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47例骨髓穿刺干抽的临床和病理改变,干抽占同期1319例骨穿的3.6%。根据骨髓细胞的密度和间质纤维增殖的程度,把干抽的原因分为4类:高细胞伴间质细胞增多者19例(42.2%);间质细胞增多者14例(31.1%);高细胞者8例(17.8%)及低细胞者4例(8.9%)。主要疾病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5.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7.0%),慢性白血病(14.9%),骨髓转移瘤(10.6  相似文献   

2.
云克(~(99)Tc-MD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应用99Tc -MDP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探讨其临床应用方式及疗效 .方法 应用该药的两种制剂对临床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 137例进行治疗 ,根据不同剂型分为单纯静脉推注法 ;单纯静脉滴注法和混合注射法 3种 ;并以病变关节功能受累情况及临床表现分为重、中、轻 3类 ,分别评价其治疗效果 .结果  13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显效 34例 (2 4.8% ) ;有效 82例 (5 9.8% ) ;无效 2 1例 (15 % ) ;总有效率 84.7% .静脉滴注法早期疗效反应及效果明显早于推注法 .静脉推注法治疗效果的反应在 1~ 2个疗程以后 .结论 云克使用简便、安全、疗效满意、副作用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对不同病情患者 ,选择不同剂型和给药方式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9860例儿童心理咨询与干预资料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总结了8年来上海市儿少心理发展中心心理咨询门诊9860例资料。其中主要咨询原因是学习困难(62.8%)和活动过度(21.2%)。诊断为心理障碍的主要是学校适应不良(53.5%),注意缺损障碍(26.3%),智能发育不全(11.8%)和情绪障碍(2.9%)。将7858例学校适应不良,注意缺损障碍及情绪障碍的患儿以自愿为原则,分成综合治疗组,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组及单纯药物治疗组三组进行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综合治疗组与单纯药物治疗组的疗效有显著差异,综合治疗组的显著进步率达90.9%,疗效明显优於单纯药物治疗组(显著进步率为58.08%)。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测定类风湿因子(RF)总量的双抗原夹心法和测定IgG-RF的间接法。用于临床检测表明,100名献血员中有3例RF总量测定为阳性。97例类风关患者中72例阳性(阳性率75.3%)。132例健康老年人中5人阳性(阳性率3.8%)。IgG-RF测定结果:120例正常人和132例健康老年人均为阴性,97例类风关病人中有7例阳性(阳性率7.2%)。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测定类风湿因子(RF)总量的双抗原夹心法和测定IgG-RF的间接法。用于临床检测表明,100名献血员中有3例RF总量测定为阳性。97例类风关患者中72例阳性(阳性率75.3%)。132例健康老年人中5人阳性(阳性率3.8%)。IgG-RF测定结果:120例正常人和132例健康老年人均为阴性97例类风关病人中有7例阳性(阳性率7.2%)。  相似文献   

6.
提高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诊断正确率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60,自引:3,他引:60  
目的探讨提高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FNAC)诊断正确率、降低误诊率、规范诊断报告形式及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措施。方法对1629例病人行FNAC检查,其中444例获病理组织学核对。结果307例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和137例良性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95.8%和98.5%,总正确率为96.6%;假阴性率为4.2%,潜在假阳性率为1.5%,无1例假阳性,总误诊率为3.4%。结论我们认为(1)使用优良的穿刺器械及制片技术,实行“一体化”工作程序,认真进行细胞学与组织学对照,对提高乳腺肿物FNAC诊断正确率及降低误诊率具有重要意义。(2)Bethesda乳腺FNAB统一方案中提出的诊断报告形式值得借鉴。(3)FNAC在乳腺肿物的诊治中能够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对入院治疗的态度,以及病情好转对其态度的影响.方法应用自编“精神病人对入院治疗的态度调查”问卷,调查了412例病人入院时与好转后对于入院治疗的态度.结果病人入院时和显效或痊愈后,认为需要住院治疗的分别为8.3%和87.6%,愿意住院治疗的分别为7.8%和57.3%,可以接受强制入院的分别为7.0%和25.2%;入院时不愿意入院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没有精神病(68.9%),担心受到歧视(42.4%)以及对精神病医院的恐惧(25%);显效或痊愈后不愿意入院的主要原因是认为住院时自由受到限制(66.5%),担心出院后会受到歧视(52.8%)以及认为住院费用高(47.7%).结论从入院到显效或痊愈,病人对入院治疗的态度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不愿入院,尤其是不能接受强制入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室间隔缺损的解剖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解剖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照Soto的分类方法略加改进,将350例室间隔缺损分为4个解剖类型,并与其临床表现相对照。结果:350例室间隔缺损中,76%(266例)为膜周型,缺损均与室间隔膜部关连;19.4%(68例)为干下型,位于肺动脉与主动脉相遇的左右瓣环下;0.9%(3例)为肌型,可见于肌部间隔的任何一处;3.7%(13例)为混合型,包括单个大型缺损涉及室间隔多个部位或同时出现两种以上的单个室间隔缺损。描述了各型室间隔缺损的主要临床征象。外科医生可据此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及手术方法。结论:室间缺损的解剖分型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抗角蛋白抗体及相关自身抗体在RA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价抗角蛋白抗体(AKA)及其相关自身抗体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 收集血清279例,包括正常人30例,RA56例,SLE114例,其它结缔组织病179例,检测AKA(IFA)、RF、ANA及ssDNA。结果 4种自身抗体对诊断RA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AKA39.3%和96.0%;RF37.5%和85.5%;ANA55.4%和39.5%;ssDNA37.5%和49.8%;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特异性则AKA明显高于其它3种抗体(P<0.001)。RF阳性率在RA患者AKA阳性组和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RF含量与AKA滴度呈正相关;而ssDNA和ANN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KA是RA的又一个特异性抗体,联合检测AKA及RF对于RA的诊断与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t(8;21)白血病的特征及在急性白血病分型中的地位,对42例t(8;21)白血病患者作了回顾性分析。患者中数年龄为27.5岁,男女各占半数。其白血病类型有M12例、M2,31例、M2b5例、M42例和MDS-RAE82例。骨髓细胞染色体R带核型分析揭示典型t(8;21)易位40例,简单和复杂变异t(8;21)易位各1例。28例(67%)可见正常核型的细胞。26例(61.9%)合并其它染色体异常,其中丢失Y染色体14例,丢失X染色体、9q-和+4各3例。结果提示:本组t(8;21)白血病的临床和血液学持征和国外报道基本一致;t(8;21)白血病不但包括大多数M2b,还包括部分M2a和少数M1、M4及MDs;t(8;21)白血病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地位,以用M2/t(8;21)来表示较为恰当。  相似文献   

11.
136例先天愚型的临床与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对136例先天愚型(DS)进行了临床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36例中,单纯型的DS患者124例(91.18%),易位型7例(5.15%),嵌合体5例(3.67%),男女比例为2.25:1。患者均具有典型的先天愚型面容,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同时伴有珠一种或多种畸形,。本组病例中有5个家庭中出现两个单纯型DS患者;在对有异常分娩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中,检出2例单纯型的胎儿。先天愚型对社会和家庭危害较  相似文献   

12.
用氟嗪酸治疗伤寒137例,600mg/d,分2~3次口服,疗程14d,临床有效率100%。用丁胺卡那霉素治疗伤寒52例,600~800mg/d,肌注或静滴,疗程14~21d,临床有效率71.2%,对无效的15例中10例改用氟嗪酸、5例加用氟嗪酸均治愈。氟嗪酸组有轻度胃不适3例,皮疹3例;丁胺卡那霉素组有耳鸣,减量后消失。  相似文献   

13.
皮温生物反馈治疗神经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我院用国产PW-1A型皮温生物反馈仪治疗神经症的疗效,临床用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有效(部分症状消失)和无效(症状基本无变化)三级评定标准,以治疗一疗程(10天)为近期疗效结果,其总有效率为96.4%,神经衰弱36例,其中以紧张性头痛为主要症状12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有效率100%;焦虑症8例,显效3例,有效5例,有效率100%;恐怖症4例,显效2例,有效2例,有效率100%,癔症4例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4年3月 ̄1997年6月对10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应用国产尿激酶(UK)和德国链激酶(SK)静脉溶栓治疗,以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发现UK和SK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0.8%及63%,5周死亡率分别为8.6%及7.4%,严重出血并发症1.85%及2.17%,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加大UK剂量至200万U,并不增加血管再通率反而增加出血并发症。临床观察证明UK和SK用于静  相似文献   

15.
肝脏肿瘤3160例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目的了解我国肝脏肿瘤的发生特点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用常规病理方法分析了手术切除的3160例肝脏肿瘤的构成及临床病理特点,共涉及三个胚层来源的25类肿瘤。结果肝脏瘤样病变4种,112例,占3.5%,肝脏良性肿瘤10种,499例,占15.8%,肝脏恶性肿瘤11种,2549例,占80.7%。三组中最为常见的分别是炎性假瘤(占该组的73.2%),肝海绵状血管瘤(占该组的74.3%)和肝细胞癌(占该组的96.8%)。三组患者在年龄与性别比上有所不同。肝细胞癌的血清HBsAg阳性率和肝硬化伴发率分别为74.4%和72.0%,<3cm小肝癌的肝硬化合并率高达83.2%。结论结果表明,HBV感染和肝硬化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血清免疫药理方法探讨通痹灵对T细胞体外活化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通痹灵的免疫调节分子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分别与CHX、5%CHX血清、CsA、5%CsA血清、5%通痹灵血清预孵后加入多克隆刺激剂继续培养,总计培养24h后收获细胞,进行双色免疫荧光标记,以流式细胞术对T细胞的CD69分子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通痹灵作用下ConA活化的T细胞CD69表达百分率为(54.67±6.69)%,与相应对照[(64.35 ±10.13)%]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药物作用下PDB活化的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为(80.99±6.18)%,与相应对照[(79.68±4.17)%]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痹灵含药血清选择性地抑制ConA刺激的T细胞活化,而对PDB刺激的T细胞活化无影响;推测抑制类风湿关节炎疾病启动与发展中异常的T细胞活化,是通痹灵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30例结直肠癌p53基因突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结直肠癌p53基因突变的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银染技术对30例人结直肠癌中p53基因第5、6、7、8外显子进行检测,发现16例(53.33%)存在p53基因突变,其中第7外显于7例,第5外显子4例,第6外显子3例,第8外显子2例。结果表明:(1)结直肠癌中普遍存在p53基因突变;(2)p53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3)PCR-SSCP银染技术是一种敏感、可靠且简便、快速和经济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临床实验室进行大规模的样本筛选。  相似文献   

18.
31例乳腺粘液腺癌临床病理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乳腺粘液腺癌存档标本31例,其中单纯型26例,混合型5例。对其组织学类型、粘液量、淋巴结状态、雌激素受体水平以及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单纯型给型的淋巴结转移率及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2)癌实质中粘液含量与预后无明显关系;(3)10例单纯型雌激素受体检测阳性率为80.0%。结论:单纯型和混合型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c─erbB─2、ras p21及p53在大肠癌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8例大肠癌连续切片进行c─erbB─2、rasp21及p533种癌相关基因产物的免疫组化ABC法及APAAP-IGSS双重标记研究,结果表明:(1)癌相关基因c─erbB─2、rasp21和p53阳性表达率在癌组织分别为50.2%(25/48)、43.8%(21/48)和54.2%(26/48);癌旁粘膜分别为25%(12/48)、18.8(9/48)和20.8%(10/48);而在"正常"结肠粘膜则分别为12.5%(6/48)、6.3%(3/48)和0.(2)有2种以上癌相关基因产物同时表达者在癌组织中有26例(54.2%).在癌旁粘膜有5例(10.5%),而在正常粘膜则未见有2种癌相关基因同时表达,(3)癌组织中c─erbB─2+p21、c─erbB─2+p53、p21+p53及c─erbB─2+p21+p53同时表达者分别为2.1%、12.5%、16.7%及22.9%,(4)APAAP-IGSS双重免疫标记结果表明,单一癌细胞可同时表达2种癌基因产物。上述结果提示:c─erbB─2、rasp21及p53可能与大肠病的发生有关,三者在大肠病的发生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60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为了探讨我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中Ph染色体的有关特点及其意义。方法染色体制备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或短期培养法,应用R显带技术对600例慢粒患者的细胞遗传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5%)为Ph(-),570例(95%)为Ph(+);535例(93.8%)有典型Ph易位,34例(5.9%)有变异易位,包括简单变异易位和复杂变异易位各13例(2.2%),隐匿Ph易位8例(1.4%);526例(92.2%)的Ph(+)细胞为100%,44例(7.7%)经异基因骨髓移植、干扰素和脉冲羟基脲等治疗后有部分或全部细胞转为正常核型;50.6%的慢粒急变患者有额外的染色体异常,其中以+8、2Ph和i(17q)最多见。结论染色体检查不但有助于慢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而且有助于预测急变、判断疗效和进行细胞遗传学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