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对老年糖尿病风险足分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纳入2015年6月~2015年10月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对照组49例,干预组42例。干预组根据糖尿病足危险等级进行分级管理,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 结果: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者23例(54.8%),无甲真菌病者27例(64.3%),慢性疾病管理质量得分为4.616±0.134分,自我管理质量得分为78.74±3.479分;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者22例(44.9%),无真菌感染者26例(53.1%),慢性疾病管理质量得分为3.916±0.521分,自我管理质量得分为60.98±5.681,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有利于老年糖尿病的控制,改善老年糖尿病的管理质量,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医院社区家庭的糖尿病足防治是控制足病发展安全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影响。方法对5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合理氧疗护理、血气分析监测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结果 5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护理满意率为100%。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模式对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期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感、健康状态、遵医行为、抗凝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出院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自我效能感得分、健康状态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自我效能感得分、健康状态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自我效能感得分、健康状态得分均高于出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对行老年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8例行PCI术后老年患者随机编号分组,对照组(n=54)给予患者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观察组(n=54)实施延续护理模式,将健康教育、电话随访、门诊随访、来院授课、定期复查等护理工作延续到家庭中。应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评估随访期间的延续护理效果。结果:实施延续护理后,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空腹血糖(mmol/L)、总胆固醇(mmol/L)、甘油三酯(mmol/L)、低密度脂蛋白(mmol/L)、高密度脂蛋白(mmol/L)分别是:5.535±0.558;3.738±1.090;1.106±0.837;1.634±0.607;1.498±0.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28;4.390;2.083;8.859;-4.599。2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自我管理行为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其自我管理总分、不良嗜好、日常生活、症状、疾病知识、治疗依从性、急救、情绪认知管理得分分别是:97.981±10.450、97.944±10.543;15.481±2.305、15.519±2.247;16.222±3.225、16.148±3.201;12.926±2.641、12.963±2.599;19.593±3.595、19.630±3.599;7.704±1.513、7.778±1.526;10.778±1.930、10.815±1.854;15.278±2.825、15.093±3.030;T值分别是:-4.329、-6.360;-3.498、-5.101;-3.444、-3.420;-1.635、-4.594;-4.296、-6.504;0.799、-1.496;0.374、-4.165;-3.046、-4.010。结论:延续护理能提高老年PCI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赋能康复护理教育在创伤性脑损伤患儿照顾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深圳市某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77例创伤性脑损伤患儿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教育,观察组接受赋能康复护理教育。比较两组照顾者出院准备度、自我效能和照顾积极感受的情况。 结果:出院当天观察组照顾者出院准备度、自我效能和照顾积极感受得分分别为(22.15±3.92)分、(31.25±3.85)分和(31.92±4.32)分,均高于对照组(20.36±3.16)分、(28.92±3.38)分和(28.94±2.66)分,P<0.05。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自我效能和照顾积极感受得分分别为(28.72±3.06)分和(28.35±4.09)分,均高于对照组(27.13±2.80)分和(26.21±3.02)分,P<0.05。重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存在交互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差异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基于赋能理论的康复护理教育,有助于提高照顾者出院准备度、自我效能和照顾积极感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成立延续护理小组,采用健康教育、电话回访、家庭访视和门诊随诊的形式,指导及督促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正确服用药物,合理用氧,合理饮食和运动。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表测评延续护理前及6月后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评价患者延续护理前及6月后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延续护理6个月,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表得分从出院时的(21.88±2.25)分下降为(10.91±2.04)分,患者治疗完全依从性从出院时29.4%提升为52.9%。结论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同步激励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正在我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同步激励法。比较两组护理人员自我效能、素质评价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素质评价分别为(36.47±2.43)分和(92.13±5.1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76±2.74)分和(78.04±3.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者满意度为93.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同步激励理论 ,能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科室的良性竞争,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赋能教育模式对首次诊断为肺癌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问卷由一般资料及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构成,以问卷星的方式发放电子问卷。结果 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得分为(58.39±12.41)分,处于较差水平,在自我决策方面得分最差,仅为(5.34±1.61)分。实施健康教育后,干预组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得分为(98.24±6.06)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医护人员在对肺癌患者的健康管理中,结合实际情况,使用赋能教育模式比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更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改善患者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提高艾滋病患者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住院确诊为艾滋病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出院常规护理50例)和观察组(出院延续性护理50例)。出院后随访3个月,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采用SF-36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随访3个月,观察组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对护理更为满意(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提高艾滋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SPCS模式护理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行PICC置管并住院治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护理,观察组给予ESPCS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得分(157.95±12.03)分,高于对照组的(142.38±13.27)分;观察组患者住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0%、6.67%,均低于对照组的20.00%、17.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SPCS模式护理能够提高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降低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季节性发作的心理评估及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过敏性鼻炎季节性发作患者2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按照耳鼻喉科常规护理方案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成立医疗护理团队,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和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前和出院后1天的心理变化。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对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SAS量表得分为(38.04±6.38)分,SDS量表得分为(38.15±6.27)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均P<0.05);观察组对住院期间护理质量满意的满意率为96.15%,对照组对住院期间护理质量满意率为82.69%,观察组对住院期间护理质量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心理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促进过敏性鼻炎季节性发作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改善,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的有效模式,研究采用信息化延续护理模式对COPD老年患者出院后健康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呼吸内科病房在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通过电话随访模式落实延续护理,观察组采用信息化模式(手机APP)进行延续护理;干预时间为出院后的6个月。运用圣乔治呼吸问卷对两组患者出院日、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疾病再次发作、再次入院治疗、吸入剂使用掌握情况及使用依从性、对护理人总体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显著要比对照组好;疾病再次发作、再次入院情况低于对照组,吸入剂使用正确率及吸入治疗的依从性、对护理人员的总体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除疾病再次发作率外,两组间其余观察指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借助信息化手段的延续护理模式能提高老年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吸入治疗依从性,能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出院后的呼吸症状得以改善、活动能力得以提高,降低对老年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降低COPD疾病复发及再次入院次数,帮助老年患者保持相对稳定的健康状态;最终使护理工作得到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健康生活方式得分、自我效能感得分以及主观幸福感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促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血压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95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干预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干预组采用延伸护理,进行持续1年的电话及入户随访干预,重点指导呼吸肌功能锻炼、家庭氧疗、饮食指导及心理指导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出院后6周、出院后6个月、出院12个月后的自我效能评分。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有效受试者分别为45例、40例,出院12个月后干预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年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效能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7-9月,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血液透析自我管理量表及慢性疾病患者自我效能量表对在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的207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207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效能得分分别是(50.69±5.25)分、(33.00±4.42)分;不同血液透析年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效能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同时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各维度呈正相关(P <0.05或 P <0.01)。结论护理人员应对不同血液透析年限的患者开展个性化护理,以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行为目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求老年女性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自我管理与家庭透析中所存在的问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60例老年女性CAPD患者进行一般资料和自我效能调查.结果 60例老年女性CAPD患者自我效能的平均得分率为63%,其中处理异常状况的得分率最低,仅为33%.结论 老年女性CAPD患者自我管理情况普遍较差,处理异常状况的能力较低.医护人员应对老年女性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教育,提高她们的自我效能,完善随访,以帮助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自我效能和其自我管理行为间的关系,研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我效能量表和自行设计的癫痫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调查表,对300例癫痫患者进行调查,应用spearmar′s 分析法确定两者间的关系。结果 300例癫痫患者自我效能得分为(7.09±1.91)分,35.1%处于低等水平、43.7%处于中等水平、21.2%处于高等水平。癫痫患者的自我效能与其自我管理行为均较低,且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呈高度正相关(P<0.05)。结论 临床护理工作可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进而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把延伸护理应用在气道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中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气道、支气管支架置入术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出院宣教,观察组:在实施常规出院宣教的基础上增加延伸护理,每组持续观察1~3个月。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自我护理能力、患者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在未进行延伸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及护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实施延伸护理后,通过慢性病自我效能感量表(SSC)进行评分,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评分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通过使用自我管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测定,结果自我概念、自我管理意识及能力、健康认知等方面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伸护理能有效增强气道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大幅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胡慧秀  孙超  张洁  崔玲玲  果迪 《中华护理杂志》2021,56(12):1765-1771
目的 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实施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检索并汇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最佳证据,基于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进行基线审查并分析促进和障碍因素。比较证据应用前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和自我管理能力,护士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以及各个审查指标的执行情况。结果 证据应用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得分由(168.74±32.26)分提升至(192.94±21.20)分,自我管理能力得分由(46.03±13.47)分提升至(57.87±9.22)分;护士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得分由(56.67±11.00)分提高至(71.56±15.33)分;除审查指标4和10外,其余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均提升至90%以上。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循证实践的实施可提高护士对出院准备服务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助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准备度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有益于患者应对出院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延伸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教育基础上进行延伸护理干预。结果出院后6个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识问卷得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8.77±3.70)分和(14.17±4.02)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出院后6个月内因疾病急性发作再住院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伸护理干预提高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