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考察父母对子女的人格发展期望与青少年自我发展期望之间的差异,以及对父母的期望与青少年现实人格、客观人格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方法:采用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QZPS-Q)对509名中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家长对子女的人格发展期望远高于对子女人格发展现状的评价,7大维度中只有行事风格维度差异不显著,19个小因子中有18个小因子差异显著;父母对子女的人格发展期望与子女自身期望在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青少年自评的现实人格与父母对子女人格发展的期望在除善良维度外的其余6大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父母对子女人格发展有较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我价值定位与人格的关系,以及考察自我价值定位于不同领域的青少年各自所具有的人格特点.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定位量表、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QZPS-Q)对914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自我价值定位与青少年人格特质之间存在中低程度的相关;定位在能力知识领域的青少年具有高外向性、低处世态度的人格特点,定位在人际行为领域者的人格特点是高情绪性、低才干,定位在体形外表领域者的人格特点是高情绪性、低善良,定位在家庭条件领域者的人格特点是高处世态度、低善良,定位在家庭关系领域者的人格特点为高行事风格、低处世态度.结论:自我价值定位与人格是两个不同的构念,两者之间具有中低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学生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对855名中学生的人格特质进行测试。结果:①中学生行事风格、才干、人际关系人格维度呈显著性别差异;乡镇组中学生善良、情绪性人格维度呈显著性别差异;城市组中学生善良、才干人格维度有显著性别差异。②初中生善良、情绪性、处世态度人格维度性别差异显著;高中生外向性、善良、才干、情绪性人格维度性别差异显著。结论:女生在人际交往中更具亲和力、情感丰富,诚信、重感情等内在品质更突出,利益导向更低;男生情绪更稳定,更有目标。高中比初中的性别差异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QZPS-Q),对172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评,分别评估他们的人格特质和受虐待情况。结果女生的才干、善良和人际关系分数高于男生,才干79.5±11.8分和73.1±13.8分(P<0.05);善良77.6±8.8分和69.9±12.6分(P<0.001);人际关系59.2±7.6分和53.9±8.4分(P<0.01)。受虐待者的善良和行事风格分数低于未受虐待者,善良71.2±12.7分和75.5±10.4分(P<0.05);行事风格33.5±6.5分和35.4±5.5分(P<0.05)。虐待与外向性、才干、善良、人际关系和行事风格呈负相关(r=-0.151~-0.338,P<0.05),与处世态度呈正相关(r=0.174~0.196,P<0.05)。虐待对外向性、才干、善良、人际关系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78~-0.427,t=-2.023~-4.623,P<0.05),对处世态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196,t=2.661,P<0.05);性别对才干、善良、人际关系和行事风格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176~0.317,t=2.330~4.607,P<0.05)。结论小学生的人格特质存在性别差异,人格特质的形成受受虐待经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独立自我的人格解读及与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行独立自我在完整人格结构空间的解读,探讨独立自我评价性的特点。方法:591名在校大学生完成独立自我问卷、中国人人格问卷和Rosenberg自尊量表(SES),用路径分析模型分析独立自我和完整的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关系,获得对独立自我有解释力的人格特质;对独立自我和自尊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探讨独立自我的评价性特点。结果:模型修订后独立自我与完整人格结构中的处世态度、行事风格、善良之间的路径系数被保留,分别为0.52-、0.24、0.12;独立自我与自尊的相关系数为0.32,显著性水平P<0.001。结论:独立自我代表了完整人格结构上处世态度、行事风格、善良三个维度的内容;具有独立自我的个体有显著正向自我评价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家庭学校环境、人格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初、高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及家庭、学校环境和个体人格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师生关系问卷、人格五因素问卷和SCL-90对西安市四所普通中学的931名初、高中生进行综合考察。结果:①男生和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女生和高中生。②除人格的开放性外,人格五因素、师生关系和家庭功能的不同维度与心理健康各因子间相关显著。③回归分析表明,师生关系的冲突性、家庭功能的矛盾冲突维度、人格的情绪性、外向性、宜人性能显著预测心理问题。结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家庭功能、师生关系、人格可以显著的预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人格维度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人格度与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91名被试施测人格量表(QZPS)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通过回归和相关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的人格维度和小因素都至少与自我和谐量表的一个分量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灵活性、或自我刻板性)存在显著相关(r=0.11-0.64),而且行事风格、才干及淡泊与自我不和谐呈正相关(r=0.11-0.54),其它人格因素与自我不和谐负相关(r=0.11-0.58)。控制人格因素间的相关之后,进入每个预测自我和谐回归方程的人格因素分别为6-9个(β值-0.08-0.32),其中绝大多数都与相关关系一致。结论:人格维度对自我和谐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其中外向、善良和人际关系等人格维度有利于个体的自我和谐,而行事风格和才干以及淡泊因素上的高分者则既表现较高的自我不和谐,又表现较高的自我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查熟悉性和关系质量对中国人人格评价一致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人人格量表对114名大学新生室友人格特质的自评-他评的一致性进行追踪研究.结果:尽管在QZPS的许多维度上第15周时的自评-他评一致性水平要高于第2周,但是这些变化在统计上却大都不显著;在第2周时,关系质量的主效应和调节效应在所有的人格维度上都不显著;在第15周时,在善良、人际关系维度上,关系质量的主效应显著,而且关系质量对于外向性和处世态度维度的自评-他评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许多西方文献所证实的熟悉性效应在中国文化下并没有出现,但关系质量的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查基层党政干部幸福感的特点及其与人格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837名基层党政干部,采用完全本土化的基层党政干部幸福感量表和中国人人格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在自信乐观维度上男性得分显著低于女性得分;在融洽顺心、家庭幸福、自我实现、自信乐观、子女成长以及幸福感总分上,东部地区的被试得分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被试,而中、西部被试之间差异不显著;在社会安定维度上,东部地区被试得分显著高于西部地区被试;在融洽顺心维度上,科员被试的得分显著的高于处级和科级被试的得分,已婚被试得分显著高于未婚被试的得分;在事业亲情维度上,科员被试的得分显著低于科级被试的得分;在家庭幸福维度上,离异被试的得分显著低于未婚和已婚被试的得分。回归分析表明人格的处世态度、才干、外向性可以正向预测个体的幸福感水平,而行事风格则可以负向预测其幸福感水平。结论:不同性别、地区、级别和婚姻状况的基层党政干部的幸福感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人格特质可以有效预测个体的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行事风格人格维度的特征及其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职业的关系。方法:根据1672名被试在中国人人格量表的行事风格维度上的分数,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职业的被试间的差异。结果:年龄、性别和职业差异显著,男性分数低于女性,年龄越大行事风格分数越高,行政管理和教科文卫人员分数相当.工人农民分数最低,部分交互作用也显著。结论:不同职业、性别和年龄被试在行事风格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偏常的特点。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4版(PDQ+4),大五人格问卷(NEO)简版,对2227名大学本科和高职院校学生施测,分析大学生偏常人格的检出率,比较不同分组大学生的人格差异。结果:1大学生人格偏常检测的阳性率最高为回避型人格障碍(27.0%),最低是反社会人格障碍(6.1%),同时具有3种以上人格偏常比例最大(26.9%);2多种人格偏常在性别、家庭结构、家庭收入,父母亲文化中均有显著性差异;3人格偏常阳性组与非阳性组在NEO的神经质(t=-15.22,P0.01),随和性(t=2.54,P0.05)和尽责性(t=-2.44,P0.05)3个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格偏常大学生在大五特质中的神经质,随和性和尽责性维度上与人格正常大学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2.
选取四川省中基层法院法官共157人。其中,男性105人,女性52人;刑事审判法官38人,民事审判法官119人;大学本科105人,大专49人;高级法官12人,一级法官33人,二级35人,三级58人,四级以下19人。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征得受测单位及个人同意后,由研究者本人进行团体施测,当场收回。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3.
罪犯人格障碍症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格障碍症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大五人格量表(BFI)对420名罪犯进行调查,并与普通人群进行比较.结果:①罪犯人格障碍症状显著高于普通人群.②罪犯在大五人格量表中的神经质因素与12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及总分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宜人性因素与除强迫型以外的11种类型人格障碍及总分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结论:罪犯群体存在比较严重的人格异常,需要及时矫正治疗.各类人格障碍与人格五因素模型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numerous reports in personality of mood disorders, there have been few reports in regard with personality of winter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SAD). Furthermore, no reports have been published concerning summer SA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hu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personality of winter and summer SAD using Tri-dimensional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TPQ) that have been used in a variety of mental disorders. METHODS: A total of 6135 Japanese were evaluated with TPQ, the Seasonal Pattern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SPAQ) and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Winter, summer and non-SAD groups were classified by SPAQ. W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of personality trait among these three groups in consideration of gender, age and SDS score influence. RESULTS: Winter SAD demonstrated higher "Novelty Seeking" and "Harm Avoidance"; summer SAD showed higher "Harm Avoidance" than the non-SAD group. "Harm Avoidance" in both SAD groups was re-analyzed using SDS score as a covariate, and "Novelty Seeking" in winter SAD using age as a covariate. As a result, the significance of high "Novelty Seeking" and high "Harm Avoidance" in winter SAD was excluded. However, "Harm Avoidance" remaine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ummer and non-SAD. LIMITATION: SAD was diagnosed only by SPAQ and not by interview. The state-dependency of "Harm Avoidance" was not confirmed in identical patients over lapse of time.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winter SAD have high "Harm Avoidance" dependent on the depressive state that is in accordance with non-seasonal depression. Patients with summer SAD have high "Harm Avoidance" possibly independent from the depressive state.  相似文献   

15.
There is considerably less research on the treatment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than most other disorders in psychiatry such as depression, anxiety or schizophrenia. There are several published review papers on research of the treatment of these disorders. The present brief survey will deal with the treatment of syndromes for which there is some research evidence of efficacy; for the most part, it deals with the treatment of unwanted emotions and behaviors that can occur in more than one diagnostic category.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罪犯的人格障碍及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青少年罪犯的人格障碍分布情况及人格特征,探讨进行人格矫正改造的重要性.方法:采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 )对405名男性青少年犯人进行筛查,使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进行人格特征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PDO-4 筛查结果示罪犯组12型人格障碍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MMPI结果示罪犯组F、Hs、Hy、Pd、Pa、Pt、Sc、Ma等8个量表的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结论:青少年罪犯存在多种人格特征偏移正常,部分达人格障碍,需要及时矫正治疗.  相似文献   

17.
对国内罪犯人格特征研究的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综合国内关于罪犯人格特征的研究(以EPQ为测量工具)。方法:对已有的33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掩饰性各维度的综合效应量依次为0·623±0·115、0·064±0·077、0·606±0·062、-0·141±0·059。结论:与正常人相比,罪犯具有高精神质和高神经质的人格特征,而内外倾维度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犯罪案由的不同可能是内外倾维度预测失败的一个理由。  相似文献   

18.
Studies of the personality of the pathological gambler have consisted primarily of case reports and findings on the MMPI. This article presents data on a sample of 70 pathological gamblers, 70 alcoholics in treatment, and 70 medical/surgical controls on the California Personality Inventory (CPI). Gamblers and alcoholic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rom hospitalized controls on a number of scales, particularly on measures of socialization, ego control, and flexibilit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amblers and alcoholics were few, with a trend for the alcoholics to be similar to the gamblers an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other two groups. Implic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hological gambler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192名吸毒人员的人格特征及其类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 2 0年来 ,我国吸毒人群在不断扩大。据国家禁毒委统计 ,截止到 1999年底 ,我国涉及毒品的县市达到 2 0 81个 ,占全国县市总数的 72 %以上 ,而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 5 1.89万人 ,如加上未登记的隐性吸毒人员 ,实际人数可能为上述数字的数倍[1] 。近年来 ,不少学者对吸毒人员及其吸毒行为进行了一些研究。例如廖龙辉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吸毒现状 ,对吸毒行为产生的原因作了理论分析[2 ] ;尹利民应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青少年吸毒的心理原因[3 ] ;黄航等人及刘连忠等人采用心理健康量表 ,对吸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复吸心理进行了调查[4-7] …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调查罪犯群体人格障碍阳性率,探讨罪犯人群人格的特殊性。方法以PDQ-4+问卷为工具,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调查罪犯群体378人。结果罪犯人群样本的PDQ-4+总分及各项分量表均分都显著高于大学生人群和普通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2~22.59,P0.01或P0.001);各分量表得分的百分位显示在P90、P95位的得分普遍高出原量表划界分;方差分析表明反社会型、边缘型、被动攻击型、表演型及P总分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7,4.03,2.63,4.98,2.49;或P0.01),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自恋型、回避型、依赖型、被动攻击型分量表分及量表总分在罪犯曾经的职业类型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77,3.09,2.87,3.33,3.49,3.86,3.87;P0.05或P0.01);t检验表明,罪犯PDQ-4+总分及分量表分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7.23,P0.05);分层聚类分析表明,罪犯群体人格可分为3种不同类型。结论罪犯人格障碍存在高阳性率,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人格障碍测验为基础的三分类人格模型是一个有效的分类模型,有助于监狱对犯人开展分类矫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