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1年--2007年海岛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燕波  郑海斌 《海峡药学》2009,21(3):131-133
目的了解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变迁及临床分布情况。为有效的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1年至2007年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及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呼吸道标本有280株,重症监护病房有233株,60岁以上老年患者有214株,对12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至2007年,耐药率〉50%的有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在30%~50%的有哌拉西林、头抱他啶、阿来卡星、左旋氧氟沙星、复方SMZ,耐药率在10%~30%的有头孢毗肟、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10%的有亚胺培南、哌啦西林/他唑巴坦、米诺环素,其中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5.43%),此外,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由2001年0%递增至2007年5.43%。结:论动态监测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谱变化,有助于指导临床医师制定最佳的感染控制措施和经验治疗方案,对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相关耐药基因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的尿液、血液、痰液标本中分离得到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共143株。应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检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四环素、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度。结果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00%(143/143)、敏感度为0%(0/143),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32.17%(46/143)、敏感度为48.95%(70/143),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86.01%(123/143)、敏感度为11.19%(16/143),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为56.64%(81/143)、敏感度为62.23%(89/143),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100%(143/143)、敏感度为0%(0/143),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为32.87%(47/143)、敏感度为62.94%(90/143),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94.41%(135/143)、敏感度为4.19%(6/143),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91.40%(131/143)、敏感度为3.49%(5/143),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为51.05%(73/143)、敏感度为32.17%(46/143),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100%(143/143)、敏感度为0%(0/143),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100%(143/143)、敏感度为0%(0/143)。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52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日渐增多,使抗菌药物选择异常棘手,不动杆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其引起医院感染日益增多,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目前临床常用的多种抗生素均有较强的耐药性。并且出现了对目前常规实验室检测抗菌药物全部耐药的菌株一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临床微生物专家公认了解不动杆菌感染情况,掌握不动杆菌耐药特点对于治疗这类感染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对我院2005—10~2008—10临床分离的52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析,以便为临床更好的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MDRAB)耐药及分布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新疆地区36家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各类送检标本。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纸片扩散法(K-B法)及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琼脂二倍稀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值。按统一方案对新疆地区36家医院分离的MDRAB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依据2017版CLSI标准判读结果,并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MDRAB 10536株,MDRAB主要来自重症监护室,老年病科,呼吸科。标本分布主要来源痰8734株,尿液558株,分泌物411株,导管尖306株,血中242株,腹水94株,胸水63株,脑脊液42株,其他86株。MDRAB对多黏菌素B敏感率为100%,对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头孢第三代、第四代如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等耐药率达到50%~60%。结论 MDRAB的检出率波动不大,无明显增高或降低趋势。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蔓延,并采取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主动外排机制介导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和机会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并且其耐药性高,常发生泛耐药或多重耐药。主动外排机制在细菌多重耐药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有关的外排蛋白主要有AdeABC、AdeIJK、Tet(A)、Tet(B)和AheM外排泵。本文结合当前主动外排机制研究进展,对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有关的主动外排蛋白的分类、组成、基因表达调控以及耐药情况进行综述。通过对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机制的深入研究,对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MicroScan40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的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型。结果 30株鲍曼不动杆菌除对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23.3%和30.0%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达80.0%以上。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26株(86.7%),OXA-23样阳性20株(66.7%),OXA-51样阳性18株(60.0%),AMPC酶阳性18株(60.0%),TEM阳性5株(16.6%),SHV阳性4株(13.3%),PER阳性3株(10%),14株(46.6%)同时携带2种以上基因,未检出IMP、VIM、CTX-M-9,DHA、OXA-24、OXA-58。结论我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而且同时携带3种以上β-内酰胺酶基因比率高。  相似文献   

7.
杨敬芳  王悦 《河北医药》2010,32(18):2547-2548
目的监测ICU内鲍曼不动杆菌(AB)医院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ICU内151例患者分离的98株AB的耐药率。结果 AB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多在50%以上,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耐药率为12.24%,其次是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25.51%。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显著升高,已分别达40.81%和48.98%。结论对多重耐药AB感染的患者应以头孢哌酮/舒巴坦作为一线药物,病情严重尤其是全耐药时可联合应用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8.
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aheM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临床分离的Ab35、Ab36染色体DNA为模板扩增aheM基因,对aheM基因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及同源性分析,将aheM基因扩增产物与载体连接后转化人大肠埃希菌KAM32感受态细胞中,对转化子进行药敏分析。结果Ab35和Ab36的abeM基因扩增产物与已报道的abe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达99%和98%,Ab35的abeM结构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3个氨基酸残基变异,Ab36的2个氨基酸残基发生了变异;含有Ab36的aheM基因的转化子具有更广和更强的耐药图谱;两种转化子的耐药性均能被药物外排泵抑制剂CCCP和维拉帕米逆转。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药物外排蛋白AbeM中氨基酸残基Val52、Gln203及Ser256对多重耐药强度具有重要作用,药物外排泵抑制剂可有效抑制AbeM蛋白的耐药活性。  相似文献   

9.
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abeM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临床分离的Ab 35、Ab 36染色体DNA为模板扩增abeM基因,对abeM基因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及同源性分析;将abeM基因扩增产物与载体连接后转化入大肠埃希菌KAM32感受态细胞中,对转化子进行药敏分析。结果Ab 35和Ab 36的abeM基因扩增产物与已报道的abe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达99%和98%,Ab 35的abeM结构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3个氨基酸残基变异,Ab 36的2个氨基酸残基发生了变异;含有Ab 36的abeM基因的转化子具有更广和更强的耐药图谱;两种转化子的耐药性均能被药物外排泵抑制剂CCCP和维拉帕米逆转。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药物外排蛋白AbeM中氨基酸残基Val 52、Gln 203及Ser 256对多重耐药强度具有重要作用,药物外排泵抑制剂可有效抑制AbeM蛋白的耐药活性。  相似文献   

10.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和特点。方法分析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来自住院患者标本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资料及其治疗情况。结果从192株标本中分离出18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25·41%),其次是亚胺培南(38·12%)。结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应以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和β-内酰胺酶抗菌抑制剂作为第一线抗菌药物。病情严重尤其是全耐药时可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970-2011年三大数据库(Pubmed、Embase、ISI)收录的生物被膜(biofilm,BF)相关文献,了解BF的研究进展,为我国抗感染领域科研工作者确定研究课题、利用和探索文献提供参考.方法:以biofilm作为检索字段,检索三大数据库中全部相关文献,对纳入研究文献的发表年限、作者、语种、文章类型、感染类型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2557篇,文献量逐年递增.17439篇研究型论著申以体外实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最多的菌种;人体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研究论著4969篇,研究最多的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道;研究最多的感染性疾病依次是肺炎及气管支气管灸、口腔根管疾病和申耳炎.有121篇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表.结论:国际对于BF相关研究的重点有从基础向临床转化的趋势,BF相关体内模型的建立仍是BF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2007–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分离及耐药性变化和常用抗菌药使用频度。方法:采用API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敏感性,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法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结果:我院2007–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率由4.26%上升至5.10%;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头孢菌素类耐药率增幅最大,头孢呋辛由25.18%上升到81.15%,亚胺培南由11.37%上升到29.11%;抗菌药物的总DDDs逐年增加,12种常用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的年总DDDs值增长了34.30%,以一代头孢增长最高为143.75%;碳青霉烯类增长了63.33%;单环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比2007年增长了61.78%;喹诺酮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DDDs呈负增长,2009年下降最多为29.98%。结论:除头孢呋辛、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3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产生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imipenem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IRAB)无重复株共9株,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协同抑制试验、质粒接合试验、Southern杂交、等电聚焦电泳、PCR扩增blavIM、blaIMP、baooxA-23、blaoA-24相关基因及整合子编码序列及其分子克隆和测序,以阐述其分子耐药机制。结果本组IRAB具有多重耐药性;耐药基因分子克隆、测序并结合等电聚焦分析证实均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质粒接合试验、Southern杂交显示其编码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9株细菌均检测出Ⅰ型整合子基因结构(大小约1.2~4kb);3株菌检测出Ⅱ型整合子基因结构(1.8~2kb),均携带了多种耐药基因。结论产OXA-23型p内酰胺酶是本组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IRAB整合子基因携带的多种耐药基因与其多重耐药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各类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60株)的分离情况和耐药状况。结果60株鲍曼不动杆菌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0,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为13.3%,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也较低,而对氨曲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超过65%。结论本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低于大型综合医院,需提醒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发生,避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0年1~12月分离的508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合VITEK 2 MIC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2010年执行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该菌痰标本分离率最高,其次是血液,分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国西部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 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10家三甲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细菌培养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情 况、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数据统计及药敏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结果 2016—2017年送检菌株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8847 株,检出率7.43%,其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768株,检出率4.84%,占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65.20%;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 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80.97%)、分泌物(6.12%)及血液(2.08%),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14.6%)、急诊科(11.94%)、呼吸科 (11.62%)为主;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中,70岁以上的患者最多,共1688例(29.26%),明显多于其他年龄段;多重耐 药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普遍较高,其中有7种大于90%,耐药率最低的是阿米卡星为55.7%,其次是妥布 霉素与复方磺胺甲噁唑,分别为67.40%和68.25%。结论 中国西部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尤其是 碳青霉烯类耐药菌,且分布及耐药性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经验治疗可首先考虑选用 阿米卡星,其次是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妥布霉素。各地区医院应加强监测,督促临床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 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产生,其次各医院实验室要进一步加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系统性分析研究,为临床及医院感染提供 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室数据。  相似文献   

17.
2000-2006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所分离出的菌株,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鲍曼不动杆菌2000-2005年每年分离出的菌株数在61~104株之间,占分离菌株数的第7到第10位。2006年分离出247株鲍曼不动杆菌,占分离菌株的第5位。2000-2002年,鲍曼不动杆菌对丁胺卡那、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很低;到2003年,则只有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不到20%。2005和2006年,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高达40%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呈明显上升趋势,需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8.
鲍曼不动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之一。由于其易产生耐药性及植入性医疗操作的增加,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导致的院内感染成为临床医师的极大挑战。因此,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其生物膜对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联合治疗方案。此文从细菌生物膜的角度归纳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讨论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调节因素以及对耐药性的影响,概述了亚致死剂量抗生素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形成的影响,为针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所致感染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和防控耐药菌株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后防线,但随着临床对多黏菌素类药物使用增多,鲍曼不动杆菌对其耐药的报道也陆续出现,相关耐药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类耐药报道以及耐药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合理应用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保持其抗菌活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