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理措施在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行性.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骨折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药物治疗+一般护理;试验组予药物治疗+一般护理+体位护理+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8.3%(5/60),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3.3%(14/6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术后患者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护理措施,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将30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术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下肢骨折手术术后的患者通过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金梅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1):1193-1194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组较对照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5.
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针对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及干预措施,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4%,对照组发生率为17.3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康复护理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金梅  张琼  左霞  陈玉芳 《中国康复》2010,25(2):151-151
2009年1~11月我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10例,男69例,女41例,年龄18~93岁,平均57岁,病程1~7d,单纯下肢骨折45例,多发骨折并发血管神经损伤28例,多发骨折并发创伤性休克10例,髋部骨折手术27例(其中关节置换13例),其中并发高血压或糖尿病1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法,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并与未采取护理干预的病例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7%,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佳楠  廉莹 《全科护理》2016,(21):2213-2214
结合近期相关文献的报告,根据血栓形成的机制及高危因素,通过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肿瘤术后病人提前进行护理干预,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评估易发人群、加强健康教育、测量下肢周径、增加下肢活动(脚腕活动、勾趾、背伸脚掌),应用压力抗栓泵预防性治疗等可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覃爱雯 《护理与康复》2010,9(7):594-595
总结125例下肢骨折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术前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指导功能锻炼,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实施被动、主动功能锻炼,避免在下肢静脉穿刺,适量补充液体,并应用间歇性腿部充气压迫法。125例中,1例术前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史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转普外科治疗;3例术后72 h内出现下肢肿胀,其中2例伴有行走困难,经药物及康复治疗后症状改善;其余患者未出现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对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对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进行监测,观察护理干预对D-二聚体的影响以及肢体的肿胀变化情况。结果对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验组D-二聚体的数值及患肢的肿胀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化的临床护理在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上有一定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后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同时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经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完成手术。余均顺利完成骨科手术,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经抗凝及溶栓后痊愈出院。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加强术前的护理评估,密切观察,进行健康宣教以及指导合理的护理锻炼,能够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崔丽华 《全科护理》2008,(20):2783-2784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下肢骨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可继发致命的肺栓塞、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现已被公认为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国外报道发生率高达30%~50%,国内报道为26%,一旦形成DVT治疗极为棘手,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十分满意的治疗方法。为探讨降低DVT发生率更佳途径,兹对我科2007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需手术的病人分组进行分析,以评价护理干预的有效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妇科肿瘤病人的严重并发症。该术后病人早期症状多为小腿部疼痛,易被忽略,多数在髂股静脉发生栓塞出现下肢肿胀后才引起临床注意,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致患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而致残,严重的栓子脱离原部位,可引起急性肺栓塞(PE)而危及生命。我科自1998年5月-2005年3月共961例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者10例,均做到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痊愈出院。现将本组病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下肢静脉血栓作为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严重影响着产妇的生活质量,如果栓塞脱落形成急性肺栓塞时,可能严重影响产后恢复,甚至危及产妇生命~([1])。随着医疗及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二级预防,而是对于疾病给予针对性预防及护理措施,从根源上避免疾病的发生,达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颈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措施,并进行干预效果评价。方法将2009~2012年在泰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20例颈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指导、下肢活动指导及血栓预防知识宣教等;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包括指定专人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有针对性制订深静脉血栓干预指南等。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及病死率等。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0%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部骨折患者采取规范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80例,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下肢骨折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的下肢骨折护理下给予预防性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压疮率、便秘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下有效地降低了老年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优质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缓解情况。结果研究组凝血功能状况、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科患者术后护理中,采用优质化护理能够显著缓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有助于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聂微  哈颖 《华西医学》2014,(3):539-541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2011年1月-12月151例宫颈癌手术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积极的下肢静脉血栓护理干预措施,并与2010年1月-12月同样行宫颈癌手术且实施常规护理的14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观察验证血栓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方法对预防患者术后DVT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出现下肢肿痛、活动受限等血栓样症状者5例,发生率3.3%;对照组出现下肢血栓样症状者31例,发生率21.0%,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下肢骨折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是外科手术及长期卧床病人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好发部位为下肢,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我科自2004年以来,对长期卧床的下肢骨折及骨科大手术病人采取了积极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结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2004年5月~2005年11月共收治股骨颈、干、粗隆间骨折、骨盆骨折、胫腓骨骨折并行相应骨科手术的患者59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4例,最大88岁,最小39岁。59例患者中仅2例既往史有静脉血栓病史者…  相似文献   

20.
董二萍 《全科护理》2012,10(24):2258-2259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骨科病人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血栓的形成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而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病死率高,后果更为严重。据国内最新研究报道[1],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可达40%,DVT继发肺栓塞发生率为4.6%~19.7%。由于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疼痛、长时间的被动体位、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