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拉米夫定临床应用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胜生  王永忠 《肝脏》2004,9(2):77-79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征,探讨基因型与肝功能损害、病毒复制水平及其与拉米夫定疗效关系.方法 7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每天口服拉米夫定100mg治疗,并于治疗4~6周时测定不同基因型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HBV DNA,治疗48周后测定HBV DNA反跳和YMDD变异.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 PCR)法扩增HBV S基因区,以4色荧光标记PCR产物末端,在以毛细管高压电泳为核心技术的核酸序列分析仪上自动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登录的标准基因型序列相比较.结果 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基因分型示B型株感染26例(34.2%),C型株感染50例(65.8%).B和C基因型患者ALT值分别为(246.3±138.8)U和(283.7±125.6)U,(t=0.335,P>0.05),HBV DNA含量分别为107.124±101.49和107.189±101.56拷贝/ml(t=0.138, P>0.05),HBeAg阳性数分别为20例和41例(χ2=0.159,P>0.05).拉米夫定治疗4~6周后,B基因型和C基因型患者ALT、HBV-DNA(阴转)、HBV DNA(拷贝/ml)均呈良好恢复状态,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48周后,HBV DNA反跳者B基因型20例,C基因型16例(χ2=13.49,P<0.001).结论常州地区HBV DNA基因型以单一B或C型为主;不同基因型患者ALT水平、病毒复制水平以及HBeAg表达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拉米夫定对C基因型患者的疗效优于B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邓志华  王桂琴  曹燕  徐永群  王琦 《肝脏》2007,12(6):455-458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分型及其对慢性肝病的影响,为制定针对不同HBV基因型抗病毒的个体化方案提供分子病毒学依据。方法临床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314例,采用RDB法对HBV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山西地区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感染的HBV均为B和C基因型,分别占56%、26%,并存在混合感染(17%);C与B基因型患者相比,血清病毒载量高、肝脏损伤严重;混合感染的患者与单一基因型感染者相比病毒载量更高、肝损伤更严重;肝硬化患者感染的HBV主要为C基因型及B、C混合感染,且肝损害严重、病毒复制率高;肝癌患者中C基因型感染占42.19%,B、C混合感染占37.5%,B基因型感染可能与年轻患者肝癌的发生有关。结论B基因型HBV感染与C基因型及混合感染相比,病毒载量低、肝损害轻,但年轻患者应监测肝癌的发生;C基因型及混合感染的患者预后较差,肝硬化、肝癌发生率高,应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防止严重肝病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蚌埠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268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乙肝患者的病毒载量并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分析基因型与患者年龄及HBeAg的关系。结果 268份血清标本中有202株为C基因型,占75.37%(202/268),46株为B基因型,20株为B+C型;C基因型的病毒载量和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B基因型感染者的年龄相对较轻。结论 蚌埠地区的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以C型为主,B基因型次之,基因型与乙肝患者HBeAg阳性率、年龄等临床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别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TaqmanMGB探针技术对70例HCC患者和57例CHB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检测和分析。结果HCC患者中C基因型占74.29%,B基因型占24.29%%,BC基因型占5.71%。HCC患者c基因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CHB患者(P〈0.05)。HCC(40~50)岁年龄组和50岁以上年龄组患者中B基因型分别占16.67%、28.57%;C基因型分别占83.33%、68.57%,两年龄组患者B、c基因型分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HCCB、C基因型患者的血清HBeAg阳性率、HBeAb阳性率、e系统(HBeAgHBeAb)阴性率及HBVDNA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南京地区HBV相关HCC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少量为BC混合型。HCC患者的基因型与发病年龄之间无明显相关性。HCCB、C基因型患者的HBeAg表达状态以及HBVDNA复制水平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HBV DNA水平与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乙型肝炎病毒与基因,用末端标记方法对PCR产物标记并直接测序,测序结果和GenBank中登录的标准基因型序列相比较,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水平。对61例肝癌、65例慢性乙型肝炎、1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了检测。结果:136例中B基因型59例(43.4%)、C基因型77例(56.6%),随着病情加重,C基因型比例逐渐增高;不同基因型HBV感染的肝癌患者间HBV DNA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以B、C基因型为主,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型及高水平的HBV DNA感染与肝癌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湖北省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HBVDNA阳性病例276例,其中慢性无症状携带者(其中30例经病理学证实)78例,慢性乙型肝炎110例,重症肝炎32例,肝硬化30例,肝细胞癌26例,取其外周血,采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HBVDNA载量,采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测定HBV基因型。结果湖北省地区基因型主要以C型和B型为主,基因型C型的HBVDNA载量均值水平为1.2×106copies/m l,显著高于其它类型,男女性别在HBV基因型构成比中无差异。混合型及基因型C与较严重的肝脏疾病有关,更易发生重症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结论湖北省地区基因型主要以C型和B型为主,基因型C的HBVDNA载量均值水平显著高于其它类型,混合型及基因型C与较严重的肝脏疾病有关,湖北省地区存在基因型共同感染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布特征,探讨其基因型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和酶联显色技术,对该地区1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166例患者中C基因型115例(115/131),分型率为87.79%;D基因型16例(16/131),分型率为12.21%。未发现A、B、E和F基因型。结论山东地区HBV基因型为C型和D型,优势基因型为C型。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乙型肝炎病毒(HBV)现已分为A~H8个基因型。应用HBV基因分型,研究其不同的临床特点,对HBV的防治、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实用意义。我们对170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进行HBV基因检测,分析其临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链反应基因分型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前应用基因序列测定法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虽然结果可靠,但操作较复杂,且费用较高,不适用于大规模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旨在建立一种简便的HBV基因分型法,即基因型特异引物PCR法,并用此法对2001年北京地坛医院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亚型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调查中国广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主要是基因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以及序列测定法,对广东地区417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进行研究.结果广东地区流行的HBV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其中B型为Ba亚型,未发现Bj亚型的存在.C亚型有C1和C2两个亚型,其中C1占63%,C2占37%.结论广东地区流行的HBV基因型以Ba和C1亚型为主,C2亚型较少,Bj亚型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11.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西藏拉萨地区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西藏拉萨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与特点.方法:采集92份西藏拉萨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参照GenBank中HBV DNA序列设计寡核苷酸探针并制备HBV基因分型芯片,利用套式PCR扩增HBV S基因部分片段,结合基因芯片、DNA测序和BioEdit软件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其与乙肝标志物、DNA含量、性别和民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92例血清标本中,套式PCR检测73例HBV DNA阳性可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其中B型13例(17.8%),C型18例(24.7%),D型39例(53.4%)和B/D混合基因型3例(4.1%).统计学分析3种基因型分布在不同乙肝标志物阳性、不同DNA含量和不同性别之间无差异,但与民族存在统计学差异(x~2=7.179,P<0.05).B型以汉族为主(9/13),而C、D型以藏族为主(12/18、28/39).将基因芯片分型的B、C、D型和B/D混合型进行DNA序列分析,表明两种分型方法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PCR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可用于HBV基因分型.西藏拉萨地区HBV基因型包括B、C、D和B/D混合型,其中以D型为主.  相似文献   

12.
兰州地区乙肝病毒基因亚型的感染情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调查兰州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情况及其和性别,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对88例兰州地区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及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炎后肝硬化(HLC)的HBV DNA进行基因分型,并用酶免疫法(EIA)测其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兰州地区基因型C型67.0%,B型12.5%,B,C混合型18.2%,其他型2.3%,男、女性感染HBV DNA构成比存在差异,HBeAg阳性率C型较B型高,结论:兰州地区的基因型以C型为主,乙肝病毒基因亚型易感性可能存在性别差异,不同基因亚型感染可形成不同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我们研究了阿德福韦酯耐药与HBV基因型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前评估以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感染病科2008年2月-2009年2月住院及门诊病历资料完整的8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入选标准:(1)HBV DNA≥105IU/ml;(2)ALT≥2×正常值上限;(3)首次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治疗且年龄≥18岁.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或合并肝癌、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及肾功能异常者;(2)近6个月使用过免疫抑制剂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相似文献   

14.
丙型、乙型肝炎混合感染者病毒基因型与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丙型、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的基因型特点及临床特征。采用ELISA法进行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 ,采用PCR -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法进行HBV -DNA定量及HCV -RNA基因分型检测。丙型、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者HCV -RNA及HBV -DNA阳性率 (72 5 1%和 30 4 1% )分别低于丙型、乙型肝炎病毒单独感染者 (85 4 2 %和 6 0 72 % ) ,Ⅰ / 1a型和Ⅲ / 2a型HCV与HBV混合感染较同类基因型HCV单独感染明显增加 ,Ⅱ / 1b型丙型肝炎病毒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最高 ,白蛋白和胆碱酯酶水平最低 ,尽管HCV、HBV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可能更为严重 ,但在病毒学上两者的确存在着相互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家族聚集性HBV感染患者基因型特征与病毒载量及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随机采集临床确诊家族聚集性的慢性HBV表面抗原携带者(ASC)35例和轻型CHB患者65例。分别进行HBV基因分型、HBV DNA载量、肝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HBV基因型显示:B型7例,HBV DNA主要为低载量(57.14%),病理损害程度较轻。BC混合型11例,HBV DNA以低、中载量为主(45.45%、36.36%),病理损害多为轻至中度≤G2 10例(90.91%),≤S2 9例(81.82%)。C型82例,其中ASC 29例,HBV DNA以高载量为主(72.41%),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100%);CHB 53例,HBV DNA主要为中、高载量(39.62%,49.06%),病理损害≥G2者38例(71.70%),≥S2者25例(47.17%)。结论天津地区家族聚集性ASC和CHB以基因C型为主、病毒载量高、肝组织病理损伤较严重,为乙型肝炎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家族聚集性ASC不仅存在HBV病毒高载量,而且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脏病理损伤,临床可视肝组织病理结果酌情抗病毒治疗;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ASC和CHB患者治疗前的常规检测手段,为规范CHB的抗病毒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感染不同基因型HBV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存在状况及其分布特征,以了解HBV感染与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技术对重庆地区252例HBV感染者血清进行HBV基因分型,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或免疫斑点法检测其血清中的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核糖核蛋白抗体、抗Sm、抗SS-A抗体、抗SS-B抗体、scl-70、抗Jo-1抗体等自身抗体.将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细胞癌组3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分别就自身抗体分布、性别及年龄等多种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3组间两两比较P值d校正为0.05/3=0.0176.结果 252例患者血清中检出基因B型170例(67.46%)、C型82例(32.54%),未发现A、D、E、F、G、H基因型存在;其血清中检出多种自身抗体,总检出率为76.98%,与正常对照组(1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0,P<0.05); 170例B基因型患者血清中131例(77.06%)检出自身抗体,82例C型患者血清中63例(76.83%)检出自身抗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HBV感染者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以B型居多;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率较高,检出率与病程、年龄相关,而与性别、病毒基因的类型等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17.
18.
AIM: To confirm the presence of recombination, fulllength hepatitis B virus (HBV) from chronic patients was sequenced and analyzed. METHODS: Full-length HBV genomes from 12 patients were amplified and sequenced in an automated sequencer. Phylogenetic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full-length, Core and preS2/Surface regions using MEGA software. SimPIot Boot Scanning and amino acid sequence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for confirmation of recombination. RESULTS: Eight patients were infected with genotype D strain; one patient with genotype A and three patients had genotype A and D recombination; two of them had cirrhosis and one ha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core and preS2/surface regions separately showed evidence of genotype A and D recombination. The breakpoints of recombination were found to be at the start of preS2 and at the endof surface coding regions. CONCLUSION: We identified and characterized recombinant A and D genotype HBV in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positiv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