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快速增长,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尚无治愈的证据。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部分超重/肥胖的T2DM患者经过干预治疗后可以实现T2DM的缓解。2021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学会(EASD)联合发布的《糖尿病缓解专家共识》中将停用降糖药物至少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作为T2DM缓解的诊断标准。诱导T2DM缓解的治疗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降糖药物和减重手术,应根据T2DM患者的体质指数(BMI)水平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诱导糖尿病缓解,并在达到糖尿病缓解后,每年不少于1次HbA1c水平检测,确定是否复发。作为T2DM治疗的新策略,积极诱导糖尿病缓解可有效延缓糖尿病进展,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检测60例T2DM患者晨UAM、FBG及胰岛素、脂质和HbA1c的变化,观察T2DM伴UMA白患者和不伴UMA患者的FBG、HbA1C、胰岛素、脂质的关系。结果:T2DM患者伴高HbA1c组与正常UMA组比较,表现为高血糖、高TG血症、高TC血症、高HbA1c水平和HPC。结论:UMA、血糖、HbA1c与PN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与HbA1c相关性最为密切,糖尿病患者不能只重视血糖,还应重视对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对早期、诊断和治疗肾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睡眠质量对空腹血糖(FBG)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在我院糖尿病门诊就诊的合并睡眠障碍的T2DM患者40例,睡眠障碍均经过神经内科专科治疗.同时选择40例不伴睡眠障碍的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患者基线时及合并睡眠障碍的T2DM治疗后的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HbA1c及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结果 与不伴睡眠障碍的T2DM患者相比,合并睡眠障碍的T2DM患者的FBG以及HbA1c水平较高,而且存在IR状态,两组间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睡眠障碍的T2DM患者的FBG和2hBG以及HOMA-IR较治疗前均减低(P<0.05). 结论 合并睡眠障碍的T2DM患者的FBG以及HbA1c水平较高,且存在IR状态;而针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一定影响,尤其FBG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与血糖、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期间在该院检测过皮质醇的T2DM患者106例,分为HbA1c≤7%。7%组和HbA1c>7%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8:00)水平的差异以及其与空腹血糖(FBG)、HbA1c、HOMA指数(HOMA-I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bA1c>7%组的血清皮质醇(8:00)、FBG、HbAlc及HOMA-IR水平显著高于HbA1c≤7%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T2DM患者血清皮质醇(8:00)水平与FBG、HbA1c呈正相关(P<0.05)。结论T2DM患者存在血清皮质醇(8:00)水平增高,且皮质醇分泌过高的程度与患者血糖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可将血浆皮质醇作为血糖控制情况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68例服用2种或2种以上口服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仍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HbA1c10.5%)中,随机分两组进行为期16周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继续服用原有的降糖药物,但于每天睡前加用一次甘精胰岛素或人NPH胰岛素,使(FBG)≤5.6mmol/L的目标值。结果:治疗后FBG、PBG、HbA1c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且使用甘精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T2DM继发失效患者,能有效降低血糖,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双相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对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16例初诊的老年T2DM使用诺和锐30治疗8周,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及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8周后FBG平均下降3.44 mmol/L,2hPG平均下降8.52 mmol/L,HbA1c平均下降2.65%.未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以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诺和锐30治疗老年初诊T2DM具有疗效确切、患者易于接受、低血糖反应少等特点,值得尝试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及安全性,从而为T2DM的手术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该院普外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行腹腔镜胃旁路手术(LGBPP)及开腹胃旁路手术(GBP)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13例,依据患者意愿,将患者分成腹腔镜胃旁路手术(LGBP)8例和开腹胃旁路手术(GBP)5例,术后进行至少6个月的随访。结果LGBP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OG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LGBP组术后恢复较OGB组快。经过6个月的随访,LGBP组术后1、3、6个月BMI、FPG、C肽、HbA1c(糖化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较OG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中,T2DM总体好转率为77.08%。结论 LGBP手术对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达到快速减重及缓解2型糖尿病病情的目的 。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艾塞那肽与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对血清HbA1c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和西格列汀组,两组各54例。其中艾塞那肽组给予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西格列汀组给予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FBG)、体重指数、餐后2 h血糖等指标的变化,评价药物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A1c、FBG、2 hPG、体重指数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艾塞那肽组的HbA1c、FBG、2 hPG及体质量下降幅度明显高于西格列汀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分别与艾塞那肽和西格列汀联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均能有效控制T2DM患者血糖、体重和降低HbA1c水平,安全性均较高,但艾塞那肽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对口服药物血糖控制不佳(HbA1c 7.0%~12.0%)的肥胖T2DM患者分为艾塞那肽组(A组20例)和减重手术组(B组20例)。其中A组先用艾塞那肽5μg每天两次治疗1个月再用10μg每天两次治疗2个月。B组实施胃旁路减重手术。观察终点时(3个月)体重指数、HbA1c、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的变化。结果:试验结束时B组患者体重指数下降幅度显著高于A组,两组间均数差为-3.1kg,P〈0.01。两组治疗后血糖有明显改善,HbA1c〈7.5%的达标率相似,减重手术组为38%,艾赛那肽组为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及减重手术对肥胖2型糖尿病血糖及体重减轻均有疗效,在减重方面减重手术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2型糖尿病(T2DM)和慢性肾脏病(CKD)的相关性。方法对2013年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的152例70岁以上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肾功能等指标。采用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结果 1老年患者中CKD患病率高(35.53%),T2DM中更高(42.53%)。2DM组高血压患病率、甘油三酯(TG)、血尿素、肌酐、尿酸均高于非DM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MDRD公式计算的GFR低于非DM组(P0.01)。3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年龄和Hb A1c为e GFR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住院患者中T2DM的CKD患病率更高(42.53%vs 35.53%),T2DM中存在的代谢紊乱可能是CKD的加重因素,GFR下降的危险因素除老龄化和血糖控制不佳外,高尿酸血症也是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糖尿病(DM)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HbA1c水平降低后,DM并发症发生危险均显著降低.以HbA1c低于6.5%作为达标标准,我国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仅占25.9%.本文通过测定DM患者HbA1c水平,了解兰州地区DM患者HbA1c的达标率.  相似文献   

12.
基层医生面对当前增多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诸多的降糖药物更需要掌握联合使用降糖药物的知识。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指导下, 基层糖尿病防治学组专家以问答的形式完成了《基层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及起始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20个常见问题。旨在指导基层医师在T2DM治疗中根据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的水平, 在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 如不达标即开始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和(或)起始胰岛素治疗直至达标及后续降糖治疗方案的优化。本共识将有助于基层医师合理使用降糖物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 1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80例,根据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U)组、微量白蛋白尿(MAU)组临床蛋白尿(CAU)组;根据患者HbA 1c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同时检测各组血常规生化指标。选择30位健康的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HbA 1c、三酰甘油(TG)水平较高,而血液中肌酐(Cr)水平较低;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CAU组和MAU组检测指标水平明显高于NAU组;而CAU组显著高于MAU组,CAU组、T2DM组检测指标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NAU组、MAU组、CAU组FBG、HbA 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他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T2DM患者UAER越高,HbA 1c水平也相应增高,同时检测HbA 1c、UAER与其他生化指标对糖尿病的医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量研究证实,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减少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血糖已成为临床医生们密切关注的问题,但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血糖控制方法可循。基于此,在循证医学原则的指导下,ADA和EASD就如何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达成了共识,希望给临床医生以切实的指导和帮助,以下简要介绍该共识的主要内容。1高血糖的控制目标共识推荐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7%作为T2DM患者的血糖总体控制目标。但就个体而言,HbA1c≥7%即应开始治疗或调整治疗策略,在没有明显低血糖的情况下,使HbA1c尽可能接近正常范围(<6%),至少应…  相似文献   

15.
糖化血红蛋白 A1c(haemoglobinA1c,HbA1c)能回顾性了解受测者近 2~3 个月平均血糖水平。HbA1c 已被临床视为评估糖尿病(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对金标准,其重要性已在糖尿病治疗领域达到共识。国外已有研究显示 HbA1c 与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有密切联系,HbA1c 在心衰诊治方面亦有其相应价值,本文就 HbA1c 与心力衰竭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T2DM)人群发病危险因素的聚集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的关联性.方法 在城市社区就诊患者中选取159例T2DM患者,进行糖尿病人群危险因素调查、体格指标测量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1)在159例T2DM患者中,诊断具有糖尿病危险因素者103人(占64.8%),其HbA1c水平明显高于不伴有糖尿病危险因素者(P<0.01);(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有2个危险因素组、3个危险因素组、4个危险因素组和5个危险因素组的HbA1c的OR值平均分别为1.942(1.063~3.514)、3.041(2.182~7.481)、3.900(2.091~9.562)和5.910(3.991~10.562).结论 糖尿病危险因素不仅影响HbA1c水平的变化,而且随着危险因素组分的聚集增高,HbA1c呈阶梯式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正>控制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T2DM)治疗的基础,2003、2004、2006年我国大中城市门诊的调查表明仅有1/4的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6.5%)。本研究通过应用地特胰岛素(Det)联合阿卡波糖对比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HbA1c>9%的T2DM,旨在探讨地特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治疗T2DM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患者更好的依从性。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2至6月我院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36例,符合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HbA1c>9%,包括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来得时联合拜唐苹和诺和锐30治疗高龄(80岁以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口服降糖药物疗效较差的高龄T2DM患者随机分为来得时联合拜唐苹组和诺和锐30组(每组60例)。来得时联合拜唐苹组每日早餐前注射1次来得时加三餐中口服拜唐苹,诺和锐30组早晚餐前各皮下注射1次,共16周,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bA1c的下降情况,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糖、TG、TC、LDL-C、HbA1c下降明显,其中来得时联合拜唐苹组HbA1c从(8.8%±2.0%)下降至(7.1%±1.2%);诺和锐30组HbA1c从(8.9%±2.4%)下降到(7.0%±1.2%);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得时联合拜唐苹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锐30组(3.3%vs 13.3%,P<0.01)。结论来得时联合拜唐苹组和诺和锐30组都具有明显降低FBG、2hPBG、TG、TC、LDL-C、HbA1c的作用,来得时联合拜唐苹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锐30组。  相似文献   

19.
背景糖化白蛋白(GA)及糖化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比值(GA/HbA1c)是反映血糖控制的临床新指标,明确两者与体质指数(BMI)的相关性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评估血糖控制状况。目的分析BMI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GA、GA/HbA1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2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170例,根据BMI分为超重肥胖组(BMI≥25 kg/m2,n=72)和非超重肥胖组(BMI25 kg/m2,n=98)。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验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SUA)、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抵抗指数(IR)、清蛋白、血红蛋白、促甲状腺激素(TSH)、空腹血糖(FBG)、2 h血糖(2 h BG)、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GA/HbA1c;BMI与T2DM患者GA、GA/HbA1c的关系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TC、TG、LDL-C、CRP、清蛋白、血红蛋白、TSH、FBG及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患者HDL-C、2 h BG、GA、GA/HbA1c低于非超重肥胖组,SUA和IR高于非超重肥胖组(P0.05)。(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A与T2DM患者FBG、2 h BG、HbA1c呈正相关,与BMI、SUA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A与T2DM患者BMI(β=-0.301)、HbA1c(β=2.881)独立相关(P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A/HbA1c与T2DM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与BMI、TG、SUA、IR、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A/HbA1c与T2DM患者年龄(β=0.100)、BMI(β=-0.036)独立相关(P0.05)。结论 BMI与T2DM患者GA、GA/HbA1c呈负相关,因此采用GA、GA/HbA1c评估T2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应考虑BMI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代谢手术治疗肥胖和T2DM已成为内外科的共识,代谢手术的概念已逐渐代替原减重手术的名称。代谢手术目前主要有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RYGB)、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LAGB)及腹腔镜胆胰转流术或腹腔镜胆胰转流术+十二指肠转位术(LBPD或LBPD-DS)。从目前的文献证据来看,减重降糖效果最好的是LBPD或LBPD-DS,其次是LRYGB,最差的是LAGB。短期的随访结果表明,LSG和LRYGB减重及降糖效果相当,但随机对照研究表明,LRYGB降糖效果优于LSG。LBPD或LBPD-DS术后营养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于T2DM手术缓解率的预测因素除术式外,还有糖尿病病程,C-P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