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脏自噬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小鼠尾静脉多次注射链脲佐菌素及摘除右肾法诱导建立DN小鼠模型.以随机数字法将模型小鼠分为模型组、姜黄素高、低剂量组、缬沙坦组,每组10只.另选取10只同龄小鼠为空白组.各组小鼠灌胃予相对应药物90 d,每日1次,空白组与模型组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给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对吴茱萸水提物指纹图谱和致小鼠肝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吴茱萸的炮制参照《中国药典》2015版进行,采用HPLC指纹图谱分析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方法检测ALT、AST、T-SOD、NOS和MDA等指标。结果在HPLC指纹图谱中除峰1面积在4个制品中均较生品减少(P<0.01或P<0.001)及峰9~11和13~14未有明显变化外,其他峰的变化受炮制用甘草比例的影响较大(P<0.05,P<0.01或P<0.001);在100:6制品与100:3和100:24制品间14个峰面积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或P<0.001),与100:12制品间7个峰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吴茱萸生品和制品组ALT和AST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其中100:6和100:12制品组明显低于生品组(P<0.01);与空白组比较,生品组T-SOD活性降低(P<0.05)而制品组升高,且制品组T-SOD活性明显高于生品组(P<0.05或P<0.01);制品组NOS的活性均高于空白组(P<0.05或P<0.01),尤其100:6和100:12制品组与生品组相比亦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吴茱萸生品和制品均有明显的肝毒性,其中100:6和100:12制品的肝毒性较弱;不同比例的甘草炮制对吴茱萸水提物中部分化学成分产生明显影响;甘草炮制可减轻吴茱萸导致的小鼠肝脏抗氧化能力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吴茱萸经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后致小鼠肝毒性的差异与肝脏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间的联系,探寻甘草炮制减轻吴茱萸肝毒性的作用靶点,阐释吴茱萸甘草炮制的原理及科学内涵。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20版中制吴茱萸的炮制方法制备吴茱萸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品;8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8组,分别为空白组、对乙酰氨基酚组、吴茱萸生品组、无甘草炮制品组和甘草炮制品(100∶3、100∶6、100∶12、100∶24)组,吴茱萸的给药剂量为30 g·kg-1;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和白蛋白(ALB)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Cyp1a2、Cyp2c29、Cyp2d22、Cyp2e1、Cyp3a11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Cyp1a2、Cyp2c29、Cyp2d22、Cyp2e1、Cyp3a11 mRNA表达;采用两变量回归分析法对AST和ALT水平与CYP450酶蛋白及m...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吴茱萸生品和不同比例甘草制品中去氢吴茱萸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变化,揭示吴茱萸甘草炮制的科学内涵.方法 吴茱萸甘草制品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制吴茱萸项下方法进行制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大鼠血浆中去氢吴茱萸碱的质量浓度;采用PK Solutions 2.0按非房室模型模拟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相似文献   

5.
吴茱萸、生姜不同配伍和炮制对吴茱萸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吴茱萸不同配伍与炮制方法对吴茱萸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吴茱萸与生姜2:1,3:2,4:3三种不同配伍比例与传统姜制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含量作为考察指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回归方程为:Y吴茱萸碱=9000000x 5403,r=0.9999,吴茱萸不同配伍与炮制方法对吴茱萸碱含量影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对衰老小鼠体力及肝脏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unc-51样自噬激活激酶1(ULK1)、Atg5、Atg7、Atg13和Beclin1表达的影响,探索其通过激活AMPK/mTOR/ULK1通路延缓衰老的机制.方法:将30周龄雄性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帕...  相似文献   

7.
吕艳伟  郭星娴  周鹏  李静  陈地龙 《中草药》2018,49(20):4851-4856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对结肠癌HCT-116细胞自噬、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Evo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Evo(3、6μmol/L)处理48 h后,MDC法检测细胞内自噬小泡的数量,DHE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Evo(6μmol/L)分别与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和凋亡抑制剂Z-DEVD-FMK共同作用48 h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vo对HCT-116细胞呈现浓度依赖性的增殖抑制作用;Evo(3、6μmol/L)使HCT-116细胞内的ROS量升高、自噬小泡数量增加、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增加、p62表达降低、p-AMPK及m TOR表达增加;Evo与自噬抑制剂联合给药后,细胞内LC3蛋白表达减少,而有活性的Caspase-3表达增加,Evo与凋亡抑制剂联合给药后,细胞内LC3表达增加,而有活性的Caspase-3表达被抑制。结论 Evo能够通过AMPK/m TOR通路激活自噬、抑制HCT-116细胞增殖,且细胞自噬与凋亡呈现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巴戟天、吴茱萸和远志3味中药采用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后对细胞色素P450酶(CYP)中CYP3A探针氨苯砜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进而探究中药采用甘草炮制的目的。方法:采用HPLC检测CYP3A体内探针氨苯砜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5 min,10%~25%A; 5~20 min,25%A),检测波长292 nm。采用PK Solution 2. 0软件模拟药动学参数。结果:氨苯砜给药后300 min内,与空白组比较,巴戟天生品可使其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减慢、血药浓度升高,随着炮制用甘草比例的增加氨苯砜的消除加快、药峰浓度降低;吴茱萸生品可使氨苯砜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减慢,血药浓度升高,达峰时间延后,采用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后均可改变氨苯砜的药峰浓度和达峰时间,进而改变氨苯砜的消除过程;远志生品可使氨苯砜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减慢,血药浓度增加,采用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后均可使氨苯砜的消除加快,血药浓度明显降低。结论:巴戟天、吴茱萸和远志3味中药生品均可减慢氨苯砜在大鼠体内的消除过程,采用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后可使氨苯砜的消除加快,其中采用生品与甘草饮片比例为100∶6的甘草炮制后对氨苯砜的药动学过程影响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吴茱萸药材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5个不同产地吴茱萸药材及其炮制品中指标成分含量。结果: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吴茱萸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发现吴茱萸炮制品与吴茱萸药材相比较,3个指标性成分含量均下降,其中柠檬苦素含量下降较多,甘草制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总量与吴茱萸药材相比无明显变化,而姜制吴茱萸中3种指标成分含量均低于其他炮制品。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吴茱萸指标成分含量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研究为吴茱萸炮制工艺改进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吴茱萸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45∶55)溶剂系统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5 nm。结果:吴茱萸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三种成分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炮制品中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含量不同,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海藻和甘草反药组合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高限2倍剂量条件下于海藻玉壶汤中加减配伍应用对甲状腺肿大模型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12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优甲乐组(20 μg·kg-1)、海藻玉壶汤(HYT)组(12.06 g·kg-1)、HYT去海藻(HYT-H)组(9.90 g·kg-1)、HYT去甘草(HYT-G)组(10.26 g·kg-1)、HYT去海藻甘草(HYT-HG)组(8.10 g·kg-1)、海藻甘草(HG)组(3.96 g·kg-1),空白组给予去离子水灌胃,其余各组灌胃丙硫氧嘧啶(PTU)复制甲状腺肿大病理模型,以优甲乐作为阳性药,其余各中药组给予相应药液灌胃,在末次给药后12 h进行取材。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活性氧(ROS)的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p53、胱天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氧化应激相关信号通路Nrf2、HO-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水平、肝脏组织中MDA和ROS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Keap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Nrf2、HO-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HYT组大鼠血清AST、ALT、ALP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肝脏组织中MDA和ROS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Keap1、p53、Caspase-3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Nrf2、HO-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高限2倍剂量条件下,海藻甘草反药组合于HYT中加减配伍应用对甲状腺肿大模型大鼠肝脏氧化应激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含有海藻和甘草的HYT对甲状腺肿大模型大鼠肝脏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效果优于HG组、优甲乐组及各拆方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以减轻肝脏氧化应激,抑制p53/Caspase-3信号通路以减少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比较巴戟天生品及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品对腺嘌呤致肾阳虚模型大鼠肾功能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的改善作用,以及对大鼠组织中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分析不同比例甘草炮制(甘草与巴戟天质量比分别为0∶100、3∶100、6∶100、12∶100、24∶100,以下分别简称无甘草炮制品和100∶3、100∶6、100∶12、100∶24炮制品)对巴戟天补肾助阳功效的影响,阐释制巴戟天的炮制内涵。方法 巴戟天炮制品按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制巴戟天方法进行制备。采用腺嘌呤灌胃给药复制肾阳虚大鼠模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水平,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评价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Wnt2b、β-catenin、Smad1和Smad4蛋白的表达。结果 100∶6、100∶12炮制品对体态的改善较好,100∶12炮制品降低血清中BUN、SCr、FSH和LH水平及调整E2/T比值的作用最优,100∶6、100∶12炮制品调节E-cadherin、α-SMA、Wnt2b、β-catenin、Smad1和Smad4蛋白表达的作用较佳。结论 巴戟天经100∶6、100∶12比例甘草炮制后对腺嘌呤致肾阳虚模型大鼠肾功能和HPG轴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这与其能更好地调节大鼠肾脏和睾丸组织中Wnt/β-catenin通路及睾丸组织中TGF-β1/Smads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甘草干预雷公藤内酯酮的代谢组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草对雷公藤内酯酮代谢组学的影响,发现雷公藤内酯酮毒性生物标记物及受甘草回调的表征雷公藤内酯酮毒性的减毒生物标记物,探讨雷公藤内酯酮毒性及甘草对雷公藤内酯酮的减毒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空白组、雷公藤内酯酮单独给药组、雷公藤内酯酮与甘草联用组,雷公藤内酯酮给药剂量0.7 mg·kg~(-1),联用组在腹腔注射给予雷公藤内酯酮注射液前2 h按剂量3 m L·kg~(-1)灌胃给予甘草溶液,连续给药7 d。收集各组尿液进行UPLC-Q-TOFMS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样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雷公藤内酯酮毒性生物标记物7个,4个生物标记物鉴定为泛酸、犬尿喹啉酸、色氨酸和粪卟啉,另3个生物标记物结构待定。其中受甘草回调的减毒生物标记物4个,已确认结构的为色氨酸,其余3个结构待定。结论:雷公藤内酯酮的毒性机制可能与其干扰了机体的能量代谢、色氨酸代谢、卟啉代谢等途径有关,甘草的减毒作用与其对这些代谢途径的回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甘草饮片及其炮制品中所含的成分进行系统性分析,寻找并鉴别出3组甘草饮片的潜在质量标志物。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结合对照品质谱信息、相对分子质量、串联质谱信息、质谱数据库,以及相关参考文献分析鉴定甘草饮片及其炮制品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寻找差异性化合物,并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串联质谱信息和相关文献鉴定差异化合物。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从差异性化合物中寻找潜在的质量标志物。结果:从甘草饮片及其炮制品中初步推测了60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根据PCA、OPLS-DA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寻找到3个潜在质量标志物。结论:甘草饮片经炮制后成分含量会发生变化,可能会改变甘草的药性,潜在质量标志物可以为甘草饮片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药效研究和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甘遂和甘草反药配伍后药效/毒性成分的分子作用机制,分析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关系。方法:针对甘遂甘草的主要药效/毒性成分——甘遂萜酯A,甘遂萜酯B,甘遂萜酯C,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苷和刺芒柄花素,依据Pharm Mapper数据库构建多成分-蛋白网络,获取的靶点信息利用博奥数据库MAS 3.0系统得到相应通路,通过Cytoscape软件建立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网络分析表明,甘遂、甘草配伍药效/毒性成分涉及神经-免疫-内分泌-泌尿等相关的61条通路。在调节水和电解质排泄方面药效相反,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类固醇生物合成等通路有关;在抗肿瘤、抗炎、调节免疫方面发挥协同作用,涉及33条通路;两者配伍存在基于肝药酶代谢的毒性增强现象。结论:甘遂与甘草配伍存在药效降低或药效协同和毒性改变等多种情况,体现了中药配伍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模式,该研究为深入探讨甘遂甘草配伍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传统用药习惯,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来验证甘遂-甘草以1∶4比例配比时对大鼠肾脏的减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其减毒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甘遂组,甘草组和甘遂-甘草1∶4组。应用核磁共振技术(NMR)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方法分析给予大鼠甘遂、甘草和甘遂-甘草1∶4配比液后的大鼠肾脏代谢物变化,并结合血浆生化分析和肾脏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检测,明确甘遂-甘草1∶4配伍的减毒作用机制。结果:甘草组极少引起血浆生化指标和病理学改变,同时对大鼠肾脏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不大;甘遂组能引起血浆葡萄糖的升高和肌酸、肌酐的下降,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和空泡变性,肾小球个别出现瘀血的现象,同时引起肾脏内源性代谢物如胆碱,磷酸胆碱,苯丙氨酸,谷氨酰胺的减少和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乙酸,肌酸/肌酐的增加;而甘遂-甘草1∶4组并未出现明显的血浆生化指标改变,仅出现肾小球轻微瘀血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扩张的现象,同时仅引起胆碱,磷酸胆碱和苯丙氨酸的减少。结论:甘遂-甘草以1∶4配伍存在明显的减毒作用,主要是通过甘遂毒性生物标志物含量的变化和肾脏毒性传统指标的下调来体现其减毒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土质和生长年限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和甘草总黄酮的含量差异,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为甘草质评质控体系的构建及其种植土质和适宜采收时间提供实验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µm),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7 nm,柱温26℃,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系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总黄酮含量,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版)对HPLC指纹图谱进行共有峰确定和相似度评价;运用OriginPro软件(2021版)对含量测定结果进行3D绘图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25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土质和生长年限栽培甘草HPLC指纹图谱共匹配24个共有峰成分,样品间相似度为0.917~0.991;3D绘图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质和生长年限栽培甘草质量排序为3年沙地>5年沙地>3年土地>4年沙地>5年土地>4年土地,沙地种植的甘草质量明显高于土地;聚类分析结果可将不同土质和生长年限栽培甘草样品完全区分。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甘草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甘草质量评价研究与开发潜在标志物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不同分离纯化技术对甘草水提液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纯化技术对甘草水提液的纯化效果,为中药水提液的纯化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微滤与超滤,Ⅱ型ZTC 1+1天然澄清剂、壳聚糖、微滤分别与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联用共4种联用技术对甘草水提液进行分离纯化,以指标性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的保留率、物理化学参数及HPLC指纹图谱等指标综合分析以上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联用技术会使指标性成分的含量降低,但可有效去除了大分子物质。在单用纯化技术中,微滤技术纯化效果最好;微滤与超滤联用得到的纯化液与原液的相似度0.886,在4种联用纯化技术中对药液组分影响最小。结论:微滤与超滤联用技术或许是较好的中药水提液分离纯化方法,该方法避免了有机试剂对中药水提液的污染,且操作简便、节省成本,适合工业化连续生产。  相似文献   

19.
刘星雨  吴娜  张娇  吴瑶  罗盼  王伟男  魏渊 《中成药》2014,(12):2451-2457
目的研究生、炙甘草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调节作用和对雷公藤内酯醇解毒效果。方法分别使用生、炙甘草水提液灌胃C57BL/6小鼠达15 d,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肝微粒体中CYP3As和CYPOR的水平。同样水提液灌胃C57BL/6小鼠达10 d,观察小鼠脏器指数、血液组织生化指标和病理切片对雷公藤内酯醇的解毒效果。结果与雷公藤内酯醇组相比,Western blot凝胶扫描半定量分析表明生甘草(P<0.01)和炙甘草组(P<0.05)均可明显诱导小鼠肝脏CYP3As。血清和组织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和病理切片显示生、炙甘草均可降低雷公藤内酯醇毒性,显著缓解雷公藤内酯醇导致的睾丸萎缩(P<0.01),降低雷公藤内酯醇组小鼠肝、肾和睾丸病变程度均有病理变化。结论生甘草对CYP3As诱导和对雷公藤内酯醇的解毒作用比炙甘草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