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临床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对血管活性药物药理学特性认识的不断深入 ,患者定量、精确用药的方法已在围术期治疗、重症监护病房 (ICU)和心血管内科等广泛应用。用药剂量在微泵的控制下 ,已达 μg·kg 1·min 1水平 ,甚至更低。为了方便微泵定量用药剂量的计算、便于记忆和教学 ,我们总结出了一套简化的计算公式 ,在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药物的稀释虽然血管活性药物众多、用药剂量千差万别 ,但通常微泵定量用药的剂量多在 0 .0 1μg·kg 1·min 1至数 μg·kg 1·min 1之间[1] ,因而在药物…  相似文献   

2.
血管活性药物一直以来在临床广泛应用,是血压异常及危重患者的常用药物。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输注期间可能因微小的剂量差异造成血管收缩失衡或扩张过度,引起心率、血压的异常变化。故临床在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时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性、专业性要求较高,重视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性才能确保治疗效果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注意事项较多,涉及专业知识点较广,治疗效果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就目前的临床工作来看,仍存在较多影响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护理安全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加速部分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患者的疾病恶化程度。因此,做好影响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护理安全性的分析,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漏建美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60-960,F0003
血管活性药物在临床比较常用,特别是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其自身药理的特殊性,微小剂量的改变,都可能造成血压、心率等发生变化,同时,此类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较大,容易发生静脉炎,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所以,血管活性药物常经微量泵给药[1].为了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不良反应,现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30例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在严重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使用血管活性药治疗的78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前后的相关数据和指标,比较用药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使用血管性活性药后,显效39例,有效30例,有效率88.4%。结论小剂量血管活性药可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科室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和循证实践效果.方法调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科1998~1999年及2002~2003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各211例)用药情况,比较循证实践前后临床用药的变化.结果循证实践后,降压药物使用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的地位提高,短效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仍然是最常用的种类;联合用药更普遍.治疗冠心病药物中,降脂药物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应用更常见;更注重生活质量,联用抗焦虑治疗.心衰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安体舒通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更受重视.结论循证实践前用药主要根据临床经验及教科书,循证实践后临床用药更注重证据支持,血压控制达标率更理想.合理用药比例由循证实践之前的42%上升为循证实践后的78%.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EH)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但药物治疗上个体差异明显,疗效不尽相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键基因,不同基因型对EH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是否存在影响,研究众多,如果有影响,对中西医药物治疗上又有何指导,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现综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导向下EH患者的精准治疗,为临床针对性及合理用药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血管活性药物是通过调节血管的舒缩状态,改变血管功能和改善微循环血流灌注而达到抗休克目的的药物,是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需要使用的一大类药物.由于血管活性药物微小剂量的改变即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故临床应用要求剂量十分准确.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月22日,我院为1例患有室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的患者实施同种异体单肺移植术,并同时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经精心治疗监护,对静脉用药进行严格、科学管理,效果满意。现将用药管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患室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行同种异体单肺移植术及室间隔缺损修补术,60d痊愈出院。2用药管理体会2.1术前用药准备将患者术后可能用到的药物准备齐全,分类放置。如抗感染药物、抗排异药物、血管活性药物、镇静催眠类药物等分类放置,将其名称(包括商品名和化学名)、剂量、常用剂量、用药途径、配置方法、主…  相似文献   

9.
王炬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3):1818-1819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手术中应用微量注射泵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管理。方法对2009年1-12月52例行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整个手术期间,通过使用微量注射泵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及时、快速、准确地进行血管活性药物的配置,除在无肝期及新肝早期血流动力学有波动外,基本保证了患者血液动力学的稳定。结论准确合理地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准确配制血管活性药的浓度,规范化使用微量注射泵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一、治疗方法 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酶剂巯甲丙脯酸(Captoril,国产),初用剂量为12.5~25mg,每是3次,用药3~7天后,如无不良反应,渐递增至50~75mg,每日3次,共用药20~50天左右(剂量越大,用药时间越短)。如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并复查T_3、T_4、SACE正常后开始减量,2个月后服维持量25mg/日,患者服用Captoril期间均未用甲状腺片等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 二、讨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应用于治疗各类心血管疾患日益增多,但临床治疗甲亢,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ACE抑制剂的药理作用为:阻滞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使血管发生扩张,同时可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止缓激肽的破坏,使组织激肽浓度增加。因  相似文献   

11.
目前常用的抗高血压治疗药物有六大类,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和α受体阻滞剂。其他的抗高血压药物如复方降压片在国内仍在应用。临床用药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对于大多数非急症的高血压病人,应该从小剂量开始用药,以后根据病人病情、年龄以及对治疗的反应,缓慢地逐渐递增剂量。提倡使用每日1~2次的长效药物,保证24小时平稳降压。②上述六类药物均可作为一线药物单用,而单用药物降压幅度一般为4%~8%(约下降7~13/4~8mmHg)。故对大多数中重度高血压,往…  相似文献   

12.
11例输液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分析11例输液反应患者的加药方式、加入输液中药物的总剂量、病人的体质,判断临床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加入输液中的药物剂量愈大,品种愈多,病人体质差,发生输液反应机会越多。结论 尽量避免多种药物混合用药、大剂量用药、根据患者体质用药,是减少输液反应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高龄患者静脉输液的细节护理探讨如下。1用药前的准备护士在用药前根据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原理,以及药物在体内维持有效浓度与中毒浓度的关系,严格地执行给药方案,根据药物的不同特性合理按排用药顺序,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注意其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对新、特药养成阅读药物说明书的习惯,注意剂量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掌握“效价单位”和“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概念,如单位“u”、与“g”之间的正确换算,熟悉老年人的用药特点和原则。在静脉输入某些特殊药物如:血管活性药时对剂量计算、药物浓度、输入速度的要求尤…  相似文献   

14.
微泵由于操作方便,用药速度和剂量便于掌握,在临床中,特别是在危重病员抢救用药和大手术后用药中,已被广泛用以替代静脉滴注,但因其所用药物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常用药物包括各类血管活性药、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电解质溶液、冬眠药物等),所以在使用中要求每个护理人员要掌握微泵注射的正确操作,对应用中出现的护理问题能正确认识、处置得当,防止处置不当造成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抗骨质疏松药的药物经济学数据,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抗骨质疏松药的作用机制及化学结构不同进行分类,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频度分析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抗骨质疏松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院抗骨质疏松药中,碳酸钙片用药频度最高,维生素D及活性代谢物增长迅速,双膦酸盐类用量较为平稳;日均费用显示阿法骨化醇和阿仑磷酸钠在同类药物中具有比价优势。结论抗骨质疏松药的药物经济学分析和用药趋势调查,对促进抗骨质疏松药的合理应用及临床用药监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手术室是为手术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临床技术部门。在为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过程中,麻醉用药是不可或缺的,尤其以静脉给药为主,如肌肉松弛药、镇静止痛药、止血药、血管活性药等。手术病人术中病情变化快,用药量比较多,因此,如何保证对手术病人进行准确、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在手术室尤其重要。为了提高用药的及时性、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硝普钠与多巴胺治疗充血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护理特点。方法:选择硝普钠与多巴胺静脉泵入治疗CHF患者60例(治疗组,)观察其临床效果及护理特点,同时以常规治疗的59例CHF病人做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6.7%,对照组显效率25.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为15天,对照组为26天,治疗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CHF的方法是极为有效的;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随时依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硝普钠与多巴胺治疗充血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护理特点。方法:选择硝普钠与多巴胺静脉泵入治疗CHF患者60例(治疗组)观察其临床效果及护理特点,同时以常规治疗的59例CHF病人做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6.7%,对照组显效.25.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为15天,对照组为26天,治疗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CHF的方法是极为有效的;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随时依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进展及联合应用,使小儿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治愈率明显提高,危重症儿的病死率也明显下降。但联合用药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有所增加,我院两年中联合应用血管活性药共发生9例小婴儿上消化道出血,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休克是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常见疾病,治疗上强调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1]。既往对于液体的管理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大多根据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尿量、血压及医师的临床经验进行调节,有一定的盲目性。而感染性休克是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病死率居高不下,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判断病情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无创心排量监测(USCOM)监测技术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用于指导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