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磁共振常规和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检查技术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1.5T磁共振机对35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MS病例进行T1WI、T2WI扫描检查及DWI检查;并将3种序列所见进行比较。结果1.T2WI像共发现病灶455个,T1WI发现病灶378个,DWI检见病灶295个;2.T1WI所显示病灶的信号多为低或略低信号,T2WI的病灶显示为高信号,DWI在急性期病灶显示为略高信号,在慢性期可显为等信号或低信号。结论常规磁共振的MS病灶阳性检出率T2WI优于T1WI;DWI可以明确评定MS病灶是否为急性期,是诊断MS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结节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周口市中医院10例结节性硬化病例的临床和MRI影像资料。结果 9例室管膜下散在多发性结节,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像呈稍高信号或低信号(含钙化部分呈低信号),增强后扫描结节轻中度强化。1例见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内散发结节,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结节性硬化的MRI表现具一定特征性,对早期诊断、减少误诊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67例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磁共振影像学(MRI)诊断价值.方法 对67例确诊MS病人的MR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S病人MRI异常率高达95.5%,多发病灶多见,好发部位依次为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颈髓、基底节、胸髓和小脑及胼胝体;脑部病灶多呈低、稍低或等T1高或稍高T2信号的卵圆状或圆状,斑块直径约数mm~数cm,部分病灶可见"直角脱鞘征"、"核心和晕环"征、"黑洞"影或"白质变脏征"等特征性改变;脊髓病灶多为髓内散在的长或等长TI、长T2斑块,位于脊髓后外侧多见,其长度一般小于2个椎体的长度,面积小于脊髓横截面的1/2.急性期部分脊髓MS病灶出现脊髓肿胀和脊髓中央管一时性扩张,慢性期髓内可保留长T1长T2信号,脊髓萎缩;增强MRI可较好地用于显示活动性病灶.结论 MS病变具有多种MRI表现,部分呈特征性表现,MRI检查是检测MS病灶最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深入认识中枢神经细胞瘤MRI表现,以提高其MRI诊断率。方法分析56例均经手术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病例。结果中枢神经细胞瘤起源于侧脑室前壁或室间孔区域,向脑室内生长属脑室前部肿瘤,肿瘤大多数较巨大、可突入三脑室或对侧脑室;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可有囊变、坏死及钙化。肿瘤呈轻、中度强化,强化不均一。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有特定的发病部位和较特征性影像学表现,MRI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脑与脊髓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临床确诊MS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MS病灶颅内好发部位为侧脑室周围(50.2%),半卵圆中心(24.7%),胼胝体(11.2%),脑干(8.5%),小脑(5.2%)。脊髓为颈胸段,双侧脑室旁病灶为多发大小形态不同的长T1、长T2信号影与侧脑室壁垂直,脊髓病灶为纵行长T1、长T2及等T1、长T2信号影。结论 MS的MRI特点主要为脑和脊髓白质多发大小形态不同病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多发性硬化与髓内其它疾病的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被误诊为其它疾病的脊髓多发性硬化病例的临床及MRI特点.结果7例病例在MRI表现为矢状位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呈长条状或跳跃性斑片状,长度小于3个椎体节段,T2WI轴位为不规则斑片状高信号,多在脊髓背侧白质内.结论通过MRI检查,结合临床病史,可将脊髓多发性硬化与髓内肿瘤及血管性病变、急性脊髓炎等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低场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MRI检查,SE序列,常规T1WI、T2WI及多方位成像,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多发肌瘤,10例单发肌瘤,MRI共检出82个病灶,所有病灶在T1WI上表现为等或低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低或混杂信号。其中46例经手术治疗。结论低场MRI对子宫肌瘤在观察大小、形态、位置与子宫腔的关系和肌瘤在定性方面上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B超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MRI在脊柱血管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7~2012年诊断的20例VH患者资料,利用磁共振成像设备对患者进行常规TSE序列T1WI、T2WI及T2WI压脂的横断面、矢状面扫描。其中14例行矢状位、轴位T1WI压脂增强扫描。结果病程3周~36个月,平均(8.7±2.6)个月。所有患者均有临床症状,6例表现为局部疼痛,余14例出现局部疼痛伴下肢乏力,呈进行性加重。共检出胸椎受累6例(30%)、腰椎9例(45%)、颈椎5例(25%),其中多发性4例(20%),病灶达27个。17例可见椎旁软组织肿块,17例可见椎管内硬膜外软组织肿块,神经根受压12例,脊髓受压17例。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等信号5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7例,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5例,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2例,T1WI高低混杂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1例。14例患者做MRI增强后,9例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2例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轻度均匀强化,1例轻度不均匀强化。结论 MRI在推测VH组织学类型、评价其活动性或潜在的侵袭性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赵亮 《河北医药》2012,34(3):378-380
目的 研究侧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表现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脑膜瘤MRI表现.结果 6例脑膜瘤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MRI多表现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信号较均匀,部分肿瘤内可见钙化(2/6);周边脑组织可见不同程度的水肿.增强扫描大多数呈明显均匀强化;其中5例位于侧脑室三角区.结论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对冲性挫裂伤的低场MRI诊断价值。方法 本文收集临床确诊的脑对冲性挫裂伤104例,均行常规MRI检查,对低场MRI表现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 104例脑对冲性挫裂伤低场MRI征象T1WI呈等信号(病灶<2cm)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出血灶T1WI呈高信号,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结论 MRI是脑对冲性挫裂伤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T2WI尤为重要,能对脑对冲性挫裂伤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13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脏FNH的CT和MR表现,研究其影像的诊断价值。结果 13例FNH的CT和MR中7例表现较为典型,CT平扫等密度,T1WI为等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部分病灶可见中央区低密度瘢痕,增强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常见明显强化,延时期多为等密度,瘢痕可稍有强化;术前作出正确诊断。6例FNH表现不典型,CT低密度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无瘢痕和轻度强化;术前3例诊断为恶性肿瘤,3例诊断为血管瘤。结论 FNH的CT和MR表现在术前进行综合分析,多数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磁敏感成像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T1WI高信号机制.方法:对49例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患儿行MRJ检查,病例均行轴位T1WI、T2WI、DWI及SWI扫描,观察SWI上的所见并和常规MR图像对照.结果:在T1WI上的异常所见多为位于皮层及其皮层下白质片状高信号,共计46个病灶,其次是沿侧脑室壁、侧脑室三角部的脑深部白质的小斑点状、条状高信号,达39个病灶,基底节及丘脑对称性T1W高信号病灶14个,上述病灶在SWI上为中等信号,与周围组织信号无明显差异.结论:SWI成像提示出血并不是造成HIE脑实质T1WI高信号的主要原因.T1W高信号的产生主要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DWI在儿童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的MR表现,分析病变部位、大小、在常规MRI序列及DWI序列上的信号强度及其与发病时间的关系.结果 病变主要呈长T1长T2信号,病变主要累及大脑皮层及基底节、丘脑.36例病例中有18例DWI显示病变范围及信号强化对比优于T2WI序列,平均发病时间约8.2天;有14例T2WI序列显示优于DWI序列,发病时间约12.6天;有4例病变在DWI及T2WI序列上显示大致相仿,发病时间约7.8天.结论 常规MRI及DWI对其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显示优势各不相同,两种检查技术互补有利于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7例经临床证实的结节性硬化综合征的cT和MRI资料,分析病变影像学表现。结果CT和MRI显示本组27例(100%)患者存在室管膜下结节,MRI显示26例(90%)患者存在皮层及皮层下结节,表现为脑实质内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4例见室管膜下星形细胞瘤,4例合并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合并肺部血管淋巴管腺肌瘤病.1例合并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结节性硬化综合征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CT显示室管膜下钙化灶敏感.对结节性硬化的诊断有特征性,MRI对非钙化性病灶敏感,能发现更多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Balo病同心圆硬化的MR I表现、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方法总结回顾5例Balo病同心圆硬化的MR I表现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MR I上均表现为脑实质多发病灶,病变主要累及双侧大脑白质,3例呈典型同心圆性改变,T1加权像上呈等、低信号交替环,T2加权像上呈高、更高信号交替环;增强扫描等信号环强化。结论Balo病临床表现多样。MR I表现具有特征性同心圆性改变,是目前Balo病生前最可靠的诊断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RI多序列成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腕部MRI多序列成像,包括冠状位SE T1WI、GE T1WI、GE STIR,轴位TSE T2WI、矢状位 SE T1WI.30例注射GD-DTPA后行SE T1WI、GE T1WI增强扫描.结果 80例患者中,76例显示腕关节有不同程度的滑膜炎,增生滑膜和血管翳在GE T1WI及增强后图像上显示尤为明显.55例骨髓水肿,在T1WI呈低信号,增强后轻度强化,GE STIR上呈斑片状高信号.56例骨侵蚀,表现为关节面边缘不规则小的缺损,T1WI为低信号,STIR为高信号,而GE T1WI稍高信号,强化较SE T1WI明显.58 例关节积液.70例肌腱炎,表现为腱鞘积液、腱鞘增厚、T2WI信号增高,增强扫描后有强化.结论 MRI多序列成像能够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对其诊断有高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3.0 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子宫肌瘤高聚焦超声(HIFU)早期疗效评价.方法 33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单发肌瘤20例,多发肌瘤13例,共59个,患者平均年龄(34.3±8.7)岁,所有患者均于HIFU术前及术后1 d行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观察并定量测定肌瘤、肌壁HIFU术前、后T2压脂、T2WI、T1WI平扫及增强扫描信号值,并计算肌瘤最大消融区面积,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59个肌瘤于HIFU术后在T1WI增强扫描序列均出现无强化的消融区,平均消融率达70.9%.MRI增强扫描消融区T1信号值与术前比较明显减低(P<0.01).术后消融区在T1平扫像上呈不同程度高信号,T2像上消融区范围显示不明确,但T2信号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MRI平扫所见术后T1信号增高区1.0 cm)肌壁T2压脂信号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3.0 TMRI增强扫描可以直观、准确的显示肌瘤消融区,T1术后高信号区可以显示肌瘤HIUF术后坏死区,可以评价消融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海绵状血管瘤常规MRI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的影像学表现,并探讨SWI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海绵状血管瘤的常规MRI及SWI影像资料,记录常规MRI T2WI、T1WI及SWI检出病灶数并测量最大病灶的大小。结果 18例海绵状血管瘤,T2WI检出病灶共25个,T1WI检出病灶共21个,SWI检出病灶共47个。T2WI和T1WI呈"爆米花"样高、低混杂信号,周围绕以低信号环或高信号环;SWI表现为明显低信号。SWI测得的病灶范围较T2WI、T1WI测得的范围大,且微小病灶显示多。但SWI测得的病灶大小与T2WI、T1WI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敏感成像对海绵窦血管瘤的显示优于T1WI、T2WI成像。结合常规磁共振成像及SWI,可更好地显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病变范围及微小病灶。  相似文献   

19.
朱永霞 《淮海医药》2003,21(3):192-193
目的 探讨 RM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 14例 MRI表现。结果 本组病例 10例肿瘤形态不规则 ,边缘呈放射状 ;2例呈囊状改变 ;1例肿瘤很小 ,直径约 0 .3cm,表现为增粗乳管内的充盈缺损 ;1例无明确肿块影但可见皮肤增厚乳头凹陷 ,Cooper韧带增粗 ,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块病灶在 T1 WI呈略低信号 ,在脂肪抑制 T2 WI呈不均匀高信号 ,注射 Gd- DTPA后 ,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MRI可清晰的显示乳腺癌病变 ,是诊断乳腺癌的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对颅内T1WI高信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NT101.0T磁共振扫描仪,对32例患者颅内T1WI高信号病变进行MR动态增强减影扫描处理,然后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单纯出血13例,动态增强减影后MRI表现为,原有高信号消失,或仅为周边线状高信号;脑血管畸形AVM7例,MRI表现为散在血管畸形之间的斑片状高信号;胶质瘤伴出血8例,MRI表现为肿瘤实质部分增强的高信号更为明显。垂体瘤伴出血4例,MRI表现为肿瘤实质部分增强的高信号显示清楚。结论MR动态增强减影技术为颅内T1WI高信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