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单纯性肥胖对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发展的影响。方法应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89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和178例正常体重儿童进行自我意识水平的调查。结果单纯性肥胖儿童在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分量表得分和总分上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别(P〈0.05),肥胖组男童在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和总分方面与对照组男童存在统计学差别(P〈0.05),而肥胖组女童在智力与学校情况、幸福与满足分量表上得分有统计学差别(P〈0.01),肥胖组男童和女童在各分量表得分及总分上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会影响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应针对男童和女童不同的发育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促进单纯性肥胖儿童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学习障碍(learning disorder,LD)儿童的个性和家庭环境特征及其对患儿自我意识的影响,为LD儿童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junior,EPQ.J)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FES-CV)等问卷对62名LD儿童(LD组)的自我意识、个性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与对照组58名正常儿童进行比较分析;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个性与家庭环境对LD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影响。结果 LD组儿童在PHCSS评估中显示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幸福与满足等因子得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EPQ.J测验显示LD组儿童精神质、神经质量表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掩饰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FES-CV结果示亲密度、知识性和道德宗教观LD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矛盾性LD组高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LD组儿童PHCSS总分与EPQ.J中的内外向和FES-CV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有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D组儿童PHCSS总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EPQ.J中的内外向和FES-CV中的亲密度。结论 LD儿童自我意识低于正常儿童,其总分受个性因素中的内外向和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两者影响较大,应及早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董斌  朱幼玲  周农  尹世杰 《安徽医学》2009,30(11):1294-1296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12~16岁原发性癫癎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48例原发性癫癎儿童的行为和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并分别与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和家庭环境量表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癫癎儿童行为异常检出率为58.33%,明显高于CBCL中国常模(P〈0.01);癫癎儿童家庭的亲密度(6.1±2.5)、文化性(4.0±1.8)、娱乐性(3.4±1.9)和组织性(5.3±1.7)比正常家庭明显为低,而矛盾性(3.3±2.1)和道德宗教观(6.1±1.5)明显为高;回归分析影响行为问题的因素,亲密度是造成癫癎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癫癎儿童存在一定的精神行为问题,家庭环境是造成其发生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流浪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状况,为更好的对流浪儿童进行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以广东省154名11-16岁智力正常、无残疾的流浪儿童为实验组,同时按照流浪儿童的性别比例采用分层取样法选取246位11-16岁的广州市在校学生作为对照组,选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流浪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均低于常模组(p<0.001),其总分和行为、合群、幸福与满足、焦虑四个分量表得分也均低于当前在校学生组(p<0.001,p<0.05)。14-16岁流浪儿童组的自我意识总分和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四个分量表得分高于11-13岁流浪儿童组 (P<0.01或≤0.001),不同文化程度的流浪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存在差异。【结论】 对流浪儿童实施救助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儿童的自我意识特征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发展,从而提高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行为情绪状况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流调用儿童抑郁量表(CES-DC)、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对879名7~16岁农村儿童进行调查,其中留守组270名,对照组609名。结果 EPQ显示留守组P分为(5.25±2.56)、N分为(9.48±5.33),高于对照组的(4.79±2.16)、(8.10±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组个性偏差检出率64.4%,高于对照组的47.6%(P〈0.01);抑郁症状检出率40.4%,高于对照组的27.8%(P〈0.01)。CES-DC得分(18.24±8.65),高于对照组的(15.85±7.45)(P〈0.01);留守组在躯体外貌、幸福与满足,A行为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卫生状况差于同龄非留守儿童,其主要表现在个性缺陷和抑郁症状及主观幸福感的降低。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控制感、家庭环境及其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测评,并与常模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亲密度、知识性及组织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矛盾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与对照组比较,内控性(IHLC)心理倾向明显降低,外控性(PHLC)心理倾向明显增高(P〈0.01),且心理健康水平低下,躯体不适主诉较多(P〈0.01),常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P〈0.05)。结论家庭心理环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对早期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自我意识,研究其自我意识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SCS)、家庭功能量表(FAD)对84名7岁~12岁ADHD患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7岁~12岁ADHD患儿自我意识水平偏低、正常、偏高的检出率分别为52.38%、34.52%、13.10%;②CSCS总分:农村患儿低于城市患儿,父母文化程度高的患儿高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患儿,母亲职业为干部者高于母亲职业为其他者;③FAD总的功能对自我意识总分、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有负向预测作用;沟通对合群有负向预测作用;情感介入对幸福与满足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ADHD患儿自我意识水平偏低,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和母亲职业对患儿自我意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助于提高ADHD患儿的自我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流浪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状况,为更好地对流浪儿童进行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以广东省广州?中山和深圳三地154名11~16岁智力正常,无残疾的流浪儿童为实验组,同时按照流浪儿童的性别比例采用分层取样法选取246位11 ~ 16岁的广州市在校学生作为对照组,选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流浪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均低于常模组(P < 0.001),其总分和行为,合群,幸福与满足?焦虑四个分量表得分也均低于当前在校学生组(P < 0.001,P < 0.05)?14 ~ 16岁流浪儿童组的自我意识总分和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四个分量表得分高于11 ~ 13岁流浪儿童组 (P < 0.01或 ≤ 0.001),不同文化程度的流浪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存在差异【结论】 对流浪儿童实施救助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儿童的自我意识特征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发展,从而提高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污名现象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心理障碍污名量表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评,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和组织性因子得分低于与中国常模(〈0.01),矛盾性高于中国常模(〈0.01)。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与污名现象之间呈正相关(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污名现象与家庭环境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3名高中生进行测试,并与有关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与中国常模相比,FES-CV中多数分量表得分较低;女生在亲密度、情感表达分量表评分高于男生.SCL-90总分与FES-CV的亲密度、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观、组织性呈显著负相关,与矛盾性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其FES-CV多数分量表评分有显著差异,有心理问题者其FES-CV多数分量表评分较低,矛盾性评分较高.结论家庭环境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泰安地区7个月7岁以下儿童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所抽取的市县基本一区(街道)一村,对其儿童进行体检、病史询问、膳食调查和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泰安地区7个月7岁儿童IDA为8.8%,7个月12个月IDA为21.2%,13个月36个月IDA为8%,37个月7岁IDA为3.4%。各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泰山区三联社区发病率最低,为2.8%,宁阳县鹤山乡最高,为15.7%。影响IDA的因素有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米粉及辅食添加时间、种类及是否患有腹泻、呼吸道疾病。结论不同年龄组儿童IDA患病率不同,年龄越低患病率越高;IDA的发生发展与经济水平和营养状况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儿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7~14岁肥胖儿童60例及正常体重儿童60例,抽血检测空腹血清25-(OH)D、血糖及胰岛素水平,采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水平。比较两组血清25-(OH)D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差异。结果:肥胖儿童组血清25-(OH)D显著低于正常体重儿童组(P〈0.01);肥胖儿童组HOMA-IR高于正常体重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OH)D与HOMA-IR呈负相关(r=-0.596,P〈0.01)。结论:肥胖儿童血清25-(OH)D低于正常儿童,且胰岛素抵抗水平高于正常体重儿童,对肥胖儿童监测25-(OH)D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朝鲜族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状况.[方法]整群抽取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朝鲜族中小学校30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自编一般情况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延边地区朝鲜族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总体水平得分明显低于我国城市常模(P<0.01),但在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分量表得分上,朝鲜族中小学生的得分明显高于我国城市常模(P<0.05);朝鲜族男生与女生自我意识总体水平及自我意识各方面发展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朝鲜族学生在自我意识总分、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幸福与满足分量表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小学5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得分最高.[结论]延边地区朝鲜族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总体水平较低;不同年级朝鲜族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石家庄市7~13岁儿童超质量率和肥胖率以及肥胖儿童家庭肥胖集聚性比例.方法 采用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石家庄市95 292例7~13岁儿童进行体检,调查石家庄市学龄儿童超质量肥胖率.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450例超质量肥胖儿童进行膳食行为、生活方式、肥胖儿童家庭聚集性调查.结果 ①石家庄市7~13岁儿童超质量率27.4%,肥胖率13.2%.儿童超质量肥胖率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肥胖家庭聚集性比例20.3%,超质量家庭聚集性比例75.3%.Ⅰ代亲属超质量率54.6%,肥胖率14.1%.Ⅱ代亲属超质量率53.1%,肥胖率13.7%.不同年龄儿童肥胖家庭聚集性比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家庭聚集性在性别、出生体质量、家庭收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石家庄市7~13岁儿童超质量和肥胖率较高.超质量肥胖儿童家庭存在集聚性而且肥胖家庭聚集性比例较高.所以需要探索对家庭成员实施整体干预的肥胖干预新模式,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和改善儿童肥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脑电超慢涨落图技术(ET)研究门诊睡眠障碍各年龄段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差异. 方法 采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对门诊各年龄段睡眠障碍共100例患者检测,分析睡眠障碍患者脑内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乙酰胆碱受体(AchR)、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强兴奋递质(Exc)、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深抑制递质(INH)与正常值的差异及其受年龄、性别的影响. 结果 0-29岁患者实测值与ET正常值进行比较,Ach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DA显著低于正常值(P<0.05).>29-39岁,Ach、Exc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GABA显著低于正常值(P<0.05).>39-49岁,AchR、5-HT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GABA、Glu显著低于正常值(P<0.05).>69岁患者5-HT显著低于正常值(P<0.05).各年龄段神经递质实测值之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各年龄段Glu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性别患者的神经递质进行比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 结论 不同年龄段的睡眠障碍患者的大脑抑制和兴奋功能是不同的,可能与不同年龄段社会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州市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和贫血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究中国城市儿童超重/肥胖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提供初步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参加2013~2014年广州市学生体质健康检查的7~14岁学龄儿童,检测身高、体重和血红蛋白指标,依据身高体重指数(BMI)把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划分为消瘦、超重、体重正常和肥胖等四组。分析学龄儿童不同营养状况下的血红蛋白及贫血的分布规律,探讨消瘦、超重和肥胖等的营养状况与血红蛋白和贫血的关系。结果广州市区的3 187名7~14岁学龄儿童参与了本次调查,其消瘦、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6.3%、10.8%和8.0%。其中,男生超重和肥胖率明显高于女生(P值均0.01)。学龄儿童贫血率为2.2%,其中男生贫血率为2.3%,女生贫血率为2.2%,贫血率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童的年龄与血红蛋白浓度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并且消瘦者发生贫血的危险性较正常体重大(OR=1.23,95%CI:1.05~1.41,P0.05)。按性别分组后,男生BMI与血红蛋白浓度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正常体重组比较,消瘦男生更易于发生贫血(OR=1.30,95%CI:1.07~1.53,P0.01)。女生中不同营养状况与贫血则未见明显相关。结论广州市7~14岁学龄儿童中消瘦男生发生贫血的危险性较大,但超重、肥胖与贫血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而女生营养状况与贫血之间未见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留守儿童家庭环境和自我和谐的状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干预依据。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 )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 )对200名农村留守儿童与200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在FES-CV评定中,除矛盾性因子外,留守儿童家庭环境中的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P<0.01);2)在SCCS评定中,留守儿童自我的灵活性因子评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P<0.01),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自我的刻板性两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0.01);3)相关分析显示,家庭环境与自我和谐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留守儿童家庭处境不佳,自我和谐性较差。改善家庭环境可有助于增强留守儿童自我和谐性,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贵屿地区3~7岁儿童血镉与红细胞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镉暴露地区儿童RBC参数的变化与血镉的关系,探讨镉对儿童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采集贵屿地区283名3~7岁儿童肘静脉血2 mL,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镉水平,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RBC相关参数。并按血镉水平分为高镉负荷组(血镉≥1μg/L)和低镉负荷组(血镉〈1μg/L)。结果:高镉负荷组3~5岁男、女童血红蛋白(Hb)低于低镉负荷组(男童:P〈0.01,女童: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也低于低镉负荷组(男女均P〈0.05),且男童MCH浓度低于同性别低镉负荷组(P〈0.01);高镉负荷组6~7岁男童MCH低于同性别低镉负荷组(P〈0.01),女童平均红细胞容积(MCV)低于同性别低镉负荷组(P〈0.05)。血镉和RBC参数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血镉水平对Hb、MCV、MCH、MCH浓度有影响(Hb:P〈0.05,MCV、MCH、MCH浓度:P〈0.01)。结论:镉暴露对儿童的造血功能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