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是人生进入衰老过程的起点。这一时期如果调整不好会给个体带来诸多麻烦。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合理对待仍能焕发出青春活力,因而又称为第二青春期。因此对更年期的心理健康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更年期常见心理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邹晓波  林桂梅  金宇 《新医学》2000,31(4):243-244
1 引言 人的一生中,从生育能力与性活动正常的时期,经过一段生育能力和性活动逐渐减弱到完全停止的过程,进入老年期,这一过程称之为更年期.在女性,更年期中有一个特殊的症候是绝经.在绝经前后又各有一段特定的历程,分别称为绝经前期和绝经后期.更年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更年期是指女性45岁至55岁左右,男性在50岁至60岁左右.更年期是一生中继青春期后的又一生理转折期,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心理、生理各方面不稳定因素的干扰,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此时出现的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情绪障碍为主的症状群称更年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程锡华 《中国临床护理》2012,4(2):163-163,165
<正>更年期是妇女从中年进入老年的过渡阶段,如果自身调节较差,可引起多种多样的症状及疾病。由于内分泌失调而出现子宫肌瘤、宫颈癌、乳腺癌等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的更年期妇女,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我院妇产科于2009年9月一2010年9月收治53例更年期手术患者,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儿童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是儿童健康工作者所广泛关注的课题。对医护工作者来说,对住院儿童及其家长的心理状况、家庭和社会背景的认知、理解、干预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在2007年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儿科护理大会相关报告的基础上,从儿童个体、家庭以及社会等方面对儿童心理及其影响因素展开讨论,希望国内同行能共同关注该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老龄化进程呈加快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也发生较大的变化,表现为情绪波动、易激动、烦恼、焦虑和多愁善感等[1],这些情绪变化对老年人的身心危害极大。本院老干部科针对接待的老干部疗养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老年人的心理特点1.1存在失落感老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是身体和心理极易出现问题的时期。老年人退休前工作稳定,生活规律,而  相似文献   

6.
综述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文献,分析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干预对策,以达到促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给患者以关怀、支持与帮助,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如疏导、鼓励、启发等心理支持疗法。结果通过心理护理解决了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高自信心和治疗效果。结论心理护理能提高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对疾病的适应能力,从而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对改善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及焦虑症的效果。方法将66例更年期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33)和对照组(n=33),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口服雌激素和抗焦虑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每周给予心理治疗及健康教育,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4.80%,高于对照组6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4,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周、4周、8周焦虑程度得分干预组分别为(55.9±4.03),(49.5±6.73),(40.5±5.29)分,均低于对照组(60.5±7.41),(54.5±5.24),(48.2±4.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9,2.08,2.78;P〈0.05或P〈0.01)。结论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能减轻更年期妇女的焦虑症状,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34  
目的 冠心病属心身疾病,其发生发展和转归都受着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内。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以及实施心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6例,分为心理干预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进行比较研究,心理学量表采用SCL-90。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是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和焦虑。经心理干预后A组的临床效果较B组明显,SCI-90各因子分A组也较B组下降明显,其中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和焦虑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 冠心病属心身疾病,发病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对其治疗必须加以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上世纪100年间世界死亡人数最多的十大自然灾害中,发生在我国的就占了四起~([1])。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新疆暴风雪等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不仅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对人的心理造成冲击。儿童的心理、认知与行为水平均处于发展阶段,在遭遇重大突发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性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是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之后成为第三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疾病。然而,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总的来说,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其中,心理因素已被心理学家认为是糖尿病患者的中介因子、基本病理因素,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使其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平衡,促进疾病恢复,是糖尿病护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血透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终禾期肾病(ESRD)发病率高达十万分之一,我国ERSD病人总数约为22万,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血液净化疗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众所周知,透析是以纠正病人的一些生理指标为目的,是一种带有创伤性的终身治疗。国内外研究表明,进行透析的ESRD病人的心理状况对病人预后有重大的影响。并且在医疗模式转变的今天,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恢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陶庆兰,吴秋华华西医大第一临床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所精神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休养后进入恢复期,此期病人的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开始恢复,并对自己的现实状况及周围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此时病人的心理极为复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105例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观察并给予分析,根据患者心理问题原因实施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减轻患者心理困扰程度,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乳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主要包括焦虑恐惧、悲观失望、抗药心理、自卑心理及求知心理;我们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有效心理学知识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不良心理问题,增强了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心.结论:通过分析患者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身心均得到了良好的照护,也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为其出院后重返家庭、社会及保持健康心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陈爱萍  张宁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1):2155-2156
2002年1月~12月,我们对108名哮喘儿童家长心理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实施心理扩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16例,患儿6~13岁,全部病例均符合1998年修订的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制订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16.
罗晓  李林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8):1824-1825
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受者均存在复杂的心理问题.现就肾移植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疼痛病人的护理观察,阐明了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干预方法,提示了在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追求母亲安全、儿童优生是围生医学永恒的主题[1]。妊娠和分娩对妇女来说属于应激事件,大多数妇女对分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感,尤其是初产妇和孕晚期。随着产期的临近,生理负担进一步加重,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孕妇积极的心理反应有利于胎儿发育和分娩过程,而负性心理反应会使心理活动失衡,导致神经活动和内分泌失调,不同程度地影响妊娠结局及母儿的安危。近几年,随着对分娩期精神卫生方面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从单纯的产后抑郁认识到整个围生期焦虑和其他心理问题,并提出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2]。1围生期心理问题相当数量的初孕产…  相似文献   

19.
由于传统的"恐癌"心理,多数肿瘤患者难以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导致失衡,引起机体代谢紊乱,不利于治疗和预后.加上肿瘤治疗本身的特殊性,在放化疗期间,患者的身心健康承受着沉重的压力,早期的护理干预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放化疗的副反应[1].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放化疗科对2005年8月~2006年9月间住院化疗的172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冠心病属心身疾病,其发生发展和转归都受着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以及实施心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6例,分为心理干预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进行比较研究,心理学量表采用SCL-90。结果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是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和焦虑。经心理干预后A组的临床效果较B组明显,SCL-90各因子分A组也较B组下降明显,其中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和焦虑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属心身疾病,发病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对其治疗必须加以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