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索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6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即将出院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除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外,给予6个月的延续护理指导,内容包括精神药物的服用和保管/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和护理,以及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恢复的康复指导。对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出院6个月后均采用服药依从性(Morisky)问卷及Mom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进行评估。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的Morisky问卷评分和MR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显著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总体康复水平,使其社会交往能力和活动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首发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即将康复出院的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出院指导)与干预组(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精神症状康复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的服药依从率为91.67%,对照组仅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出院时,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1),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的BPRS评分显著低于出院时(P0.001),且同样低于同期对照组(P0.001)。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居家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出院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观察期为3个月。干预后分别统计两组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和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QOL)对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健康得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有利于病人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康复期患者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接受住院治疗后好转出院的冠心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试验组于出院后的居家康复期内接受为期6个月的延续性护理,对照组不接受干预,比较2组干预后的患者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CCQ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处于康复期的冠心病患者群体施以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运用微信实施下肢骨折患者出院后延续性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2020年4月~2020年12月下肢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予以常规出院康复宣教及常规出院康复宣教+利用微信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后分别使用服药依从性量表、Barthel指数、肌力分级评定出院时及出院后1、3个月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利用微信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的效果。结果 使用微信对下肢骨折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出院后1、3个月Barthel指数、肌力、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微信对下肢骨折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可以明显促进出院后患者康复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对2组患者进行相同的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出院后,观察组实施半年的延续性护理,对照组不再进行护理干预。观察2组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服药依从性差别。结果:出院时2组服药依从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半年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帮助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提高服药依从性,有利于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观察精神分裂症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精神分裂症伴高血压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内容包括药物的服用和保管、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应对、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康复等。出院时与出院后12个月均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生活质量量表(SF-36)、简明精神病评估量表(BPRS)、血压监测及复发率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出院时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出院后12个月干预组MMAS-8、SF-36及BPRS评分、血压监测结果、复发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能改善精神症状及血压状况,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出院的15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予以常规精神卫生指导及社区服务,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家庭护理干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随访12个月干预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5.17,P<0.01),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51,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按住院时间将9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和电话随访,观察组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慢性病自我效能得分。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自我效能得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照组(n:58)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n:60)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院外延续护理,即成立院外延续护理小组,建立出院患者档案,采用电话随访、邮递信函、上门随访及开展主题活动等形式进行院外延续护理。两组患者采用简明精冲病量表、康复状态餐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和服药依从性量表进行比较。结果出院12个月后干预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康复状态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生活质量评分及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院外延续护理呵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200例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综合干预,对照组患者不做任何干预。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干预组患者各量表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末,干预组患者的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干预有利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减轻心理障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阶段性行为目标达成度的康复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7月1日收治的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精神分裂症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阶段性行为目标达成度的康复干预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症状表现[采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社会支持领悟[采用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行为状态[采用个体社会行为量表(PSP)]及生活质量[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SANS、SQL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SPI、PSP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阶段性行为目标达成度的康复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满意,可缓解患者相关症状,改善社会支持领悟能力、行为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08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康复出院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并跟踪随访1年;对照组自愿来院复查。两组均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量表(ADL)、服药依从性等比较。结果 1年后,干预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DSS、ADL评分比一年前进步显著(P<0.01),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延缓社会功能衰退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陇中损伤胶囊联合骨科机器人辅助下骶髂关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疗效研究。方法:对 2021 年1 月至 2022 年 5 月采用外科治疗的 60例骨盆后环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骨盆后环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骨科机器人辅助下骶髂关节螺钉置入治疗,治疗组在该基础上,配合陇中损伤胶囊口服,1周作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从疼痛、肿胀程度、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4个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P<0.05)。结论:陇中损伤胶囊联合骨科机器人辅助下骶髂关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胆汁回输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4例PTBD置管患者分为干预组22例,观察组22例;于置管前、置管后4天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与电解质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PTBD置管患者置管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指标与置管前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均有显著上升(P<0.05);干预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下降幅度和血清白蛋白(ALB)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钾(K)和钠(N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心理健康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个体化护理干预有效提高胆汁回输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研上海市康复人力资源现状。方法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行动指南》“康复现状系统评估配套工具 康复信息收集模板”,按照上海市康复治疗质量控制中心要求,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实施上海市康复相关从业人员数量及其知识结构调查。结果 调研医疗机构311家,开设康复医学科254家(82.47%);康复从业医师1414名,注册康复医师528名(37.34%),其中高级、中级、初级职称分别为142名(26.89%)、262名(49.62%)、124名(23.48%);具有康复资质治疗师共2668名,其中高级、中级、初级职称分别为11名(0.41%)、461名(17.28%)、2196名(82.31%);康复护师共1614名,其中高级、中级、初级职称分别为13名(0.81%)、476名(29.49%)、1125名(69.70%)。每10万人口中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师分别为2.17人、11.11人、6.65人,仅为国际平均水平的1/5;无康复执业医师机构121家,多点康复执业机构40家。结论上海市的康复医师、治疗师和护师存在较大缺口。基于当前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专业的职业系列和资质认证尚未完善的现状,建议多渠道、多形式进行针对性岗位培训,尤其须加强康复从业人员规范化岗位培训和康复转型培训;推进康复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以满足临床康复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精神分裂症失眠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山东省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失眠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康复护理干预。入院时及治疗2个月后均运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讣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肢功能锻炼图谱在老年心衰患者下肢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衰伴下肢水肿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衰治疗健康宣教,进行日常活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下肢功能锻炼图谱,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锻炼1周、2周后踝关节、踝上10 cm的小腿周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结果干预1周后,观察组右侧脚踝及小腿周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双侧脚踝及小腿周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MLHFQ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下肢功能锻炼图谱有利于改善老年心衰患者下肢水肿,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联合重复经颅磁对脑卒中后失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武汉市汉口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重复经颅磁治疗。观察组进行康复护理干预配合重复经颅磁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8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康复护理干预联合重复经颅磁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生命质量提高,可行性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