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告62例小儿纵隔肿块,年龄最大者为12岁,最小为9天,以学龄期儿童为多见,其中良性肿块43例,包括先天性肺囊肿、巨大胸腺、淋巴血管类瘤、畸胎瘤等;恶性肿块19例,主要为淋巴样肿瘤、胸腺瘤、神经源性瘤等。50例在手术后作出病理诊断,9例作淋巴结活检,3例经尸检确诊。生存的43例内半数为先天性肺囊肿,恶性病例全部死亡。随访时间最长者为15年,最短为2年。本文对临床症状及X线胸片表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报告28例经病理证实不同类型纵隔肿块MRI表现,评价了MRI对纵隔肿块诊断的价值,其主要优点为定位诊断比较准确,本组28例均定位正确。根据T1,T2加权像等不同信号,亦有助于定性诊断。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5.7%。尤其是含脂肪性的肿块,含液囊肿和囊性畸胎瘤具有一定特性性。讨论了MRI鉴别良,恶性肿瘤的作用诊断的限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9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纵隔肿块X线平片,其中22例作过CT检查。结果表明,X线平片对纵隔肿块定位正确率较高,但定性正确率较低;CT不仅能准确定位,而且能显示肿块的大小、数目、形态、边缘、密度、强化程度,以及与周围正常结构的关系,能区分囊性或实性,分辨钙化及脂肪密度,定性正确率明显高于平片。肿块周围脂肪层模糊消失,与周围组织结构境界不清是CT鉴别良恶性胸腺瘤较为可靠的征象,但CT对某些纵隔肿块定性尚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4.
何涌 《华夏医学》2001,14(6):927-928
笔者回顾了 1990~ 2 0 0 0年我院 5 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纵隔肿块 X线平片 ,分析纵隔肿块的 X线特征以及总结纵隔肿块的诊断规律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男 31例 ,女 19例 ,年龄 4~ 81岁。其中 2 0岁以下 5例 ,1~ 40岁 13例 ,41岁~ 6 0岁 17例 ,6 0岁以上 15例。大多为体检时发现。本组病例 45例经病理证实。其余 5例中 ,2例经淋巴结活检证实 ,3例根据临床演变过程及辅助检查证实。大部分病例摄有正侧位片 30例进行了 CT检查。1.2 肿块分布类型及 X线特征纵隔肿块按纵隔划区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 ,与肿瘤的发源组织和解剖部…  相似文献   

5.
6.
报告28例经病理证实不同类型纵隔肿块MRI表现,评价了MRI对纵隔肿块诊断的价值,其主要优点为定位诊断比较准确,本组28例均定位正确。根据T1、T2加权像等不同信号,亦有助于定性诊断。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5.7%(24/28)。尤其是含脂肪性的肿块,含液囊肿和囊性畸胎瘤具有一定特征性。讨论了MRI对鉴别良、恶性肿瘤的作用及诊断的限度  相似文献   

7.
儿纵隔肿块性病变种类较多,影像学表现相似,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X线平片可显示较大的纵隔肿块,但定位定性困难,CT不但能发现较小病变,而且能较为精确地定位定性[1].笔者搜集2005年1 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活检证实的35例小儿纵隔肿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探讨CT检查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纵隔肿块性病变临床并非罕见。由于纵隔区域结构复杂,多种疾病均可在 X 线上形成肿块样阴影,造成诊断或定性困难,以致进行不适当的治疗。我院自1975年5月至1981年8月间,经手术或其他手段得到病理证实的纵隔肿瘤块性病变共90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对2DE(二维切面超声)诊断的27例纵隔肿瘤并经手术及病理对照、分析认为2DE 能够显示纵隔病变,并能准确地提供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2DE 对本组27例纵隔肿瘤的位置和物理性质判断与手术后对照,囊性肿物符合率为100%,实质性肿物符合率为80.9%,混合性肿物符合率为100%,定位诊断符合率为81.4%。根据肿瘤的形态,边缘及内部回声可推断其良恶性。  相似文献   

11.
纵隔分区在X线诊断中的应用 在X线诊断中,国内外的放射学家对纵隔的X线分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基于临床应用的实践提出了许多的分区方法:如传统的五区分法和九区分法等。Felson提出的三区方法,受到许多学者的欢迎,此法比较简单实用,即在侧位胸片上以纵向走行分成前、中、后三个区域。  相似文献   

12.
颈侧部肿块为临床常见病变,除了炎症及良性病变外,主要是恶性肿瘤(转移或原发)。颈部肿块的正确诊断和治疗对临床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我院1982年6月~1997年12月收治颈侧部肿块160例,均经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男90例,女70例。年龄65月~80岁,平均386岁。其中21~60岁94例(588%)。病程4天~20年。肿块直径05~8cm。恶性肿瘤(含转移、原发和原发灶不明者)85例,男:女为2:1。年龄≥40岁65例(764%)。炎性肿块30例,平均年龄30岁。结核性肿块25例,平均37岁。良性肿瘤20例,平均35岁。本组病例均手术切除或活检,病…  相似文献   

13.
我院外科2002年6月至2006年3月收治乳腺肿块85例,术前常规进行临床触诊,乳房B超,乳腺钼钯x线摄片及针吸细胞学检查。现就其中资料完整的35例,对照病理检查结果,以评价各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本组患者术前各种诊断方法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情况见附表。  相似文献   

14.
136例乳腺肿块诊断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136例乳腺肿块诊断方法,其中近红外线检查,针吸细胞学与病理检查对照,符合率为84.6%。乳腺肿块的正确诊断,在全面掌握临床资料的基础上,首选近红外检查,对性质不明者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及手术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5.
纵隔型肺癌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纵隔型肺癌的CT表现,探讨与其他纵隔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要点,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价值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分别经手术、穿刺、尸检和病理证实的纵隔型肺癌的CT资料。手术证实12例;尸检肺癌2例;CT定位经皮针吸活检24例。结果病理类型:鳞癌23例,腺癌7例,小细胞癌2例,大细胞未分化癌6例。CT主要表现:纵隔内或跨纵隔胸膜内外肿块,单侧,分叶状,与纵隔胸膜分界不清,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螺旋CT增强检查纵隔型肺癌的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大多能够正确诊断,并确切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形态及比邻结构,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术前定位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宁  罗春 《吉林医学》1998,19(3):142-143
为筛选、评价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提高其诊断水平。对1987年-1997年收治的前列腺癌39例根据症状、DRE、TRUS、CT、MRI、活检及瘤标检查,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症状为排尿困难34例,尿潴留,血尿6例,会阴及腰骶部疼痛5例,尿失禁3例;本组全部行DRE,阳性32例;TRUS34例,阳性31例;病理活检265例,其中经会阴穿刺18例,阳性16例,经直肠穿刺8例均阳性;PSA检测25例,22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颈上部肿块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990~2002年收治的颈上部肿块为首发症而就诊于口腔科的病例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以炎症及囊肿性肿块占绝大多数,占73.3%(88/120)。而其中术前首要诊断与术后诊断不符者4例,均为恶性肿瘤。结论对颈上部肿块除常规检查外,还应结合颈上部解剖特点来诊断,选用相对敏感性较高的辅助检查,强调颈上部肿块常规术中冰冻活检,仔细进行鉴别诊断及术中活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