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祥  邵政一 《中国针灸》1996,16(9):37-39
家兔“内关”穴注射胰岛素后15分钟,其“内关”,“大陵”,“曲泽”穴局部及其相应脉线(大~曲线)铁,钙,锌含量降低;“足三里”注射胰岛素后亦可引起“内关”“大陵”穴类似的改变,但并不影响其相应脉线(犊~上线)及该脉线上穴位(如“足三里”“犊鼻”,“上巨虚”)各微量元素含量的改变。这些结果提示经络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这种变化可能与穴位及药物的相对特异性,药物归经有关。  相似文献   

2.
穴位药效与血药浓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目的研究穴位药效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动物不同途径注射药物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磷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药浓度,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尿K+、Na+浓度,分析穴位药效与血药浓度的关系。结果小鼠不同途径注射等量胰岛素5min后的降糖效应,内关组与静注组效应相仿(P>0.05),足三里组明显低于内关及静注组(P<0.01)。此时,内关与足三里组血清内125I-胰岛素的放射活性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低于静注组(P<0.01)。小鼠内关注射硫酸阿托品,发生惊厥的潜伏期与静脉注射无显著差异(P>0.05),但内关组惊厥时血药浓度显著低于静注组(P<0.01)。大鼠不同途径注射等量速尿后,在0~0.5h间,三阴交组与静注组排K+、Na+、利尿效应相当(P>0.05),显著大于内关、肌注给药(P<0.01),但三阴交组血药浓度显著低于静注组(P<0.01),三阴交组与内关组血药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穴位注射等量同一药物,血药浓度无差异,但药效不同,选穴适当效果显著,穴位药效具有穴位相对特异性、高效性和速效性,穴位药效与血药浓度不相关,并非药物自穴位迅速大量吸收的缘故。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和分子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电针针刺双侧“大陵”、“内关”、“郄门”穴后,缺血心肌VEGF及VEGFmRNA的表达,探讨针刺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及心包经穴与心脏相关联系的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大陵”组、电针“内关”组、电针“郄门”组并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分子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电针针刺双侧“大陵”、“内关”、“郄门”穴后,缺血心肌VEGF及VEGFmR-NA的表达。结果:电针“大陵”组和电针“内关”组的VEGF及VEGF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增多。电针“郄门”组虽然也有表达但与模型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大陵”,“内关”穴能诱导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肌细胞VEGF的表达,有助于促进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合成,促进血管舒张,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说明了针刺对心肌多靶点、多环节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岛素结合PVP缓释剂穴位注射对SD大鼠不同时间血糖值、血清胰岛素含量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将14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组(单纯胰岛素穴注组)、B组(胰岛素穴注缓释组)和C组(对照组)。各组以40%葡萄糖(剂量为2.2 g/kg)灌胃1 h后,A组和B组进行足三里穴位注射,C组不予处理。3组分别于穴位注射后0.5 h、3 h、6 h、8 h、10 h和24 h 6个时间点测定大鼠血糖值及血清胰岛素含量(C组按相应时点取血测定);同时在穴位注射后3 h、10 h、24 h3个时间点采用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足三里穴区组织刺激反应。结果 A组和B组降糖率均在穴位注射后3 h到达高峰后逐渐下降。A组在穴位注射后6 h降糖作用趋于稳定,B组在穴位注射后10 h趋于稳定,且B组在穴位注射后6 h与8 h的降糖作用明显优于A组(P0.01)。A组血清胰岛素在穴位注射后3 h到达高峰(P0.05),至6 h趋于稳定。B组在穴位注射后0.5 h、3 h、6 h、8 h 4个时间点血清胰岛素含量均显著低于A组(P0.05)。大鼠血清胰岛素含量与降糖率相关性分析显示,A组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B组存在低度正相关(P0.05)。穴位注射后3h、8 h、24 h 3个时间点A组和B组大鼠足三里穴区周围肌纤维组织横纹清晰、结构完整,无明显变性、坏死和炎性反应,与C组比较无明显病理变化。结论 PVP缓释剂可减缓胰岛素在大鼠足三里穴区的吸收速率,同时延长了胰岛素降糖效应持续时间,而且显示血清胰岛素含量与降糖效应的相关性降低,提示穴位注射缓释技术可以延长药物穴位注射效应。  相似文献   

5.
针刺调整实验性家兔胃节律紊乱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以家兔胃肌电活动为指标,用旋转的方法建立实验性家兔胃节律紊乱的模型。观察60只家兔特定穴之间、特定穴与非特定穴之间的针刺调整胃节律效应的差异性。特定穴足三里、内关针刺前后自身对照,二组穴位调整胃电紊乱波百分数及胃电慢波频率效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组穴位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非特定穴条口、天泉针刺前后自身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足三里与条口穴,内关与天泉穴调整胃电紊乱波及胃电的慢波频率效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3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30例患者采用针刺水沟、合谷、攒竹、内关、足三里、中脘、太冲及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Vit B6 25mg来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结论:针刺水沟、合谷、攒竹、内关、足三里、中脘、太冲穴及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该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电针心包经经穴及非经穴对家兔缺血心肌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44只麻醉兔上观察了电针"内关"、"中冲-劳宫-大陵"与。心包经上非穴点对缺血心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电针上述心包经穴位与非穴位点均可明显地:(1)促进缺血后心电图ST段及动脉平均压的恢复;(2)抑制MAPA的衰减;(3)加快MAPD5*及MAPD90的恢复过程。表明电针心包经经穴及非经穴点都能维持缺血心肌电活动的相对稳定,改善泵血功能,促进血压的恢复。说明心包经经穴与非经穴均与心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Ⅳ型胶原酶心包上预处理对小鼠“内关”穴注射胰岛素后降糖作用及GLUT4表达、分布的影响,方法:小鼠“内关”穴上方5nm心包经上注射Ⅳ型胶原酶,30min后,“内关”穴注射胰岛素,间隔5min后测血糖,取骨骼肌用Northern blot方法观察GLUT4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研究GLUT4分布,并与心包经旁预处理组、蒸馏水心包经上预处理相相比较,结果:Ⅳ型胶原酶心包经上预处理几乎完全阻断“内关”穴注射胰岛素的降糖效应,其对骨骼肌GLUT4mRNA表达无影响,但可使GLUT4从胞内储存部位向细胞膜转运减少。结论Ⅳ型胶原蛋白参与了从胰岛素穴位注射到GLUT4再分布进而产生快速降糖作用之间的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9.
"足三里"穴位注射对实验性胃痛大鼠的镇痛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对实验性胃痛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分析穴位注射穴效与药效的协同作用。方法:用10%冰醋酸灌胃造成实验性胃痛模型,分别给予硫酸罗通定“足三里”注射、肌肉注射硫酸罗通定和注射用水“足三里”注射,观察大鼠的扭体反应与镇痛率。结果:硫酸罗通定“足三里”注射组大鼠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延长(P<0.01),在治疗后15min内和30~45min内,扭体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镇痛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罗通定对实验性胃痛大鼠有较好的镇痛效应,其效应优于肌肉注射罗通定和“足三里”穴位水注。药物穴位注射的治疗效应明显优于单一药物作用或穴位刺激,说明穴位注射具有穴效与药效增效效应,穴效整合了药效,对药效产生“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方军  宫斌 《针刺研究》1994,19(1):42-45
在针刺“足三里”穴位产生镇痛作用时,观察了大鼠血浆、脑及脾脏组织中环核苷酸的含量变化。以捆绑不针刺大鼠作为对照组,针刺“太冲”穴为针刺对照组。观察到针刺“足三里”穴可使血浆中cAMP含量升高(P<0.05),脾脏的cAMP含量有升高趋势。大脑皮层中cAMP含量有降低趋势。针刺足三里和太冲后在皮层及脊髓中cAMP、cGMP及cAMP/cGMP的比值有显著的不同。提示针刺“足三里”和“太冲”对cAMP和cGMP含量变化有明显着异。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心律失常选穴:主穴取百会、膻中、通里、大陵、内关、神门。配穴取三阴交、丰隆、足三里、血海。针刺方法:选用28号1~2寸毫针。每次选5~6个穴位,轮换使用。针感应以酸、麻、胀为度,留计20~30分种。每日1次,10人为1疗程.3个疗程后休息1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庆大霉素穴位注射信息传递的关系。方法:采用银环三电极引导胃电,计算机采集分析胃电,观察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L-NNA)、NO前体L-精氨酸(L-Arg)预处理后,“足三里”穴注射庆大霉素对胃电的影响。结果:庆大霉素“足三里”穴、静脉注射均可明显抑制胃电;L-NNA预处理后,庆大霉素对胃电的抑制作用显著减弱,与庆大霉素“足三里”穴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L-Arg预处理后,庆大霉素对胃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L-NNA预处理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但与庆大霉素“足三里”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庆大霉素穴位注射传递穴位药效的物质基础可能有NO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针灸为主治疗呃逆27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94年至今,在日常门诊及病房会诊中治疗呃逆274例,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274例,其中男性181例,女性93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27岁;病程最长半年余,最短4h。其中各种腹部手术患者86例。证属实证者165例,证属虚证者109例。随机分成3组,常规针刺组70例,穴位注射组81例,单穴针刺组123例。治疗方法1.常规针刺组 取足三里、内关、膻中等穴,根据辨证行相应的迎随提插补泻手法。2.穴位注射组 取足三里,利他林穴位注射。3.单穴针刺组 针刺呃逆穴(在胸椎7~8棘突旁开1寸,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穴组穴位注射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肌注组、内关组、足三里组、内关加足三里组,每组30例。肌注组肌肉注射维生素B_1注射液2 m L(100 mg),每日1次;内关组取双侧内关穴,每穴注射维生素B_1注射液1 m L(50 mg),每日1次;足三里组取双侧足三里,每穴注射维生素B_1注射液1 m L(50 mg),每日1次;内关加足三里组取单侧内关和足三里,药物和操作方法同内关组、足三里组,每穴注射药物1 m L(50 mg),每日1次,两侧内关、足三里隔日交替进行穴位注射。7 d为1个疗程,4组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4 h呕吐次数、尿酮体的变化,并对4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肌注组总有效率为60.0%,内关组、足三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83.3%,内关加足三里组总有效率为96.7%。内关组、足三里组、内关加足三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肌注组(P0.05),内关组和足三里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关加足三里组治疗效果优于内关组、足三里组(P0.05)。结论内关加足三里组治疗妊娠剧吐的效果优于肌注组、内关组和足三里组。  相似文献   

15.
电针“内关”和“足三里”对家兔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针刺治疗冠心病和急性中风病人,“内关”和“足三里”为常用穴位,经针刺治疗后心功能与微循环均得到改善,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明显降低。针刺“足三里”穴治疗高脂血症有明显疗效,使胆固醇、甘油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研究临床穴位刺激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干预方法及选穴组方规律。方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已经公开发表穴位刺激干预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中文文献,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20年穴位刺激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穴位干预方法、选穴组方规律数据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穴位刺激干预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文献70篇,其中干预方法以穴位贴敷居多,文献篇幅占比20%,其次是穴位注射和单纯针刺;使用腧穴37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腧穴是足三里(23.08%)、中脘(13.55%)、内关(9.52%);高频经络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腧穴所属部位主要分布在下肢部和胸腹部;特定穴的使用更倾向下合穴、五腧穴、交会穴;三穴配伍中足三里、内关、中脘组合支持度最高,四穴配伍足三里、中脘、内关、三阴交较占优势。结论:穴位刺激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干预方法多以穴位贴敷相对简单舒适方法为主,选穴多以下肢部为主,并且选取腧穴及腧穴组方规律有一定规律可循,以期挖掘的数据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穴位注射能迅速缓解急性腹痛,现介绍如下。 常用穴位:内关、中脘、足三里。注射器装好2ml当归注射液2支、维生素B12注射液2支备用。用碘伏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消毒穴位,先从内关穴开始,用手将所注射的部位绷紧,用针直刺0.2~0.5寸,待患者感觉有放射性胀感时推注药液2ml。用同样方法在中脘穴直刺1.5~2.5寸,注射药液2ml。最后在足三里穴直刺2~3寸注射完药液。一般注射后5~20min见效。  相似文献   

18.
足三里穴位注射拮抗术后硬膜外腔吗啡镇痛的副作用山东省立医院(250021)袁大川高芹关键词足三里穴穴位注射吗啡副作用拮抗我院1995年4月~1996年8月对妇科术后硬膜外腔注吗啡镇痛病人,行新斯的明和胃复安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用以缓解腹胀、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9.
锌对小鼠穴位注射胰岛素降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作者等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小鼠“内关”穴注射胰岛素后产生的降糖作用与静脉注射等量同药一样迅速、强大,而明显强于肌肉或皮下注射,同时发现该作用与“穴位”注射部位吸收速率、血药浓度、及神经系统无明显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索穴位给药的作用机理和经穴之本质,根据有些学者认为穴位具半导体性之假说进行了本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微量锌可增强“穴位”注射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初步提示“穴位”存在半导体性之可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药物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神经性呃逆。在祖国医学经典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药理学,选穴内关、膈俞、足三里,用药物654-2、维生素B6、维生素K3、硫酸镁穴位注射。中西合璧,共奏宣畅气机、通利三焦、温中降逆之功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