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诊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急诊PCI组和择期PCI组,每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急诊PCI组的治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7.5;择期PCI组的治愈率为47.5%,总有效率为95%;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对比差异较明显(P0.05),而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差异不大(P0.05);在患者出院后的随访中,急诊PCI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5%,而择期PCI组的发生率为27.5%,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急诊PCI的疗效比择期PCI更为显著,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更少,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9,(21):276-279
目的比较择期PCI与急诊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预后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MI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择期组与急诊组,各200例。择期组采用择期PCI治疗,急诊组于就诊当日行急诊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指标变化、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VESD、LVEDD及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择期组治疗后3个月LVESD及LVEDD高于急诊组,LVEF低于急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择期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急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择期PCI与急诊PCI均可改善AMI患者心脏功能,急诊PCI治疗效果较好,预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低,心肌功能恢复优于择期行PCI治疗。  相似文献   

3.
张林  林旭 《中国医药指南》2013,(17):209-210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和行择期PCI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比较,提高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90例患者病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患者采用急诊PCI术,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择期PCI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发生病死率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病死率的情况,治疗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为2.22%,对照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PCI进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好,病死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与择期介入对心室重构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门诊确诊并收治的76例初次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急诊组(24h内)52例、延迟1组(24h~2周)18例和延迟2组(2周以上)6例,心肌梗死术前及术后3、6个月分别进行心脏功能的测量和舒张末期内径的测定。结果急诊组及延迟1组术后3、6个月心脏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组、延迟1组术前和术后3、6个月舒张末期内径均较延迟2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及延迟(12h~2周)介入均能对心室重构和心脏功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柳州市人民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发病12h内实施直接PCI手术患者共33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择期PCI手术患者共27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择期PCI手术,观察组实施急诊PCI手术。术后1周和术后2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变情况;术后24周行6min步行试验评定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周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周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24周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心功能代偿期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实施PCI能够显著改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使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结果: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血运重建全部成功。结论:PCI术的效果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周到护理有重大关系,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急性心肌梗死在起病12h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对病变适合者行支架置入术,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进行评价。结果 46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重建后血流为TIMI3级,基本无残余狭窄,1例因左主干完全闭塞未行支架置入术,1例三支病变均较重未行支架置入术。住院期间行支架置入术患者因心脏性死亡1例。其余45例患者随访6个月,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疗效可靠,而且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可在床上较自由地活动,较舒适。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伴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伴抑郁的发病率以及抗抑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2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进行伴抑郁发病率统计;对其中54例伴发抑郁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抗抑郁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治疗.结果 统计显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抑郁发病率为35.5%;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数、生存质量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术后伴发抑郁的高发病率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替格瑞洛配合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AMI患者84例,均予以急诊PCI治疗,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73.81%(P<0.05);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6、TNF-α和hs-CRP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IL-6、TNF-α和hs-CRP水平分别为(0.79±0.23)μg/L、(18.76±3.29)ng/L和(3.28±0.75)μg/L,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针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PCI相关治疗的临床成效。方法运用回顾式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所收治的95例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实验组55例患者予以急诊PCI治疗,而对照组40例患者予以择期PCI治疗。比较其两组患者在PCI治疗后1周以及24周各项生理指标的参数变化,及其治疗效果等实施综合性评价。结果实验组的55例患者在PCI治疗后的1周及24周之后其左心室的射血量分数明显比对照组高,且处在心功能的代偿期其患者人数也比对照组多,及其复发率显著比对照组低,其各参数的比较均存在P<0.05差异,实验组在本次研究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成效。结论实验组实施了急诊PCI治疗后具有良好的临床术后效果,且有较低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对比左室急性心肌梗死后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将在我科治疗的120名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急诊组60例进行急诊PCI,择期组60例择期PCI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急诊组痊愈率88.3%,优于常规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在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比择期介入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王绍军  王禹  李颖 《天津医药》2005,33(4):223-22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后近期胸痛的原因。方法:对比介入治疗后近期有胸痛的患者12例(胸痛组)与无胸痛患者100例(无胸痛组)的临床一般资料、心电图、心肌酶、术中小冠脉分支的损伤等情况。结果:胸痛组的12例中有10例心电图呈持续性ST-T改变,ST压低或(和)T波倒置。其中6例术中曾有冠脉小分支的闭塞并伴有心肌酶的升高,4例术中出现过夹层,2例出现冠脉内血栓和慢血流现象,与无胸痛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项目如年龄、性别、左室射血分数(LVEF)、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等2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的发生可能与术中冠脉小分支的闭塞性损伤导致小的局灶性心肌坏死,出现夹层,冠脉内血栓和慢血流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与分析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本文选择了80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按其意愿分为两组,每组40例,PTCA组患者采用急诊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之后对比研究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两组患者血凝指标。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并发症以及冠状动脉残余狭窄等方面的情况,发现PTCA组患者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介入的治疗方法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与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相比,效果明显,值得在急诊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邯郸市第一医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相关动脉再通率(TIMI血流3级)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8.6%。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某院收治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PCI),而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部分梗死血管再通率为95.24%,15d内病死率为4.76%,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38%;对照组部分梗死血管再通率为64.29%,15d内病死率为11.90%,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4.29%。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CI治疗比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更高,PCI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临床效果更佳,值得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术中及术后注射替罗非班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观察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30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术中出现无复流的效果。方法:2012~2016年患AMI并行急诊PCI患者538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253例)与常规治疗组(285例),观察两组患者30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30d MACE事件发生率及术中出现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替罗非班能降低A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率并减少A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PCI的临床疗效。方法:125例发病12h内且无溶栓禁忌证的初发AMI患者根据处理措施分为溶栓加PCI组(47例),静脉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或尿激酶溶栓后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以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法评估,进行补救或延迟PCI;直接PCI组(78例),进行直接PCI。对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支架植入成功率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PCI后4周超声心动图测定的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结果:到达导管室时IRA已达TIMI3级血流者27例,其中溶栓加PCI组19例(40.4%)高于直接PCI组的8例(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IRA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术后4周左心室功能溶栓加PCI组LVEF为(59.8±7.3)%,高于直接PCI组的(5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溶栓加PCI组PCI术前已达TIMI3级血流者4周后LVEF明显好于直接PCI者(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介入疗法治疗AMI早期IRA再通率高,更有利于保护左心室功能,并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是值得考虑的AMI早期再灌注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方法 观察我院在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期间的21例经桡动脉穿刺与32例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在成功率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的成功率相似,前者的并发症较少。结论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 CIN)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100例年龄>60岁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C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全部采用水化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术前、术后测定血清肌酐(Scr)、血β2-微球蛋白(β2-MG)、肝功能等指标,按Cochcroft-Gault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记录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及肝毒性和肌毒性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1、3天观察组Ccr显著高于对照组[(73.12±16.89)ml/min比(63.89±18.42)ml/min,P=0.036]、[(65.32±13.46) ml/min比(55.63±15.47) ml/min,P=0.021];术后第1、2、3d观察组β2-MG显著低于对照组[( 2.44±0.42) ml/min比(2.69±0.63) ml/min,P=0.009]、[(2.52±0.46) ml/min比(2.81±0.63) ml/min,P=0.011]、[(2.37±0.43) ml/min比(2.54±0.65) ml/min,P=0.021];观察组CIN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和24%,P=0.012);随访30 d内,共14例(14%)患者发生MACE,其中观察组3例(6%),对照组11例(22%)(x2=5.316,P=0.021);两组均无肌毒性和肝毒性发生.结论 PCI术前服用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患者CIN的发生可能有更好的预防作用,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为静脉溶栓治疗。同时选择健康者作为正常组。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及入院后不同时刻血浆脑钠肽水平,测定正常组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的血浆脑钠肽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后24 h、入院后72 h、入院后第7天的血浆脑钠肽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同时刻血浆脑钠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