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可行性。 方法: 2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患者行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或胃底曲张静脉组织胶注射后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11例,门奇静脉断流术12例。 结果:21例术后1年内无上消化道出血,2例因出血行再次套扎。1例于2年后患肝癌死亡,1例3年后上消化道出血死亡。 结论: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曲张静脉出血创伤小,近期止血效果好,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脾切除及门奇静脉断流术10例报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从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为1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完全腹腔下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其中2例加做上腹小切口、管形吻合器食管下段横断和吻合术.结果本组10例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全部完成,无1例需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5~5.5 h,出血量100~400ml,术后住院8~15 d.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在技术上是切实可行的,对机体创伤小、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和断流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从2000年1月至2007年4月为3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进行了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其中2例于上腹部作小切口,再行管型吻合器完成食管下段横断再吻合术,3例完全腹腔镜下应用腔内管型吻合器行食管下段横断和吻合术.结果 该组30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5.5 h,出血量60~400 ml,术后24 h~5 d肛门恢复排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8~15 d,平均12 d.术后1个月复查食管吞钡显示食管曲张静脉较术前明显减轻.随访22例1个月至4年,脾功能亢进基本纠正、无肝性脑病、未再发生呕血或黑便.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是安全、有效的,为临床处理门静脉高压症和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和断流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从2000年1月至2007年4月为3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进行了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其中2例于上腹部作小切口,再行管型吻合器完成食管下段横断再吻合术,3例完全腹腔镜下应用腔内管型吻合器行食管下段横断和吻合术.结果 该组30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5.5 h,出血量60~400 ml,术后24 h~5 d肛门恢复排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8~15 d,平均12 d.术后1个月复查食管吞钡显示食管曲张静脉较术前明显减轻.随访22例1个月至4年,脾功能亢进基本纠正、无肝性脑病、未再发生呕血或黑便.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是安全、有效的,为临床处理门静脉高压症和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和断流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从2000年1月至2007年4月为3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进行了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其中2例于上腹部作小切口,再行管型吻合器完成食管下段横断再吻合术,3例完全腹腔镜下应用腔内管型吻合器行食管下段横断和吻合术.结果 该组30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5.5 h,出血量60~400 ml,术后24 h~5 d肛门恢复排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8~15 d,平均12 d.术后1个月复查食管吞钡显示食管曲张静脉较术前明显减轻.随访22例1个月至4年,脾功能亢进基本纠正、无肝性脑病、未再发生呕血或黑便.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是安全、有效的,为临床处理门静脉高压症和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和断流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从2000年1月至2007年4月为3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进行了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其中2例于上腹部作小切口,再行管型吻合器完成食管下段横断再吻合术,3例完全腹腔镜下应用腔内管型吻合器行食管下段横断和吻合术.结果 该组30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5.5 h,出血量60~400 ml,术后24 h~5 d肛门恢复排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8~15 d,平均12 d.术后1个月复查食管吞钡显示食管曲张静脉较术前明显减轻.随访22例1个月至4年,脾功能亢进基本纠正、无肝性脑病、未再发生呕血或黑便.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是安全、有效的,为临床处理门静脉高压症和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和断流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从2000年1月至2007年4月为3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进行了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其中2例于上腹部作小切口,再行管型吻合器完成食管下段横断再吻合术,3例完全腹腔镜下应用腔内管型吻合器行食管下段横断和吻合术.结果 该组30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5.5 h,出血量60~400 ml,术后24 h~5 d肛门恢复排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8~15 d,平均12 d.术后1个月复查食管吞钡显示食管曲张静脉较术前明显减轻.随访22例1个月至4年,脾功能亢进基本纠正、无肝性脑病、未再发生呕血或黑便.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是安全、有效的,为临床处理门静脉高压症和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断流术处理门静脉高压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和断流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从2000年1月至2007年4月为3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进行了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其中2例于上腹部作小切口,再行管型吻合器完成食管下段横断再吻合术,3例完全腹腔镜下应用腔内管型吻合器行食管下段横断和吻合术.结果 该组30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5.5 h,出血量60~400 ml,术后24 h~5 d肛门恢复排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8~15 d,平均12 d.术后1个月复查食管吞钡显示食管曲张静脉较术前明显减轻.随访22例1个月至4年,脾功能亢进基本纠正、无肝性脑病、未再发生呕血或黑便.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是安全、有效的,为临床处理门静脉高压症和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断流术处理门静脉高压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和断流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从2000年1月至2007年4月为3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进行了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其中2例于上腹部作小切口,再行管型吻合器完成食管下段横断再吻合术,3例完全腹腔镜下应用腔内管型吻合器行食管下段横断和吻合术.结果 该组30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5.5 h,出血量60~400 ml,术后24 h~5 d肛门恢复排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8~15 d,平均12 d.术后1个月复查食管吞钡显示食管曲张静脉较术前明显减轻.随访22例1个月至4年,脾功能亢进基本纠正、无肝性脑病、未再发生呕血或黑便.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是安全、有效的,为临床处理门静脉高压症和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和断流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从2000年1月至2007年4月为3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进行了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其中2例于上腹部作小切口,再行管型吻合器完成食管下段横断再吻合术,3例完全腹腔镜下应用腔内管型吻合器行食管下段横断和吻合术.结果 该组30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5.5 h,出血量60~400 ml,术后24 h~5 d肛门恢复排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8~15 d,平均12 d.术后1个月复查食管吞钡显示食管曲张静脉较术前明显减轻.随访22例1个月至4年,脾功能亢进基本纠正、无肝性脑病、未再发生呕血或黑便.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是安全、有效的,为临床处理门静脉高压症和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手助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断流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手助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断流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月至2006年6月手助腹腔镜和同期开腹手术脾切除断流术各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183min vs.163min,P〈0.05),而术中出血量(630ml vs.1215ml)、术中输血量(601ml vs.1049ml)、腹腔总引流量(946mlvs.1545ml)、排气时间(79h vs.95h)、术后住院时间(13d vs.16d)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切除脾重、住院总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断流术的近期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且安全、可行,具有微创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可行性。方法我院1999年6月-2005年12月行LS32例,超声刀游离脾周韧带,血管切割缝合器离断脾蒂,脾脏装入塑料袋剪碎取出。结果LS成功29例,手术时间60-27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30-1000ml,平均230ml。术后住院3—7d,平均5d,无术后并发症。3例中转开腹,1例为脾蒂出血,1例为胃短血管出血,1例为脾周围炎粘连紧密出血。2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18例血小板恢复正常,4例术后无升高。2例溶血性贫血术后血红蛋白升高。4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者术后血小板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可行.尤其适合于血液系统疾病中须行脾切除者及脾脏本身病变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治疗门脉高压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门脉高压患者行腹腔镜下完成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同时应用胃镜直视下缝合结扎胃底曲张静脉血管。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2.3(1.62±0.78)h,术中出血10-210(82.57±63.53)ml,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术后住院10-15 d。术后随访14例(93.3%),失访1例,随访9-36(12.3±7.8)个月,1例于术后12个月因其他疾病死亡,其他患者随访期间未见再出血。结论结合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的微创优点,同时结合胃镜的显示与透光作用,取长补短,确切、有效地处理胃底曲张静脉,是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ndo-Cutter离断脾蒂和蓝碟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方法及f临床效果。方法采用Endo-Cutter离断脾蒂和蓝碟手助的方法对12例(7例血液病脾和5例脾良性肿瘤)施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术者左手通过蓝碟伸入腹腔,在手助下超声刀离断脾肾韧带、脾胃韧带,Endo-Cutter一次性离断脾蒂,切除脾,将脾从手助口取出。结果12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5~120min,平均80min。术中出血量40~200ml,平均127ml。术后住院时间3—6d,平均4.5d。12例随访6个月,无并发症。结论采用Endo-Cutter离断脾蒂和蓝碟手助的腹腔镜脾切除术快捷、安全、出血量少,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蓝碟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7月,完成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15例(脾脏长径138~192 mm,平均169 mm),其中6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上腹正中5~6 cm切口,左手常规进腹,超声刀离断胃结肠韧带后,用伸入腹腔的手指在胰腺上缘将脾动脉主干游离,丝线结扎,并在手指引导下于脾蒂后方穿过吻合器钉仓,击发后离断脾蒂,然后再离断脾周围韧带,完整切除脾脏。结果 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6~294 min,平均147 min;出血量55~1100 ml,平均292 ml。术后住院时间7~15 d,平均9.8 d。15例随访1~25个月,平均14个月,血小板在术后18~27 d内(平均24.6 d)恢复正常,术后无远期并发症。结论无蓝碟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PD)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完成的LSPD 121例临床资料。 结果115例顺利完成,6例中转开腹(5.2%),手术时间95~325 min,平均162 min;术中出血100~1 600 ml,平均285 ml;术后住院时间6~20 d,平均8.6 d。术后腹腔出血3例,2例出血量较大再次开腹手术止血,1例经保守治疗出血控制。术后轻度腹水9例,胸腔积液7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肺部感染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3~50个月,门静脉系血栓形成13例(11.3%),反复腹水4例(3.5%)。消化道再出血4例(3.5%),1例经胃镜下止血治愈,1例行TIPS出血停止,另2例失血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1例术后2年肝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均生存。 结论LSP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治疗肝硬化PH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呕血或黑便史)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均施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结果:1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10min,术中平均出血340ml,平均住院12d,术后随访3~36个月。无一例发生再出血。结论: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安全可行,疗效确切,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內结扎法腹腔镜儿童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为7例患儿行内结扎法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镜下先游离显露脾动脉,分别用丝线结扎、切断,再逐一游离显露脾静脉,用丝线结扎、切断.丝线结扎代替Endo-GIA或Hem-o-lok等器械结扎脾门血管.并与同期施行的5例內镜切割闭合钉结扎脾门血管法进行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自2006年6月~2011年1月收治的7例IP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6例诊断为IPH,1例误诊为隐源性肝硬化;后均经病理证实为IPH。7例均行手术治疗:3例行手助腹腔镜改良Sugiura术,2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远端脾肾分流术,1例行脾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2.3年,仅1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术后1月出现黑便,经保守治疗好转。结论彩超对IPH的诊断有较高提示作用,但确诊均需病理证实;手术治疗IPH效果确切,对于伴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及巨脾的IPH患者,手助腹腔镜改良Sugiura术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经蓝碟(LapDisc)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LapDisc手助腹腔镜技术完成27例结直肠癌根治术。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90~260min,平均140min。术中出血50~200ml,平均110ml。术后无死亡及吻合口漏等并发症。随访6~23个月,平均8.6月,未见切口种植复发。结论 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具有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降低标准腹腔镜手术难度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