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粗茎秦艽道地药材土壤环境因子的特性。方法于云南省丽江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采集粗茎秦艽野生品与栽培品原植物标本、道地药材及其土壤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重铬酸钾容量法等测定有机质及微量元素含量等。结果获得粗茎秦艽药材野生品、栽培品及其土壤中有机质与14种无机元素含量测定数据,其中药材中所含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野生品除铜的含量略高外,其他指标均符合国家药典相关要求,栽培品品质良好;各品种生长土壤主要指标均达到国家土壤一级标准;该物种根部对磷的吸收富集显现较高趋势。结论本研究可为粗茎秦艽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以及种质资源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地上部分性状推测和判断药材产量和质量,为川续断优良种质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测量58份样本的28个指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结果:各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8.95%~57.58%;地下生物量干重除与茎生叶长无显著相关性外,与其余性状均存在极显著(P<0.01)正相关,川续断皂苷Ⅵ含量与主根粗呈显著(P<0.05)负相关;基生冠幅长、主茎粗、一级分枝数、花序数是影响川续断地下生物量干重的主要因子,主根粗是影响川续断皂苷Ⅵ含量的主要负向因子,主茎粗和一级分枝数对地下生物量干重有直接正向作用。结论:川续断药材产量及质量与农艺性状存在显著相关性;选择主茎粗壮、一级分枝数较多的植株有利于药材产量的增加,但栽培中不宜过度追求粗根。  相似文献   

3.
目的:丹参栽培品、野生品及其不同产地丹参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差异比较。方法:药材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丹参野生品与栽培品在药材性状差异为:丹参野生品根有数条,长圆柱形,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常呈鳞片状剥落。丹参栽培品根多分枝,表面砖红色或红棕色,外皮紧贴不易剥落。显微组织方面差异为:丹参野生品木质部导管有直径较大和较小的相间排列形成的导管束;有的产地样品皮层有石细胞。丹参栽培品无石细胞;导管径向或切向排列,未见导管束。道地药材川丹参与其他产地不同,其根较粗壮肥实,直径可达1.2 cm;质坚实,断面黄褐色,略呈角质样;根横切面木质部导管稀疏,径向排列,维管束19~24束,木纤维少。结论:丹参野生品与栽培品、道地药材川丹参与其他产地丹参在材性状与显微组织存在差异,可以通过药材外观形态、根横切面维管束的排列方式等特征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中药葛根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方法 药材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 葛根野生品与栽培品药材性状区别:野生葛根呈长圆柱形,直径1~6 cm,切面呈棕褐色,纤维性;栽培葛根呈长纺锤形,直径2~12 cm,显粉性.显微组织方面区别表现在:葛根野生品根横切面晶鞘纤维束众多,有多层切向排列的分泌道群,木质部导管粗大,排列密集,淀粉粒较少;栽培品晶鞘纤维束、分泌道群均较少,木质部导管排列稀疏,径向排列,淀粉粒众多.结论 葛根栽培品与野生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一定差异,外观性状的差异和根横切面晶鞘纤维束、导管和淀粉粒的多少和大小,可以做为两者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方法:药材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药材性状方面:防风野生品根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少分枝;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断面有多数棕色油点;气味特异.防风栽培品根常有分枝;根头部横环纹较少,断面棕色油点较少;气微.显微组织方面:防风野生品根横切面韧皮部有多数类圆形油管,10~22环列;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但年轮状不明显.防风栽培品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10~11轮;木质部导管可见大小相间呈年轮状.结论: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一定差异,外观性状的差异和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环数的多少,可以作为两者的鉴别特征;1~4年的栽培防风可以根据木质部导管的年轮判别生长年限.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半夏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关性进行分析,探索出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半夏种质的群体变异及高产优质半夏品种的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44株遂宁栽培半夏、76株温江栽培半夏及163株峨眉山野生半夏为种质材料,对每株半夏的主叶长、主叶宽、主叶长宽比、珠芽位置(块茎到珠芽的距离)、株高、块茎直径、地下部分(茎在地下部分的长度)、地上部分(茎在地上部分的长度)等8个数量性状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野生和栽培半夏主叶长宽比、珠芽位置的变异数均较其他性状大,且峨眉山野生半夏性状的变异数普遍高于栽培半夏;温江和遂宁半夏珠芽位置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其它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小;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半夏各性状间存在广泛的显著相关性,不管是栽培半夏还是峨眉山野生半夏叶形的变化、珠芽位置、块茎直径之间是密切相关的.结论:半夏在野生状态下变异的可能性更大,栽培半夏性状的稳定性高于野生半夏;不同环境下的栽培半夏的变异系数除珠芽位置的变异较大外,其余性状的差异并不大,建立半夏GAP基地能有效的解决半夏资源上及市场需求的问题,也可提高半夏质量与产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长年限野生与栽培黄芩的药材鉴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找鉴别黄芩的生长年限、区别野生及栽培黄芩的依据,为黄芩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性状组织学研究方法,对5个省(区)12个产地45个编号共87份不同生长年限的栽培和野生黄芩标本和7个省(区)共22份黄芩商品药材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野生黄芩与一、二年生栽培品(商品多见)横切面观的导管排列方式不同。野生黄芩导管为切向排列;栽培一年生品为径向排列,二年生为团状排列。首次发现黄芩根中存在年轮结构。根据主根形状、色泽、栓皮、残留茎基和枯心等性状特征,以及导管的排列方式、木质部木栓细胞环、年轮等组织学特征可区别野生和栽培黄芩并判断其生长年限。结论:建立了不同生长年限的野生和栽培黄芩的性状组织学鉴别方法,并首次发现黄芩组织中可观察到年轮结构。  相似文献   

8.
甘草群体形态变异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甘草群体形态变异类型进行研究,筛选优良变异类型,为甘草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方法:对形态变异类型甘草的主要农艺性状分别进行方差、相关及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形态变异类型甘草农艺性状变异幅度较大,除横生茎数和侧根数两项农艺性状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农艺性状指标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12项农艺性状对甘草产量影响大小顺序为:主根直径>芦头直径>地茎>株高>横生茎数>小叶长>小叶宽>顶叶长>顶叶宽>一级侧枝数>分蘖数>侧根数。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株高(X1)、地茎(X2)、芦头直径(X3)、主根直径(X4)、横生茎(X5)、分蘖数(X7)、侧枝数(X8)等7项农艺性状指标是影响甘草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回归方程:Y=42.987+1.219X1+2.747X2+3.777X3+3.244X4-0.351X5+0.342X7+0.704X8(R=0.9335**F值=52.25)。结论:形态变异甘草间农艺性状指标差异显著,绿茎茎光滑类型甘草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在进行优良品种选育过程中,可以作为育种材料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的差异。方法:从六个省区分别选取防风样品,对其药材性状以及显微组织进行对比。结果: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结论:可以通过对比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环数以及外观差异对这两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黄芩药材野生品与栽培品性状显微特征差异性比较。方法:药材外观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和解离组织显微特征比对,显微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外观性状区别:野生黄芩外表粗糙,色泽较深,栓皮脱落状,质地较轻,老根中心常枯朽状或中空;栽培黄芩一般较细,色泽较浅,外皮紧贴,有细纵纹,质地较重。显微组织区别:野生黄芩根横切面木质部导管呈切向排列,1~2年生栽培黄芩的导管呈径向排列;栽培黄芩的韧皮纤维和石细胞都较野生品大,经t检验,黄芩野生品和栽培品在韧皮纤维直径、石细胞的长径和短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黄芩野生品和栽培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差异,外观性状的差异和木质部导管的排列方式可以做为两者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1.
云南丽江产粗茎秦艽栽培品种的品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云南丽江粗茎秦艽栽培品种的品质进行评价。方法:对原植物进行分类学鉴定并参照2005年版国家药典有关含测方法测定10批栽培品种的龙胆苦苷含量;同时采集3批野生粗茎秦艽做对照,同法测定,比较该地区栽培品种与野生药材的龙胆苦苷含量。结果:丽江栽培秦艽为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13批样品的龙胆苦苷含量均大于中国药典限量(2.0%)。结论:丽江栽培的粗茎秦艽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解野生与栽培北柴胡的品质差异,采用现代分析技术,从外观性状、初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等方面对野生与栽培北柴胡的品质进行系统比较。方法 从山西、陕西、河北等北柴胡主产区收集野生与栽培北柴胡样品,采集北柴胡图像并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直径,对比分析两者的性状特征;参考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柴胡”浸出物项下方法,测定两者的浸出物含量;采用纤维素分析仪测定两者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成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定量测定北柴胡中代表性柴胡皂苷类、黄酮类及糖类含量,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S-GC-MS)测定挥发性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野生与栽培北柴胡中的差异性化合物并进行鉴别。结果 外观性状方面,两者差异较大,野生北柴胡根头部较为膨大,主根扭曲粗大,表皮粗糙,常有茎基、侧根,根色深、气味强;而栽培北柴胡主根细长顺直,表皮细腻,侧根少,根色较浅,气味淡。初生、次生代谢产物方面,野生北柴胡醇溶性浸出物、木质素含明显高于栽培北柴胡,水溶性浸出物、槲皮苷含量略高于栽培北柴胡;栽培北柴胡中纤维素、5种柴胡皂苷、芦丁、水仙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均明显高于野生北柴胡,水溶性总多糖、蔗糖、半纤维素、淀粉高于野生北柴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GC-MS鉴定结果显示,在野生与栽培北柴胡中共鉴定得到67种挥发性成分,野生北柴胡59种,栽培北柴胡51种,两者共有化合物43种,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筛选发现差异性成分主要集中在芳香族及脂肪酸类物质上;基于UPLC-Q-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联合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在柴胡皂苷类物质上具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性化合物在栽培北柴胡中响应值较高。结论 野生与栽培北柴胡两者在外观性状、初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上均存在明显差异。目前,栽培北柴胡质量评价体系并不完善,本研究可为增补修订栽培北柴胡质量评价标准,引导生产高品质北柴胡药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2012,(12)
目的:研究川续断主根的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结构的变化;寻找区别野生及栽培川续断、鉴别川续断不同栽培年限的依据。方法:对栽培川续断1、2年生主根及野生川续断不抽苔、抽苔植株的主根连续分段取样,切片观察;栽培川续断1~4年生主根分别切片观察。结果:首次发现川续断主根结构中存在生长轮的结构,并发现野生与栽培川续断生长轮导管排列方式不同,野生品为切向排列而栽培品为团状排列;野生品根上部有髓部,栽培品未见髓部,可以作为初步区别野生与栽培川续断的方法。每一主根从上到下生长轮结构一致,根的增粗主要取决于第1年木质部增长。栽培川续断1~4年生主根结构与年限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和规律,可以作为初步鉴别生长年限的依据。结论:建立了野生川续断和不同栽培年限川续断的组织结构鉴别方法,为续断药材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出优质高产的金荞麦品种进行栽培,提高金荞麦的品质和产量,促进金荞麦产业发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方法:在2009年金荞麦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野生金荞麦进行引种驯化,从栽培品中筛选出3种植物性状稳定的金荞麦进行栽培,通过有效成分含量检测及产量差异分析,从3种植物性状稳定的金荞麦中筛选出各项性状表现良好的优良单株进行栽培。结果:金荞麦3个类型块根在性状上存在差异,在质量方面,圆锥形块根表儿茶素含量最高,圆柱形其次,在产量方面,圆柱形根和圆锥形根差异不大,但均显著高于拳状根。结论:在栽培过程中应选择圆锥形块根和圆柱形块根做种苗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宁夏回药伏毛铁棒锤栽培品与3个地区野生品植物的根、茎、叶进行生药比较,为其质量控制及大面积栽培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栽培品与3个产地野生品伏毛铁棒锤的性状、显微与理化鉴别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从生药学角度看,宁夏六盘山、黑刺沟、西吉月亮山等地区都适合伏毛铁棒锤的栽培。  相似文献   

16.
家种和野生秦艽及麻花艽的质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莎  张西玲  侯天德 《中药材》2002,25(4):231-232
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和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二种栽培品与野生品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性质和含量测定等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家种和野生品的质量基本一致,可推广应用人工栽培,为发展秦艽药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Shi FH  Wei JH  Ling ZZ  Chu QL 《中药材》2011,34(12):1815-1818
目的:探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在桔梗育种中利用的可行性。方法:对一个不育系的F1杂交组合进行了株高、主茎粗度、主茎节数、主根鲜重、鲜主根长、主根上茎、主根中茎等12个农艺性状的方差分析、超标优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F1杂交组合除单株地上干重、鲜主根长和根中茎以外,其他的农艺性状组合间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变异系数最高的农艺性状是根中茎,为85.42%;最低的是主根鲜重与总根鲜重的比值,为3.66%。主根鲜重和总根鲜重的平均超标优势分别为42.35%和45.50%;主根上茎和主根中茎的平均超标优势分别为12.38%和29.97%。地上部生物量与根部生物量相关已达到了显著水平(0.651),主茎节数与6个根部性状中的5个相关都达到了显著水平。结论:桔梗的农艺性状F1杂交组合间变异丰富,根部优势明显,从中可以选出产量和根形表现突出的组合;杂交组合植株的株型合理,主茎节数可以作为根部性状的选择指标。以上表明利用雄性不育的方法在桔梗育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藏菖蒲栽培品和野生品的异同,评价藏菖蒲栽培品的品质。方法:采用性状、显微、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比较藏菖蒲栽培品和野生品的异同。结果:栽培品在性状、显微特征等方面与野生品略有差别;栽培品薄层鉴别主斑点与对照药材一致;而栽培品中α-细辛脑含量高于甘南野生品。结论:藏菖蒲栽培品与野生品鉴别特征、主要指标成分相似,具有开发和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5,(3)
目的:为探究底肥用量及种根大小对云南省玉龙县鲁甸乡栽培秦艽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确定秦艽最适底肥用量及种根使用方法。方法:分析测定了秦艽鲜重、干重、折干率、长度、直径、分支数及龙胆苦苷、马钱苷酸、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含量,采用理想灰关联距离度综合评价法对其质量和产量进行评价。结果:底肥用量及种根大小对鲁甸乡栽培秦艽产量和质量有着较大影响,农家肥2 000 kg/667 m2,过磷酸钙20 kg/667 m2,草木灰100 kg/667 m2及大小种根混合移栽的秦艽质量和产量综合评价最好。结论:建议鲁甸乡秦艽生产底肥用量为:农家肥2 000 kg/667 m2左右,过磷酸钙20 kg/667 m2左右,草木灰100 kg/667 m2左右;并选择高质量种根适量错开一定的深度移栽。  相似文献   

20.
滇龙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滇龙胆植株根部产量与各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为滇龙胆优良种源的筛选及培育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以云南26个野生种群的滇龙胆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12个性状(根粗、根长、根数、根干重、茎粗、株高、一级分枝数、叶长、叶宽、叶长宽比、花萼长、花萼裂数)进行相关性、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地上部分多个 性状均与根长、根粗、根数、根干重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根粗、根长、根数、株高、分枝数及花萼裂数是影响根干重的主要因子.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根粗、根长、根数对根干重的直接正影响较大.地上性状中,株高、一级分枝数对根干重直接正影响较大.结论:在实际生产及良种选育过程中,应关注植株较高大、主茎粗壮、一级分枝数多,植株呈丛生状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