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与双介入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B组(双介入栓塞术组)40例和治疗A组(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50例。结果治疗A组的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恢复效果均明显优于治疗B组,治疗A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明显低于治疗B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疗效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刘永娥 《江西医药》2008,43(1):74-75
目的探讨护理在介入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消化道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对1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介入断流术治疗,术前术后进行对症护理。结果18例手术均获成功,17例术后出血停止(94.4%),9例腹水病人术后腹水消退(90%)。结论合理的护理及严密监测异常并及时处理,是保证病人痊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3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行断流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硬化 ,门脉高压常因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而行外科治疗 ,传统的手术方式有分流术和断流术及两种方式的联合使用 ,各有其利弊和适应症。作者统计近10年间共施行的门静脉、奇静脉断流术 (门奇断流术 ) 33例 ,现就其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 ,以提高门奇断流术的手术质量。  1 临床资料患者男 2 8例 ,女 5例 ,年龄 2 8~ 6 1岁 ,平均 4 2 .4岁。病史 1月~ 2 0年 ,19例病人有乙肝病史 ,合并肝癌 2例 ;均行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其中 2 0例加作胃底环行浆肌层扣锁缝合。其中行急诊手术 2 1例 ,择期手术 12例。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断流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切除术、断流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分别进行基础性护理和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7%(42/43)高于对照组83.33%(3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脾切除术、断流术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护理满意情况。  相似文献   

5.
雷静静  周力  周石 《贵州医药》2004,28(5):421-423
1979年Spigosu首次应用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脾功能亢进取得成功,后相继出现有关报道,认为PSE不仅可以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所致脾功能亢进,并且能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促进腹水的消退,改善肝功能,因此被列为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进行脾切除断流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方法随机选取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100例,进行脾切除联合断流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变化。术后跟踪观察3d、1周、2周。结果术后3d、l周、2周患者的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3项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脾切除断流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远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和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PSE)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720例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和脾亢患者行PSE,观察其1~5年病死率及其死亡原因,对生存期达5年以上且资料完整的600例患者观察术前及术后血象、脾脏大小、并发症等变化。结果PSE后消化道出血次数和量明显减少;术后不同时期白细胞及血小板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红细胞术前、术后变化不大(P〉0.05);术后2个月脾脏开始逐渐缩小,3个月后明显缩小(P〈0.01)。结论PSE可明显改善脾亢症状,降低门脉压力,减少消化道出血机会,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远期疗效,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9.
门静脉高压症是由不同原因所致肝硬化以及一些非肝硬化病因造成的门静脉系统回流受阻血流淤滞使门静脉压力超过正常范围,而表现出来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门体循环间侧枝大量开放形成静脉曲张、腹水、脾大、脾亢,并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如治疗不当常导致病人死亡。1985年~2003年我院对117例门脉高压病人施行了脾切除加断流术。本文着重对术式的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1990年 3月至 1999年 2月 ,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出血 82例 ,疗效尚好 ,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82例 ,其中男 47例 ,女 35例 ;年龄最大 73岁 ,最小 17岁 ,平均 41.3岁。首次出血 37例 ,有 2~ 6次出血史 45例。49例术前行 X线或胃镜检查均有食管静脉曲张。全组病例均经手术及肝组织活检证实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其中肝炎后肝硬化 6 3例 ,胆汁性肝硬化 14例 ,酒精性肝硬化 5例。术前肝功能情况按 Child分级 :A级 2 8例 ,占34.1% ;B级 38例 ,占 46 .3% ;C级 16例 ,占 19.6 %。2 手术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近端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采用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56例病例,统计术中门静脉压力改变、术后CDFI检测脾静脉及分流通道情况,并从术后并发症、肝功能、再出血三方面总结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前后门静脉压由(37.55±5.37)cmH2O降至(25.03±4.66)cmH2O,平均下降(12.53±7.23)cmH2O(P<0.05)。术后1、3、12、24个月脾静脉及脾肾静脉分流通道血栓形成分别为0、1、2、3例;脾肾静脉分流口直径0.75~1.25cm,平均(0.98±0.37)cm;门静脉血流均为向肝血流,脾静脉血流均为逆肝血流。术后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并发症共4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或好转。2例于术后3年、5年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经查为脾肾静脉分流通道血栓形成者。结论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既保留了分流术及断流术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2.
双介入法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双介入法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对25例不能手术的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于TACE治疗5~7d后,在CT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向癌栓内注射无水酒精碘化油乳液。结果25例中PVTT消失率24%(6/25),缩小率48%(12/25),有效率72%(18/25)。肿瘤缩小率88%(22/25)。AFP转阴率80%。治疗后门脉情况发生明显改善:DSA间接门静脉造影见门静脉延迟显现时间明显缩短、门脉主干或分支充盈缺损减小或消失,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1、2、3年生存率76%(19/25)、40%(10/25)、24%(6/25)。结论TACE联合经皮门静脉穿刺注射无水酒精碘化油乳液治疗肝癌门静脉主干癌栓可降低患者门静脉压力,预防肝内转移,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肝癌伴门脉高压及脾亢介入治疗8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脾双介入治疗肝癌伴门脉高压及脾亢的作用。方法 86例患者在肝癌介入治疗的同时行部分脾栓塞术(PSE)116次,其中26例行2次以上PSE。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均恢复正常,术后2个月与术前比较平均增高率分别为219.2%、297.9% ,门脉高压症状减轻,1、2、3年存活率分别为58.1%、30.2%、15.1%。结论 肝脾双介入治疗肝癌伴门脉高压、脾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钙拮抗剂硫氮唑酮(DIL)和脑益嗪(CIN)分别治疗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大鼠,动态观察肝硬化早、中、晚期血清NO含量门脉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变化。结果显示:DIL可明显抑制肝硬化大鼠NO铪 成,具有纠正门脉高动力循环、改善肝功能的作用;CIN上述作用不明是。表明某些钙拮抗剂具有抑制肝硬化大鼠NO合成的作用,且与纠正门脉高动力循环、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H_1和H_2受体在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和病人肝组织中的变化。方法 应用~3H-吡拉明和~3H-甲氰咪胍对四氯化碳诱导的10只大鼠肝硬变模型和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变病人的肝组织进行光学放射自显影研究。结果 肝组织结构的H_1、H_2受体密度(每1000μm~2银粒计数)对照组/肝硬变大鼠分别为,H_1受体:肝细胞346.5±31.8/116.9±17.7,肝静脉276.9±17.6/27.1±4.6,肝动脉31.4±6.9/12.4±3.1,肝门静脉24.7±10.7/15.8±3.8;H_2受体:肝细胞288.9±21.2/168.0±23.7,肝动脉234.6±8.7/153.7±25.2,肝门静脉229.8±28.3/148.3±18.0,肝静脉261.3±35.8/141.0±18.3。对照组/肝硬变病人H_1受体:肝细胞68.7±8.7/63.1±5.5,肝动脉40.6±7.5/35.5±4.7,肝门静脉38.8±5.2/34.4±6.8,肝静脉35.6±8.2/34.7±5.0;H_2受体:肝细胞511.9±37.6/168.4±22.6,肝动脉175.4±26.1/55.6±7.1,肝门静脉166.4±17.7/52.0±5.4,肝静脉313.0±52.4/238.8±40.7。结论 大鼠以H_1受体占优势,人以H_2受体为主;肝硬变大鼠及病人肝组织结构上的H_1、H_2受体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华法林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常规治疗结合华法林抗凝治疗)和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未进行华法林治疗)各28例,连续治疗1个月.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评估患者门静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  相似文献   

17.
作者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n=32)和对照组病人(n=32)门静脉、周围静脉及动脉血中的血管活性肠肽水平。肝硬变组/对照组病人血管活性肠肽(ng/ml)在门静脉血为:103.64±41.32/71.46±19.34;周围静脉血:88.93±24.16/49.92±18.31;动脉血:86.19±21.33/46.37±15.43;肝硬变组血中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周围静脉和动脉血中血管活性肠肽存在着明显的代射紊乱,其对患者全身和内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对门静脉高压症发生、发展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肝移植目前被认为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最有效措施,脾切除是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有效方法。早期报导认为,脾切除可减少抗体的产生,降低排斥反应发生率,并且治疗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症。近年来,不断有报导提出脾切除可增加肝移植患者术后的感染率、病死率及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脾切除对肝移植患者的影响,目前尚未见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急性非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急诊介入放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23例非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急诊入院后,开通绿色通道,优化护理流程,实施流程护理管理模式。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密切医护和护患合作,确保了介入放射手术快速、有序的进行。结论实施序贯性护理管理流程在急诊非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急诊介入诊疗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