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针刺可通过提高抗炎细胞因子含量、降低促炎细胞因子含量,调整Th 1/Th 2平衡,从而达到抗炎、镇痛的作用,充分体现了针刺双向调节的作用特点。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相关细胞因子研究的深度、广度和新度不够;研究水平不高,各研究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矛盾;研究缺乏中医整体观等。因此,结合目前细胞因子与RA、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采用目前高通量的细胞因子检测手段,将针刺治疗后机体多靶点部位(关节局部、外周血液、中枢)的细胞因子相结合,整体、动态、网络地研究针刺对RA细胞因子的影响,有望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温针灸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崔林华  郭瑞霞  耿文 《针刺研究》2001,26(3):185-186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的慢性、多发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至今病因不明 ,从其四肢关节疼痛、肿胀、畸形等症状来分析 ,中医认为属“痹证”之范畴。本文采用温针灸的方法与西医常用扶他林软膏进行比较 ,重点观察外治法在RA局部的镇痛等作用。6 2例成年人活动性RA患者中 ,男性 2 3例 ,女性 39例。全部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类风湿关节炎修订分类标准 (1 987)和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即温针灸组 ;对照组 ,即扶他林软膏组 ,每组 31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艾灸、针刺结合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艾灸组(30例)和针灸组(30例),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症状分级量化评分。结果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可以显著改善关节压痛(P<0.05),针灸组可显著改善患者关节肿胀度、双手握力(P<0.05或P<0.01)和疼痛评分;与艾灸组比较,针刺组可以显著改善关节活动度(P<0.05),针灸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主次症、关节活动度和疼痛评分(P<0.05);针灸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刺单用组和艾灸单用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结合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显著免疫调节作用,改善受损关节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临床免疫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确诊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52例采用针刺加西药治疗,30d为1疗程。结果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针刺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能有效调节体液免疫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广元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住院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46%,高于对照组的73.08%(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肿胀数(SJC 28)、关节压痛数(TJC 28)、患者对疼痛VAS评分、HAQ量表评分及ESR、RF、CR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SJC 28、TJC 28、VAS、HAQ及ESR、RF、CRP减少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艾灸治疗RA,较单纯针刺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可更好地改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局部症状,并可改善患者精神、食欲等整体状态,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艾灸督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针刺组和针灸组,西药组30例口服来氟米特治疗:针刺组30例采用针刺治疗:针灸组30例在针刺基础上,加用艾盒熏灸督脉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及治疗60d后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并检测实验室指标(ESR、RF、CPR、IL一1D、TNF一0c)。结果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8.6%,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6.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2.1%,针灸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组和针刺组(均P〈O.05)。针灸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O.05):与针刺组和西药组治疗后比较,针灸组改善患者主要次要症状体征积分明显(P〈O.05)。三组患者治疗后ESR、RF、CPR、IL一115、TNF一仅结果均低于治疗前(P〈O.05)。结论针刺配合艾灸督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单纯灸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丁放 《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0):40-41
目的:观察单纯灸法与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将5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8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用单纯灸法,对照组采用针刺.结果:两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对改善关节压痛、晨僵等临床症状及血沉、类风湿因子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灸法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且更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毛雪文 《河北中医》2015,(2):232-234,27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艾灸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寒湿痹型R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刺结合艾灸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针刺结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治疗。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度、活动度评分及双手握力、晨僵时间较本组治疗前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结合艾灸治疗风寒湿痹型RA较针刺结合TDP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为主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类风湿因子侵犯关节和周围组织为主的结缔组织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早期诊断困难,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晚期可引起关节畸形和功能严重受损.笔者自2007年~2010年收治类风湿关节炎80例,随机分为2组,对2组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运用整体取穴和局部取穴相结合的针刺方法治疗3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果:显效8例(25.8%),有效18例(58.1%),无效5例(16.1%),总有效率为83.9%。并观察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晨僵时间、两手握力、关节肿痛数、压痛等体征和血沉、粘蛋白,类风湿因子、血液流变学等实验室指标,发现针刺后除类风湿因子无变化外,其余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提示针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通过活血化瘀,解除或减轻类风关患者血液高粘滞状态,消炎镇痛等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新癀片配合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左芳  刘维  王慧 《天津中医药》2004,21(4):295-295
1临床资料 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为住院和门诊病人,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男18例,女44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6岁,平均47岁,病程最长15 a,最短1 a,平均8 a.所有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制定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对照组38例,男8例,女30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8岁,平均49岁,病程最长16 a,最短2 a,平均9 a.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取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扶正祛邪化瘀汤配合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RA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自拟扶正祛邪化瘀方配合针刺治疗,2组均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以及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治疗结束后统计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晨僵时间、休息痛评分、压痛个数、肿胀个数、双手握力和健康状况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RF、CRP、ESR、A-CC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DAS28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结论自拟扶正祛邪化瘀汤配合针刺治疗RA疗效可靠,能够明显改善RA患者的症状及活动度,减轻病情。  相似文献   

14.
清热解毒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怀君 《广西中医药》2003,26(1):47-48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周围关节对称性非化脓性炎症为主 ,慢性病程伴反复发作的系统性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在关节滑膜 ,其次是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笔者在对本病急性期治疗中应用清热解毒法 ,屡获良效 ,兹就清热解毒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作初步探讨。1溯源早在《内经》就有“其热者 ,阳气多 ,阴气少 ,阳遭阴 ,故为痹热”的记载 ,华佗、吴鞠通、叶天士、顾松园等根据各自的临床经验提出了湿热之邪或风寒之邪郁久化热皆可导致热痹之说。汉·张仲景描述其症状为“诸肢节疼痛 ,身体王羸 ,脚肿如脱。”《诸病源候论》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加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针刺治疗,联合治疗组予针刺加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西药甲氨蝶呤治疗,观察各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效果、体征变化和ESR改变均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结论:针刺加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重要特征是关节滑膜增生并形成血管翳。由于增生的滑膜需要更多的血供以满足其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因此血管新生在血管翳的形成和维持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血管翳表层与滑膜的表层相连续,并与软骨连接,通过金属蛋白酶等侵袭、裂解软骨,导致骨破坏。近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血管生成在RA的侵蚀和破坏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RA血管新生的治疗方法可能会成为未来治疗RA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蠲痹汤联合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疗效影响。方法 纳入10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蠲痹汤联合治疗,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PR)、红细胞沉降率(ESR)、DAS28评分、VAS评分、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9%(50/54),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42/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F、CPR、ESR、DAS2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晨僵时间、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均降低(P<0.05),双手平均握力升高(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蠲痹汤联合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相关症状,改善临床指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维  刘滨  王熠  周艳丽  张磊  石学敏 《中国针灸》2003,23(10):577-578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与西药联合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治疗组针刺 (风池、三阴交、腕骨、合谷、内关透外关、犊鼻、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 )治疗RA 1 2 0例 ,并与对照组 (甲氨喋呤加双氯灭痛 ) 1 2 0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 72 5 % ,而对照组有效率为 60 0 % ,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 1例出现副作用。结论 :针灸治疗RA疗效优于对照组 ,且无副作用 ,确为治疗RA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武  夏敏 《新疆中医药》2005,23(6):28-30
目的:了解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并探讨其消炎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45例RA患者随机配对以1:2分为针灸组(30例)和消炎痛组(15例),观察其疗效并测定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超氧化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酶(LPO)的改变和亮脑啡肽(LEK)的变化。结果:针灸组与消炎痛组治疗RA疗效相似(P〉0.05),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均下降;治疗前后SOD和LPO降低,而LEK明显升高。结论:针灸治疗RA具有消炎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亮脑啡肽升高,调节自由基代谢有关,同时发现针灸治疗能使ESR明显下降,RF滴度下降,可能还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刺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素芳 《河北中医》2010,32(9):1372-1373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滑膜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慢性病变,若不及早给予有效治疗,则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关节功能。2008--2009,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0例,并与单纯西药、单纯针灸各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