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0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心脏换瓣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凝血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胸心外科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106例,按患者出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电话随访为主的延续护理1年,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抗凝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按时复诊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抗凝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按时复诊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出血、血栓或栓塞等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加强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指导,尤其是按时服药的监督与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相关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健康教育方案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8—10月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健康教育,出院后科室常规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基于最佳证据的健康教育方案,按照执行进度表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1个月后服药依从性得分、抗凝知识得分、抗凝不良事件发生率、INR达标率及定期监测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在实施抗凝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院当天和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抗凝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抗凝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R达标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定期监测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基于最佳证据的抗凝健康教育方案可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8月共153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按便利抽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干预组76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对照组在出院后1周完成电话随访,干预组分别于出院后1周、1,3,6个月、1年予电话随访、病房回访、集体授课、个别讲解等护理干预,1年后评价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抗凝治疗效果。结果1年后,干预组患者抗凝认知程度分别为完全认知89.04%,部分认知9.59,完全不认知1.37%,优于对照组的70.27%,20.27%,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47,P=0.012);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分别为完全依从97.26%,部分依从1.37%,完全不依从1.37%,优于对照组的86.49%,10.81%,2.70%,按时复诊为97.26%,高于对照组的8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134,4.713;P 〈0.05);干预组患者 INR 值达标率87.67%,高于对照组的70.27%,抗凝治疗并发症明显减少,其中出血发生率为6.85%,低于对照组的1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686,4.757;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以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认知程度与依从性,提高INR达标率,降低抗凝治疗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患者自我管理本"在抗凝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2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记录和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患者自我管理本";两组患者出院前1 d填写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知识问卷,出院6个月复诊时,采用修订版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测量服药依从性;出院1周后至出院1年后复诊,统计期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抗凝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口服华法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NR值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患者自我管理本",有利于掌握抗凝知识,提高口服华法林依从性,控制INR值在正常范围;有助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抗凝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电话随访为主的延续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给予电话随访为主的延续护理,包括服药指导、自测血压指导、临床症状观察与处理等;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于出院3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按时服药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压稳定状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头晕、乏力和心悸等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加强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指导,尤其是按时服药的监督与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不良反应状况,对有效控制和保持血压的稳定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家庭赋权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1—12月108例实施过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家庭赋权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术后凝血功能、抗凝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心脏功能、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 家庭赋权护理干预前,两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PTT、PT、FBG、IN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赋权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分钟步行距离(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LVEF、LVE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6MWD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赋权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移动医疗APP+微信群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延续抗凝指导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按出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电话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移动医疗APP+微信群进行延续抗凝指导,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抗凝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抗凝依从性、复诊情况、INR达标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移动医疗APP+微信群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延续抗凝指导有利于提高患者抗凝依从性,改善抗凝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系统心脏康复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2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130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包括成立心脏康复专业管理团队,心脏康复评估分期,心脏康复的运动、饮食、心理与睡眠、服药与生活方式等五大处方干预,建立社区联动康复。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比较两组房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AFEQT)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得分及心脏康复依从性。结果出院时两组房颤患者AFEQ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AFEQ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PCI)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8月在我院行PCI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出院指导及随访,观察组采取品管圈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出院6个月、出院12个月的生存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2个月时的服药依从性、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生存质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时生存质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12个月时生存质量、服药依从性、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患者更能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遵医行为,减少心脏不良事件事件发生,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患者出院后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治疗心房颤动出院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按时复诊率以及设备相关血栓率、再入院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服药依从率、按时复诊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再入院率、设备相关血栓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患者出院后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率和按时复诊率,降低再入院率以及减少术后设备相关血栓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由护士主导执行的每日唤醒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由护士主导执行每日唤醒,观察组由管床医师依据患者病情决定唤醒时机,护士具体执行。观察两组镇静剂用量、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镇静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咪达唑仑用量、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镇静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情绪、心率、血压异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非计划拔管发生。结论由护士主导执行的每日唤醒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RRT治疗,根据入院时间分为集束化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治疗1周后,所有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集束化护理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穿刺点感染发生率、堵管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8d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基础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行CRRT治疗能缓解病情,集束化护理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预防患者胃管非计划拔管中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1月消化内科初次留置胃管患者217例分为对照组105例和干预组112例。对照组采用胃管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制定并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内容包括妥善固定胃管、适当有效约束肢体、有效镇静和镇痛、规范高风险护理操作、加强舒适护理、强化患者防脱管意识等。结果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后,胃管非计划拔管率下降,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应用于留置胃管的住院患者,可有效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Despite advances in the science of sedation and pain assessment,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impact of various assessment tools on nursing confidence.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bispectral index monitoring impacts nursing confidence in the assessment and comfort in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based on that assessment. In this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 nurses using bispectral index (BIS) and the Richmond Agitation Sedation Scale (RAS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complete a self-assessment survey intended to measure their personal confidence and comfort regarding care they were providing for a specific patient on the day the survey was completed. From 110 nurse surveys, nurses had higher confidence assessing pain and sedation when BIS monitor was used in concert with RASS assessments for patients with neuromuscular blockade agents. There was no different in confidence in- nor comfort with- sedation and pain assessments for patients not receiving neuromuscular blockade ag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4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72 h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63例)和咪达唑仑组(61例)进行镇静治疗。两组均持续静脉泵注芬太尼0.7~1.5 mg·kg–1·h–1镇静治疗,每隔1 h根据白天及夜间RASS评分调整镇静药物剂量,维持恰当的目标镇静深度;按照ICU程序化镇静流程,镇静目标为白天RASS评分0~?1分,夜间RASS评分?1~?3分。右美托咪定组予右美托咪定(4 μg/mL)于初始20 min缓慢静脉泵注0.5~1.0 μg/kg负荷量,继而以0.2~0.7 μg·kg–1·h–1静脉泵注维持,直至获得满意的镇静目标;咪达唑仑组予咪达唑仑(1 mg/mL)2~3 mg负荷量,继而以0.05 mg·kg–1·h–1静脉泵注维持,直至获得满意的镇静目标。记录患者用药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谵妄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结果 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均能使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达到镇静目标,并且镇静效果相似。与咪达唑仑相比,右美托咪定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119.37±47.76 h vs 142.66±43.77 h,t=?2.829,P=0.005),可缩短ICU住院时间(145.08±57.92 h vs 172.00±53.69 h,t=?2.682,P=0.008),并且降低谵妄发生率(9.52% vs 32.79%,χ2=10.12,P=0.0015),但显著增加心动过缓发生率(22.22% vs 4.92%,χ2=7.844,P=0.0051)和低血压发生率(22.22% vs 8.20%,χ2=4.699,P=0.0302)。 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满意,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同时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改善危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对防范成人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的方法,把2014年1月至3月入住某重症监护病房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把2015年1月至3月期间入住该重症监护病房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作为干预组,除常规护理措施外,给予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密度为0.5/100置管日;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密度为2.1/100置管日,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是理想的护理方法,正确的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不断改进,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及丙泊酚应用于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镇静组(50例)及丙泊酚镇静组(50例)。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有创机械通气、集束化治疗,并予瑞芬太尼镇痛。在镇痛基础上,对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镇静治疗。维持患者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评分在-2~0分之间。对于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两组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住ICU时间,以及应用镇静药物前和应用镇静药物15 min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等资料,其中应用镇静药物前后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两组患者的性别分布,谵妄、VAP发生情况以及30 d内死亡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CPIS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应用镇静药物前的MAP、HR、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用药前比较,应用镇静药物15 min后两组患者的MAP、HR、RR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右美托咪定组比较,应用镇静药物15 min后丙泊酚组患者MAP、RR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与丙泊酚组比较,应用镇静药物15 min后HR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泊酚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住ICU时间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丙泊酚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及3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将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谵妄的发生率低于丙泊酚治疗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以及相关护理并发症的影响。方法86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ICU患者按入科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危重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活动干预。使用CAM—ICU量表评估2组患者谵妄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相关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入ICU8h内2组患者谵妄发生率无差异,而观察组患者48h、转出ICU前以及入住ICU期间谵妄总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护理并芡症方面,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深静脉血栓以及肌肉萎缩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非计划性拔管及跌倒的发生率2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活动干预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是预防发生谵妄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减少神经外科置管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FMEA理论分析神经外科置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原因,计算优先风险数值(RPN),入选RPN较高的失效模式,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制订改进措施,优化护理方案。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集束化策略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入住深圳市某医院ICU行机械通气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试验组采取集束化策略,对照组采取常规措施,观察10 d,分析比较两组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长、镇静镇痛剂用量、非计划性拔管率、病死率、ICU住院天数及费用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长、镇静镇痛剂用量、ICU住院天数及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计划性拔管率、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策略能有效预防或减少谵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长,减少镇静镇痛剂用量,改善疾病预后,且安全有效、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