干预,实验组术前盐酸纳布啡超前镇痛,分析两组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干预的结果.结果:实验组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2h...  相似文献   

9.
氯胺酮超前镇痛对雷米芬太尼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A组氯胺酮0.5mg/kg,B组氯胺酮1.5mg/kg,C组0.9%生理盐水5mL,每组1/3剂量在推注雷米芬太尼前给予,余下2/3剂量加入雷米芬太尼混合输注。记录全麻开始前5min(T_1)、给药后1 min(T_2)、给药后30 min(T_3)、术毕停药后5min (T_4)、拔管后1min(T_5)、拔管后20min(T_6)各时间点MAP、HR、SPO_2,以及患者拔管后1、3、6、12h的VAS视觉模拟评分,T_4、T_5、T_6、1h、3h躁动评分(RS)。结果三组各项指标T_(1~6)时MAP、HR、SPO_2 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T_4、T_5、T_6时MAP、HR均高于A、B组(P<0.05)。患者苏醒后各时间点VAS视觉模拟评分、躁动评分(RS)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苏醒期躁动可能与患者疼痛或痛觉高敏有关。氯胺酮超前镇痛预防雷米芬太尼麻醉后苏醒期躁动与所用氯胺酮剂量无关,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静脉超前镇痛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年龄55~64岁,体重指数18~24 kg/m2,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即术后全凭静脉镇痛组(A组),插管后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 m L;超前镇痛组(B组)患者插管后皮下注射氢吗啡酮2 m L(2 mg)。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μg/(min·kg),异丙酚0.2 mg/(min·kg),根据肌松情况术中间断推注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静脉镇痛泵用100μg舒芬太尼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 L,手术结束后开始全凭静脉自控镇痛(PCIA):首次剂量2 m L,持续输注2 m L/h,自控给药量1 m L/次,锁定时间30 min,极限量6 m L/h。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心率、收缩压,躁动评分(RS),24 h内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手术后拔管时间与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苏醒期心率、收缩压低于A组,躁动评分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B组的VAS评分低于A组(P<0.05),其余时间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皮下注射氢吗啡酮可减轻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血流动力学稳定,与对照组比较,镇静效果无明显差异,而术后2 h内镇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liver cancer patients with pain and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during the operation,Methods 216 eases of liver cancer were tested preoperative by SCL (SCL-90).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analgesic drugs were orderly carried out when intraopsrative pain happened.And the pain degree of patients was tested by digital scale (NRS-10) before the psyehological intervention,after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after the drug treatment.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SPSS 11.0 software package.Results Each factor score of SCL-90 has significance statistical difference compare with domestic norm (P <0.05).The pain degree of patients in order decreased before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after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after the drug treatment,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m (P<0.01).B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five eases were complete remission (2.31%),63 cases were effective remission (29.17%).All patients' pain was alleviated by drug therapy.The three SCL-90 scores:somatization,anxiety and fear of preoperative and that of pre-psyehological interven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P<0.05).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s an effective means of pain control may alleviate liver cancer pain,and has a complementary role to drug therapy.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治疗中疼痛患者心理学特征及术中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术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16例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理测试.术中发生疼痛后依次进行心理干预和药物镇痛,并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心理干预后和药物治疗后采用数字量表(NRS-10)测定患者的疼痛程度,使用SPSS11.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SCL-90各因子得分与国内常模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前、心理干预后的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评分依次降低,本组患者两样比较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经心理干预完全缓解5例(2.31%),有效缓解63例(29.17%).所有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疼痛均缓解.术前SCL-90评分中躯体化、焦虑、恐惧三项因子与心理干预前疼痛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心理干预作为一种有效的疼痛控制方式,可缓解肝癌介入术中疼痛,对药物治疗辅有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罗北海  谢冬萍 《中国药房》2012,(26):2407-2409
目的:了解我院肝癌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调取我院2009-2011年肝癌患者的手术病历,每月随机抽取5份,分别对其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用药时机、用药疗程等进行评价。结果:我院肝癌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达70.9%(124/175);平均用药时间为4.3d;术前用药占49.2%(61/124),术中用药占38.7%(48/124),术后用药占12.1%(15/124);合理用药占64.3%,不合理用药占17.5%。结论:我院肝癌患者预防用药存在指征把握不严、用药种类不当及用药过度等现象,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收治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观察者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在不同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估患者的癌痛情况,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焦虑及抑郁状况,根据SF-36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SAS、SDS评分以及SF-36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F-36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癌痛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缓解躯体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痛体验是心—身的复合产物。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将疼痛定义为: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生理应答,同时还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1癌症患者疼痛的心理学机制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心理社会因素会直接影  相似文献   

16.
代坤吾 《中国药房》2016,(5):688-690
目的:评价地佐辛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身麻醉,采用舒芬太尼0.3μg/kg,ivgtt,麻醉诱导。对照组患者术毕前20 min输注舒芬太尼10μg;观察组患者术毕前20 min静脉输注地佐辛2.5 mg。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8、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前、术后1、2、3、5 d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8、12、24、48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分别于术后3、5 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麻醉苏醒延迟发生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较舒芬太尼更能有效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且胃肠道反应较低,耐受性好,但患者容易发生麻醉苏醒延迟,应对患者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121例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洁手术全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未见1例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同时,存在预防用药选择不当、初次给药时间不当、预防用药疗程过长、用法与用量不当、溶剂选择及剂量不当等问题。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范用药。药师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强本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护理中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5例,采取普通护理,试验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睡眠、疼痛、食欲、神经、康复信心。结果试验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循证护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增加患者食欲,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增加康复的信心,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社区药学服务模式对癌痛患者干预的效果.方法 抽取门诊癌痛患者100例,社区干预3个月,并对随访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药学服务干预后癌痛患者的疼痛控制达标率、健康知识知晓率、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干预前均有了明显的改善(P<0.01).结论 通过建立社区癌痛患者药学服务模式,能有效地提高癌痛患者生活质量,推行该模式具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社区药学服务模式对癌痛患者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门诊癌痛患者100例,社区干预3个月,并对随访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药学服务干预后癌痛患者的疼痛控制达标率、健康知识知晓率、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干预前均有了明显的改善(P<0.01)。结论通过建立社区癌痛患者药学服务模式,能有效地提高癌痛患者生活质量,推行该模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