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建俊  江山  刘毅  董小超 《心脏杂志》2010,22(2):209-211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ACS患者70例,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有氧运动+常规治疗组(加有氧运动组)。另选健康成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sICAM-1和sVCAM-1 水平,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CRP浓度。结果: ACS 患者循环血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1个月后sICAM-1、sVCAM-1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和P<0.01)。且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加有氧运动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ACS 患者血清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明显升高,而有氧运动能明显降低ACS患者血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  相似文献   

2.
丁芳  黄振文  许爱国  刘鹏 《山东医药》2005,45(10):19-21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标志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检测48例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等炎性因子变化,与冠脉造影结果和临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ACS组血清CRP与sICAM-1、sVCAM-1水平均高于稳定性心绞痛(SA)组和正常对照组;2sVCAM-1≥870ng/ml者3个月内主要冠脉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870ng/ml者;3血清肌钙蛋白阳性者CRP、sICAM-1、sVCAM-1浓度均明显高于阴性者;4冠脉狭窄程度在ACS组与SA组无统计学差异;冠脉狭窄程度积分与TC水平呈正相关,而与血清CRP、sICAM-1、sV-CAM-1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g)水平均无相关性;5sVCAM-1、Fig和肌钙蛋白预测3个月内MACE发生的敏感性分别为67.5%、82.4%、57.1%;特异性分别为54.8%、58.1%、81.5%。结论血清炎性标志物对ACS患者临床危险分层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3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3例,起始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 mg,次日每日20 mg;B组40例,每日阿托伐他汀20 mg.于服药前、服药后1周分别测定sICAM-1及hs-CR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ICAM-1及hs-CR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1周A组sICAM-1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sICAM-1及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UAP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对照组(40例)作为入选对象。采用免疫比浊法测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ICAM-1。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之间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与ACS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用ELISA法测定90例ACS患者和4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血浆sICAM-1和sE-selectin水平。同时将ACS患者随机分为高脂血症常规治疗组(A组)、高脂血症阿托伐他汀治疗组(B组)、非高脂血症常规治疗组(C组)、非高脂血症阿托伐他汀治疗组(D组);B、D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共8周。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浆sICAM-1和sE-selectin水平变化。结果ACS组sICAM-1和sE-selectin水平均高于SAP组(P〈0.05,〈0.01);阿托伐他汀治疗后,B、D组sICAM-1和sE-se-lectin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结论血浆sICAM-1和sE-selectin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有关,阿托伐他汀具有抑制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观察血压、血糖、血脂与血清sICAM-1和sVCAM-1的相关性及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对血清sICAM-1和sVCAM-1的影响,探讨他汀药物降低ACS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 11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6例,ACS组76例,将后者分为常规治疗组、瑞舒伐他汀组。用ELISA法测定老年ACS患者入院后第1、3、5、7天和2 w后sICAM-1和sVCAM-1浓度,用常规治疗方法作为对照,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其sICAM-1和sVCAM-1水平的影响。另根据ACS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史,分析其与血清sICAM-1和sVCAM-1关系。常规测量血压,测定血糖、血脂,分析其与sI-CAM-1和sVCAM-1的相关性。结果老年ACS患者入院时血清sICAM-1和sVCAM-1浓度比SAP组明显增高(P<0.01)。ACS患者高血压组较正常血压组、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高血脂组较正常血脂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明显增高(P均<0.01)。ACS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法舒地尔对冠状动脉(冠脉)无复流患者循环血内皮微粒(EMPs)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以探讨法舒地尔抑制无复流患者冠脉内皮炎症的机制。方法:选取住院行冠脉介入(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90例,其中60例为PCI后发生无复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冠脉内注射法舒地尔(5mg)30例,B组: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500μg)30例,30例未发生无复流患者为C组(对照组),分别于患者入院时、PCI后即刻和PCI后24h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EMPs水平及血清sICAM-1水平。结果:入院时3组患者EMPs、sICAM-1无差别(P0.05);PCI后即刻A组和B组EMPs、sICAM-1均明显高于C组(均P0.05);PCI后24hA组和B组EMPs、sICAM-1均明显低于C组(均P0.05)。EMPs和sICAM-1水平呈高度正相关(0.7r1,P0.05)。术后1周A组与B组相比低血压发生率无差别,A组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法舒地尔可明显降低PCI后无复流患者血浆EMPs和血清sICAM-1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无复流,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sICAM-1与sCD40L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动脉粥样硬化(AS)研究的深入,炎症反应及免疫机制在AS发病中的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对于机械刺激导致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及激活免疫机制的报道较少.本文观察冠心病病人介入治疗前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可溶性CD40L(sCD40L)变化,探讨介入治疗围术期病人体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以及是否由于冠脉损伤加剧炎症反应及刺激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与他汀治疗对冠脉介入的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结果 60例伴2型糖尿病的经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罗格列酮(4 mg/d)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用阿托伐他汀治疗.ELISA方法 检测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浆MCP-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ICAM-1及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结论 罗格列酮与他汀联合应用可通过纠正代谢紊乱及抑制慢性炎症反应的途径,为冠心病介入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有效防治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通心络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ACS病人63例,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通心络治疗组(B组).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另选健康成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sICAM-1和sVCAM-1水平,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CRP浓度,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CS病人循环血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组治疗后sICAM-1、sVCAM-1和CRP水平分别为(196.72±67.53)μg/L、(948.42±436.25)μg/L、(7.15±2.02)mg/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和P<0.01).B组治疗后3项指标分别为(162.08±48.16)μg/L、(645.31±306.18)μg/L、(5.68±1.76)mg/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A组与B组各项指标比较,B组降低更明显(P<0.05和P<0.01).结论 ACS病人血清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明显升高,通心络胶囊能明显降低ACS病人血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炎性标志物的检测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冠心病(CH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86例CHD患者TNF-α、IL-8和sICAM-1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CHD患者TNF-α、IL-8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NF-α、IL-8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1)。结论:TNF-α、IL-8和sICAM-1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病过程,且与病变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检测 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检测冠心病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机理、病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30例健康者血浆sICAM-1水平。结果 AMI、UA、SA患者sICAM-1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且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AMI患者按心功能分组,各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sICAM-1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它可作为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和发展及危险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26例和正常对照者82例。比较不同急性冠脉综合征类型、冠脉狭窄程度及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风险程度组间HbA1c水平,探讨HbA1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冠脉严重程度及危险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STEMI)患者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MI)患者HbA1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随着冠脉病变程度不断加重,HbA1c水平逐渐增高(P0.05);随着冠心病危险程度不断增加,HbA1c水平逐渐增高(P0.05)。结论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加重HbA1c水平呈升高趋势。血清HbA1c水平与冠心病危险程度关系密切,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程度加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γ-谷氨酰转移酶(GG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联合检测在冠心病病人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病人为研究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稳定型心绞痛26例;轻度35例,中度47例,重度20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02名为对照组。入院后第2天晨起时抽取所有受检者空腹静脉血4mL,测定血清Lp-a、sICAM-1、GGT水平,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病情程度冠心病病人血清Lp-a、sICAM-1、GGT水平,并分析血清Lp-a、sICAM-1、GGT水平与冠心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Lp-a、sICAM-1、GGT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冠心病病人血清Lp-a、sICAM-1、GG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程度冠心病病人血清Lp-a、sICAM-1、GG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p-a、sICAM-1、GGT水平均与冠心病病情程度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r=0.452,P0.05;r=0.391,P0.05;r=0.443,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血清Lp-a、sICAM-1、GGT水平异常增高,其与冠心病病情程度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联合检测上述指标水平可有效评估冠心病病情程度,且可为冠心病病理类型鉴别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黏附分子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0名健康人和60例SLE患者血清sVCAM-1、sICAM-1水平,以分析其与SLE活动性变化关系。结果①SLE患者血清sVCAM-1平均水平为2342ng/ml,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1240ng/ml(P<0.001)。②SLE患者中血清sICAM-1平均水平为802ng/ml,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626ng/ml(P<0.001)。③SLE患者中,血清sVCAM-1水平活动期高于稳定期(P<0.05),sICAM-水平活动期高于稳定期(P<0.05)。④SLE组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与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水平及尿蛋白的发生呈正相关,与血清补体C3水平呈负相关。结论sVCAM-1,sICAM-1可能参与SLE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CHD)的重要危险因子,我们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血脂水平,以探讨TNF-α、sICAM-1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以及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及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60例为CHD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7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另选40例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RP、sICAM-1、Lp-PLA2、RBP4及一般生化指标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HD组和对照组的血清sICAM-1、RBP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的血清CRP、Lp-PLA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P、UAP、AMI患者的血清sICAM-1、RBP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UAP、AMI患者的血清CRP、Lp-PLA2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支数患者的血清sICAM-1、RBP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双支、三支患者的血清CRP、Lp-PLA2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RP、Lp-PLA2与患者Gensini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CRP、Lp-PLA2对于诊断冠心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同时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见。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4例ACS,42例稳定型冠心病(SCHD)患者及36例对照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和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并分析NF-κB活性与sICAM-1浓度相关性。结果ASC组NF-κB活性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组和对照组(P<0.01),而且ACS血NF-κB活性与sICAM-1水平显著正相关。但SCHD组NF-κB活性和sI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明显升高,NF-κB是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标志,并可能通过上调sICAM-1表达而促发AC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apoB/apoA1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304例行冠脉造影术的病人,其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分析其血脂水平及载脂蛋白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冠脉病变组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1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TC、LDL-C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apoA1与冠脉病变支数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病人的血清载脂蛋白与其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以apoA1对冠脉病变的预测性最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睾酮、游离睾酮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水平改变及互相间相关关系,进一步探讨睾酮与sICAM-1在男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组,每组30例患者,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睾酮、游离睾酮与sICAM-1水平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AMI组和UA组血清游离睾酮与sICAM-1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血清游离睾酮与sICAM-1水平之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 血清游离睾酮与sICAM-1水平改变与ACS的发生有关,它们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ACS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