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以团队意识为核心构建阶段性无缝隙新生儿腕带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方法:成立科室新生儿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小组,建立阶段性无缝隙腕带佩戴管理流程,对我院791例新生儿进行腕带标准化佩戴,观察新生儿腕带滑脱情况。结果:干预后新生儿腕带滑脱率明显下降(P0.05),因佩戴原因导致腕带脱落例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阶段性无缝隙新生儿腕带安全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腕带滑脱率,显著提高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2.
胡燕 《当代护士》2017,(11):180-18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儿科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在儿科住院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腕带佩戴情况进行现状调查,了解住院患儿腕带佩戴依从性,分析腕带佩戴缺陷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从而降低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率,确保护理安全。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对比,品管圈活动前腕带缺陷率为35.63%,品管圈活动后腕带缺陷率为7.59%,腕带佩戴率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儿科住院部开展品管圈活动,运用管理工具,能有效降低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率,规范腕带佩戴,提高护理人员腕带核对意识,从而最大程度保证患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王慧  陈翠芹 《全科护理》2011,(2):154-15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病人佩戴手腕带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520例佩戴手腕的住院病人加强腕带监管,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转变护士的传统查对模式,将手腕带查对工作护理常规化,注重操作中落实相关健康教育,规范护士对腕带佩戴的健康宣教行为等。[结果]520例佩戴手腕带的病人自行脱落腕带2例,无一例身份识别差错发生。[结论]对佩戴手腕带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佩戴手腕带的依从性,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外科患儿腕带佩戴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护理对策,落实腕带识别制度。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儿外科收治的患儿288例,对腕带佩戴的依从性进行调查,并分析未佩戴的原因,再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儿住院时间、年龄、腕带佩戴后周长对腕带佩戴依从性的影响,分别以住院第2天、年龄≤6个月、周长≤12 cm最低。未佩戴腕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腕带大小不适合、护士未落实查对制度、家长担心腕带佩戴不舒适等。结论针对患儿腕带佩戴的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应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健康宣教、提高护士的重视程度、落实腕带核对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病人佩戴手腕带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520例佩戴手腕的住院病人加强腕带监管,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转变护士的传统查对模式,将手腕带查对工作护理常规化,注重操作中落实相关健康教育,规范护士对腕带佩戴的健康宣教行为等。[结果]520例佩戴手腕带的病人自行脱落腕带2例,无一例身份识别差错发生。[结论]对佩戴手腕带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佩戴手腕带的依从性,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儿科有陪病房患儿标识腕带佩戴情况,探讨影响儿科有陪病房标识腕带佩戴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儿科住院患儿佩戴标识腕带的依从性提供科学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552例住院患儿及家长进行随机调查,分析影响患儿标识腕带佩戴的因素。结果 本组住院患儿未佩戴标识腕带者占24.3%,未佩戴的主要原因有医务人员腕带识别制度未落实、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标识腕带佩戴不方便、不舒适,腕带大小不合适易脱落等。结论 提高医护人员对使用标识腕带的认识,规范患儿腕带的使用流程,落实相关健康宣教,使佩戴标识腕带人性化,加强督查,可有效提高患儿佩戴标识腕带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标识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提高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为主题,对本科室住院患者腕带佩戴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患者佩戴腕带的原因,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对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腕带佩戴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品管圈活动的良性干预,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由84.2%提升到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标识腕带佩戴率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患者标识腕带在临床中的应用及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腕带标识在患者安全管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危重患者、新生儿及儿童等2 767例,年龄最大的90岁,其中2 716例患者佩戴了腕带标识.结果 在临床应用腕带标识1年后,医院护理差错发生率与2006-2007年相比下降了66%,佩戴腕带的2 716例患者无一例由于识别错误而发生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6.8%,较2006-2007年提高了2.8%.结论 使用患者腕带标识,可提高医务人员在各项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标识腕带对新生儿身份核查准确性的影响。方法:208例新生儿按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各104例,单号为实验组,佩戴改良的脚踝标识腕带作为新生儿身份识别的依据;双号为对照组,佩戴传统的手腕标识带作为新生儿身份识别的依据。观察并记录护理人员对两组新生儿使用标识带进行身份核查的依从性,两组新生儿发生标识带脱落及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情况。结果:护理人员使用脚踝标识带进行身份核查的依从性明显高于传统的手腕标识带(P0.05);实验组患儿住院期间发生标识带脱落及护理差错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脚裸标识带具有信息带直接露在包裹外,方便护理人员操作时查对及固定带系于患儿脚踝不易脱落等优点,能提高新生儿科护理人员使用标识带进行身份核查的依从性和对患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减少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导致的护理差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腕带识别方法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全院31个临床科室的分级护理检查中,回顾性分析使用腕带标识的特点。结果腕带使用存在患者依从性低、护士核对腕带的依从性差、腕带佩戴不规范、更换使用成本高等不足。结论腕带识别方法可完善、规范查对制度的落实,有效防范护理缺陷,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对182例老年患者佩戴腕带依从性进行调查,发现有45.56%的老年患者依从性差,主要原因有心理因素、生活因素、治疗因素,通过采取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护士进行培训和教育、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等对策,提高了老年患者佩戴腕带的依从性,确保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校园式管理护理模式在住院患儿腕带佩戴完好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 003例神经专科患儿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80例)和观察组(5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校园式管理护理模式,即通过成立校园式管理小组、人员分配、病区环境改造、课程设定、课堂激励制度以及评价方法六个方面创立校园式管理护理模式。干预12周后比较两组腕带佩戴完好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腕带佩戴完好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校园式管理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住院患儿佩戴标识腕带的依从性,并获得了患儿及家长的高度认可,可为儿科护理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开发产科孕产妇及新生儿资料信息管理系统,并将此系统应用于孕妇无生育证分娩管理、新生儿管理(包括新生儿预防接种、疾病筛查、听力筛查、新生儿在产科的人数),各种统计报表的生成及上报。结果该系统的应用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新生儿保健、新生儿安全管理、爱婴医院资料管理,提供了准确、及时的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产科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可优化护理工作流程,使护士从大量繁琐、低效率的工作环节中解脱出来,提高护理质量、工作效率、护理安全性和服务质量,降低护理成本,使产科护理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科会在护理团队建设和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按照科室情况制定相关护理培训和核心能力培养理论,结合临床的实际需求,考虑不同年资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定期开展护理科会,落实计划,培训到位。结果:通过开展护理科会,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而且增强了团队建设,最终改进了护理质量。结论:重视和成功开展护理科会,有利于护理单元的团队建设,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如何运用HFMEA改善新生儿身份识别流程。方法依据HFMEA程序进行:选择高风险流程:新生儿身份识别流程;组建团队;绘制流程图;危害分析;拟定行动并监测。结果对两个组别的数据进行比较,改善前后流程的危害值,腕带信息的正确性、清晰度、持久性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腕带脱落率和新生儿给药PDA执行率均呈现良好的改善趋势。结论运用HFMEA的品管工具,可改善新生儿身份识别流程,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实现了新生儿身份的准确识别,项目改善有效。  相似文献   

16.
孟平  张瑞红 《全科护理》2008,6(34):3185-3185
落实好爱婴医院管理,母婴同室是一项重要的决策,母婴同室的开展给产科病房的管理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产科病房是医院高风险科室,护理工作与孕产妇、新生儿的生命息息相关,必须同时保证母婴的安全,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酿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护理安全应引起足够重视。护士长进行科学的母婴同室病房管理是保证产科护理安全的基础,也是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产科病区是高风险科室,关系到母婴安全。护理安全是管理的重点,护理安全指在护理活动中,无护理并发症、差错、事故及纠纷,涉及到参与护理活动的每一个人员及各个环节。使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无不良后果或伤害。注重产科护理工作中的细节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和防范意识,确保患者安全,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正产科病区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不同于医院其他科室,产科的服务对象不仅有产妇还有新生儿,在护理新生儿的过程中,涉及到新生儿的很多方面,例如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体温、脐部情况、黄疸指数、大小便、皮肤情况等,常规在新生儿沐浴后进行以上几个方面的观察,为了节约护士工作时间,避免新生儿观察护理方面的遗漏,方便责任护士记录,设计了新生儿沐浴登记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对母婴延续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12月本院产科分娩产妇385例及新生儿385例设为观察组,2015年1~6月本院产科分娩的产妇423例及新生儿423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微信平台延伸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住院期间母婴护理及出院宣教.比较两组产后42 d产妇复诊率、乳腺炎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科室护理满意度、新生儿脐带感染发生率、湿疹发生率及产科护士节省的工作时间.结果 观察组复诊率及对科室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乳腺炎、产褥感染、新生儿脐部感染、湿疹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产科工作人员微信宣教所用时间少于对照组接听咨询电话时间(P<0.05).结论 出院后对母婴通过微信平台延续护理及宣教,减少了母婴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了护理质量,提高了产妇对于科室的满意度,同时也减少了护士在工作时间解答咨询电话的时间,将有限的工作时间充分运用到护理患者中,提升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护理质量的优劣和护理安全管理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的直接且重要的指标之一。护理质量的缺陷主要存在于平日的护理工作中,主要的表现为患者对于医院护理工作的不满意并因此引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1]。产科是专科性较强的特殊科室 , 孕产妇周转快 , 不可预测因素多 , 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变化快 、要求高 [2]。产科的护理项目多样,工作量大,护理内容涉及到新生儿的护理、一般护理、手术护理和产妇产褥期的护理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产科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要求。对此,本文对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进行了分析。具体地,本文在了解产科护理质量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产妇自身、产科护理人员两方面说明了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