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采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内三大中文期刊数据库,收集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选穴进行分析。结果: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关元穴,取穴部位多以腹部、下肢、骶部为主;选用穴位最多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特定穴以交会穴应用最多。支持度最高的配对为关元—气海穴,提升度最高的配对为中极—次髎—关元穴。百会—会阳—中髎—肾俞—次髎和三阴交—足三里—关元—中极—气海分别为2个有效聚类群。结论:临床取穴遵循局部取穴配合远端取穴和循经取穴,重用交会穴,且以所在病变部位为主的选穴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选穴组方规律,为针灸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现代文献,建立帕金森病针灸选穴数据库,运用SPSS20软件进行选穴规律分析,总结出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选穴组方。结果:纳入220篇文献,共收集针灸治疗帕金森病临床选穴59个,根据频率统计保留11个高频率穴位,分别为大椎、百会、风府、四神聪、风池、足三里、天柱、气海、关元、太冲和合谷,采用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公因子,主要归属督脉、任脉、足太阳经等经脉,病位在脑,与肝密切相关。结论:本研究结果基本符合中医经络理论和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耳鸣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耳鸣提供更为有效、科学的针灸处方思路参考。  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中196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针灸治疗耳鸣的相关文献,统计分析所选腧穴出现的频次、归经、部位、特性及证型适用情况,并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及神经网络模型挖掘分析其中的选穴规律。  结果:①共得到220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其中中文文献214篇,英文文献6篇。②研究文献中作为主穴使用的腧穴共69个,选用频率较高(>20%)的穴位依次为听会、听宫、翳风、耳门、中渚、风池、百会。针灸治疗耳鸣根据患者的证型不同,配穴各异,如肝肾亏虚类证型(肝肾不足、肾精亏虚、肾虚)选用频次较高的配穴依次为太溪、肾俞、关元。③针灸治疗耳鸣的选穴涉及部位主要包括头颈、四肢、背部和腹部;其中主穴集中在头部,约占68.91%,且耳周是选穴最集中的部位;配穴多集中在下肢,约占59.32%。④针灸治疗耳鸣的主穴中三焦经选用频次最高,其次是胆经、小肠经;配穴中胃经选用频次最高,其次是肝经、胆经。⑤针灸治疗耳鸣的腧穴(包括主穴、配穴)重视特定穴的运用,占比达52.17%,其中五输穴的运用最多,且配穴多为特定穴。⑥聚类分析发现,听宫、翳风、听会是针灸治疗耳鸣的核心主穴组合。⑦关联规则分析表明,关联性最强的两主穴组合为风池-听会,关联性最强的三主穴组合为中渚、听会-耳门,关联性最强的四主穴组合为中渚、翳风、听会-耳门。⑧神经网络模型图可见,“听宫、听会、中渚、翳风、耳门”5个腧穴间的关联程度比较强。  结论:针灸治疗耳鸣的处方中多为主穴与配穴相结合,主穴多为耳周局部循经取穴,配穴为远端循经取穴及辨证取穴相结合,同时耳鸣针灸处方重视对特定穴的选用;临床取穴时,应辨病、辨经、辨证相结合,才能取得佳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近16年来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的文献选穴特点及规律。方法:以"痛风"或"痛风性关节炎"和"针灸""针刺"或"电针"为检索词,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对其选穴进行整理,分别分析主穴及配穴使用频次,并对主穴高频腧穴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118篇,涉及主穴共67个,总使用频次630次。常用主穴有三阴交、阿是穴、足三里、阴陵泉、太冲,归经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为主。关联规则显示腧穴之间相关性最高的是阿是穴-足三里-三阴交。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5个核心的聚类群,配穴以病变关节局部取穴为主。结论: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注重循经取穴和局部取穴相结合,健脾益肾、清热解毒、祛湿化瘀、疏肝理气、通络止痛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选穴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海艳  杨丹红 《光明中医》2009,24(12):2407-2408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属于中医学中"震颤"、"振掉"、"颤证"、"痉证"等范围.由于其病因及其病理机制不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临床研究发现,针灸对帕金森病有减少药物用量、减轻药物副作用、改善症状及提高抗病能力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翟延  苏同生  宋瑞  惠友谊 《世界中医药》2023,(14):2040-2044+2051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选穴特点及规律。方法:检索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的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文献,建立Excel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26.0、SPSS Modeler 18.0软件统计分析腧穴的选用规律。结果:共纳入77篇临床研究文献,涉及77个穴位处方,85个腧穴,使用总频次587次。使用频数最高的前3位经络为督脉、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头面项部选穴最多,占比47.53%,其次为下肢部,占比27.26%。交会穴、五输穴、络穴等特定穴使用最为广泛。百会穴选用频数最高,达66次。百会-四神聪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组合。结论: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腧穴以局部取穴为主,循经远取为辅,注重运用交会穴加强督脉与十二正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针灸文献中对于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取穴原则及规律。方法:以“健忘”“善忘”“喜忘”“好忘”“不善记”“呆证”“杳无记忆”“不记事”为检索词检索第5版《中华医典》,参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所有检索结果进行筛查总结,建立以穴位、归经、部位、特定穴为主的数据库,并对数据库进行校对及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99条针灸处方条文,涉及穴位25个、经络12条,包括复方14条,其余为单穴成方。穴位使用频次排名依次为百会、列缺、膏肓、神门、心俞;层次聚类分析发现可分为三类,1.百会,2.幽门、少海、涌泉,3.列缺、膏肓、心俞、神门、神道、天府;经络使用频次第1名为督脉,其次为足太阳膀胱经,再次为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足少阴肾经;取穴常用部位中以上肢部最多,其次为背部、头面部;10种特定穴中以五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然后是交会穴;15条复方穴位-穴位中关联分析发现神门、少海支持度最高,经络-经络关联分析中发现心经—胃经支持度最高。结论:针灸治疗aMCI以百会为主穴,配以心经、胃经腧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现代文献研究中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1990年1月-2019年10月有关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中文文献,梳理并统计选穴、穴位归经及其所属特定穴...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取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d自建库至2021年11月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有关文献,通过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对获得数据运用Excel表格进行频次统计分析,SPSS molder进行聚类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腧穴使用频次较高的是三阴交、百会、神门、四神聪、肾俞、太冲等。经络选用以足太阳经、督脉为主。所选腧穴主要位于下肢部,其次是头颈部。特定穴中交会穴、原穴、五输穴、背俞穴使用较多。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气海-关元、肾俞-肝俞、心俞-肾俞相关性较高,对使用频次6次以上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得到7个聚类群。结论: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疗效确切,在辨病取穴的基础上,更注重调补脏腑、安神定志,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的医学特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199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相关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20.0、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探究腧穴选用规律。结果:共纳入134篇文献,涉及177个针灸处方、88个腧穴,腧穴使用总频次1 207次。使用频次前10位的腧穴依次是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中脘、脾俞、天枢、阴陵泉、太溪、肾俞、太白。常选用经脉为胃经、脾经、膀胱经,下肢及胸腹部腧穴使用较多,特定穴方面,主要选取合穴、募穴和交会穴,关联分析获得强关联腧穴配伍8组,其中足三里-三阴交居首位;聚类分析获得4个腧穴聚类群。结论:针灸治疗高脂血症多从脾论治,以调理脾胃功能为核心,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为核心腧穴,以辨证取穴为主,表里经配穴、远近配穴、前后配穴多种配穴方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临床上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选穴规律和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为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PUBMED中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文献,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其选穴规律。结果:纳入65篇文献,涉及腧穴共128个,使用总频次780次。其选用腧穴中,以足三里为多,其次排名依次为阳白、攒竹、三阴交、合谷;选用的腧穴归经以足太阳膀胱经为最,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较为常用;特定穴以合穴、下合穴及背俞穴选用频次高;关联规则分析中,阳白与足三里、丝竹空、足三里与阳白在穴位配伍上最为常见;聚类分析中,足三里,阳白与攒竹,三阴交与合谷最为常见。结论: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选穴具有一定规律和相似性,其规律可为临床选穴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闭经的选穴规律。方法:利用《中华医典》第5版数据库检索“不月”“月事不来”“闭经”“血枯”等30个关键词,筛选并提取针灸治疗闭经的处方条文,对数据进行整理。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V2.3)对针灸治疗闭经的选穴方案进行频次统计、社团分析、关联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202条穴位处方条文,其中27条为复方,余为单穴方,共涉及38个腧穴,268频次。治疗闭经使用频次排前15位的腧穴:中极、血海、水泉、阴交、气海、关元、照海、带脉、腰俞、中髎、气冲、太冲、三阴交、合谷、会阴。复杂网络分析显示核心处方为:足三里、三阴交、肾俞、中极、血海、合谷、照海、气冲、气海、阴交。结论:针灸治疗闭经的取穴具有规律性,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性,且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古籍针灸文献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8大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的有关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文献;运用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并对腧穴进行频次、属性统计;运用SPSS Modeler 18.0 Apriori算法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穴位频繁项集;运用Cytoscape 3.9.0构建穴位共现复杂网络,并分析核心穴位拓扑属性值,筛选核心处方;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核心穴位组间联系进行系统聚类,绘制谱系图,挖掘穴位间聚类关系。结果:1)共纳入111篇文献,提取113条有效针灸处方,涉及54种腧穴,总频次479次;2)腧穴分布以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居多;3)所选取的腧穴多位于下肢;4)经穴频次前3为风市、伏兔、髀关;所选特定穴以五输穴主,其中合穴频次最高;5)腧穴配伍方面,风市-伏兔支持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出核心针灸处方包括“关元、商丘、肾俞、气海俞”等7组,并挖掘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新核心针灸处方“风市、阳陵泉、伏兔、阿是穴、足三里、髀关、梁丘、血海、中渎、阴市”。结论:现代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以局部穴和循经取穴为主,且多应用特定穴,重视多经脉,远近相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髙、姿势步态异常等症状,以及便秘、夜尿症等非运动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针灸对于PD的非运动症状,尤其是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所造成的一系列症状如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泌尿系统功能障碍、胃肠道功能障碍等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但尚无综述对此类研究加以整理。因此,现总结归纳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针灸治疗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分析针灸治疗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症状的优势,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心痛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心痛类症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针灸古籍中腧穴主治的计算机检索系统”,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腧穴处方,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25.0、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因子分析。结果:共筛选出《黄帝内经》《中国简明针灸治疗学》等73本古籍中有效处方共394例。描述性分析提示,针灸治疗心痛使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是中脘、上脘、巨阙、大陵、内关;任脉、心包经、膀胱经是最常选取的经脉;特定穴方面,主要选取五输穴、募穴、原穴;高频穴对为中脘、上脘,巨阙、中脘,内关、大陵。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得到针灸治疗心痛的核心腧穴处方为中脘-上脘-巨阙;因子分析共提取出9个公因子组。结论: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心痛,一般选用心系经脉或相表里经脉腧穴,而对于因其他脏腑气机逆乱所致的心痛,一般选择针灸其原发脏腑或与其相表里脏腑经脉之腧穴;兼见其他脏腑症状者,取相关脏腑之经脉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针灸治疗偏头痛的RCT文献,提取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0.0系统挖掘其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94篇,其中涉及配穴方案48例。主穴取穴主要在头部,以胆经穴为多,通过系统聚类得到5组腧穴组合;配穴的选穴主在四肢,以脾经、胃经、肝经、胆经穴为多,通过系统聚类得到6组腧穴组合。结论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主穴取穴注重局部取穴与辨经取穴的有机结合,而重在治痛;配穴取穴强调远部辨经、辨证取穴,而重在扶正祛邪。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重在培本祛邪,标本兼顾,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汇总分析近20年针灸治疗克罗恩病(CD)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归纳针灸治疗CD的临床研究进展与选穴规律,为优化针灸治疗CD的临床方案、提高针灸治疗CD的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3和Clementine 12.0软件,汇总分析针灸治疗CD的诊断标准、研究类型与分组、治疗方案、选穴规律、疗效评价与结局指标等。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针灸治疗CD临床研究的诊断标准不断更新,主要与西药、针灸、健康志愿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隔药灸、毫针刺、电针是针灸治疗CD的主要方法;气海、天枢、中脘、足三里、上巨虚间存在较强关联关系,是临床常用穴;针灸治疗CD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修复肠黏膜损伤,改善肠道免疫功能和大脑功能是当前针灸治疗CD临床研究主要关注的效应机制。结论:针灸治疗CD安全、有效,推荐隔药灸、毫针刺、电针为主要干预方法,气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有关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对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穴位处方梳理统计并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25.0、Climentine 12.0、Python对针灸处方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0篇,涉及针灸处方80条,穴位95个,常用穴位是:肾俞、委中、大肠俞、阿是穴、腰阳关、腰夹脊等。频率最高的经络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主要集中在腰背部及下肢部;常用的特定穴为五输穴、背俞穴、交会穴等;关联性分析表明肾俞、大肠俞配伍在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中具有重要地位。结论: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遵循以循经取穴为主,辨证取穴为辅这一原则,同时亦运用特定穴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