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情况及年龄、激素用量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无影响。方法 对所有恢复期医护人员患者做骨盆正位X线摄片、髋关节核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放射性核素骨扫描 (99mTc MDP)骨三相检查 ,部分做骨密度检查 ,比较不同年龄及不同激素用量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MRI及骨扫描检查中有无差异。结果  4 5例患者中 2 0例 (4 4 .4 % )发现有不同程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激素用量患者间MRI及骨扫描检查阳性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 <0 .0 0 0 1)。结论 应注意皮质激素对SARS患者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髋关节畸形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针对本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院就诊的23例髋关节畸形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别采用X、CT和MRI对患者进行诊断,然后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髋关节畸形X线表现:①髋内翻:股骨颈变短、增宽,且股骨内向下移位;②髋外翻:股骨颈变长,股骨头位升高,髋臼固变平;③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申通氏线不连续,股骨颈变短,干颈角增大。股骨头坏死X线、CT以及MRI在股骨头坏死的不同时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CT主要表现为囊状、破坏,死骨裂解、股骨头塌陷。MRI早期主要局限在病变股骨头上方异常信号。结论:研究表现,临床可通过X线检查确定髋关节是否畸形,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呈加重,则可进一步采用MRI进行诊断,确定是否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总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成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40例成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为Ficat分期Ⅰ~Ⅲ期,采用单次足量冲击波治疗,能量密度为0.5~0.6mJ/mm2,以股骨头缺血坏死部位及其边缘为靶位,共选取4~6点,每点冲击1000次,共冲击4000~6000次,术后3个月内不负重,4~6个月内部分负重.所有病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及12个月进行MRI检查(同时测量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髋关节Harris评分(满分100分)和双侧髋关节X线片.结果 40例患者体外冲击波治疗后3、6及12个月,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髋关节Harri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成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应成为临床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4~6点,每点冲击1000次,共冲击4000~6000次,术后3个月内不负重,4~6个月内部分负重.所有病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及12个月进行MRI检查(同时测量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髋关节Harris评分(满分100分)和双侧髋关节X线片.结果 40例患者体外冲击 治疗后3、6及12个月,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髋关节Harri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成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应成为临床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4~6点,每点冲击1000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螺旋 CT 与低场 MRI 影像表现,探讨对其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 51 例 90 髋高危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螺旋 CT 与低场 MRI 影像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其影像表现并进行比较.结果:螺旋 CT 与低场 MRI 对诊断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阳性率分别为 82.2% 和 93.3%.结论: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具有特征性的 CT 及 MRI 表现,能够较敏感的检出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且 MRI 的敏感性及诊断价值稍高于 CT.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数十篇文献的分析,归纳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尤其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X线、CT及MRI的表现和分期进行了分别的论述,提出MRI是早期诊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目前对此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有些因素与此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如风湿(风、寒、湿、热)、使用激素类药物、损伤、(意外创伤、劳累)等,可使股骨及髋关节微循环障碍,新陈代谢功能不良,如果久治不愈或治疗不对症使病情转移恶化,便可导致股骨头坏死。其早期症状除活动后胯部、腿部乏力,髋部疼痛(活动加剧,休息缓解),  相似文献   

7.
分析我院2004年~2007年123例早期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的X线平片、CT以及MRI检查。123例患者在MRI检查中应用短时反转恢复(short TI Inversion-Recovery)序列通过抑制正常骨髓高信号及周围肌肉组织间脂肪高信号,使病变早期轻微水肿高信号显示出来,诊断早期股骨头无菌坏死,跟踪追查1至3年,93例患者出现股骨头塌陷,临床证实为股骨头无菌坏死,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素扫描、SPECT与MRI诊断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5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69个股骨头,所有患者均行核素扫描、SPECT、与MRI检查,分析诊断的敏感性和影像学特征。结果全组患者核素扫描、SPECT以及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1%、100%和100%。SPECT及MRI与核素扫描相比,前两种方法诊断符合率高于核素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及MRI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靠方法,有助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成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40例成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为Ficat分期Ⅰ-Ⅲ期,采用单次足量冲击波治疗,能量密度为0.5-0.6mJ/mm^2,以股骨头缺血坏死部位及其边缘为靶位,共选取4-6点,每点冲击1000次,共冲击4000。6000次,术后3个月内不负重,4-6个月内部分负重。所有病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及12个月进行MRI检查(同时测量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髋关节Harris评分(满分100分)和双侧髋关节X线片。结果40例患者体外冲击波治疗后3、6及12个月,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髋关节Harri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成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应成为临床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7,(9):1191-1192
目的探讨MRI与多排螺旋CT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6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术前分别行MRI与多排螺旋CT检查,比较其诊断准确性和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结果 MRI的总诊断准确率为97.01%,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的8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早期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2.31%,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股骨头坏死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多排螺旋CT比较,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具更高的准确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你一定记得好军嫂韩素云的感人事迹,也关心她患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之顽疾。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俗称扁平髋,它的治疗是国际难题,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早期表现为病髋关节痛,可向下肢放射,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又缓解;中期表现为疼痛加重,轻度跛行,下蹲费力或不方便,髋关节活动  相似文献   

12.
蔡春柳 《医疗装备》2023,(10):15-18
目的 探讨CT联合MRI诊断成人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76例疑似成人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联合MRI诊断成人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价值。结果 手术病理结果显示,76例患者中,71例确诊为成人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占93.42%;其余5例均为髋关节滑膜炎,占6.58%;经Kappa一致性度量,CT诊断成人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215,P <0.05);MRI诊断成人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418,P <0.001);CT联合MRI诊断成人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19,P <0.001);CT联合MRI诊断成人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CT、MRI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联合MRI对Ⅰ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高于CT、MRI单独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MRI和CT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和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和CT的诊断价值。结果手术结果显示,80例疑似患者中,65例确诊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MRI检查的诊断灵敏度、诊断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检查,漏诊率低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I检查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较高,漏诊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及CT在股骨头坏死(ANFH)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69例138髋中,X线平片正常,全部行CT、MRI检查,3例(6髋)全部为阴性,11例(17髋)为Ⅲ~Ⅳ期ANFH。55例(72髋)确诊为早期ANFH。其中Ⅰ期18髋,MRI:T1WI表现为小斑片状及线样低信号,及股骨头及颈部的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Ⅱ期54髋,CT主要表现为股骨头的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MRT表现为线样征及囊状长T1长T2信号,其中有45髋出现髋关节腔积液。比较CT、MRI对早期ANHF的阳性检出率;分别约72%和85%,MRI略优于CT。结论MRI较CT能更敏感地检出早期ANFH,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特别是早期坏死较为可靠且必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0-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MRI检查诊断并临床随访的45例早期(0-Ⅱ期)ANFH患者的影像表现。结果 MRI检查发现早期(0-Ⅱ期)ANFH表现为股骨头软骨板及软骨下骨质信号异常,骨髓水肿、关节囊积液并见特征性的双线征。结论 MRI检查对早期(0-Ⅱ期)ANFH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骨头坏死(ANFH)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发病原因复杂,病变导致关节软骨破坏,股骨头坏死性改变,使关节功能丧失,致残率很高。近年来介入治疗和综合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新技术的出现,使本症在治疗上取得满意的疗效,为股骨头坏死患者带来新生活。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MRI)和早期接受介入治疗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股骨头坏死的介入治疗进行探讨。1根据发病原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1·1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创伤引起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23%。股骨头最主要的供血是旋股内侧动脉发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CT表现.方法搜集了临床证实的儿童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8例,均采用CT薄层扫描.结果8例中病变部位均出现在股骨头上分的前侧、外侧,其中4例股骨头骨骺骨化中心变小,骨纹消失,密度均匀性增高,3例股骨头向前外侧移位,5例皮质骨折,3例出现气体影,3例有局部骨质疏松,8例均有关节囊肿胀.结论CT是诊断儿童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73例经常规X线检查未能作出明确诊断而临床高度怀疑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行MRI检查。结果其中62例MRI检查股骨头信号异常患者中59例经病理或随访检查证实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符合率为95.2%。结论 MRI在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方面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是目前髋关节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随着糖皮质肾上腺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在临床上的大量应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glucocorticoid-induced avasad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GANFH)也成为目前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首要原因。本文就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机制及中药对其预防的机制的预防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和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4月至201 6年4月收治的6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I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CT组34例患者中,21例患者诊断为股骨头坏死,确诊率为61.76%;MRI组34例患者中,28例患者诊断为股骨头坏死,确诊率为82.35%,MRI组的确诊率明显高于CT组(P0.05)。CT组和MRI组患者股骨头坏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4.00%(32/50)和90.91%(50/55),MRI组的股骨头坏死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MRI进行检测,确诊率和阳性检出率要高于CT检查,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