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梗阻性黄疸及其分类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致使皮肤、黏膜、巩膜等部位发生黄染的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按其来源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3类. 梗阻性黄疸根据阻塞的位置可分为肝内和肝外梗阻性黄疸,前者常分为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如肝内胆道结石、肝肿瘤、寄生虫、胆道闭锁、胆道发育不全等;肝内胆汁淤积,如毛细肝管型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药物性胆汁淤积等,属于内科性黄疸范畴,一般仅需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胆道阻塞,阻塞上方压力增高,胆管扩张,最后导致小胆管与毛细胆管破裂,胆汁中胆红素反流入血所致。超声检查对肝外胆管阻塞引起的黄疸与肝内胆汁淤积所致黄疸的鉴别诊断很有帮助,对肝外胆管阻塞的病因、病变的部位能作出有价值的判断。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80例病例均系我院1998~2000年经我科诊断住院手术患者,男性37例,女性43例,平均年龄375岁,临床表现上腹胀痛、皮肤巩膜黄染、皮肤搔痒、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部分患者伴畏寒、发热。12 检查方法:采用东芝SSA—240A、东芝SSA—340A超声诊…  相似文献   

3.
何首乌致肝损害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兴祥  江南  林建梅 《四川医学》2008,29(12):1619-1620
目的回顾性分析何首鸟所致肝损害13例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5年4月.2007年7月收治的何首鸟所致的肝损害13例,详细记录每倒患者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肝炎标志物检查、自身免疫相关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何首乌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潜伏期为7-30d,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皮肤巩膜黄染,2例伴有皮肤瘙痒,肝大5例,脾大3例,腹水1例;肝功能酶学明显升高,以ALT升高为主,92.3%(12/13)伴有黄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重症药物性肝损害2例。结论何首鸟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服药史较隐蔽,多数伴有黄疸,临床分型为混合型,本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行胆道内支架植入治疗对高龄梗阻性黄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6例70岁以上患有恶性肿瘤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PTCD行胆道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及综合性护理干预,并随访生存率。结果患者治疗前皮肤黏膜重度黄染、肝功能严重损害,伴腹胀、纳差,经采用PTCD治疗1周后皮肤黏膜、巩膜黄染明显消退,腹胀缓解,肝功能逐渐恢复,食欲明显好转。随访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9%、41%、12%。结论经PTCD行胆道内支架植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并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患者可明显改善黄疸及伴随症状,延长了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一、点滴病史不容忽视 1 例胰腺癌的误诊: 患者男,58岁。于10月前出现上腹部持续隐痛,尤以夜间为甚,伴反酸、嗳气。未行诊治。7月后因头昏,皮肤、巩膜发黄而就诊。查血黄疸指数28单位。诊断为“急性肝炎”,行中药、输液治疗1月后,皮肤黄染消退,黄疸指数恢复正常,仍述上腹部疼痛。每日2~5次黑色稀大便,隐血试验( ),血红蛋白由8g%下降为3.5g%。以上消化道出血待查收住院。查体:慢性消瘦重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正常。上腹部有深压痛,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结合胆红素增高症虽病因不同,但临床症状均以阻塞性黄疸为特征,即皮肤、巩膜黄染,大便也淡或呈灰白色,小便深黄,肝脾肿大及肝功能损害等,故以加以鉴别,进行病因治疗.1、分类1.1 肝胆道阻塞1.1.1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1.1.2其他 ①胆道闭锁.②总胆管囊肿.③胆栓综合征.④总胆管结石.⑤自发性总胆管穿孔.③外源性胆管受压.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1岁。巩膜黄染、乏力、腹泻2个月,体重减轻10kg。体检: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心肺阴性,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不肿大。实验室检查:ESR 67mm,AKP 93.1u,r-GT1064u,黄疸指数50u,总胆红素19.0mg%,直接胆红素12.0mg%,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弱阳性。B 超示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胰管扩张,壶腹部占位待排。CT 扫描示壶腹区梗阻病变可能,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不能排除。胃镜示乏特氏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刷片找到腺癌细胞。1988年7月5日行胰腺、十二指肠及胃次全切除吻合术。病理检查:大体见肿块呈乳头状突入胆总管及壶腹开口处,并累及十二指  相似文献   

8.
患女,28岁。无肝胆病史,初次妊娠,末次月经1981年3月25日。20周时全身皮肤出现搔痒,渐加重,两周后巩膜黄染,恶心。纳差、乏力。未服过避孕及其它致此症状药物,发病后未发现传染性。1981年入院时见:皮肤巩膜轻度黄染,皮肤布满抓痕。心肺正常,肝脾不大。有正常孕20周体征。黄疸指数10u,TTT正常,  相似文献   

9.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是一组由胆管系统管腔内、外或管壁本身的恶性病变引起的胆管机械性阻塞,包括胆管癌、胆囊癌、原发性肝癌、壶腹癌、胰头癌及转移癌等,常伴有阻塞近端的胆管扩张、胆道感染。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变深、粪色变浅呈陶土色,全身皮肤瘙痒.伴或不伴肝区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胰腺炎有时与胰腺癌很难鉴别。我科有3例临床拟诊为胰腺癌,其中2例作根治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慢性胰腺炎;另一例冰冻切片诊断为慢性胰腺炎,未作切除。 [例1] 男性,49岁。黄疸时重时轻2月,伴乏力、纳差。入院前3月出现黑便,隐血试验阳性。一月后,发现尿色加深,巩膜皮肤黄染,外院险查血清胆红素80mg/dl,SGPT186~235u。以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而入院,经护肝退黄治疗,黄疸曾一度消退。实验室检查:凡登白反应直接+++,总胆红素11.5mg/dl,SGPT155u,AKP73u。B型超声示胆囊扩大,胆总管扩张。CT示胆总管下端阻塞。诊断为“阻塞性黄疸”、“胰腺癌”转外科手术治  相似文献   

11.
例1 男,60岁。右上腹隐痛3个月,伴高热、皮肤黄染5天,于1988年3月3日入院。平时少量饮酒。体温40.7℃,消瘦,体重48kg,皮肤、巩膜黄染(卌)。右上腹压痛,肝大肋弓下3cm,胆囊肿大平脐。肠鸣音稍弱。WBC19.0×10~9/L,N89%,L11%:Hb108g/L。胆红质直接反应8.8mg/dl,间接反应2.7mg/dl。黄疸指数100u,AKP64u,GPT56u。血钙8mg/dl,白蛋白2.8g/dl,球蛋白2.4g/dl。血淀粉酶32u,尿淀粉酶128u。尿糖阴性。腹部平片:相当于L1—2水平沿胰腺走向可见四颗密度增高钙化影。PTC:肝内外胆管呈现明显扩张,胆总管下端完全性梗  相似文献   

12.
我院近年来对140例阻塞性黄疸患者施行了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检查,有1例误诊为胆总管和胆囊结石,而引流3周后再经导管造影时证实为胰头癌,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56岁,住院号4708,因进行性皮肤及巩膜黄染1月余,伴皮肤瘙痒,拟“阻塞性黄疸”入院。入院后行PTC检查,发现肝内外胆道均见明显扩张,胆总管内和胆囊内有多个不规则充盈缺损影,造影剂不能进入十二指肠。诊断为胆总管下端梗阻、胆总管及胆囊内多发结石。造影后将导管置入肝内胆管进行引流,患者黄疸迅速消退。3周后经导管再次造影,发现胆总管直径恢复至1.5cm,  相似文献   

13.
长期黄疸合并肝细胞内“性质不明”色素沉着又叫肝类脂褐素沉着征,是先天性胆红质代谢功能缺陷疾病之一种,又曰Dubin-Johnson二氏综合征。我院收治2例,经肝活检证实,现报导如下。例一:男,17岁,住院号75000,因双目黄染一个月,疑黄疸肝炎,于1980年3月10日入院。除偶有右上腹隐痛外无其它不适。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入院时巩膜可见轻度黄染,无蜘蛛痣。心肺听诊无异常,肝于右锁骨中线肋沿下1.5cm处可触及,质软,有轻叩痛及压痛,胆囊不大,脾未扪及,无腹水征。血常规正常,网织红细胞计数0.3%,红细胞脆性试验:开始溶血0.46%,完全溶血0.32%。肝功能:黄疸指数23u,GPT60u(正常值100u以下)。凡登白试验双相阳性,总胆红质定量2.3mg%,直接胆红质1.5 mg%,间接胆红质2.4mg%,凝血酶元时间12~18s,  相似文献   

14.
<正> 患者李某,女,16岁。因皮肤、巩膜间歇性黄染2年,于1991年4月2日入院。患者缘于1989年5月无明确原因发现皮肤、巩膜轻度黄染,间歇出现,因无任何不适,故未就诊。近半年皮肤、巩膜黄染加深,尿色深黄如“浓茶水样”,并感右上腹持续隐痛、无放射。于1990年11月在当地医院诊断“肝炎”,经保肝治疗1个月,黄疸指数由40u降至10u。出院后继续保肝治疗,黄疸指数波动在80u~20u,病情无好转逐至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患者男 ,61岁 ,因右上腹不适 4 0d ,皮肤、巩膜黄染 3d ,以“阻塞性黄疸”入院。查体 :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一般情况尚可。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表浅淋巴结不大。腹部平、软 ,右上腹部稍有压痛 ,无肌紧张 ,肝脾未触及 ,余无异常发现。B超检查 ,使用日本东芝Ls— 3 0 0型超声仪探查见 :肝脏大小正常 ,肝内胆管中度扩张 ,肝组织回声稍增强 ,胆总管因肠气干扰 ,显示不清。在胆囊窝内可见模糊的胆囊轮廓 ,其内有较强的回声 ,后方伴有声影。超声提示 :胆道阻塞 ,充满型胆囊结石。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 ,胆囊缩小 ,约 3 5cm×2 …  相似文献   

16.
梗阻性黄疸是指肝内毛细胆管、肝胆管及肝外胆管的机械性阻塞,造成巩膜、粘膜及皮肤困胆红紊沉着所致的黄染。虽然黄疸是其共同的表现,但由于阻塞的病变和部位不同.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各不相同。因此,熟练地掌握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一家2例腹型肝豆状核变性病例,均在5岁及10月份发病,并均于发病后4周内死于肝功能衰竭。病例报告【例1】女,5岁。住院号24567。本市人。因乏力、腹胀、黄疸2周于1984年10月20日住本院治疗。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腹胀,尿黄及黄疸等症状,检查皮肤巩膜黄染,肝未触及,腹水征阳性。血肝功能检查Ⅱ 52u,TTT8u,ZnTT14u,ALT8u。拟诊为“急性重症肝炎?”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儿童保健院经裂隙灯检查发现角膜K-F环,血清铜蓝蛋白0.06mmol/L,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即来我院治疗。父母非近亲结婚,其祖父母辈无类似发病史。入院体检;皮肤巩膜深度黄染,未见异常皮疹,腹稍膨  相似文献   

18.
例1,女性,36岁,农民,1983年7月11日入院。右上腹反复发作性绞痛,伴波动性黄疸六月。每次发作伴寒战、高热(39℃),皮肤、巩膜黄染。当地医院以“肝炎”治疗,无效转我院。门诊诊断为“胆道结石合并感染”收住院。入院体检;慢性病容,贫血貌,巩膜、皮肤黄染。心、肺无异常发现。腹平坦,肝肋下2.5cm,剑下3cm,无触痛,脾未扪及,胆囊可及,墨非氏征(+)。肝功:麝香草酚浊度4单位,谷-丙转氨酶139单位,黄疸指数60单位,凡登白直接(+)、间接(+),总胆红质5.92g%,总蛋白6.83g%,白蛋白4.75g%,球蛋白2.1g%。  相似文献   

19.
黄××,男,46岁。上腹部反复疼痛20余年,2月前出现巩膜黄染,GPT80u。经护肝治疗一月,症状缓解,肝功复查正常。1985年1月,经B 超及GI 检查提示胆囊及肝门占位性病变而收入本院。化验:AKP22u,γ-GT256u,尿三胆及肝功能均正常。B 超复查示胰头部实质性占位性病变伴局部淋巴结肿大,左肝管受压伴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内有新生物。胃镜检查见慢性浅表性胃炎。I.V.B 报告总胆管上端扩张伴有结石可能,总胆管下端及胆囊未显影。因患者拒绝剖腹探查而出院。3天后,上腹饱胀,黄疸加深,皮肤搔痒,陶土色大便,拟诊阻塞性黄疸,于同年2月再次入院。体检:巩膜、皮肤重度黄染,腹稍胀,剑突下压痛,肝脾触诊不满意。化验:Ⅱ86u,胆红质9.6mg%,GPT76u。凡登白试验:直接双相反应、间接加强。AKP32u,γ-GT223u。尿胆红质卅、尿胆元与尿胆素正常。大便隐血试验+。PTC 提示总肝管阻塞。经PTCD 引流,每日淡血性胆汁400ml。2周后黄疸减退,一般情况好转,施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肝脏剑突下4.5cm,右肋下3.5cm,呈弥漫性结节性肝硬化;胆囊增大约10×5×4cm;胰腺、  相似文献   

20.
Gilbert综合征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患女,11岁,因皮肤巩膜黄染11年入院,自生后8d全身皮肤巩膜黄染,黄疸持续11年。患感冒时加重,感冒症状缓解黄疸减轻。大小便颜色正常,平素无任何不适。3代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查体:体重30kg,身高142cm,巩膜皮肤明显黄染,无出血点,无瘙痒。心肺正常,肝脾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