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应用S-P法检测Survivin及Fas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和正常膀胱黏膜表达及其临床意义。Survivin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初发和复发显著相关,与临床病理分期、肿瘤数目无关;Fas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数目、初发复发相关,与临床分期无关。Survivin表达与Fas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易正金  吴小侯 《重庆医学》2004,33(7):1018-1019
目的研究凋亡制基因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膀胱黏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 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1.1%,而正常膀胱黏膜中Survivin表达均为阴性;按病理分级阳性表达率为Ⅰ级52.6%,Ⅱ级75%,Ⅲ级90%,按病理分期为T1期55.6%,T2~T4期81.6%;获得随访的12例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肿瘤7例复发(58.3%),表达阴性11例复发3例(27.3%);Survivin蛋白表达与膀胱癌分级、分期和临床复发有关.结论 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异常表达,其异常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有关,是临床判断膀胱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urvivin、PCNA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Survivin、PCNA的表达。结果(1)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PC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2)随着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Survivin、PC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与PCNA的表达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Survivin、PCNA的阳性表达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Caspase-3和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卫东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4):1339-1340
目的 探讨Caspase-3和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50例,10例正常膀胱黏膜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Caspase-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呈低表达;Caspase-3的表达与病理分期无关,与临床分期和是否复发有关.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呈高表达;Survivin的表达与病理分期无关,与临床分期和是否复发有关.Caspase-3的表达和Surviv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601,P<0.05).结论 Caspase-3的低表达和Survivin的高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存活素(Surviv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77例原发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粘膜SURVIVIN、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10例正常膀胱粘膜SURVIVIN、MMP-2均呈阴性表达。7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及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7%、57.1%。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相关;MMP-2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相关。结论:SURVIVIN、M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监测膀胱癌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urvivin表达和DNA倍体分析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流式细胞术对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Survivin蛋白检测和DNA倍体分析。结果(1)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和DNA异倍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2)随着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Survivin阳性表达率和DNA异倍体率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和DNA异倍体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Survivin阳性表达率和DNA异倍体率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HIF-1 α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复发的关系.结果 12例正常膀胱组织未发现HIF-1α阳性表达,5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有30例HIF-1 α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占52.63%.其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无关,但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及复发明显相关.结论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HIF-1α的表达均明显上调,HIF-1α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的侵袭等生物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HIF-1α可能可以用于临床监控膀胱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卢冠军  杨晓波  陈福宝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5):436-438,F0003
目的探讨存活素(Survivin)、环氧化酶-2(COX-2)和肿瘤增殖活性指数(Ki-67)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分别研究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中Survivin、COX-2和Ki-67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Survivin、COX-2和Ki-67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与正常膀胱黏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间Survivin、COX-2和Ki-67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COX-2和Ki-67的高表达或两者共同高表达均提示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不良,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4s和MUC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8例正常膀胱黏膜CD44s和MUC2的表达。结果CD44s在正常膀胱黏膜及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阳性表达是22例(42.3%),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显著相关,而与肿瘤的复发,数量无明显相关性,且分型表达与病理分级相关。MUC2在正常膀胱黏膜无表达,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是23例(44.2%)。且在不同病理分级,TNM分期,肿瘤复发,肿瘤数量之间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BTCC组织中CD44s和MUC2有相关性,CD44s可作为判断膀胱移性细胞癌分级,分期的一个参考指标,联合MUC2蛋白检测可以可提高判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上皮型钙黏蛋白(CDH1)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及两者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的方法测定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HIF-1α与CDH1的表达.结果HIF-1 α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病理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之间之间明显相关(分别P<0.05、P<0.05、P<0.05),CDH1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病理分化程度和浸润性之间明显相关(分别P<0.01、P<0.05、P<0.01),HIF-1 α与CDH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600,P<0.01).结论HIF-1α与CDH1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预后,HIF-1α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DH1的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甘肃省武威市食管癌组织中生物代谢酶Ⅰ相酶细胞色素(CYPIA1)和Ⅱ相酶谷胱甘肽转硫酶MI(GSTM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I(GSTT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multiplex—PCR方法检测216例正常对照f血液)和189例食管癌组织中代谢酶基因CYPIA1和GSTM1、GSTT1的多态性。结果食管癌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中:CYP1A1基因Msp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的频率分别为74.1%和6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分别占58.7%和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基因型可能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增高有关(OR1.956);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分别占51.9%和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基因未明显增加对食管癌的易感性(OR1.169);GSTM1、GSTT1联合缺失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38.6%和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携带CYPIA1MspⅠ多态突变基因型与GSTM1、GSTT1缺失基因型的个体患食管癌的风险增加(OR2.385,95%CI1.094-3.495)。结论单独的CYP1A1MspI多态突变基因型或者GSTT1缺失基因型与食管癌的易感性不相关;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及其与GSTT1缺失基因型、CYP1A1MspⅠ多态突变基因型同时存在可增加个体患食管癌的风险,提示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可能为食管癌发病的易感因素之一,且与其他缺陷基因型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组织中Tiam1、Fascin-1及HSPB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轶  刘莉  蒋会勇  丁彦青 《广东医学》2008,29(2):230-23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Tiam1,Fascin-1及HSPB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作含100例结直肠癌组织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Tiam1,Fascin-1及HSPB1的表达。结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后,形态可观测率为96%,并且背景清晰,对比鲜明。Tiam1表达阳性率为74%,Fascin-1表达阳性率为51%,HSPB1表达阳性率为68%,显著高于非肿瘤组织。Tiam1,Fascin-1及HSPB1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显著相关,伴发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Tiam1,Fascin-1及HSPB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者。通过相关性统计学分析,发现Tiam1与Fascin-1表达呈正相关(r=0.678,P<0.01),Tiam1与HSPB1表达呈正相关(r=0.650,P<0.01)。结论Tiam1,Fascin-1及HSPB1均与结直肠癌转移有关,Fascin-1和HSPB1的高表达可能与Tiam1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5(RGS5)和ATP1B1基因功能区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及变异位点间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择启动子、外显子和3'UTR区符合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国北京汉族人群中>5%、R2 ≥0.80的SNP.对9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进行SNP位点的基因分型,以性别和年龄与EH组匹配的894名血压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并采用MDR软件分析各位点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最终3个标签SNP入选.EH组与对照组SNP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2个基因SNP位点组成的单倍型,在EH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2个或3个位点模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个标签SNP与EH无明显相关性,并且可能不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肺癌患者CYP1A1和GSTM1基因多态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与支气管肺癌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方法和PCR-RFLP技术,对98例肺癌患者和136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对照组和肺癌组CYP1A1 m1、GSTM1缺陷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8%和43%、44%和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1A1(w1/m1、CYP1A1(m1/m1、GSTM1(缺陷型)基因型患肺癌的危险度分别升高3.18倍、2.72倍和2.16倍(P均<0.05).GSTM1(缺陷型)和CYP1A1(w1/m1或CYP1A1(m1/m1基因型携带者患肺癌的危险度为5.62倍(P<0.01.吸烟使GSTM1缺陷型携带者和CYP1A1 m1携带者肺癌的患病危险度较单一基因作用危险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CYP1A1 m1和GSTM1缺陷型基因均是肺癌的危险因素,2者存在交互作用,且均与吸烟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SMAR1和CYCLIND1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SMAR1和CYCLIND1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大肠癌旁正常组织30例为对照,免疫组化检测128例大肠癌组织SMAR1、CYCLIND1蛋白的表达,分析SMAR1、CYCLIND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大肠癌预后的影响。结果 SMAR1、CYCLIND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5%vs76.6%和61.7%vs1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SMAR1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类型相关(P0.05);SMAR1蛋白表达与CYCLIND1的表达呈负相关(r=-0.75,P0.05);SMAR1蛋白低表达、CYCLIND1蛋白高表达的大肠癌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SMAR1、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并对大肠癌的预后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蛋白在胃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0例胃正常组织和82例胃癌组织中MTA1和KISS-1的表达。结果:MTA1与KISS-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44%和40.24%,在正常胃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和90.00%;MTA1蛋白高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隔转移的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SS-1蛋白低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隔转移的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MTA1与KISS-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γs=-0.364,P<0.01)。结论:MTA1蛋白水平高表达和KISS-1蛋白水平低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胃癌患者转移、复发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有望成为胃癌基因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nmt1和Caveolin-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84例结直肠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Dnmt1、Caveol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Dnmt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72.6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5.00%)(P<0.05);Caveolin-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32.14%)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表达率(75.00%)(P<0.05);二者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Dukes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组间差异性有显著性意义(P<0.05);Dnmt1和Caveolin-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304,P=0.000)。结论 Dnmt1和Caveolin-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目前LCRG1基因转录调控机制不清,现拟研究Sp1和Egr-1对人LCRG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调节. 方法:利用MatInspector软件分析LCRG1基因启动子区域内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Sp1、wtEgr-1、mtEgr-1真核表达质粒与LCRG1启动子重组质粒的共转染实验,分析其对LCRG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结果:生物信息学提示LCRG1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Sp1和Egr-1等位点,外源性突变型转录因子Egr-1能上调LCRG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结论:突变型转录因子Egr-1可能参与该基因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20.
鼻息肉中MCP-1、ICAM-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息肉及正常鼻粘膜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其与鼻息肉发生的关系。方法对21例鼻息肉患者和15例非鼻息肉患者(对照组)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鼻息肉和正常下鼻甲组织中MCP-1、ICAM-1的表达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鼻息肉组MCP-1、ICAM-1的积分光密度(IOD)分别为167.16±29.05、156.26±21.89,与对照组59.32±31.59、62.47±28.67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息肉组MCP-1、ICAM-1免疫阳性细胞数及着色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显著增加。结论MCP—1、ICAM-1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关系密切,在鼻息肉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