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16例角膜内皮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角膜内皮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始3年来我院收治的16例角膜内皮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具体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 部分患者有病毒性角膜炎病史及其它诱因,所有患者均具有角膜内皮损害的典型症状,经抗病毒药物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后疗效满意.结论 角膜内皮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还缺乏针对性的检查手段;临床诊断后,应用抗病毒药物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单疱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疱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尤其是激素类药物的应用方法.方法 临床收集22例单疱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患者分为盘状型、弥漫型和线状型,明确诊断后应用抗病毒制剂和高浓度激素治疗,部分重症的弥漫型和全部线状型的患者全身给予抗病毒药和激素药物,观察视力和角膜后KP消退的时间.结果 应用上述方法治疗后盘状型、弥漫型和线状型视力恢复时间分别为:(10.17±2.44)d, (16.50±3.16)d, (27.00±4.24)d,KP消退的时间为(15.17±2.55)d, (23.25±4.20)d, (37.50±4.95)d.结论 局部足量的抗病毒制剂和激素治疗单疱病毒角膜内皮炎是非常有效的;单疱病毒线状角膜内皮炎是最严重的类型,需要给予全身的抗病毒和激素类药物,应用时间要长于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3.
陈丽娟  苗林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6):1078-1079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收集白内障术后确诊为角膜内皮炎患者11例,采用皮质类固醇和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治愈,随访6mo,无1例复发。结论: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炎的病因可能和自身免疫或病毒感染有关,可联合使用皮质类固醇及抗病毒药物获得治愈。明确诊断和及早治疗是防治关键。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角膜内皮炎诱因多样,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临床表现多样,目前无统一分类,辅助诊断技术不断提高,环媒恒温扩增法、各种PCR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在临床上还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病史来诊断,其治疗临床上主要以抗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为主,耐药病毒株越来越多,复发率高,迫切需要研究新药及新的治疗方法,基因工程药物比如疫苗、解旋-引物酶抑制剂、趋化因子受体等实验研究为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治疗带来希望。本文旨在对目前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血清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眼科手术后初发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在刑州市妇幼保健院眼科就诊的手术后初发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9例(9只眼),分析发病原因、病史及治疗过程。结果6只眼上皮型者治疗1-2周,症状明显减轻;角膜上皮修复,仅留有云翳,不影响视力;3例角膜基质型经过2周左右治疗,角膜恢复透明,视力恢复。结论眼科手术后的初发单疱病毒角膜炎,及早发现,自体血清联合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药源性的角膜损伤,促进角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部联合全身应用抗病毒及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角膜内皮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9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眼科诊断为角膜内皮炎并接受住院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研究中的角膜内皮炎患者23例(23只眼),盘状型角膜内皮炎15例,弥漫型角膜内皮炎8例,均达到治愈标准,平均治愈时间为(8.6±5.4)d。盘状型和弥漫型两组角膜内皮炎治愈时间分别为(8.3±4.5)d和(9.1±6.2)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后除1例黄斑变性、2例白内障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2,0.4和0.5外,其余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0.8。结论局部联合全身应用抗病毒及激素药物可以有效、快速治愈角膜内皮炎,获得良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7.
角膜内皮炎6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贡亦清  许博 《眼科》2011,20(3):186-188
目的 探讨局部抗病毒及激素药物治疗对不同类型角膜内皮炎的疗效.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2008年1月到2010年6月间收治的角膜内皮炎患者60例.方法 60例角膜内皮炎患者包括盘状型、弥漫型和线状型,随机分为局部药物治疗组和局部联合全身药物治疗组,局部药物治疗组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妥布霉素...  相似文献   

8.
左旋咪唑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娜  赵勇 《眼科新进展》2001,21(5):354-354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常见的感染性角膜病 ,易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 ,往往造成斑翳而严重危害视力。我们自 1993年以来 ,采用左旋咪唑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3年 8月~ 1996年 8月我们应用左旋咪唑联合抗病毒药物 ,对门诊及住院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 35例 37眼进行治疗 ,其中男 8例 8眼 ,女 2 7例 2 9眼 ,年龄 4~ 6 7岁。初发者 13例 ,复发者 2 2例 ,其中复发 3次以上者 5例。浅层型 14例 15眼 (病变在上皮 ,可达前弹力层 ) ;深层型 2 1例 2 2眼 (盘状角膜炎并发角膜溃疡…  相似文献   

9.
角膜内皮炎合并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炎合并青光眼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来我院收治的19例(20只眼)角膜内皮炎合并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表现、具体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有角膜内皮损害的典型症状,伴有眼压升高、视野缺损,经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药物联合前房穿刺术或小梁切除治疗后,随访8个月至1.5年,药物治疗有5只眼复发(45.45%),视力提高5只眼(45.46%),角膜透明3只眼(18.18%);前房穿刺术1只眼复发(25.00%),视力提高2只眼(50.00%),角膜透明2只眼(50.00%);小梁切除术者无复发,视力提高3只眼(60.00%),角膜透明4只眼(80.00%)。所有患者均能较好的控制眼压,症状改善,晚期复发率低。结论角膜内皮炎的诊断目前缺乏针对性的检查手段,主要为药物治疗;如合并青光眼,应用抗病毒药物及糖皮质激素药物联合前房穿刺术或小梁切除术治疗,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角膜内皮炎是导致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的常见病因, 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易导致误诊和漏诊。本文以《中国病毒性角膜内皮炎诊疗专家共识(2023年)》为基础, 对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分类、临床特征、影像学诊断、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诊断要点、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