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祝学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7):113-114
目的探讨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患耳83例,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鼓膜穿刺抽吸治疗。观察组在鼓膜穿刺抽吸基础上行地塞米松冲洗。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鼓膜穿刺抽吸治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耳内镜下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浙江省台州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二次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二次复发率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鼓膜穿刺术结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较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发展,各种外伤所致颞骨骨折合并鼓室积血的患者越来越多,以往多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或不显著,并有遗留中耳炎或鼓室粘连可能。对2008年10月-2012年8月我科共收治的颞骨骨折合并鼓室积血患者26例,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穿刺并鼓室冲洗的新方法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耳内镜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该科收治的6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耳内镜鼓膜穿刺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分泌性中耳炎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P<0.05)。且观察组所有耳内镜鼓膜穿刺术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耳内镜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地塞米松在双孔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提高中耳积液治愈率。方法 在鼓膜前后下方各穿一孔后,再注入0.1ml地塞米松,再口服抗生素,5天后再用同样方法治疗一次。结果 治疗43例,痊愈26例,有效儿例,无效6例。结论 双孔鼓膜穿刺能有效解除中耳腔负压,抽吸干净中耳积液,而同时注射少许地塞米松可减轻局部炎性反应,水肿。 相似文献
7.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9,(3)
<正>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中耳积液引起的炎症反应,一般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1,2]),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若并未得到及时就诊或者初始治疗不彻底,也可转为慢性~([3])。分泌性中耳炎对患者的听力带来不同程度影响,而且大部分伴有耳闷和耳鸣~([4]),给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严重者可影响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鼓膜穿刺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灌洗治疗中耳炎临床效果,探讨其适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灌洗治疗中耳炎,试验组采用鼓膜穿刺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灌洗治疗中耳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听力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1.67%(22/24),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66.67%(16/24),两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4,P=0.0330),试验组患者的听力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穿刺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灌洗治疗中耳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明显改善患者的听力水平,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指南》2017,(22)
目的研究分析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中耳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的鼓膜置管术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注射药液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8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1.7%,观察组疗效更为显著,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分泌中耳炎,采用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效果较为显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康复,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运用鼓膜穿刺与地塞米松骨室注射对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期间诊治的90例中耳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治疗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鼓膜穿刺治疗,在耳内镜或额镜下吸出患者鼓室中的积液;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完成鼓膜穿刺后,注入地塞米松,5 ng/mL,冲洗患者耳室,连续对患者耳室进行3次冲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之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21%高于对照组70.11%(P〈0.05)。结论:运用鼓膜穿刺与注射地塞米松对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并有效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中耳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对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施行耳内镜下低温等离子鼓膜打孔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从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某院诊断并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64例进行此次研究,随机分为使用鼓膜打孔术的实验组以及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观察并分析干预治疗后组间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表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施行耳内镜下低温等离子鼓膜打孔术,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不良事件发生也比较少,是一种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合理运用的高效、优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某院收治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应用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7%(23/30)(P<0.05);观察组中耳积液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疗效确切、治愈率高、预后理想、不易复发,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7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与中耳穿刺加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波治疗,治疗10d,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耳穿刺加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显著,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与仔细的鼓膜检查、电耳镜检查、鼓膜穿刺等方法对分泌性中耳炎(SOM)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80耳),其中男41例,女9例,<12岁15例(30耳),>12岁35例(单耳20例,双耳15例,共50耳);采用电耳镜、鼓气耳镜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鼓膜穿刺或鼓膜切开等方法对SOM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鼓膜颜色改变占88.8%,鼓膜检查对SOM正确诊断率为90%,言语频率气导听阈平均值>25dB,为86.3%,鼓室导抗图B型为88.8%,声导抗测试对SOM正确诊断率为93.8%,鼓室抽出浆液性液体为12.5%,粘液性液体为76.3%,胶耳为11.3%。结论 仔细的鼓膜检查和声导抗测试对SOM的诊断都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目的:探究鼻内窥镜下腺样体低温消融术联合鼓膜CO 2激光打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短期随访结果。方法:将84例(84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根据手术方案分组,各42例(42耳)。两组均接受鼻内窥镜下腺样体低温消融术,对照组给予鼓膜置管术治疗,实验组给予鼓膜CO 2激光打孔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感染发生率,并于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3.81%(P<0.05);实验组感染发生率2.38%较对照组19.04%低(P<0.05);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均无脱落病例,实验组复发率2.38%与对照组7.14%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腺样体低温消融术联合鼓膜CO 2激光打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感染发生率,且在减少术后复发风险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指南》2019,(19)
目的探讨爆震伤鼓膜穿孔及单纯型中耳炎患者经鼓膜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接受鼓膜修补患者62例,随机抽取单纯型中耳炎患者16例和2017年6月15日TNT爆炸致爆震伤鼓膜穿孔患者保守治疗观察4月后未愈者46例,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究其与患者年龄、穿孔大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62例患者综合愈合率为87.5%;其中爆震伤鼓膜穿孔愈合率显著低于单纯型中耳炎患者愈合率,二者愈合率与患者手术穿孔大小与手术类型无明显影响,且术后ABR水平显著优于术前(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移植床血供效果较差是导致爆震伤鼓膜穿孔经鼓膜修补术后的综合愈合率低于单纯型中耳炎患者的主要因素,手术过程中控制手术风险,提升移植床血供效果,是提升修补成功率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置管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并观察和分析咽鼓管咽口形态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方法 将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73例(88耳)随机分成置管组和对照组,分别行鼻内镜下的咽鼓管置管术和传统的咽鼓管吹张术,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置管组38例(45耳):治愈17耳,占37.8%,好转21耳,占46.6%,总有效率84.4%;对照组35例(43耳):治愈8耳,占18.6%,好转22耳,占51.2%,总有效率69.8%.治疗后两组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术具有微创、安全、简单、疗效好等特点,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良好方法;咽鼓管咽口形态可分五种类型,与分泌性中耳炎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7,(21):2919-2922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0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患者于内镜下经鼓膜穿刺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观察组患者于内镜下经咽鼓管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两组均每2 d 1次,共治疗3次。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1、2、4、8 k Hz频率骨导阈值、水通道蛋白1、水通道蛋白4水平,复发情况和鼓室积液发生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复发率、鼓室积液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频率骨导阈值、水通道蛋白1、水通道蛋白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频率骨导阈值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水通道蛋白1、水通道蛋白4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经咽鼓管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在疗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各频率骨导阈值、上调水通道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复发和鼓室积液风险方面均显著优于经鼓膜穿刺给药,但两种给药方式的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