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单肺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犬单侧肺移植术后观测移植肺的功能。方法 犬20只,选体重接近者配对作为供受体进行单肺移植(左右各5次),供体肺接受前列腺素E1注射后继之以改良Euro—Collins液自动脉灌注保存,缺血时间为4h~6h。移植术后结扎对侧自体肺动脉并于不同时间点检测植入肺的功能参数。结果 血气分析、气道压力及肺含水量测定结果均表明植入肺的良好功能。结论 受体犬结扎对侧自体肺动脉后,植入的供肺仍能接受全部右心排量并维持较好的气体交换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兔无心跳供体肺移植灌注模型。方法将30只兔随机分为有心跳组(A组),无心跳-缺血60 min组(B组),无心跳-缺血90 min组(C组)。A组供兔处死后,取供肺保存在4℃LPD液中4 h;B组供体抽血造成失血性休克并维持30 min后处死,供肺热缺血60min,冷保存5 h;C组与B组不同之处在于供肺热缺血90 min。然后建立灌注模型灌注90 min。于1、15、30、60、90 min血气分析PO2并记录PAWP。灌注结束后检测供肺W/D、MPO活性和MDA水平。结果 A、B两组所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三组供肺血PO2均随时间的延长降低,但C组PO2低于A、B组(P<0.05);三组PAWP随时间的延长渐升高,但C组程度高于A、B组(P<0.05)。C组供肺W/D、MPO活性、MDA水平较A、B组高(P<0.05)。结论休克30 min、热缺血60 min兔NHBD肺离体肺移植灌注模型,模拟了临床NHBD肺移植肺保护,具有手术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靠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濒危状态终末期肺病患者行双肺移植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和全程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对2例濒危状态终末期肺病患者行双肺移植的围术期处理和全程护理管理过程及措施进行总结。结果2例患者通过围术期全程护理管理,顺利克服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衰、肺部感染、排异反应和撤机困难等,痊愈康复出院。结论濒危状态终末期肺病病情紧急、危重,行双肺移植风险高、挑战大,但通过多学科协作、精确手术,强化围术期全程护理管理与监测措施,可以达到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肺移植是目前治疗多种终末期肺疾患的一种最佳选择,20年来,肺移植已在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治疗终末期肺病的唯一方法,真菌感染是器官移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器官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我院在2005—04—04进行了一例单侧肺移植,由于加强了手术前后的防治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患者仍健康存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肺移植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肺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肺病唯一有效的方法,2005年6月,我省首例同种异体单肺移植在我科获得成功,术后病人恢复良好,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免疫药物的出现和器官移植技术的进步,肺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肺疾患的有效方法.我院于2006年6月29日成功实施了2例同种异体单肺移植术,现将手术的准备与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边缘供体肝脏在成人肝脏移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边缘供体肝脏的42例患者及供体的一般资料及生存情况。根据风险因子的不同,将所有供体分为E1、E2两组,比较接受两组供体的受体间生存率的异同。结果接受了两组供体的受者其0.5、1、2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注意供-受体匹配的情况下,边缘肝脏供体是可以应用的。  相似文献   

8.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惟一有效方法 ,为了保证人体肺移植手术的成功 ,此前进行模拟肺移植动物实验非常重要。我院于 2 0 0 2年 6月~ 9月成功地施行了单肺移植动物实验 10次。现将有关手术中的护理配合要点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选用福州郊区杂种犬 2 0只 ,重量 15~ 2 5 kg。每次实验 2只 ,随机分为供体和受体两组 ,共进行 10次单肺移植动物实验 (左右各 5次 )。手术前一天 ,用福尔马林熏蒸空气消毒两间手术室 ,分别用于取供体肺及肺移植术。手术器械、材料和物品等准备包括 :两套常规的肺叶切除器械 ,刨冰器械 1套 ,无菌盐水冰块 …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2004-06-10成功地对1例矽肺患病者实施了同种异体单肺移植术,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魏以桢  吴清玉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21):1762-1765
目的:利用大鼠离体肺再灌注模型,观察特异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在器官摘取及保存期对大鼠供体肺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对照组为常规保存组,低钾右旋糖酐液(LPD)灌洗后摘取心肺器官,4℃恒温冰箱中保存12h后取出,以5mL·min~(-1)流量再灌注60 min;实验组供体肺灌洗液及保存液中含有666μg·L~(-1)米力农,余同对照组。结果:实验组供体肺的换气功能、肺血流动力学指标、湿重干重比及超微结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后肺组织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特异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处理供体肺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改善移植后早期供体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手术中较合理的供体心脏的切取方法及心肌保护的注意事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12例原位心脏移植术供心的切取配合及心肌保护方法。结果升主动脉开放后9例自动复跳,3例经电击除颤后复跳。结论充分的准备、熟练的供心切取配合、合理的供心保护、严格的无菌操作可以快速切取供体心脏并使供体心肌得到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HTK液应用于心脏移植供心保护 (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HTK液应用于心脏移植手术中供心保护的临床经验。方法 5例各类终末期心脏病患者于2002年至2004年,在我院接受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所有病例供心的心肌保护均采用HTK液。结果 3例患者移植心于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其余2例经20J的电击除颤复跳,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所有患者至今均存活,随访1至30个月,心功能均良好。结论 HTK液能够在心脏移植术中为供心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乌司他丁对原位肝移植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术(OLT)中肺损伤的程度,探讨乌司他丁(UTI)对OLT中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例择期行OLT手术患者随机分为UTI组和对照组各20例,UTI组(n=20)切皮后将UTI 100万单位加入100mL生理氯化钠溶液,持续静脉输注,之后每隔4 h重复使用.对照组(n=20)以等容量生理氯化钠溶液代替.于麻醉后切皮前、无肝前期120 min、无肝期30 min、新肝期10 min、新肝期60 min和术毕对肺顺应性、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峰值压力和平台压力进行观察.结果:在新肝期10 min、新肝期60 min和术毕时,对照组的肺顺应性显著下降,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峰值压力和平台压力显著升高(P<0.05).UTI组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峰值压力和平台压力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肺顺应性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0LT过程造成肺损伤,UTI在OLT中对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移植受者术后早期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血药浓度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肺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9月在某中心行肺移植术的69例肺移植受者的病历资料,对肺移植受者术后30 d内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与性别、年龄、临床指标及合并唑类抗真菌药进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存羊膜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对27例眼表疾病患者施行羊膜移植术,进行临床观察并结合预后随访判断疗效。结果27例患者手术均无感染,无排斥反应,除Ⅲ度烧伤2例分别在术后7、9d羊膜脱落,其余各例眼表重建良好,视力总体水平提升。结论羊膜移植治疗多种眼表疾病安全、有效,但不利于眼表损伤严重的急性烧伤患者眼表重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奈达铂联合长春瑞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形态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24例,所有入组患者均采用奈达铂80~100mg/m2静脉注射,第1天,长春瑞滨25mg/m2静脉注射,第1、8天,每21天重复用药,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同时给予托烷司琼5mg,静脉注射,每天1次,对症止吐。结果:本组患者疗效评价,其中CR0例,PR9例,NC2例,PD13例,RR(PR+CR)为45.8%(11/24);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度恶心呕吐,无Ⅳ度恶心呕吐发生,骨髓抑制轻,Ⅲ度骨髓抑制2例,无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结论:长春瑞滨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肺癌有较好的确切疗效,并且毒性反应可以控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双向腔肺分流术的临床应用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琪  林薇  王哲  徐振海  谈玲玲  吕会来 《河北医药》2009,31(15):1876-1877
目的总结探讨复杂先心病行双向腔肺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行双向腔肺分流术治疗的患者24例,术前患者血氧饱和度0.71±0.07,术中肺动脉压力(14±4)mmHg,术中不关闭肺动脉,其中11例在体外循环下施行。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肺动脉压力(17±5)mmHg,出院前血氧饱和度0.90±0.08,术后乳糜胸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无其他恶性心律失常、血栓形成和脑部并发症等并发症,随访心脏超声示吻合口通畅。结论对于某些难以一期根治的复杂先心病患者,采用双向腔肺分流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查阅近5年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前列腺素E1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等进行归纳总结。前列腺素E1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疗效卓著;常见不良反应有静脉炎、血压下降、胃肠道反应等,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防治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B超对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50例乳腺良性肿瘤及3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证实,并给予高频B超检查。对比分析高频B超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高频B超准确诊断乳腺良性肿瘤42例,乳腺癌19例,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高频B超对乳腺良性肿瘤和乳腺癌的鉴别具有一定价值,是一种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The complexity of autoimmune diseases is reflected on their clinicopathological heterogeneity and the failure to find treatments that cure them after over a century of research. Conventional treatments help ameliorate disease activity but they treat the symptoms whereas the diseases remain incurable in the vast majority of patients. Objective: To confront diseases of such nature it is essential to discover therapeutics that will lead to the induction of tolerance or the specific deletion of autoreactive lymphocytes. Current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strategies focus on the better identification of self-antigens, the induction of T regulatory cells that can suppress autoreactive cell activities or, more radically, the ‘reformatting’ of the immune system through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Methods: We analyzed literature on autoimmune disease therapeutics, focusing on new antigens that may arise from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of common proteins and, also, the area of HSCT. Results/conclusions: With the recent discovery that citrullination of self-epitopes may be a major pathogenic mechanism for, at least, certain types of autoimmune diseases, it becomes apparent that potentially any self-antigen in the body can be a target of an autoimmune attack. In addition, although the available data on HSCT applied to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evere refractory autoimmune diseases do not allow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the various methods employed to re-educate the immune system, they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the improvement on the therapeutic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