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药药对是中医临证方剂配伍中画龙点睛之所在,目前关于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研究较多,但主要聚焦在疗效观察和处方总结等方面,缺乏对中药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归纳总结。中药药对与方剂相比化学成分少、组方形式单一、作用机制简单、干扰因素较少等。近年来中医在应用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不少研究者十分注重组方配伍时药对的应用及其作用规律,通过药对配伍实现多方面的优化组合,进一步提高中药复方的治疗效果。为了明确中药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途径及靶点,本文通过系统地查阅和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拟对近10年来经临床观察与动物实验证实对糖尿病肾病确有疗效的,以中医临证分型具有"调补脾肾""利水渗湿""活血化瘀"和"收敛固涩"功效的四类药对的组成规律及现代实验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其配伍原则与药物的化学成分、药代动力学变化及药对各中药不同配伍比例时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以期为上述药对进一步的应用、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糖尿病肾病临床辨证的基础上,分析了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中成药及中药组方的规律,以及自拟中药方和单味药的用药特点;总结分析了糖尿病肾病中医微观辨证及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和不足,加强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遵循随机、对照、盲法等原则进行科研设计,更客观深入的了解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深层机理。  相似文献   

3.
归纳总结马氏芪苓溃疡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所致消化性溃疡等病的临床遣药组方原则及中药组方临床运用,包括以下五点:(1)寒凉性药物的应用及适量热性药物的配伍;(2)注重以辨证为基础的治疗原则;(3)虚实补泻的双向调节;(4)注重活血化瘀药的临床应用;(5)制酸及护黏膜类中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药对研究(Ⅰ)——药对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对是中医临床遣药组方常用的配伍形式,是历代医药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组成简单却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征,经过临床应用并被证明行之有效、有一定理论依据和一定组合法度的2味相对固定药物的配对,通过这样的配伍组合,从而发挥协同增效或配伍减毒等作用。药对是单味中药与若干方剂之间的桥梁,是许多方剂隐含的规律性特征与辨证施治内涵体现。该文分析并总结了药对的基本特征、发展历程与研究意义,以期引领药对配伍理论的现代基础与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孙光荣教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文献研究及临床工作50余年,经验丰富,对于风湿免疫病、肿瘤、妇科疾病等治疗有独到之处,创立了依照药物的功效区分君臣佐使,按照"三联药对"组方思想进行辨证用药的新型处方模式。本文以运用孙光荣教授"三联药对"组方思想治疗变应性血管炎为例,介绍孙光荣教授的中药组方思想,并通过介绍大黄粉外敷治疗变应性血管炎的方法,探索变应性血管炎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确切,虽然不同医家在辨证组方时各不相同,但总以健脾益肾活血法为基本法则,组方选药以健脾益肾活血类中药为主,辨证加减其他药物。笔者对近几年健脾益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炎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挖掘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药复方防治DGP的文献,运用Excel、SPSS 25.0等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因子分析。结果使用频次≥10的药物有31味,多属于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甘草、茯苓、党参、黄芪和砂仁的剂量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剂量,药性多温平寒,药味多甘辛苦,主要归脾、胃、肺、肝经;茯苓-陈皮-半夏-白术组合置信度最高;聚类算法提取出5个核心聚类方;因子分析获得9个公因子。结论中医药对于DGP的治疗,以健脾益气、行气消滞为主,配合以消食、活血、化痰、温里等诸法,安全前提下不拘泥于剂量约束,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娜  乔小燕 《陕西中医》2009,30(1):88-90
目的:对现代文献关于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进行系统整理,总结辨证用药特点,为实验和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明确的参考用药依据。方法:查阅1994~2006年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相关文献,对其治疗药物进行统计整理及分析。结果:使用频次占前三位药物的分别是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用药治疗中,补虚药、清热药、活血药这三种药物是最主要的而且是比较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疗根据理法方药开具中药方剂,由于人体系统生理和病理的复杂性,临床上治疗有时存在辨证正确但用药效果差的情况,这种情况需要变化一下思路,或进行组方加减,或针药结合使用,或者食药结合,使用药轻巧而有灵性,遂效如桴鼓。在根据沉疴痼疾病因与病机类型选择或自拟中药组方进行干预时,必须掌握一定的组方规律,方能够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具疗效的药物,在科学配伍的基础之上发挥确切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邹长东 《河南中医》2011,31(12):1429-1431
目的:探讨以红大戟为主药辨证组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以红大戟为主药辨证组方治疗;西药组以利培酮为主,单用或联合用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PANSS评分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西药组起效时间明显快于中药组(P〈0.05);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可靠,虽起效较缓慢,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利于长期用药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1.
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关节疾病,我院采用中药内服,熏洗及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较好,结果,治愈30膝,显效15膝,有效37膝,无效3膝,有效率达96.5%.  相似文献   

12.
从医疗保险、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及企业制度3个方面分析德国植物药高速发展状况,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计算机编程程序及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在辨治痛风过程中临床用药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目前中医治疗痛风临床经验的资料,用自行开发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统计分析。结果经过计算机数据分析后得出中医药治疗痛风的临床用药规律。结论采用计算机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痛风临床用药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夏杰  尹蔚萍 《光明中医》2010,25(4):706-708
目的为正确识别中药鹿仙草与鹿衔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二者的性状、显微、TLC予以鉴别。结果与结论其性状、显微、TLC特征差异较大,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15.
夏杰  尹蔚萍 《光明中医》2010,25(2):305-306
目的为正确识别中药饮片青叶胆与混淆品小儿腹痛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二者的性状及显微结构予以比较鉴别。结果与结论对青叶胆和小儿腹痛草的性状、显微结构进行比较,其性状、显微结构均具代表性,并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6.
中草药单方戒毒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国内中草药单方戒毒研究现状。方法:结合文献和资料,简述可缓解吗啡戒断症状的中草药单方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具有明确戒毒活性的中草药的活性部位特别是活性单体化合物,是目前国内中草药戒毒研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比较不同治法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防治效果。方法:实验动物激素造模,分别喂服活血化瘀、渗湿化痰和补肾壮骨中药或自来水,6周处死取材,制作HE病理切片,测定血液粘度和血脂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激素组见血液粘度和血脂升高,骨小梁细疏、断裂,髓腔脂肪细胞增大,骨细胞变性坏死;活血化瘀组上述病变明显减轻,渗湿化痰组和补肾壮骨组不显著。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可对抗激素的作用,有效防治股骨头的坏死。  相似文献   

19.
方剂可以概括为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数据集合,文本挖掘技术可将隐含在数据中的配伍规律以可理解方式进行表述。本研究选择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载体,类风湿性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AS)、溃疡性结肠炎(UC)和哮喘(Asthma)4 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和统计的方法,获取高频率、协同出现的关键药对,探寻中医治疗这4 种疾病的用药规律。结果表明,采用这种计算方法总结出的4 种疾病常用中药规律与其病机是相符的,且黄芪作为这4 种疾病共同使用的常用中药,可能作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异性病理靶标。  相似文献   

20.

Aim of the study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is a life-threatening disease caused by the SARS coronavirus (SARS-CoV).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tiviral agents for SARS-CoV is an important issue. We tried to find potential resource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or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against SARS-CoV.

Materials and Methods

Our team recruited the potential TCM formulae (also known as Kampo) from two TCM books, Shang-Han Lun (Discussion of Cold-Induced Disorders) and Wen-Bing Tiau-Bein (Differential Management of Febrile Diseases). Several herbs, which were believed to be beneficial for SARS by experienced TCM doctors were also recruited. In addition, a vegetable polular in Taiwan, China and Malaysia, the tender leaf of Toona sinensis Roem (also known as Cedrela sinensis, belongs to the family Meliacceae) was also recruited under the suggestion of botanic experts. These TCM products and plant extrats were then tested for the effectiveness against SARS-CoV in vitro.

Results

Only TSL-1, the extract from tender leaf of Toona sinensis Roem was found to have an evident effect against SARS-CoV with selectivity index 12∼17.

Conclusion

This paper reports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extract from a vegetable, the tender leaf of Toona sinensis Roem, can inhibit SARS-CoV in vitro. Thererfore, the tender leaf of Toona sinensis Roem may be an important resource agninst SARS-C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