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静脉输液外渗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心血管内科发生的43例输液外渗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药物性质、疾病原因、患者配合、护理技术等为导致心血管内科输液外渗的相关因素。结论静脉输液外渗是心血管内科临床常见护理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护理人员要关注高风险人群,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消除危险因素,做好静脉输液外渗预防及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指导临床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从而减少静脉炎与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方法 分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提出预防、治疗静脉外渗的方法.结果 针对引起输液外渗的机体、药物等因素,给予相对应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结论 对静脉输液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减少输液外渗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和防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0):4859-4860
目的:了解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指导临床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从而减少静脉炎与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方法:分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提出预防、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方法。结果:针对引起输液外渗的机体、药物等因素,给予相对应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结论:对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减少输液外渗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静脉输液外渗的各种因素、对机体的损伤、预防及治疗措施,主要因素包括药物、机械、血管感染及物理等方面的因素,渗漏对机体的损伤包括血管、局部组织及骨筋膜综合征,预防及治疗措施有避免机械性损伤、合理选择血管以及采用药物湿敷及有针对性的热敷、冷敷、封闭疗法等,认为静脉输液外渗是一个常见问题需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的探讨。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小儿静脉输液发生药物外渗的患儿26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药物外渗的原因,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分析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儿童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柴霞 《中国临床护理》2015,7(4):363-365
渗漏性损伤是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或漏出进入血管周围或皮下软组织,进而导致皮肤软组织损害的一种输液并发症,需要紧急处理,处理不当或消极处理均有可能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也会增加护理纠纷,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加强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技能的培训、关注高危因素患者群、关注易于渗漏药物的输注是预防静脉输液渗漏的主要手段。临床治疗手段包括:抬高患肢、温度干预、挤压技术、氯化钠溶液冲洗等非药物治疗和透明质酸酶、酚妥拉明、特布他林、相关解毒剂等药物治疗以及手术干预。静脉渗漏有多种预防及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方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及输注液体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留置针输液非穿刺性损伤致液体外渗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非穿刺性损伤所致液体外渗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以便于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降低留置针输液的并发症.方法 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在神经外科住院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1 644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按其不同穿刺部位,不同持续输液时间,药物的性质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l 644.例患者中发生非穿刺性液体外渗有29例,发生率1.76%.发生液体外渗与置管的部位、持续输液时问、药物的性质等因素有关.穿刺部位大隐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颈外静脉与液体外渗的发生率分别为2.4l%、1.66%、1.12%、0.94%,发生率最高的是大隐静脉,其次是头静脉;不同持续输液时间,≤24 h、-48 h、-71 h、≥72 h各时间段液体外渗发生率分别为0.41%、0.88%、1.76%、3.40%,发生率随着持续输液时间的延长,液体外渗发生率也随着逐渐上升;外渗发生率最高的是持续输液≥72 h的患者,药物的性质(刺激性和非刺激性)与液体外渗的发生率分别为2.33%、1.15%,刺激性药物外渗发生率高,非刺激性药物外渗发生率低.输液是一种侵人性操作,液体外渗也与输液器、护士操作不当有关.结论 采用留置针者静脉输液时,正确选择穿刺部位,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合理科学安排输液顺序、缩短液体持续滴入时间,能降低液体外渗发生率,保护延长置管时间,保证治疗的正常进行,提高治疗成功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肿瘤静脉化疗药物外渗进行临床观察和原因分析,提出化疗药物外渗防治措施,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对肿瘤患者的损伤。方法分析了38例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措施等,认为药物毒性因素、操作损伤血管因素、患者活动不当等是化疗药物外渗的主要原因,并对患者进行了及时的治疗护理干预。结果38例药物外渗患者有8例红肿疼痛经早期紧急处理后症状缓解;20例经冷热敷局部红肿、水疱消失,疼痛缓解,皮肤损伤逐渐愈合;8例溃疡经对症处理后创面愈合;只有2例出现局部坏死。结论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加强管理和宣教,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采取紧急综合处理可减轻化疗药物外渗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徐洪莲 《上海护理》2021,21(3):72-75
本文介绍了药物外渗的概念、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引起外渗的常见药物、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及分级,以及药物外渗的紧急处理及预防,并重点阐述了药物外渗伤口的护理,为护理人员规范落实静脉输液、预防并正确处理药物外渗、选择合适的新型敷料处理药物外渗伤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降低输液外渗及外渗致组织坏死发生率的效果。方法:1 037 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组织坏死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在发生输液外渗患者,观察组患者组织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循证护理用于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减少输液外渗患者组织坏死发生效果良好,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90%~95%的住院病人需要接受静脉输液治疗[1],静脉输液已成为治疗的主要途径。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操作内容,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对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日益重视,输液渗出就是其中之一,已构成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安全问题[2],由此引起的外渗性损伤也备受关注。当输液致药物外渗后,若不及时处理,将对血管、局部组织,甚至神经、肌腱等造成损伤[3~4],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带来  相似文献   

12.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172-5173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碰到的护理问题,而老年患者更是输液外渗的高发人群。因静脉输液造成的血管损害,尤其是长期静脉输液致浅静脉永久性损害及再输液困难以致不能再输液[1],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亟待解决的护理问题。笔者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1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外周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老年患者血管条件及心理承受能力差,尤其在应用高渗溶液时,易造成血管痉挛、渗出、静脉炎等。为减少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的损伤,我们在工作中对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容易造成静脉损伤的因素进行观察,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减少了各种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现总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n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在预防患者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效果。方法采用配对的方法,将748例在消化内科住院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22例,采用CQI护理管理方法预防患者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对照组326例,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法预防患者静脉输液药物外渗。比较两组患者药物外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药物外渗发生率为6.2%,对照组患者药物外渗发生率为24.9%,两组比较,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QI可有效减少患者静脉注射药物外渗发生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使患者治疗质量得到保障,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边颖  杜颖 《天津护理》2018,26(4):429
总结4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发生导管夹闭综合征的护理。对夹闭综合征进行原因分析,掌握其发病机制。根据导管夹闭程度的临床分级,实施相应治疗及护理措施;通过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港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导管夹闭综合征患者未发生药物外渗这一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的干预策略。方法分析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原因、预防、治疗和护理干预。结果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的发生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小儿自身因素、药物因素、血管的解剖位置等,此外护理人员的技能、穿刺技术、血管的选择等也非常重要。结论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治疗与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管理对减少肿瘤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6月180例静脉输液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完成静脉输液1 247例次;将2017年7月—12月190例行静脉输液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管理。对比两组的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护理满意度、PICC置管率、患者有效配合率及护士的理论、操作成绩。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及家属有效配合率、PICC置管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后,护士的静脉化疗理论、操作成绩得分均高于活动前(P0.05)。结论将品管圈管理方法运用于肿瘤静脉化疗实际工作中,可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率,提高患者有效配合率、护理满意度及护士的理论、操作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静脉输液外渗是导致护患纠纷的危险因素。虽然深静脉置管术可有效防止药液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但价格昂贵,在基层医院难以推广。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治静脉输液外渗20例,频谱治疗仪治疗联合金黄膏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品管圈方法分析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原因,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降低药物外渗率。[方法]由8名圈员组成,以“降低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率”为主题,分析药物外渗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经过干预后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率由每周9.5件降低为每周5.75件。[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减少静脉输液药物的外渗率,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制伤科黄药水在静脉输液药物外渗致局部软组织损伤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骨伤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导致药物外渗发生局部软组织损伤的住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自制伤科黄药水湿敷患处,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患处。对比2组患者损伤处肿胀消退时间、更换敷药次数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肿胀消退时间和更换敷药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护理总有效率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78.33%(4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制伤科黄药水在静脉输液药物外渗致局部软组织损伤中消肿止痛效果显著,应用方便,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