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本文报道七株分泌抗新疆杜氏利什曼原虫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这些McAb是属于小鼠IgM,IgG_1亚类。从免疫荧光的交叉反应中表现出明显的特异性,有四株McAb与其他三种利什曼原虫(热带利什曼,砂鼠利什曼,蜥蜴利什曼)以及锥虫均不起作用。另外,用活前鞭毛期加McAb作间接荧光试验,可观察到细胞膜表面的荧光反应.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平原地区病人分离的杜氏利什曼“801”株前鞭毛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与Sp 2/0骨髓瘤细胞融合,融合率为79%,经测定,在杂交瘤细胞内有21%对杜氏利什曼抗原起阳性反应,其中0.2%显示为特异性抗体。选特异性高的杂交瘤细胞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报道了用杜氏利什曼原虫特异的一对寡核苷酸引物Ⅰ和Ⅱ进行PCR,扩增微环kDNA分子上一种特异性kDNA片段,进行杜氏利什曼原虫虫种鉴定和病原体检测。敏感性分析表明用此法能够检测到的最低模板DNA需要量为1fg,检测健康犬全血稀释的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最低可达2个/ml。扩增六种不同的利什曼原虫kDNA样品,在L.donovani四川人株、四川犬株和L.infantum出现阳性产物,其长度和设计扩增长度一致,扩增产物和地高辛标记的重组质粒探针pLK2斑点杂交结果表明为利什曼原虫kDNA序列。应用此对引物,检测8份内脏利什曼病患者骨髓样品和4份血清样品,经琼脂糖凝胶电泳,Southern杂交证实,分别有7例和2例阳性,显示出可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前,黑热病的发病率有回升的趋势,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甘肃、四川两省自1983年发病人数逐年上升。其主要传染源均为病犬。犬的感染率高达8.5~2.5%。鉴于本实验室通过K-DNA分子杂交技术,发现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人分离株与犬分离株K-DNA微环碱基序列不完全同源,以及它们之间蛋白质组成分析的差异的存在,本科研为此制备出抗犬分离株前鞭毛体膜抗原单克隆抗体,并通过下述实验研究其保护性功能。  相似文献   

6.
表达产物的克隆(单抗或多抗)已广泛用于分离与感染因子的抗原相应的 cDNA 和基因组 DNA 克隆。作者采用了这些技术研究杜氏利什曼(L.d.)病的特异诊断试剂,以进一步搞清原虫的基因组和基因表达,最终为合成疫苗提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以热带利什曼大型亚种前鞭毛体膜的单克隆抗体对热带利什曼种团及杜氏利什曼种团各10株共20株原虫的膜或完整的前鞭毛期,进行了间接放射免疫,免疫荧光及免疫沉淀等方法的测定。各种原虫的前鞭毛体是用Schneider’s Drosophlia培养基保存的,无鞭毛体则从感染BALB/c雌性小鼠取得。原虫混悬于pH7.3含40mM NaCl,10mM乙二胺四乙  相似文献   

8.
被棘球蚴感染后,人体血清中可测到特异性的IgM、IgG、IgA 和 IgE 抗体。人包虫病血清学诊断中最广泛应用的抗原是羊和马等中间宿主的包虫囊液,后者含有10多种寄生虫源抗原和宿主的多种血清成分。自从 Capron 等发现用包虫囊液中的抗原5检  相似文献   

9.
用杜氏利什曼新疆株前鞭毛体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系SP2/0融合。融合率91.7%。经用ELISA法检测抗体,获得9个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阳性率为26.5%)。选择一个稳定的分泌抗体的1B1细胞株再克隆后,7个McAbs的特异抗体滴度为1:12,800~1:819,200(ELISA)。又用间接荧光抗体法证实。进一步筛选出其中E_(12)及A_(11)具有一定保护性功能。它们的特点是:1.抗体滴度高及吸收值高:前者两株均为1:51,200,后者分别为0.72及0.21;蛋白质含量(mg/ml)高:分别为110.7及64.2;3.两株均属IgG2b亚型:4.两株与特异抗原作用后,在补体存在下,出现强凝集反应。电镜证实新疆株前鞭毛体在E_(12)腹水和补体中孵育后呈现相互粘连,胞质与核质疏松,空泡较多,甚至整个虫体全无内容物,形成空壳。提示它们具有一定保护性功能。  相似文献   

10.
11.
根据Kohler等(1975)方法,以利什曼前鞭毛体膜免疫BALB/c小鼠后制备单克隆抗体。用间接放射免疫结合试验检测单克隆抗体,即以鞭毛体(5×10~7)经pH7.2 PBS洗涤  相似文献   

12.
用地高辛标记杜氏利什曼原虫kDNA重组片段作为探针,与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kDNA斑点杂交,获得杜氏利会曼原虫一种特异性kDNA片段,双脱氧核苷酸链终止法测定片段长321bp,计算机检索及同源性分析比较再次表明该片段具有较高的种特异性。该片段可作为针用于利什曼病病原体的检测,有助于虫株鉴定,也可以作为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的靶序列。  相似文献   

13.
用地高辛(digoxigenin-11-dUTP)标记杜氏利什曼原虫kDNA重组片段作为探针,与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kDNA斑点杂交,获得杜氏利什曼原虫一种特异性kDNA片段,双脱氧核苷酸链终止法测定该片段长321bp,计算机检索及同源性分析比较再次表明该片段具有较高的种特异性。该片段可作为探针用于利什曼病病原体的检测,有助于虫株鉴定,也可以作为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的靶序列。  相似文献   

14.
由于现有的内脏利什曼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因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差而应用受到限制,作者根据血清抗体可特异地单克隆抗体与相应  相似文献   

15.
为从基因水平区分杜氏利什曼原虫和热带利什曼原虫,选择具有更高敏感性的动基体微环DNA作为PCR扩增的靶序列,按其中一段0.15kb片段的碱基序列构建了一对简并引物。因为单个序列表现的种内趋异高  相似文献   

16.
获得一株稳定的鼠细胞杂交瘤体分泌IgA单克隆抗体。小鼠腹水抗体效价为1:32768~1:65536。在Ouchterlong凝胶扩散试验中与鼠疫F_1抗原形成一条沉淀线。在鼠疫菌235株试验中,使用提纯的  相似文献   

17.
杜氏利什曼原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氏利什曼原虫是一种专营寄生生活的单细胞低等真核生物,其生活史包括寄生于媒介昆虫白蛉消化道内的前鞭毛体期和寄生于脊椎动物单核吞噬细胞内的无鞭毛体期,能引起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内脏利什曼病.我国虽在大部分地区已基本控制或消灭,但新的疫区仍不断出现,控制和消灭黑热病的目标正面临挑战.了解杜氏利什曼原虫病的相关研究,对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快速鉴定、杜氏利什曼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极为重要.本文谨对杜氏利什曼原虫病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杜氏利什曼原虫基因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进的培养细胞DNA抽提法有效地提取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基因组DN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aeⅢ部分酶切,将所获的大小为1-4kb的片段与噬菌体λgt11载体臂重组,体外包装构成基因文库。结果获得2.28×106个重组子,插入比例为87%。为研究杜氏利什曼原虫基因表达和基因结构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在这个问题上连续发表了两篇文章。第一篇论述了T细胞竭尽对小白鼠抗杜氏利什曼原虫免疫力的影响。内脏利什曼病的病人,出现非特异性的血液球蛋白增多和肝脾肿大,但不出现迟发型超敏反应。患者虽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却没有证据说明存在体液免疫作用。如不予治疗,病人往往死亡,但一旦病人痊愈,通常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及长期持续的免疫力。至于免疫的性质,仍不甚明瞭。为了确定实验所致的T淋巴组织竭尽是否抑制小白鼠对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用单克隆抗体鉴定自蛉体内自然感染利什曼原虫的虫种,获得较好效果,其中L9E4单克隆抗体对新疆杜氏利什曼前鞭毛体抗原的最高阳性滴度达1:655 360;对吐鲁番亚历山大白蛉自_(10)及自_(11)的阳性滴度为1:81 920,比IFA法提高3~20倍。此法敏感,可用作鉴别白蛉体内利什曼原虫虫株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