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螺旋CT肝动脉期及三维重建对原发性肝癌供血血管及血供情况。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均实施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对其中11例实施肝动脉系统三维重建,观察所有患者的供血血管及血供情况检查情况。结果 52例患者接受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结果显示,有41例病灶内显示供血肝动脉影,分别有3例混合型、9例中央单直条型支型、7例中央多支型、13例中央单支树枝型、4例周围单支型、5例周围多支型。11例病灶内未显示供血肝动脉血管;血供情况可分为39例多血供型与13例少血供型。11例患者经肝动脉系统三维重建结果表明,脾动脉、腹腔动脉、肝动脉、肝固有动脉等显示供血血管形态。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螺旋CT肝动脉期及三维重建可获取相关肝动脉的供血血管及血供等情况,可为治疗方案制定、效果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及三维重建对原发性肝癌供血血管及血供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4例原发性肝癌行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其中16例行肝动脉系统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和表面遮盖成像(SSD)。结果:2DCT75例可见供血肝动脉影伸入病灶内,分为6个类型:中央单支直条形(17例),中央单支树枝型(26例),中央多支型(13例),周围单支型(5例),周围多支型(9例),混合型(5例)。9例病灶未见明确供血肝动脉血管。肝动脉期血供分为多血供型(59例)及少血供型(25型)。16例肝动脉系统血管MIP及SSD重建,显示腹腔动脉,脾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右动脉、肿瘤肝动脉共血血管及肿瘤血管形态。结论:螺旋CT肝动脉期及肝动脉系统血管三维重建,可以初步了解原发性肝癌肝动脉供血血管及肝动脉血供丰富情况,对指导肝癌介入治疗插管、病人选择及治疗效果的预测将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多次TACE术后肝外侧支循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经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肝外侧支循环形成情况。方法对38例经多次(4次以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癌病灶血供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有20例产生肝外侧支循环,占52.6%,其中尤以来自右侧膈动脉多见,为10例,占26.3%。结论肝外侧支循环在经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肝癌病灶供血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异常动脉供血的血管造影表现及肝癌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术中见癌肿异常动脉供血者,对其行选择性插管化疗栓塞治疗。结果本组肝动脉解剖变异6例;肝外营养动脉30支,其中肠系膜上动脉13支,右膈下动脉7支,胃左动脉5支,右肋间动脉2支,胃十二指肠动脉2支,脾动脉1支,2例同时有2支侧支动脉供血;30支异常供血动脉中28支成功行选择性插管化疗栓塞。结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应重视肝动脉供血变异及肝外侧支供血动脉的存在,并行化疗药物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多次TACE术后肝外侧支循环分析(附38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经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肝外侧支循环形成情况。方法:对38例经多次(4次以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癌病灶血供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有20例产生肝外侧支循环,占52.6%,其中尤以来自右侧膈动脉多见,为10例,占26.3%。结论:肝外侧支循环在经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肝癌病灶供血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肝动脉期原发性肝癌强化形态及血供与经肝动脉插管栓塞治疗后碘油聚集形态及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对32例螺旋CT肝动脉期原发性肝癌强化形态及血供表现与其栓塞治疗后肿瘤内碘油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肝癌栓塞治疗后肿瘤内碘油分布分为5种类型:均匀致密型(11例)、不均匀致密型(7例)、稀疏型(5例)、缺损型(3例)及混合型(3例)。肝动脉期肝癌肿瘤组织明显强化、或多量强化肿瘤血管影,栓塞后肿瘤内碘油多为均匀致密型或不均匀致密型。肝动脉期肝癌肿瘤组织无或轻度强化、或少量、稀散、僵硬强化肿瘤血管,栓塞后肿瘤内碘油分多为稀疏型、缺损型或混合型。肝动脉期肿瘤内多血供明显强化区,碘油聚集量多。无或轻度强化少血供区,碘油聚集量多较少或无碘油聚集。结论螺旋CT肝动期原发性肝癌强化血管形态及血供对预测其碘油栓塞治疗术后聚集形态及聚集量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旋转式DSA对肝癌多支和侧支供血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肝动脉的解剖变异及肝肿瘤双重供血和多支供血对肝动脉栓塞效果及预后影响已引起临床关注,肝癌多支供血和栓塞后侧支供血是直接影响TACE疗效的重要因素。我们应用DSA技术诊断肝癌多支供血及栓塞后侧支供血的有利因素,给介入治疗中如何正确处理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提供更有效手段,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65例中晚期肝癌,原发性51例,转移或原发合并转移14例;男47例、女18例;年龄26~75岁,平均46.2岁,均经临床、化验、AFP、B超、CT或MRI检查符合肝癌诊断,介入治疗前均作腹腔动脉,肝总或肠系膜上动脉DSA确诊,38例分别作2~5次TACE治疗,共作101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肝外侧支血供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外侧支血供的特点和介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原发性肝癌多次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患者343例,对存在肝外侧支供血的病例,采用选择性插管或应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进行肿瘤的介入栓塞治疗。结果:71例患者共有83条肝外侧支动脉,发生率为20.7%(71/343)。包括右膈下动脉(41.0%)、胃十二指肠及网膜动脉(18.1%)、右肾上腺或肾包膜动脉(12.1%)、胆囊动脉(8.4%)、肋间动脉(6.0%)、肠系膜上动脉分支(4.8%)、腰动脉(3.6%)、胃左动脉(3.6%)和右内乳动脉(2.4%)。对这些动脉的选择性插管成功率为92.8%(77/83)。所有插管成功的动脉均进行了化疗栓塞或单纯的碘化油栓塞。结论:原发性肝癌多次化疗栓塞后,需要重视肝外侧支血供的存在并给予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对于提高肝癌的介入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多层螺旋C T血管成像对早期鉴别腹部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2019年8月所收治的53例腹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 T平扫与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传至后台后进行V R、M I P与M P R图像重建,由两名以上主治医师对重建图像进行观察后判断肿瘤供血动脉来源,并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准。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检查符合率为90.57%;53例患者中共50例显示肿瘤供血动脉,3例未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发现95支血管,16例侧支供血,9例动静脉分流。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早期鉴别腹部肿瘤供血动脉来源具较高临床价值,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血供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血供。方法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3 1例 ,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观察其血供 ,化疗检塞术后 4周行碘油CT复查。结果 本组 3 1例中 2 8例为单纯肝动脉供血 ,3例为肝动脉和侧支动脉供血 ,未见门脉供血。单层动态扫描时间 密度曲线显示 :癌组织在CTHA显著强化 (P <0 .0 5 ) ,在CTAP无显著强化 (P >0 .0 5 ) ;单层动态扫描与术后碘油CT的肿瘤最大截面积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晚期肝癌以肝动脉供血占绝对优势 ,部分可见侧支动脉供血 ,未见门脉血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